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習近平不宜開倒車再國進民退!/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不對等戰爭影響擴大
2019/06/25 13:27:29瀏覽183|回應0|推薦2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不對等戰爭影響擴大


2019-06-24 23:58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的川習會即將登場,各國股市聞訊大漲,足見全球對美中貿易戰長期持續的不安。儘管各界對此次川習會能否真正達成協議並不樂觀,川普在與習近平的熱線中,除了「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官話外,仍強調「公平、對等」、「為美國農民、勞工與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環境」等原則,更明指中國「必須解決貿易的結構性障礙,提供可執行和可驗證的有意義改革」,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更不客氣表示「對話無法迫使中國停止欺騙」、「加徵關稅是對話失敗的唯一手段」。顯見美國的底線並未動搖,協議達成也就不容樂觀了。

在此之前,原本傳習近平不出席G20會議,川普即不客氣地揚言將直接對中國輸美的3,250億美元出口產品加徵關稅。這些現象都佐證了美中現階段的爭端實是不對等戰爭;美國仍以逸待勞等待中國的回應。

這種不對等的現象,除了美國對中國不公平貿易的指摘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當性之外,在客觀上,美國經濟成長依然暢旺、失業率屢創新低、股市處於高點,較之中國工業生產不振、失業率屢創新高、股匯債市均有隱憂,雙方進行持久戰的籌碼已高下立判。更重要的是,川普的幕僚陣容堅強、決策有序,中國則令外界感到決策體系紊亂而脆弱,面子問題也使習近平進退失據。這些都使得爭端難以在短期內善了。

儘管美中都宣稱希望能盡早達成協議,但無可諱言,在爭端持續的過程中,美國已在不斷收割成果。川普樂於宣稱美國正開始享受每月數十億美元的關稅收入增加;美國得以貿易戰為名,圍堵修理心腹大患華為;各國外資正在轉向、離開中國,中國供應鏈正在被摧毀。各種對中國的凌遲未有一日或停。即以近日而言,蘋果公司宣稱依賴中國製造的風險已過於巨大,且還持續提高,為擺脫依賴中國製造的現況,有意將15%到20%的產能移往東南亞。除了直接施壓中國,美國於全球籌組的「抗中聯盟」也日益成形,在圍堵華為上已收到不錯成效,歐洲在去年即已通過「敏感產業外國投資限制」,當然是劍指中國。

就台灣而言,目前中國對台灣的供應鏈仍依賴甚深。然而,即使過去最重視、最依賴、也最挺中國的台灣企業,在爭端難了的情境下,現在也開始轉向思考。包含華碩、統一、巨大等代表性企業均表示美中爭端是危機,卻也是契機,若能抓住全球產業鏈重組契機打出好牌,台灣反而有機會因禍得福。巨大更表示中國製造時代結束了。這樣的思維轉變已顯然與前些時日僅著眼於短期的轉單效益大異其趣。儘管有些企業對中國市場與客戶仍有所期待,但在商言商,一旦中國供應鏈優勢不再,也只能配合時勢調整。我們可以預期未來台灣企業全球布局的格局將會提升。

綜合來看,這場不對等戰爭一日不停,對中國經濟形成的壓力將與日俱增,反之,美國則不斷收割各種成果。儘管美國企業對高關稅所帶來的成本增加迭有怨言,但他們也清楚,美國對中國關稅回降時,也就是中國政府取消補貼時,一來一往,也討不了便宜。美國人民愈來愈普遍的想法是:關稅傷害美國經濟,但中國應負責。

美國內部對川普政策的支持力道並沒有減緩,加上美國在爭端中持續收割,所有壓力實落在中國這端。更嚴重的是,美中協議達成之日,才是中國經濟更大壓力開始之日。美國要求的結構性改革--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停止強迫技術移轉、停止工業補貼、移除各種不公平經營障礙,都是中國難以承受之重。中國如何因應,目前尚難判斷,但可確定的是中國經濟勢將面臨結構性的轉變。在漩渦中的台灣,也應開始思考長期的因應對策。

川普關稅習近平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12774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