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29 19:25:11瀏覽411|回應0|推薦0 | |
過去的一個禮拜,我和王老二、老四去了一趟浙江。 王老四是個不折不扣的“蘭亭序”迷,按他的話說:“蘭亭集”本身並無多大看頭,唯王羲之所撰寫的“蘭亭序”卻是他心中的摯愛。 因爲實在太喜歡 “蘭亭序”通篇掏心掏肺的詞語和王羲之那“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晉人周顗語)的筆勢,王老四曾在一次家居大裝修中,大手筆請人特別打造了一幅 “蘭亭序”神龍本電腦影印製作的活動門。王老四家的客廳因此變得書香漫溢… … 今次去浙江,當然一定要去看看位于紹興縣蘭渚山附近的“蘭亭”。 車子行使在紹興城外,一路有點荒涼,想象中“蘭亭”該會是在某個山麓林閒,不料卻是一處有停車場且需購買門票的“蘭亭公園”。 “… …此地有崇山峻領(嶺),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參照王羲之“序”中所描述,這座人工建造的“蘭亭景區”處處可見用心:小橋垂柳,秋塘枯荷,竹梳溪水,曲徑通幽,配合著當天的細雨紛紛、靄霧迷濛,倒也能引人發一點思古幽情。 東晉永和九年(353年)的某天,時任會稽内史的王羲之召集一班好友,到其居處,山陰地方的 “蘭亭”相會 。群賢共聚,美景當前,不禁生出萬般感懷,一時文興大發,遂將盛著酒的杯放入蜿蜒流淌的小溪中,任水浮載,流向另一站,再由身処那方的人端起杯來飲酒賦詩。籍這種“曲水流觴”的遊戲來展示文采和抒發各自的情懷。後來,那天衆人所作的詩作被集結成冊,是為“蘭亭集”。王羲之親自動筆,為這本集子寫了一篇“序”,這就是鼎鼎有名的“蘭亭集序”(簡稱“蘭亭序”)了。 王羲之親筆所書的“蘭亭序”真本,被酷愛它的“超級粉絲”唐太宗帶進了墳墓,成了陪葬品,留下當年馮承素奉聖旨於蘭亭真跡上雙鉤所摹,上頭蓋有唐太宗“神龍”小印的“神龍本”成了世上最接近真跡的摹本。 歷代皇帝中喜歡臨摹王羲之書法和“蘭亭序”的,還有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他們所題刻的雙面康乾御题 “蘭亭集序”,立在那裏,讓後人籍著字跡去揣想這爺孫倆不同的性格和對他們所主政的朝代作一番品頭論足。 關於王羲之本人,也很有些趣聞傳説。 話說有這麽一天,東晉太尉郗鍳派門生阮裕到宰相王導家去為女兒挑選女婿。王府子弟聽説來人的目地,於是都刻意保持矜持,唯獨王羲之,在東廂房牀上掀著衣襟袒腹臥著,像沒事一樣自若。阮裕回來后將此事告知太尉,郗鑒很高興地說:“啊,這樣的人最好!”便決定見見這個人,後來還真把女兒嫁給了王羲之。 這便是“東牀快婿”的由來。 還有一則關於鵝的故事: 王羲之生性愛鵝。山陰地方有一道士,精心養了一群白鵝,潔白的羽毛金黃的冠首,王羲之看了喜歡,於是向道士求購。卻原來,那道士也是個王羲之書法墨寶的仰慕者,早已希望找機會弄一部王羲之手書真跡,但又不敢冒然相求,於是乘機對王羲之提出以整群白鵝換取王羲之為他親筆抄寫一部《黃庭經》的要求。沒想到王羲之竟欣然答應。很快地,王羲之工工整整地親手抄寫了《黃庭經》給那道士送去,並高高興興地趕著一群白鵝回家… …於是這部用白鵝換來的王羲之手抄《黃庭經》,就一直被稱作《換鵝帖》。李白有一首《送賀賓客歸越》詩,就曾引用這個典故:“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 . 蘭亭風景區中有一個碧水粼粼的池塘,據説就是當年王羲之牧鵝的地方。池旁竖著刻有“鵝池”二字的石碑,相傳為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合寫而成,望上去卻是渾然天成,絲毫不覺是出自兩人手筆。 流觴亭、康熙的“蘭亭”禦題碑、右軍祠中王羲之洗筆的“墨池”、淌著湍急溪水的長石橋、茂密的細竹林,我們邊走邊談著王羲之、“蘭亭序” 和那些連錯処都亦步亦趨學著王羲之塗改的摹本… … 走著走著,來到了一処仿古小鎮的街上,王老四突然拐入一家賣書法帖子的小店,要了一本奏摺似的“蘭亭序”仿古彩印本,攤開來,放在櫃檯前,當場旁若無人地搖頭晃腦高聲吟哦起來:“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 立在櫃檯后那個賣帖子的女孩愣住了。 我們卻十分感興趣地圍上去細聼這位“北大人”開講“蘭亭集序” ——順便說一下,那天我們去得早,又值旅遊淡季,所以,王老師的聽衆只有我們夫婦倆和司機小李,後來隔壁一個賣字畫壺,貌似“紹興師爺”的老頭聽到聲響,也忍不住停下畫筆,趕過來湊熱鬧。 “…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况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 寫得真是痛快。 我們終於有點了解王老四為何那麽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了。 . ...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 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蘭亭序》) 唐太宗神龍本《蘭亭集序》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