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康樂富新竹說明會-康樂富市場前景大嗎?發展空間大不大? 康利富台南說明會-康利富運作穩定嗎?運行多久
2022/10/25 22:19:57瀏覽34|回應0|推薦0

經濟不景氣,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上班族薪水不漲,錢不夠用怎麼

靠領薪水,一輩子想買一間房子安身立命,都很困難。

疫情肆虐,經營環境不佳,獲利減少面臨虧損,小老關該如何自處?

遇到環境不佳,老閱的風險比員工大很多,不成功便成仁。

根據調查,有八成的人有創業夢想,但實際上,創業是件不容易的事,

要有資金、要有專業、還要有全力以赴的工作態度,和全職投入的時間付出

而且創業初期不但沒有固定收入,還需要固定的管銷支出

通常創業一年後,只有20%得公司能存活,創業五年後能存活的公司不到

5%所以很多人選擇採用加盟的方式,透過專業的協助,讓自己更容易在市場存活

但事實上成功的比例跟自己創業差不多,並沒有提升成功率,因為傳統的加盟方式,在現今的社會已經失去優勢,反而經營成本更高。

康樂富會員加盟連鎖系統,擁有創新的商業模式、創新的獨特商品、最低的 加盟門檻、最多的專業協助、最高的獲利制度,零管銷、輕鬆無壓力,

兼職就可經營。絕對是您在不景氣的環境當中,創富的最佳選擇!

上班族懂得求新求變,下班後兼差,人生才會有更寛廣的未來!

小老闆本業得意時找退路,懂得多角化經,本業不如意時才有出路。

幫自己的事業買一份保險,讓自己不畏懼任何環境的危機和挑戰!

人生健康需要免疫力,個人財富也需要免疫力!

康樂富幫助您擁有健康免疫力和財務免疫力,是您創業的最佳選擇!

透過我們的專業,成就您的健康與美麗。

透過我們的協助,創造您的成就與獲利。

讓每一位康樂富的會員都能健康快樂,人生精彩豐富!

是我們努力的最大目標!

想要在網路上做生意卻不知該賣什麼產品才好?

想要打造第二份被動收入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放心!康樂富都幫你想好了!

在我們團隊裡有多年網路銷售與精通知名品牌行銷的各路行銷高手,根據市場的需求

打造出多樣的熱銷產品,為您做最強大的支援後盾。

我們深知想在網路做生意,最容易遇到以下這4大問題:

1.沒有完善購物網站~煩惱要去哪找人買、沒有廣告宣傳費、沒有人代言

2.缺少客服團隊~小本經營沒錢請人、沒資源學習、平臺系統操作困難、沒錢請員工

3.找不到好商品~選不到適合的產品、沒空間囤貨、押貨成本和運費都要自己擔

4.不會設計拍照~缺乏美感怎麼拍都醜、沒錢請專業攝影和模特、不會打造品牌風格

這些問題,康樂富都幫您設想好了

首先我們的產品皆有明星代言,而且這樣的熱門產品,都是經過親自使用才會代言,品質有保障

多數人在網路賣東西先別說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找到合適的產品來販售,零零總總開銷加起來,每個月成本至少超過五十萬以上,導致還沒開始賺錢就先虧光老本。

康樂富除了擁有最強的客服團隊外

每月皆會舉辦相關說明,專業的講師與團隊都可以協助您開發客戶

甚至給您最專業的產品與行銷知識

教育訓練與說明會場場爆滿,最專業的講師群,帶領您踏入微商的世界中

我們正在尋找三種人:

1.參加過其他直銷系統,但是怎麼推廣都賺不到錢的人

2.想要從生技保健產業著手,卻不想要自己開發產品的人

3.希望找到一個好的產品推廣,為自己持續加薪的人

我們這個團隊的特點:

1. 我們擅長精細盤點團隊手中所有行銷與教育資源,將團隊夥伴旗下的生意效益最大化

2. 培訓新人不遺餘力,有問題就問到爆,我們帶著你打群架,破解微商規則、只要跟我們的團隊,就可以持續進步,不用再走冤枉路!

3. 產品品質超優,名人背書、康樂富只研發好東西、用過好用才敢賣,市場大的才推薦。

專業級講師,透過我們的訓練輔導,讓你在打造第二份被動收入的路上不再孤軍奮鬥!

想要了解產品或是相關制度馬上與我們連絡吧!

AR1VRG115VER15ECE

康樂富高雄說明會-康樂富平臺合法嗎從零開始,如何創業?九個白手起家的創業原則!送給不甘平庸的你,一旦掌握,沒錢、沒資源、沒人脈,創業照樣能成功。

原則一、先搞清楚自己是否適合創業。 臺南團隊-康樂富收益高嗎?賺錢速度快嗎?

創業是可以從零開始、白手起家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它需要極高的綜合素質,比如超人的膽量,開闊的視野,廣大的格局,等等,有的人就只適合打工上班,即便給他錢、人脈和資源,他也是不適合創業的。

原則二、一定要有遠大的夢想。 康利富彰化說明會-康利富入就能賺錢嗎

最初踏上創業路,很多人或許是為生活所迫,或者是為了自己那顆不安分的心,想要突破和改變,但必須儘快為自己樹立起遠大的夢想,因為如果沒有夢想,在創業維艱的這條路上,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原則三、保持超強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行。 康利富彰化說明會-康利富投資收穫大嗎

自信是一個人力量的源泉,也是創業者從零開始、白手起家的前提,如果失去自信,像網上很多人一樣,不相信真的存在白手起家,更不相信自己能白手起家,那你就絕不可能創業成功。

原則四、有強烈的創業意願。

創業是一件與艱難險阻為伍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九死一生”,如果你的意願,包括賺錢的意願,成功的意願,不夠強烈。那麼,即便踏上了創業路,也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很容易就會半途而廢。

原則五、有持久的創業激情。 高雄團隊-康利富值得投資嗎

創業肯定是需要激情的,尤其是對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而言,激情能激發出無限潛能,幫助自己熬過無數難熬的時刻。不過,創業者不能只有短暫的激情,因為短暫的激情是不值錢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能幫你賺錢,助你成功。

原則六、有合作精神,能將團隊凝聚在一起。

對創業者而言,前期或許可以暫時靠自己一個人,但必須儘快建立起自己的創業團隊,包括尋找志同道合的合夥人,更為關鍵的是,尋找優秀的人才來輔助自己,不能長時間單打獨鬥。

原則七、能屈能伸,能進能退。

康樂富賺錢多嗎對白手起家者而言,要有一種勇猛精進的創業精神,在需要放開手腳大幹一場的時候,不能畏畏縮縮、猶豫不決,但在需要隱忍和退讓的時候,也要能不爭一時,要放眼長遠和全域,否則,也是容易失敗的。

原則八、培養創新精神,將與眾不同當作一種本能。

康樂富桃園說明會-康樂富是什麼時候上線的創業與創新幾乎是天生就聯繫在一起的兩個詞,凡是能創業成功、尤其是白手起家的成功者,無不具備創新精神,敢於與眾不同。創新不一定就是顛覆式的,哪怕只是細節方面非常小的創新,也能給創業者製造出巨大的商機。

