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究竟我們為誰而戰
2011/01/25 10:23:32瀏覽323|回應0|推薦9

每個人做每件事都是有目的的,例如吃是為了生存,享受,慶祝,健康等等
或許您會說:我做某些事是無條件的,但無條件不代表無目的,您再想想^^
最經典的目的,就是凱蒂祈禱文:神啊請赦免我對肯定,讚賞與愛的渴望!
我們可能終極一生追逐肯定,讚賞與愛,不知道我們本身就是愛,因而錯把需要當作愛.
所以我們有各種不同的目的,但說起為誰而做,就頗堪探討玩味!
人生最常做的該屬角色扮演第一,記得老媽常說:你只當學生都當不好xd
我們的角色有為人子女,兒童,學生,朋友,夫,妻,戀人,同事,長官,部屬,父,母等一長串身分.
從小父母師長就鼓勵,訓練,鞭策我們當好人,減少犯錯,將來成龍成鳳.
所以我們就依循著獎賞,或規避懲罰的方向,開始了多重,重重的角色扮演.
依角色來要求自己,也來要求別人,陷入角色扮演的迷失迷霧之中.
因為根據科學調查,人有高達90%是負面思考,唯有對自己想出,提出,或相信的例外.
因此我們對別人所提出對(我)的要求,總是有那麼點被動不情願,嚴重的話則任勞不任怨.
在夫妻與兩性關係中,最常見為別人為角色而做,
例如我為了你付出愛,做了什麼努力或犧牲,卻感受或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這是極有趣的邏輯錯亂,例如我就有幾次開車帶家人烏來泡湯回程說:你們每人要親我三下?
言下之意我希望得到感激,而忘了我其實更喜歡看到家人滿足的表情與聽到歡樂的笑聲等等..
又例如:我為你生孩子,所以孩子有時是你的,有時是我的,有時是我們的.
孩子的命運是孩子自己的才對吧!如果我們不希望孩子步我們無奈迷失困惑 的後塵,
我們要率先覺醒!要凡事釐清為誰而做先,因為只有為自己而做的,
或為自己誠心所願更崇高的利他動機做的,才能喜悅不求回報,沒有不安或怨言.
對於孩子我們不要濫用獎賞鼓勵,而要幫助他們尋找為自己努力的動機.


就如卡內基先生說的:引發 他人心中的渴望!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ssall&aid=482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