周國平: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  一  死亡和太陽一樣不可直視。然而,即使掉頭不去看它,我們仍然知道它存在著,感覺到它正步步逼近,把它的可怕陰影投罩在我們每一寸美好的光陰上面。  很早的時候,當我突然明白自己終有一死時,死亡問題就困擾著我了。我怕想,又禁不住要想。周圍的人似乎并不掛慮,心安理得地生活著。性和死,世人最諱言的兩件事,成了我的青春期的痛苦的秘密。讀了一些書,我才發現,同樣的問題早已困擾過世世代代的賢哲了。"要是一個人學會了思想,不管他的思想對象是什么,他總是在想著自己的死。"讀到托爾斯泰這句話,我慶幸覓得了一個知音。  死之迫人思考,因為它是一個最確鑿無疑的事實,同時又是一件最不可思議的事情。既然人人遲早要輪到登上這個千古長存的受難的高崗,從那里被投入萬劫不復的虛無之深淵,一個人怎么可能對之無動于衷呢?然而,自古以來思考過、抗議過、拒絕過死的人,最后都不得不死了,我們也終將追隨而去,想又有何用?世上別的苦難,我們可小心躲避,躲避不了,可咬牙忍受,忍受不了,還可以死解脫。惟獨死是既躲避不掉,又無解脫之路的,除了接受,別無選擇。也許,正是這種無奈,使得大多數人寧愿對死保持沉默。  金圣嘆對這種想及死的無奈心境作過生動的描述:"細思我今日之如是無奈,彼古之人獨不曾先我而如是無奈哉!我今日所坐之地,古之人其先坐之;我今日所立之地,古之人之立之者,不可以數計矣。夫古之人之坐于斯,立于斯,必猶如我之今日也。而今日已徒見有我,不見古人。彼古人之在時,豈不默然知之?然而又自知其無奈,故遂不復言之也。此真不得不致憾于天地也,何其甚不仁也!"  今日我讀到這些文字,金圣嘆作古已久。我為他當日的無奈嘆息,正如他為古人昔時的無奈嘆息;而毋須太久,又有誰將為我今日的無奈嘆息?無奈,只有無奈,真是夫復何言!  想也罷,不想也罷,終歸是在劫難逃。既然如此,不去徒勞地想那不可改變的命運,豈非明智之舉?  二  在雪萊的一篇散文中,我們看到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在他女兒攙扶下走進古羅馬柯利修姆競技場的遺址。他們在一根倒臥的圓柱上坐定,老人聽女兒講述眼前的壯觀,而后懷著深情對女兒談到了愛、神秘和死亡。他聽見女兒為死亡啜泣,便語重心長地說:"沒有時間、空間、年齡、預見可以使我們免于一死。讓我們不去想死亡,或者只把它當作一件平凡的事來想吧。"  如果能夠不去想死亡,或者只把它當作人生司空見慣的許多平凡事中的一件來想,倒不失為一種準幸福境界。遺憾的是,愚者不費力氣就置身于其中的這個境界,智者(例如這位老盲人)卻須歷盡滄桑才能達到。一個人只要曾經因想到死亡感受過真正的絕望,他的靈魂深處從此便留下了幾乎不愈的創傷。  當然,許多時候,瑣碎的日常生活分散了我們的心思,使我們無限想及死亡。我們還可以用消遣和娛樂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事業和理想是我們的又一個救主,我們把它懸在前方,如同美麗的晚霞一樣遮蓋住我們不得不奔赴的那座懸崖,于是放心向深淵走去。  可是,還是讓我們對自己誠實些吧。至少我承認,死亡的焦慮始終在我心中潛伏著,時常隱隱作痛,有時還會突然轉變為尖銳的疼痛。每一個人都必將迎來"沒有明天的一天",而且這一天隨時會到來,因為人在任何年齡都可能死。我不相信一個正常人會從來不想到自己的死,也不相信他想到時會不感到恐懼。把這恐懼埋在心底,他怎么能活得平靜快樂,一旦面臨死又如何能從容鎮定?不如正視它,有病就治,先不去想能否治好。  自柏拉圖以來,許多西哲都把死亡看作人生最重大的問題,而把想透死亡問題視為哲學最主要的使命。在他們看來,哲學就是通過思考死亡而為死預作準備的活動。一個人只要經常思考死亡,且不管他如何思考,經常思考本身就會產生一種效果,使他對死亡習以為常起來。中世紀修道士手戴刻有骷髏的指環,埃及人在宴會高潮時抬進一具解剖的尸體,蒙田在和女人做愛時仍默念著死的逼近,凡此種種,依蒙田自己的說法,都是為了:"讓我們不顧死亡的怪異面孔,常常和它親近、熟識,心目中有它比什么都多吧!"如此即使不能消除對死的恐懼,至少可以使我們習慣于自己必死這個事實,也就是消除對恐懼的恐懼。主動迎候死,再意外的死也不會感到意外了。  我們對于自己活著這件事實在太習慣了,而對于死卻感到非常陌生,--想想看,自出生后,我們一直活著,從未死過!可見從習慣于生到習慣于死,這個轉折并不輕松。不過,在從生到死的過程中,由于耳聞目染別人的死,由于自己所遭受的病老折磨,我們多少在漸漸習慣自己必死的前景。習慣意味著麻木,蕓蕓眾生正是靠習慣來忍受死亡的。如果哲學只是使我們習慣于死,未免多此一舉了。問題恰恰在于,我不愿意習慣。我們期待于哲學的不是習慣,而是智慧。也就是說,它不該靠嘮叨來解除我們對死的警惕,而應該說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來打消我們對死的恐懼。它的確說了理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理由能否令人信服。  三  死是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沒有人能否認它的必然性。因此,哲學家們的努力便集中到一點,即是找出種種理由來勸說我們--當然也勸說他自己--接受它。  理由之一:我們死后不復存在,不能感覺到痛苦,所以死不可怕。這條理由是伊壁鳩魯  首先明確提出來的。他說:"死與我們無關。因為當身體分解成其構成元素時,它就沒有感覺,而對其沒有感覺的東西與我們無關。""我們活著時,死尚未來臨;死來臨時,我們已經不在。因而死與生者和死者都無關。"盧克萊修也附和說:"對于那不再存在的人,痛苦也全不存在。"  在我看來,沒有比這條理由更缺乏說服力的了。死的可怕,恰恰在于死后的虛無,在于我們將不復存在。與這種永遠的寂滅相比,感覺到痛苦豈非一種幸福?這兩位古代唯物論者實在是太唯物了,他們對于自我寂滅的荒謬性顯然沒有絲毫概念,所以才會把我們無法接受死的根本原因當作勸說我們接受死的有力理由。  令人費解的是,蘇格拉底這位古希臘最智慧的人,對于死也持有類似的觀念。他在臨刑前談自己坦然赴死的理由云:"死的境界二者必居其一:或是全空,死者毫無知覺;或是如世俗所云,靈魂由此界遷居彼界。"關于后者,他說了些彼界比此界公正之類的話,意在譏諷判他死刑的法官們,內心其實并不相信靈魂不死。前者才是他對死的真實看法:"死者若無知覺,如睡眠無夢,死之所得不亦妙哉!"因為"與生平其他日夜比較",無夢之夜最"痛快"。  把死譬作無夢的睡眠,這是一種常見的說法。然而,兩者的不同是一目了然的。酣睡的痛快,恰恰在于醒來時感到精神飽滿,如果長眠不醒,還有什么痛快可言?  我是絕對不能贊同把無感覺狀態說成幸福的。世上一切幸福,皆以感覺為前提。我之所以戀生,是因為活著能感覺到周圍的世界,自己的存在,以及我對世界的認知和沉思。我厭惡死,正是因為死永遠剝奪了我感覺這一切的任何可能性。我也曾試圖勸說自己:假如我睡著了,未能感覺到世界和我自己的存在,假如有些事發生了,我因不在場而不知道,我應該為此悲傷嗎?那么,就把死當作睡著,把去世當作不在場吧。可是無濟于事,我太明白其間的區別了。我還曾試圖勸說自己:也許,垂危之時,感官因疾病或衰老而遲鈍,就不會覺得死可怕了。但是,我立刻發現這推測不能成立,因為一個人無力感受死的可怕,并不能消除死的可怕的事實,而且這種情形本身更其可怕。  據說,蘇格拉底在聽到法官們判他死刑的消息時說道:"大自然早就判了他們的死刑。"如此看來,所謂無夢之夜的老生常談也只是自我解嘲,他的更真實的態度可能是一種宿命論,即把死當作大自然早已判定的必然結局加以接受。  四  順從自然,服從命運,心甘情愿地接受死亡,這是斯多噶派的典型主張。他們實際上的邏輯是,既然死是必然的,恐懼、痛苦、抗拒全都無用,那就不如爽快接受。他們強調這種爽快的態度,如同旅人離開暫居的客店重新上路(西塞羅),如同果實從樹上熟落,或演員幕落后退場(奧勒留)。塞涅卡說:只有不愿離去才是被趕出,而智者愿意,所以"智者決不會被趕出生活"。頗帶斯多噶氣質的蒙田說:"死說不定在什么地方等候我們,讓我們到處都等候它吧。"仿佛全部問題在于,只要把不愿意變為愿意,把被動變為主動,死就不可怕了。  可是,怎樣才能把不愿意變為愿意呢?一件事情,僅僅因為它是必然的,我們就愿意了嗎?死亡豈不正是一件我們不愿意的必然的事?必然性意味著我們即使不愿意也只好接受,但并不能成為使我們愿意的理由。烏納穆諾寫道:"我不愿意死。不,我既不愿意死,也不愿意愿意死。我要求這個'我',這個能使我感覺到我活著的可憐的'我',能活下去。因此,我的靈魂的持存問題便折磨著我。""不愿意愿意死"--非常確切!這是靈魂的至深的呼聲。靈魂是絕對不能接受寂滅的,當肉體因為衰病而"愿意死"時,當心智因為認清宿命而"愿意死"時,靈魂仍然要否定它們的"愿意"!但斯多噶派哲學家完全聽不見靈魂的呼聲,他們所關心的僅是人面對死亡時的心理生活而非精神生活,這種哲學至多只有心理策略上的價值,并無精神解決的意義。  當然,我相信,一個人即使不愿意死,仍有可能堅定地面對死亡。這種堅定性倒是與死亡的必然性不無聯系。拉羅什福科曾經一語道破:"死亡的必然性造就了哲學家們的全部堅定性。"在他口中這是一句相當刻薄的話,意思是說,倘若死不是必然的,人有可能永生不死,哲學家們就不會以如此優雅的姿態面對死亡了。這使我想起了荷馬講的一個故事。特洛亞最勇敢的英雄赫克托耳這樣動員他的部下:"如果避而不戰就能永生不死,那么我也不愿沖鋒在前了。但是,既然遲早要死,我們為何不拼死一戰,反把榮譽讓給別人?"畢竟是粗人,說的是大實話,不像哲學家那樣轉彎抹角。事實上,從容赴死決非心甘情愿接受寂滅,而是不得已退求其次,注意力放在尊嚴、榮譽等仍屬塵世目標上的結果。  五  死亡的普遍性是哲學家們勸我們接受死的又一個理由。  盧克萊修要我們想一想,在我們之前的許多偉人都死了,我們有什么可委屈的?奧勒留提醒我們記住,有多少醫生在給病人下死亡診斷之后,多少占星家在預告別人的忌日之后,  多少哲學家在大談死和不朽之后,多少英雄在橫掃千軍之后,多少暴君在濫殺無辜之后,都死去了。總之,在我們之前的無數世代,沒有人能逃脫一死。迄今為止,地球上已經發生過太多的死亡,以至于如一位詩人所云,生命只是死亡的遺物罷了。  與我們同時以及在我們之后的人,情況也一樣。盧克萊修說:"在你死后,萬物將隨你而來。"塞涅卡說:"想想看,有多少人命定要跟隨你死去,繼續與你為伴!"蒙田說:"如果伴侶可以安慰你,全世界不是跟你走同樣的路么?"  人人都得死,這能給我們什么安慰呢?大約是兩點:第一,死是公正的,對誰都一視同仁;第二,死并不孤單,全世界都與你為伴。  我承認我們能從人皆有死這個事實中獲得某種安慰,因為假如事情倒過來,人皆不死,惟獨我死,我一定會感到非常不公正,我的痛苦將因嫉妒和委屈而增添無數倍。除了某種英雄主義的自我犧牲之外,一般來說,共同受難要比單獨受難易于忍受。然而,我仍然要說,死是最大的不公正。這不公正并非存在于人與人之間,而是存在于人與神之間。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卻不讓他像自己一樣永生。他把人造得一半是神,-半是獸,將渴望不朽的靈魂和終有一死的肉體同時放在人身上,再不可能有比這更加惡作劇的構思了。  至于說全世界都與我為伴,這只是一個假象。死本質上是孤單的,不可能結伴而行。我們活在世上,與他人共在,死卻把我們和世界、他人絕對分開了。在一個瀕死者眼里,世界不再屬于他,他人的生和死都與他無關。他站在自己的由生入死的出口上,那里只有他獨自一人,別的瀕死者也都在各自的出口上,并不和他同在。死總是自己的事,世上有多少自我,就有多少獨一無二的死,不存在一個一切人共有的死。死后的所謂虛無之境也無非是這一個獨特的自我的絕對毀滅,并無一個人人共赴的歸宿。  六  那么--盧克萊修對我們說--"回頭看看我們出生之前那些永恒的歲月,對于我們多么不算一回事。自然把它作為鏡子,讓我們照死后的永恒時間,其中難道有什么可怕的東西?"  這是一種很巧妙的說法,為后來的智者所樂于重復。  塞涅卡:"這是死在拿我做試驗嗎?好吧,我在出生前早已拿它做過一次試驗了!""你想知道死后睡在哪里?在那未生的事物中。""死不過是非存在,我已經知道它的模樣了。喪我之后正與生我之前一樣。""一個人若為自己未能在千年之前活著而痛哭,你豈不認為他是傻瓜?那么,為自己千年之后不再活著而痛哭的人也是傻瓜。"  蒙田:"老與少拋棄生命的情景都一樣。沒有誰離開它不正如他剛走進去。""你由死入生的過程無畏也無憂,再由生入死走一遍吧。"  事實上,在讀到上述言論之前,我自己就已用同樣的理由勸說過自己。捫心自問,在我出生之前的悠悠歲月中,世上一直沒有我,我對此確實不感到絲毫遺憾。那么,我死后世上不再有我,情形不是完全一樣嗎?  真的完全一樣嗎?總覺得有點不一樣。不,簡直是大不一樣!我未出生時,世界的確與我無關。可是,對于我來說,我的出生是一個決定性的事件,由于它世界就變成了一個和我息息相關的屬于我的世界。即使是那個存在于我出生前無窮歲月中的世界,我也可以把它作為我的對象,從而接納到我的世界中來。我可以閱讀前人的一切著作,了解歷史上的一切事件。盡管它們產生時尚沒有我,但由于我今天的存在,便都成了供我閱讀的著作和供我了解的事件。而在我死后,無論世上還會(一定會的!)誕生什么偉大的著作,發生什么偉大的事件,都真正與我無關,我永遠不可能知道了。  譬如說,盡管曹雪芹活著時,世上壓根兒沒有我,但今天我卻能享受到讀《紅樓夢》的極大快樂,真切感覺到它是我的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倘若我生活在曹雪芹以前的時代,即使我是金圣嘆,這部作品和我也不會有絲毫關系了。  有時我不禁想,也許,出生得愈晚愈好,那樣就會有更多的佳作、更悠久的歷史、更廣大的世界屬于我了。但是,晚到何時為好呢?難道到世界末日再出生,作為最后的證人得以回顧人類的全部興衰,我就會滿意?無論何時出生,一死便前功盡棄,留在身后的同樣是那個與自己不再有任何關系的世界。  自我意識強烈的人本能地把世界看作他的自我的產物,因此他無論如何不能設想,他的自我有一天會毀滅,而作為自我的產物的世界卻將永遠存在。不錯,世界曾經沒有他也永遠存在過,但那是一個為他的產生做著準備的世界。生前的無限時間中沒有他,卻在走向他,終于有了他。死后的無限時間中沒有他,則是在背離他,永遠不會有他了。所以,他接受前者而拒絕后者,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七  迄今為止的勸說似乎都無效,我仍然不承認死是一件合理的事。讓我變換一下思路,看看永生是否值得向往。  事實上,最早沉思死亡問題的哲學家并未漏過這條思路。盧克萊修說:"我們永遠生存和活動在同樣事物中間,即使我們再活下去,也不能鑄造出新的快樂。"奧勒留說:"所有來自永恒的事物作為形式是循環往復的,一個人是在一百年還是兩千年或無限的時間里看到同樣的事物,這對他是一回事。"總之,太陽下沒有新東西,永生是不值得向往的。  我們的確很容易想像出永生的單調,因為即使在現在這短促的人生中,我們也還不得不熬過許多無聊的時光。然而,無聊不能歸因于重復。正如健康的胃不會厭倦進食,健康的肺不會厭倦呼吸,健康的肉體不會厭倦做愛一樣,健全的生命本能不會厭倦日復一日重復的生命活動。活躍的心靈則會在同樣的事物上發現不同的意義,為自己創造出巧妙的細微差別。遺忘的本能也常常助我們一臂之力,使我們經過適當的間隔重新產生新鮮感。即使假定世界是一個由有限事物組成的系統,如同一副由有限棋子組成的圍棋,我們仍然可能像一個入迷的棋手一樣把這副棋永遠下下去。仔細分析起來,由死造成的意義失落才是無聊的至深根源,正是因為死使一切成為徒勞,所以才會覺得做什么都沒有意思。一個明顯的證據是,由于永生信念的破滅,無聊才成了一種典型的現代病。  可是,對此也可提出一個反駁:"沒有死,就沒有愛和激情,沒有冒險和悲劇,沒有歡樂和痛苦,沒有生命的魅力。總之,沒有死,就沒有了生的意義。"--這正是我自己在數年前寫下的一段話。波伏瓦在一部小說中塑造了一個不死的人物,他因為不死而喪失了真正去愛的能力。的確,人生中一切歡樂和美好的東西因為短暫更顯得珍貴,一切痛苦和嚴肅的感情因為犧牲才更見出真誠。如此看來,最終剝奪了生的意義的死,一度又是它賦予了生以意義。無論寂滅還是永生,人生都逃不出荒謬。不過,有時我很懷疑這種悖論的提出乃是永生信念業已破滅的現代人的自我安慰。對于希臘人來說,這種悖論并不存在,荷馬傳說中的奧林匹斯眾神絲毫沒有因為不死而喪失了戀愛和冒險的好興致。  好吧,讓我們退一步,承認永生是荒謬的,因而是不值得向往的,但這仍然不能證明死的合理。我們最多只能退到這一步:承認永生和寂滅皆荒謬,前者不合生活現實的邏輯,后者不合生命本能的邏輯。  八  何必再繞彎子呢?無論舉出多少理由都不可能說服你,干脆說出來吧,你無非是不肯舍棄你那可憐的自我。  我承認。這是我的獨一無二的自我。  可是,這個你如此看重的自我,不過是一個偶然,一個表象,一個幻像,本身毫無價值。  我聽見哲學家們異口同聲地說。這下可是擊中了要害。盡管我厭惡這種貶抑個體的立場,我仍愿試著在這條思路上尋求一個解決,  我對自己說:你是一個純粹偶然的產物,大自然產生你的概率幾乎等于零。如果你的父母沒有結合(這是偶然的),或者結合了,未在那個特定的時刻做愛(這也是偶然的),或者做愛了,你父親釋放的成億個精子中不是那個特定的精子使你母親受孕(這更是偶然的),就不會有你。如果你父母各自的父母不是如此這般,就不會有你的父母,也就不會有你。這樣一直可以推到你最早的老祖宗,在不計其數的偶然中,只要其中之一改變,你就壓根兒不會誕生。難道你能為你未曾誕生而遺憾嗎?這豈不就像為你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在某月某日未曾做愛而遺憾一樣可笑嗎?那么,你就權作你未曾誕生好了,這樣便不會把死當一回事了。無論如何,一個偶然得不能再偶然的存在,一件僥幸到非分地步的禮物,失去了是不該感到委屈的。滾滾長河中某一個偶然泛起的泡沫,有什么理由為它的迸裂憤憤不平呢?  然而,我還是委屈,還是不平!我要像金圣嘆一樣責問天地:"既已生我,便應永在;脫不能爾,便應勿生。如之何本無有我……無端而忽然生我;無端而忽然生者,又正是我;無端而忽然生一正是之我,又不容之少住……"盡管金圣嘆接著替天地開脫,說既為天地,安得不生,無論生誰,都各各自以為我,其實未嘗生我,我固非我,但這一番邏輯實出于不得已,只是為了說服自己接受我之必死的事實。  一種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存在按其本性是不能設想自身的非存在的。我知道我的出生純屬偶然,但是,既已出生,我就不再能想像我將不存在。我甚至不能想像我會不出生,一個絕對沒有我存在過的宇宙是超乎我的想像力的。我不能承認我只是永恒流變中一個可有可無旋生旋滅的泡影,如果這樣,我是沒有勇氣活下去的。大自然產生出我們這些具有自我意識的個體,難道只是為了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僅是幻像,而它自己僅是空無?不,我一定要否認。我要同時成為一和全,個體和整體,自我和宇宙,以此來使兩者均獲得意義。也就是說,我不再勸說自己接受死,而是努力使自己相信某種不朽。正是為了自救和救世,不肯接受死亡的靈魂走向了宗教和藝術。  九  "信仰就是愿意信仰;信仰上帝就是希望真有一個上帝。"烏納穆諾的這句話點破了一切宗教信仰的實質。  我們第一不能否認肉體死亡的事實,第二不能接受死亡,剩下的惟一出路是為自己編織出一個靈魂不死的夢幻,這個夢幻就叫做信仰。借此夢幻,我們便能像賀拉斯那樣對自己說:"我不會完全死亡!"我們需要這個夢幻,因為如惠特曼所云:"沒有它,整個世界才是一個夢幻。"  誕生和死亡是自然的兩大神秘。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知道,我們從何處來,到何處去。我們無法理解虛無,不能思議不存在。這就使得我們不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編織夢幻。誰知道呢,說不定事情如我們所幻想的,冥冥中真有一個亡靈繼續生存的世界,只是因為陰陽隔絕,我們不可感知它罷了。當柏拉圖提出靈魂不死說時,他就如此鼓勵自己:"榮耀屬于那值得冒險一試的事物!"帕斯卡爾則直截了當地把關于上帝是否存在的爭論形容為一場賭博,理智無法決定,惟憑抉擇。賭注下在上帝存在這一面,賭贏了就贏得了一切,賭輸了卻一無所失。反正這是惟一的希望所在,寧可信其有,總比絕望好些。  可是,要信仰自己毫無把握的事情,又談何容易。帕斯卡爾的辦法是,向那些盲信者學習,遵循一切宗教習俗,事事做得好像是在信仰著的那樣。"正是這樣才會自然而然使你信仰并使你牲畜化。"他的內心獨白:"但,這是我所害怕的。"立刻反問自己:"為什么害怕呢?你有什么可喪失的呢?"非常形象!說服自己真難!對于一個必死的人來說,的確沒有什么可喪失的。也許會喪失一種清醒,但這清醒正是他要除去的。一個真正為死所震撼的人要相信不死,就必須使自己"牲畜化",即變得和那些從未真正思考過死亡的人(盲信者和不關心信仰者均屬此列)一樣。對死的思考推動人們走向宗教,而宗教的實際作用卻是終止這種思考。從積極方面說,宗教倡導一種博愛精神,其作用也不是使人們真正相信不死,而是在博愛中淡忘自我及其死亡。  我姑且假定宗教所宣稱的靈魂不死或輪回是真實的,即使如此,我也不能從中獲得安慰。如果這個在我生前死后始終存在著的靈魂,與此生此世的我沒有意識上的連續性,它對我又有何意義?而事實上,我對我出生前的生活確然茫然無知,由此可以推知我的亡靈對我此生的生活也不會有所記憶。這個與我的塵世生命全然無關的不死的靈魂,不過是如同黑格爾的絕對精神一樣的抽象體。把我說成是它的天國歷程中的一次偶然墮落,或是把我說成是大自然的永恒流變中的一個偶然產物,我看不出兩者之間究竟有何區別。  烏納穆諾的話是不確的,愿意信仰未必就能信仰,我終究無法使自己相信有真正屬于我的不朽。一切不朽都以個人放棄其具體的、個別的存在為前提。也就是說,所謂不朽不過是我不復存在的同義語罷了。我要這樣的不朽有何用?  十  現在無路可走了。我只好回到原地,面對死亡,不回避但也不再尋找接受它的理由。  肖斯塔科維奇拒絕在他描寫死亡的《第十四交響樂》的終曲中美化死亡,給人廉價的安慰。死是真正的終結,是一切價值的毀滅。死的權力無比,我們接受它并非因為它合理,而是因為非接受它不可。  這是多么徒勞:到頭來你還是不愿意,還是得接受!  但我必須作這徒勞的思考。我無法只去注意金錢、地位、名聲之類的小事,而對終將使自己喪失一切的死毫不關心。人生只是瞬間,死亡才是永恒,不把死透徹地想一想,我就活不踏實,  一個人只要認真思考過死亡,不管是否獲得使自己滿意的結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邊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會形成一種豁達的胸懷,在沉浮人世的同時也能跳出來加以審視。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會把成功和失敗看得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難的相對性質,因而快樂時不會忘形,痛苦時也不致失態。  奧勒留主張"像一個有死者那樣去看待事物","把每一天都作為最后一天度過"。例如,你渴望名聲,就想一想你以及知道你的名字的今人后人都是要死的,便會明白名聲不過是浮云。你被人激怒了。就想一想你和那激怒你的人都很快將不復存在,于是會平靜下來。你感到煩惱或悲傷,就想一想曾因同樣事情痛苦的人們哪里去了,便會覺得為這些事痛苦是不值得的。他的用意僅在始終保持恬靜的心境,我認為未免消極。人生還是要積極進取的,不過同時不妨替自己保留著這樣一種有死者的眼光,以便在必要的時候甘于退讓和獲得平靜。  思考死亡的另一個收獲是使我們隨時做好準備,即使明天就死也不感到驚慌或委屈。盡管我始終不承認死是可以接受的,我仍贊同許多先哲的這個看法:既然死遲早要來,早來遲來就不是很重要的了。在我看來,我們應該也能夠做到的僅是這個意義上的不怕死。  古希臘最早的哲(www.lz13.cn)人之一比阿斯認為,我們應當隨時安排自己的生命,既可享高壽,也不慮早折。盧克萊修說:"盡管你活滿多少世代的時間,永恒的死仍在等候著你;而那與昨天的陽光偕逝的人,比起許多月許多年以前就死去的,他死而不復存在的時間不會是更短。"奧勒留說:"最長壽者將被帶往與早夭者相同的地方。"因此,"不要把按你能提出的許多年后死而非明天死看成什么大事。"我覺得這些話都說得很在理。面對永恒的死,一切有限的壽命均等值。在我們心目中,一個古人,一個幾百年前的人,他活了多久,緣何而死,會有什么重要性么?漫長歲月的間隔使我們很容易揚棄種種偶然因素,而一目了然地看到他死去的必然性:怎么著他也活不到今天,終歸是死了!那么,我們何不置身遙遠的未來,也這樣來看待自己的死呢?這至少可以使我們比較坦然地面對突如其來的死亡威脅。我對生命是貪婪的,活得再長久也不能死而無憾。但是既然終有一死,為壽命長短憂慮便是不必要的,能長壽當然好,如果不能呢,也沒什么,反正是一回事!蕭伯納高齡時自擬墓志銘云:"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遲早總會發生的。"我想,我們這些尚無把握享高齡的人應能以同樣達觀的口吻說:既然我知道這種事情遲早總會發生,我就不太在乎我能活多久了。一個人若能看穿壽命的無謂,他也就盡其所能地獲得了對死亡的自由。他也許仍畏懼形而上意義上的死,即寂滅和虛無,但對于日常生活中的死,即由疾病或災禍造成的他的具體的死,他已在相當程度上克服了恐懼之感。  死是個體的絕對毀滅,倘非自欺欺人,從中決不可能發掘出正面的價值來。但是,思考死對 于生卻是有價值的,它使我能以超脫的態度對待人生一切遭際,其中包括作為生活事件的現 實中的死。如此看來,對死的思考盡管徒勞,卻并非沒有意義。 周國平作品_周國平散文集 周國平:愛的距離 周國平:論成功分頁:123

人生一世間  早在《史記·留侯列傳》里就有記載“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人生一世間,忽若暮春草。到清朝時周希陶的《增廣賢文》有記載“人生一世,草生一春”。出自清朝。吳承恩在《西游記》中是這樣寫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一生的說法便被沿襲到現在,即人只有一生一世。  而在整個世紀貝貝幼兒園的教育和袁去病推崇的自然素養教育理論中,人的一生被分為三世,也叫三世人生。如果以我們常規認為的一生當作人的一個世代來看的話,  那么人的一生其實相當于三世人生。第一世是從懷胎到出生前,第二世是從降生到有形記憶消失前,第三世是從有形記憶消失到我們肉體的死亡。  第一世人生的特點是,細胞和結構成長最快,時間最短,大約從一個細胞增長到幾十兆的數量級,時間只有10個月左右,這段時間是排斥人為的任何干預的,而絕大部分的胎教其實是在打擾這時候人的生長,所有最基礎的能力和模式,是在這個階段構建成功,否則孩子就不健康,不強壯,甚至會有殘疾。  第二世人生即人出生以后的特點,是成長很快,所有最基礎的反映模式、生長模式等,在這個階段產生,他們需要從完全不呼吸,在短短數個小時內必須開始呼吸,并且適應呼吸帶來的新的生存方式等,這個階段是人為教育和養育可以介入的最早階段,也是人的眾多基本反映模式開始建立和篩選退化的重要時期,特別是方**、性格模式、價值觀、地域或者氣候體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當然也包括語言反映模式和基本能力。第三世人生從有形記憶消失后,一直到我們個體的死亡,第一世約10個月,身體增長數十兆,第二世約1歲到3歲,每個兒童差別很大,大體集中在2、3歲中間,身體增長數十倍。第三世大約數年到100多年,身體增長一般在一半到一倍半之間。第三世人生開始的頭幾年,也就是2、3歲到6、7歲,是絕大部分兒童確定智慧類型(反應類型)的基本時間,又超過一半的人,此后終生除了少許知識、技能、復雜性略有增長外,其實沒有實質的改變。  按照這樣的劃分,袁去病的自然素養幼兒教育方法認為人最好的教育階段是在2歲——7歲。在這段時間里,很多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或天性一定要在合適的環境里釋放,如果在這一階段沒得到釋放,孩子的某些與生俱來的能力或功能會被永久性關閉。比如7、8個月大的孩子想爬想滾,就應該讓他們爬和滾。(人生感悟 www.lz13.cn)缺乏這個練習的孩子周邊神經系統的刺激量不夠豐富,內臟系統地體位性沖擊過少,所以很多孩子(有理論認為是刨腹產引起的,其實不是)——到2、3歲甚至更大,常常有莫名奇妙的沮喪,動作靈敏和協調性不佳。對周邊反映不敏感,容易哮喘,一部分感統失調,多動癥,其實僅僅是因為在該爬該滾的時候,沒有爬,沒有滾造成的。絕大部分孩子如果在7歲后試圖通過身體訓練來彌補,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恢復。如果他們釋放充分則是另一個很好的結果。另外比如記憶寬度,觀察記憶的多向量特性的能力等,都需要廣泛的社會接觸,自然接觸。對于多變量長周期的關聯之間的觀察、記憶、判讀和引用能力。否則消化吸收能力不太好。  袁去病的PPT課件中有這樣的話語:按照天性培養孩子最簡單,最有效!他認為在兒童的最好接受教育的階段,教育者真正應該做的是教會兒童正確的命名和規則的灌輸,并營造恰當的釋放環境。分頁:123

張愛玲:茉莉香片  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我將要說給您聽的一段香港傳奇,恐怕也是一樣的苦——香港是一個華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您先倒上一杯茶——當心燙!您尖著嘴輕輕吹著它。在茶煙繚繞中,您可以看見香港的公共汽車順著柏油出道徐徐地馳下山來。開車的身后站了一個人,抱著一大捆杜鵑花。人倚在窗口,那枝枝丫丫的杜鵑花便伸到后面的一個玻璃窗外,紅成一片。后面那一個座位上坐著聶傳慶,一個二十上下的男孩子。說他是二十歲,眉梢嘴角卻又有點老態。同時他那窄窄的肩膀和細長的脖子又似乎是十六七歲發育未完全的樣子。他穿了一件藍綢子夾袍,捧著一疊書,側著身子坐著,頭抵在玻璃窗上,蒙古型的鵝蛋臉,淡眉毛,吊梢眼,襯著后面粉霞緞一般的花光,很有幾分女性美。惟有他的鼻子卻是過分地高了一點,與那纖柔的臉龐犯了沖。他嘴里銜著一張桃紅色的車票,人仿佛是盹著了。  車子突然停住了。他睜開眼一看,上來了一個同學,言教授的女兒言丹朱。他皺了一皺眉毛。他頂恨在公共汽車上碰見熟人,因為車子轟隆轟隆開著,他實在沒法聽見他們說話。  他的耳朵有點聾,是給他父親打的。  言丹朱大約是剛洗了頭發,還沒干,正中挑了一條路子,電燙的發梢不很鬈了,直直地披了下來,像美國漫畫里的紅印度小孩。滾圓的臉,曬成了赤金色。眉眼濃秀,個子不高,可是很豐滿。她一上車就向他笑著點了個頭,向這邊走了過來,在他身旁坐下,問道:“回家去么?”傳慶湊到她跟前,方才聽清楚了,答道:“噯。”  賣票的過來要錢,傳慶把手伸到袍子里去掏皮夾子,丹朱道:“我是月季票。”又道:“你這學期選了什么課?”傳慶道:“跟從前差不多,沒有多大變動。”丹朱笑道:“我爸爸教的文學史,你還念嗎?”傳慶點點頭。丹朱笑道:“你知道么?我也選了這一課。”傳慶詫異道:“你打算做你爸爸的學生?”丹朱撲嗤一笑道:“可不是!起先他不肯呢!他弄不慣有個女兒在那里隨班聽講,他怕他會覺得窘。還有一層,他在家里跟我們玩笑慣了的,上了堂,也許我倚仗著是自己家里人,照常的問長問短,跟他嘮叨。他又板不起臉來!結果我向他賭神罰咒說:上他的課,我無論有什么疑難的地方,絕對不開口。他這才答應了。”  傳慶微微地嘆了一口氣道:“言教授……人是好的!”丹朱笑道:“怎么?他做先生,不好么?你不喜歡上他的課?”傳慶道:“你看看我的分數單子,就知道他不喜歡我。”丹朱道:“哪兒來的話?他對你特別嚴,因為你是上海來的,國文程度比香港的學生高。他常常夸你來著,說你就是有點懶。”  傳慶掉過頭去不言語,把臉貼在玻璃上。他不能老是湊在她跟前,用全副精神聽她說話。讓人瞧見了,準得產生某種誤會。說閑話的人已經不少了,就是因為言丹朱總是找著他。在學校里,誰都不理他。他自己覺得不得人心,越發的避著人,可是他躲不了丹朱。  丹朱——他不懂她的存心。她并不短少朋友。雖然她才在華南大學讀了半年書,已經在校花隊里有了相當的地位。憑什么她愿意和他接近?他斜著眼向她一瞟。一件白絨線緊身背心把她的厚實的胸脯子和小小的腰塑成了石膏像。他重新別過頭去,把額角在玻璃窗上揉擦著。他不愛看見女孩子,尤其是健全美麗的女孩子,因為她們對于自己分外的感到不滿意。  丹朱又說話了。他擺著盾毛勉強笑道:“對不起,沒聽見。”她提高了聲音又說了一遍,說了一半,他又聽不仔細了。幸而他是沉默慣了的,她得不到他的答復,也就恬然不以為怪。  末后她有一句話,他卻湊巧聽懂了。她低下頭去,只管把絨線背心往下扯,扯下去又縮上去了。她微笑著道:“前天我告訴你的關于德荃寫給我的那封信,請你忘記掉它罷。只當我沒有說過。”傳慶道:“為什么?”丹朱道:“為什么?……那是很明顯的。我不該把這種事告訴人。我太孩子氣了,肚子里擱不住兩句話!”傳慶把身子往前探著,兩肘支在膝蓋上,只是笑。丹朱也跟著他向前俯著一點,鄭重地問道:“傳慶,你沒有誤會我的意思罷?我告訴你那些話,決不是夸耀。我——我不能不跟人談談,因為有些話悶在心里太難受了……像德荃,我拒絕了他,就失去了他那樣的一個朋友。我愛和他做朋友。我愛和許多人做朋友,至于其他的問題,我們年紀太小了,根本談不到。可是……可是他們一個個的都那么認真!”隔了一會,她又問道:“傳慶,你嫌煩么?”傳慶搖搖頭。丹朱道:“我不知為什么,這些話我對誰也不說,除了你。”傳慶道:“我也不懂為什么。”丹朱道:“我想是因為……因為我把你當做一個女孩子看待。”傳慶酸酸地笑了一聲道:“是嗎?你的女朋友也多得很,怎么單揀中了我呢?”丹朱道:“因為只有你能夠守秘密。”傳慶倒抽了一口冷氣道:“是的,因為我沒有朋友,沒有人可告訴。”丹朱忙道:“你又誤會了我的意思!”兩人半晌都沒做聲。丹朱嘆了口氣道:“我說錯了話,但是……但是,傳慶,為什么你不試著交幾個朋友?玩兒的時候,讀書的時候,也有個伴。你為什么不邀我們上你家里去打網球?  我知道你們有個網球場。“傳慶笑道:”我們的網球場,很少有機會騰出來打網球。多半是晾滿了衣裳,天暖的時候,他們在那里煮鴉片煙。“丹朱頓住了口,說不下去了。  傳慶回過頭去向著窗外。那公共汽車猛地轉了一個彎,人手里的杜鵑花受了震,簌簌亂飛。傳慶再看丹朱時,不禁咦了一聲道:“你哭了!”丹朱道:“我哭做什么?我從來不哭的!”然而她終于凄哽地質問道:“你……你老是使我覺得我犯了法……仿佛我沒有權利這么快樂!其實,我快樂,又不礙著你什么!”傳慶取過她手里的書,把上面的水漬子擦了一擦,道:“這是言教授新編的講義么?我還沒有買呢。你想可笑么,我跟他念了半年書,還不知道他的名字。”丹朱道:“我喜歡他的名字。我常常告訴他,他的名字比人漂亮。”傳慶在書面上找到了,讀出來道:“言子夜……”他把書擱了下來,偏著頭想了一想,又拿起來念了一遍道:“言子夜……”這一次,他有點猶疑,仿佛不大認識這幾個字。丹朱道:“這名字取得不好么?”傳慶笑道:“好!怎么不好!知道你有個好爸爸!什么都好,就是把你慣壞了!”丹朱輕輕地啐了一聲,站起身來道:“我該下去了。再見罷!”  她走了,傳慶把頭靠在玻璃窗上,又仿佛盹著了似的。前面站著的抱著杜鵑花的人也下去了,窗外少了杜鵑花,只剩下灰色的街。他的臉,換了一副背景,也似乎是黃了,暗了。  車再轉了個彎。棕櫚樹沙沙地擦著窗戶,他跳起身來,拉了拉鈴,車停了,他就下了車。  他家是一座大宅。他們初從上海搬來的時候,滿院子的花木。沒兩三年的工夫,枯的枯,死的死,砍掉的砍掉,太陽光曬著,滿眼的荒涼。一個打雜的,在草地上拖翻了一張藤椅子,把一壺滾水澆了上去,殺臭蟲。  屋子里面,黑沉沉的穿堂,只看見那朱漆樓梯的扶手上,一線流光,回環曲折,遠遠的上去了。傳慶躡手躡腳上了樓,覷人不見,一溜煙向他的臥室里奔去。不料那陳舊的地板吱吱格格一陣響,讓劉媽聽見了,迎面攔住道:“少爺回來了!見過了老太太沒有?”傳慶道:“待會兒吃飯的時候總要見到的,忙什么?”劉媽一把揪住他的袖子道:“又來了!你別是又做了什么虧心事?鬼鬼祟祟地躲著人!趁早去罷,打個照面就完事了。不去,又是一場氣!”傳慶忽然年紀小了七八歲,咬緊了牙,抵死不肯去。劉媽越是推推搡搡,他越是挨挨蹭蹭。劉媽是他母親當初陪嫁的女傭。在家里,他憎厭劉媽,正如同在學校里他憎厭言丹朱一般。寒天里,人凍得木木的,倒也罷了。一點點的微溫,更使他覺得冷的徹骨酸心。  他終于因為憎惡劉媽的緣故,只求脫身,答應去見他父親與后母。他父親聶介臣,汗衫外面罩著一件油漬斑斑的雪青軟緞小背心,他后母蓬著頭,一身黑,面對面躺在煙鋪上。他上前呼了“爸爸,媽!”兩人都似理非理地哼了一聲。傳慶心里一塊石頭方才落了地,猜著今天大約沒有事犯到他們手里。他父親問道:“學費付了?”傳慶在煙榻旁邊一張沙發椅上坐下,答道:“付了。”他父親道:“選了幾樣什么?”傳慶道:“英文歷史,十九世紀英文散文——”他父親道:“你那個英文——算了罷!蹺腳驢子跟馬跑,跑折了腿,也是空的!”他后母笑道:“人家是少爺脾氣。大不了,家里請個補課先生,隨時給他做槍手。”  他父親道:“我可沒那個閑錢給他請家庭教師。還選了什么?”傳慶道:“中國文學史。”  他父親道:“那可便宜了你!唐詩,宋詞,你早讀過了。”他后母道:“別的本事沒有,就會偷懶!”  傳慶把頭低了又低,差一點垂到地上去。身子向前傴僂著,一只手握著鞋帶的尖端的小鐵管,在皮鞋上輕輕刮著。他父親在煙炕上翻過身來,捏著一卷報紙,在他頸子上刷地敲了一下,喝道:“一雙手,閑著沒事干,就會糟蹋東西!”他后母道:“去,去,去罷!到那邊去燒幾個煙泡。”  傳慶坐到墻角里一只小凳上。就著矮茶幾燒煙,他后母今天卻是特別的興致好,拿起描金小茶壺喝了一口茶,抿著嘴笑道:“傳慶,你在學校里有女朋友沒有?”他父親道:“他呀,連男朋友都沒有,也配交女朋友。”他后母笑道:“傳慶,我問你,外面有人說,有個姓言的小姐,也是上海來的,在那兒追求你。有這話沒有?”傳慶紅了臉,道:“言丹朱——  她的朋友多著呢!哪兒就會看上了我?“他父親道:”誰說她看上你來著?還不是看上了你的錢!看上你!就憑你?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傳慶想道:”我的錢?我的錢?“  總有一天罷,錢是他的,他可以任意地在支票簿上簽字。他從十二三歲起就那么盼望著,并且他曾經提早練習過了,將他的名字歪歪斜斜,急如風雨地寫在一張作廢的支票上,左一個,右一個,“聶傳慶,聶傳慶,聶傳慶”,英俊地,雄糾糾地,“聶傳慶,聶傳慶。”可是他爸爸重重地打了他一個嘴巴子,劈手將支票奪了過來搓成團,向他臉上拋去。  為什么?因為那觸動了他爸爸暗藏著的恐懼。錢到了他手里,他會發瘋似地胡花么?這畏葸的陰沉的白癡似的孩子。他爸爸并不是有意把他訓練成這樣的一個人。現在他爸爸見了他,只感到憤怒與無可奈何,私下里又有點害怕。他爸爸說過的:“打了他,倒是不哭,就那么瞪大了眼睛朝人看著。我就頂恨他朝人瞪著眼看——見了就有氣!”傳慶這時候,手里燒著煙,忍不住又睜大了那惶惑的眼睛,呆瞪瞪望著他父親。總有一天……那時候,是他的天下了,可是他已經被作踐得不像人。奇異的勝利!煙簽上的鴉片淋到煙燈里去。傳慶吃了一驚,只怕被他們瞧見了,幸而老媽子進來報說許家二姑太太來了,一混就混了過去。他爸爸向他說道骸澳慍迷綹我出去罷!賊頭鬼腦的,一點丈夫氣也沒有,讓人家笑你,你不難為情,我還難為情呢!”他后母道:“這孩子,什么病也沒有,就是骨瘦如柴,叫人家瞧著,還當我們待虧了他!成天也沒有見他少吃少喝!”傳慶垂著頭出了房,迎面來了女客,他一閃閃在陰影里,四顧無人,方才走進他自己的臥室,翻了一翻從學校里帶回來的幾本書。他記起了言丹朱屢次勸他用功的話,忽然興起,一鼓作氣地打算做點功課。滿屋子霧騰騰的,是隔壁飄過來的鴉片煙香。他生在這空氣里,長在這空氣里,可是今天不知道為什么,聞了這氣味就一陣陣的發暈,只想嘔。還是樓底下客室里清凈點。他夾了書向下跑,滿心的煩躁。客室里有著淡淡的太陽與灰塵。霽紅花瓶里插著雞毛帚子。他在正中的紅木方桌旁邊坐下,伏在大理石桌面上。桌面冰涼的,像公共汽車上的玻璃窗。窗外的杜鵑花,窗里的言丹朱……丹朱的父親是言子夜。那名字,他小時候,還不大識字,就見到了。在一本破舊的《早潮》雜志封里的空頁上,他曾經一個字一個字吃力地認著:“碧落女史清玩。言子夜贈。”他的母親的名字是馮碧落?/p>  他隨手拖過一本教科書來,頭枕在袖子上,看了幾頁。他仿佛又回到了從前那不大識字的年齡,一個字一個字吃力地認,也不知道念的是什么。忽見劉媽走了進來道:“少爺,讓開點。”她取下肩上搭著的桌布,鋪在桌上,桌腳上縛了帶。傳慶道:“怎么?要打牌?”  劉媽道:“三缺一,打了電話去請舅老爺去了。”說著,又見打雜的進來換上一只一百支光的電燈泡子。傳慶只得收拾了課本,依舊回到樓上來。  他的臥室的角落里堆著一只大藤箱,里面全是破爛的書。他記得有一疊《早潮》雜志在那兒。藤箱上面橫縛著一根皮帶,他太懶了,也不去脫掉它,就把箱子蓋的一頭撬了起來,把手伸進去,一陣亂掀亂翻。突然,他想了起來,《早潮》雜志在他們搬家的時候早已散失了,一本也不剩。  他就讓兩只手夾在箱子里,被箱子蓋緊緊壓著。頭垂著,頸骨仿佛折斷了似的。藍夾袍的領子直豎著,太陽光暖烘烘地從領圈里一直曬進去,曬到頸窩里,可是他有一種奇異的感覺,好像天快黑了——已經黑了。他一個人守在窗子跟前,他心里的天也跟著黑下去。說不出來的昏暗的哀愁……像夢里面似的,那守在窗子前面的人,先是他自己,一剎那間,他看清楚了,那是他母親。她的前劉海長長地垂著,俯著頭,臉龐的尖尖的下半部只是一點白影子,至于那青郁郁的眼與眉,那只是影子里面的影子。然而他肯定地知道那是他死去的母親馮碧落。他四歲上就沒有了母親,但是他認識她,從她的照片上。她婚前的照片只有一張,她穿著古式的摹本緞襖,有著小小的蝙蝠的暗花。現在,窗子前面的人像漸漸明晰,他可以看見她的秋香色摹本緞襖上的蝙蝠。她在那里等候一個人,一個消息。她明知道消息是不會來的。她心里的天,遲遲地黑了下去。……傳慶的身子痛苦地抽搐了一下。他不知道那究竟是他母親還是他自己。至于那無名的磨人的憂郁,他現在明白了,那就是愛——二十多年前的,絕望的愛。二十多年后,刀子生了銹了,然而還是刀。在他母親心里的一把刀,又在他心里絞動了。  傳慶費了大勁,方始抬起頭來。一切的幻像迅速地消滅了。剛才那一會兒,他仿佛是一個舊式的攝影師,鉆在黑布里為人拍照片,在攝影機的鏡子里瞥見了他母親。他從箱子蓋底下抽出他的手,把嘴湊上去,怔怔地吮著手背上的紅痕。  關于他母親,他知道得很少。他知道她沒有愛過他父親。就為了這個,他父親恨她。她死了,就遷怒到她丟下的孩子身上。要不然,雖說有后母挑撥著,他父親對他也不會這么刻毒。他母親沒有愛過他父親——她愛過別人么?……親友圈中恍惚有這么一個傳說。他后母嫁到聶家來,是親上加親,因此他后母也有所風聞。她當然不肯讓人們忘懷了這件事,當著傳慶的面她也議論過他母親。任何的話,到了她嘴里就不大好聽。碧落的陪嫁的女傭劉媽就是為了不能忍耐她對于亡人的誣蔑,每每氣急敗壞地向其它的仆人辯白著。于是傳慶有機會聽到了一點他認為可靠的事實。  用現代的眼光看來,那一點事實是平淡得可憐。馮碧落結婚的那年是十八歲。在訂親以前,她曾經有一個時期渴望著進學校讀書。在馮家這樣的守舊的人家,那當然是不可能的。  然而她還是和幾個表妹們背地偷偷地計劃著。表妹們因為年紀小得多,父母又放縱些,終于如愿以償了。她們決定投考中西女塾,請了一個遠房親戚來補課。言子夜輩分比她們小,年紀卻比她們長,在大學里已經讀了兩年書。碧落一面艷羨著表妹們的幸運,一面對于進學校的夢依舊不甘放棄,因此對于她們投考的一切仍然是非常的關心。在表妹那兒她遇見了言子夜幾次。他們始終沒有單獨地談過話。  言家托了人出來說親。碧落的母親還沒有開口回答,她祖父丟下的老姨娘坐在一旁吸水煙,先格吱一笑,插嘴道:“現在提這件事,可太早了一點!”那媒人陪笑道:“小姐年紀也不小了——”老姨娘笑道:“我倒不是指她的年紀!常熟言家再強些也是個生意人家。他們少爺若是讀書發達,再傳個兩三代,再到我們這兒來提親,那還有個商量的余地。現在……可太早了!”媒人見不是話,只得去回掉了言家。言子夜輾轉聽到了馮家的答復,這一氣非同小可,便將這事擱了下來。然而此后他們似乎還會面過一次。那絕對不能夠是偶然的機緣,因為既經提過親,雙方都要避嫌疑了。最后的短短的會晤,大約是碧落的主動。碧落暗示子夜重新再托人在她父母跟前疏通,因為她父母并沒有過斬釘截鐵的拒絕的表示。但是子夜年少氣盛,不愿意再三地被斥為“高攀”,使他的家庭受更嚴重的侮辱。他告訴碧落,他不久就打算出國留學。她可以采取斷然的行動,他們兩個人一同走。可是碧落不能這樣做。傳慶回想到這一部分不能不恨他的母親,但是他也承認,她有她的不得已。二十年前是二十年前呵!她得顧全她的家聲,她得顧全子夜的前途。  子夜單身出國去了。他回來的時候,馮家早把碧落嫁給了聶介臣。子夜先后也有幾段羅曼史。至于他怎樣娶了丹朱的母親,一個南國女郎,近年來怎樣移家到香港,傳慶卻沒有聽見說過。關于碧落的嫁后生涯,傳慶可不敢揣想。她不是籠子里的鳥。籠子里的鳥,開了籠,還會飛出來。她是繡在屏風上的鳥——悒郁的紫色緞子屏風上,織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鳥。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  她死了,她完了,可是還有傳慶呢?憑什么傳慶要受這個罪?碧落嫁到聶家來,至少是清醒的犧牲。傳慶生在聶家,可是一點選擇的權利也沒有。屏風上又添上了一只鳥,打死他也不能飛下屏風去。他跟著他父親二十年,已經給制造成了一個精神上的殘廢,即使給了他自由,他也跑不了。  跑不了!跑不了!索性完全沒有避免的希望,倒也死心塌地了。但是他現在初次把所有的零星的傳聞與揣測,聚集在一起,拼湊一段故事,他方才知道:二十多年前,他還是沒有出世的時候,他有脫逃的希望。他母親有嫁給言子夜的可能性。差一點,他就是言子夜的孩子,言丹朱的哥哥。也許他就是言丹朱。有了他,就沒有她。  第二天,在學校里,上到中國文學史那一課,傳慶心里亂極了。他遠遠看見言丹朱抱著厚沉沉的漆皮筆記夾子,悄悄地溜了進來,在前排的偏左,教授的眼光射不到的地方,揀了一個座位,大約是惟恐引起了她父親的注意,分了他的心。她掉過頭來,向傳慶微微一笑。  她身邊還有一個空位,傳慶隔壁的一個男學生便推了傳慶一下,攛掇他去坐在她身旁。傳慶搖搖頭。那人笑道:“就有你這樣的傻子!你是怕折了你的福還是怎么著?你不去,我去!”說罷,剛剛站起身來,另有幾個學生早已一擁而前,其中有一個捷足先登,占了那座位。  那時雖然還是晚春天氣,業已暴熱。丹朱在旗袍上加了一件長袖子的白紗外套。她側過身來和旁邊的人有說有笑的,一手托著腮。她那活潑的赤金色的臉和胳膊,在輕紗掩映中,像玻璃杯里滟滟的琥珀酒。然而她在傳慶眼中,并不僅僅引起一種單純的美感。他在那里想:她長得并不像言子夜。那么,她一定是像她的母親,言子夜所娶的那南國姑娘。言子夜是蒼白的,略微有點瘦削,大部分的男子的美,是要到三十歲以后方才更為顯著,言子夜就是一個例子。算起來他該過了四十五歲吧?可是看上去要年輕得多。  言子夜進來了,走上了講臺。傳慶仿佛覺得以前從來沒有見過他一般。傳慶這是第一次感覺到中國長袍的一種特殊的蕭條的美。傳慶自己為了經濟的緣故穿著袍褂,但是像一般的青年,他是喜歡西裝的。然而那寬大的灰色綢袍,那松垂的衣褶,在言子夜身上,更加顯出了身材的秀拔。傳慶不由地幻想著:如果他是言子夜的孩子,他長得像言子夜么?十有八九是像的,因為他是男孩子,和丹朱不同。  言子夜翻開了點名簿:“李銘光,董德基,王麗芬,王宗維,王孝貽,聶傳慶……”傳慶答應了一聲,自己疑心自己的聲音有些異樣,先把臉急紅了。然而言子夜繼續叫了下去:“秦德芬,張師賢……”一只手撐在桌面上,一只手悠閑地擎著點名簿——一個經歷過世道艱難,然而生命中并不缺少一些小小的快樂的人。傳慶想著,在他的血管中,或許會流著這個人的血。呵,如果……如果該是什么樣的果子呢?該是淡青色的晶瑩多汁的果子,像荔枝而沒有核,甜里面帶著點辛酸。如果……如果他母親當初略微任性,自私一點,和言子夜訣別的最后一分鐘,在情感的支配下,她或者會改變了初衷,向他說:“從前我的一切,都是爹媽做的主。現在你……你替我做主罷。你說怎樣就怎樣。”如果她不是那么瞻前顧后——顧后!她果真顧到了未來么?她替她未來的子女設想過么?她害了她的孩子!傳慶并不是不知道他對于他母親的譴責是不公正的。她那時候到底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子,有那么堅強的道德觀念,已經是難得的了。任何人遇到難解決的問題,也只能夠“行其心之所安”罷了。他能怪他的母親么?  言教授背過身去在黑板上寫字,學生都沙沙地抄寫著,可是傳慶的心不在書上。吃了一個“如果”,再剝一個“如果”,譬如說,他母親和言子夜結了婚,他們的同居生活也許并不是悠久的無瑕的快樂。傳慶從劉媽那里知道碧落是一個心細如發的善感的女人。丹朱也曾經告訴他:言子夜的脾氣相當的“梗”,而且也喜歡多心。相愛著的人又是往往地愛鬧意見,反而是漠不相干的人能夠互相容忍。同時,碧落這樣的和家庭決裂了,也是為當時的社會所不容許。子夜的婚姻,不免為他的前途上的牽累。近十年來,一般人的觀念固然改變了,然而子夜早已幾經蹉跎,滅了銳氣。一個男子,事業上不得意,家里的種種小誤會與口舌更是免不了的。那么,這一切對于他們的孩子有不良的影響么?不,只是好!小小的憂愁與困難可以養成嚴肅的人生觀。傳慶相信,如果他是子夜與碧落的孩子,他比起現在的丹朱,一定較為深沉,有思想。同時,一個有愛情的家庭里面的孩子,不論生活如何的不安定,仍舊是富于自信心與同情——  積極,進取,勇敢。丹朱的優點他想必都有,丹朱沒有的他也有。他的眼光又射到前排坐著的丹朱身上。丹朱凝神聽著言教授講書,偏著臉,嘴微微張著一點,用一支鉛筆輕輕叩著小而白的門牙。她的臉龐的側影有極流麗的線條,尤其是那孩子氣的短短的鼻子。鼻子上亮瑩瑩地略微有點油汗,使她更加像一個噴水池里濕濡的銅像。  她在華南大學專攻科學,可是也勻出一部分的時間來讀點文學史什么的。她對于任何事物都感到廣泛的興趣,對于任何人也感到廣泛的興趣。她對于同學們的一視同仁,傳慶突然想出了兩個字的評語:濫交。她跟誰都搭訕,然而別人有了比友誼更進一步的要求的時候,她又躲開了,理由是他們都在求學時代,沒有資格談戀愛。那算什么?畢了業,她又能做什么事?歸根究底還不是嫁人!傳慶越想越覺得她的淺薄無聊。如果他有了她這么良好的家庭背景,他一定能夠利用這機會,做一個完美的人。總之,他不喜歡言丹朱。  他對于丹朱的憎恨,正像他對言子夜的畸形的傾慕,與日俱增。在這種心理狀態下,當然他不能夠讀書,學期終了的時候,他的考試結果,樣樣都糟,惟有文學史更為凄慘,距離及格很遠,他父親把他大罵了一頓,然而還是托了人去向學校當局關說,再給他一個機會,秋季開學后讓他仍舊隨班上課。傳慶重新到學校里來的時候,精神上的變態,非但沒有痊愈,反而加深了,因為其中隔了一個暑假,他有無限的閑暇,從容地反省他的痛苦的根源。  他和他父親聶介臣日常接觸的機會比以前更多了。他發現他有好些地方酷肖他父親,不但是面部輪廓與五官四肢,連行步的姿態與種種小動作都像。他深惡痛嫉那存在于他自身內的聶介臣。他有方法可以躲避他父親,但是他自己是永遠寸步不離地跟在身邊的。  整天他伏在臥室角落里那只藤箱上做著“白日夢”。往往劉媽走過來愕然叫道:“那么辣的太陽曬在身上,覺也不覺得?越大越糊涂,索性連冷熱也不知道了!還不快坐過去!”  他懶得動,就坐在地上,昏昏地把額角抵在藤箱上,許久許久,額上滿是粼粼的凸凹的痕跡。  快開學的時候,他父親把他叫去告誡了一番道:“你再不學好,用不著往下念了!念也是白念,不過是替聶家丟人!”他因為不愿意輟學,的確下了一番苦功。各種功課倒潦潦草草可以交代得過去了,惟有他父親認為他應當最有把握的文學史,依舊是一蹶不振,毫無起色。如果改選其他的一課,學分又要吃虧太多,因此沒奈何只得繼續讀下去。  照例圣誕節和新年的假期完畢后就要大考了。圣誕節的前夜,上午照常上課。言教授要想看看學生們的功課是否溫習得有些眉目了,特地舉行了一個非正式的口試。叫到了傳慶,連叫了他兩三聲,傳慶方才聽見了,言教授先就有了三分不悅,道:“關于七言詩的起源,你告訴我們一點。”傳慶乞乞縮縮站在那里,眼睛不敢望著他,囁嚅道:“七言詩的起源……”滿屋子靜悄悄地。傳慶覺得丹朱一定在那里看著他——看著他丟聶家的人。不,丟母親的人!言子夜夫人的孩子,看著馮碧落的孩子出丑。他不能不說點什么,教室里這么靜。他舔了舔嘴唇,緩緩地說道:“七言詩的起源……七言的起源……呃……呃……起源詩的七言!”  背后有人笑。連言丹朱也忍不住撲嗤一笑。有許多男生本來沒想笑,見言丹朱笑了,也都心癢癢地笑了起來。言子夜見滿屋子人笑成一片,只當做傳慶有心打趣,便沉下了臉,將書重重的向桌上一摜,冷笑道:“哦,原來這是個笑話!對不起,我沒領略到你的幽默!”  眾人一個個的漸漸斂起了笑容,子夜又道:“聶傳慶,我早就注意到你了。從上學期起,你就失魂落魄的。我在講臺上說的話,有一句進你的腦子去沒有?你記過一句筆記沒有?——你若是不愛念書,誰也不能逼著你念。趁早別來了,白耽擱了你的同班生的時候,也耽擱了我的時候!”傳慶聽他這口氣與自己的父親如出一轍,忍不住哭了。他用手護著臉,然而言子夜還是看見了。子夜生平最恨人哭,連女人的哭泣他都覺得是一種弱者的要挾行為,至于淌眼抹淚的男子,那更是無恥之尤,因此分外的怒上心來,厲聲喝道:“你也不怕難為情  中國的青年都像了你,中國早該亡了!“  這句話更像錐子似地刺進傳慶心里去,他索性坐下身來,伏在臺上放聲哭了起來,子夜道:“你要哭,到外面哭去!我不能讓你攪擾了別人。我們還要上課呢!”傳慶的哭,一發不可克制,嗚咽的聲音,一陣比一陣響。他的耳朵又有點聾,竟聽不見子夜后來說的話。子夜向前走了一步,指著門,大聲道:“你這就給我出去!”傳慶站起身,跌跌沖沖走了出去。  當天晚上,華南大學在半山中的男生宿舍里舉行圣誕夜的跳舞會。傳慶是未滿一年的新生,所以也照例被迫購票參加。他父親覺得既然花錢買了票,不能不放他去,不然,白讓學校占了他們一個便宜,因此竟破天荒地容許他單身赴宴。傳慶乘車來到山腳下,并不打算赴會,只管向叢山中走去。他預備走一晚上的路,消磨這狂歡的圣誕夜。在家里,他知道他不能夠睡覺,心緒過于紊亂了。香港雖說是沒有嚴寒的季節,圣誕節夜卻也是夠冷的。滿山植著矮矮的松杉,滿天堆著石青的云。云和樹一般被風噓溜溜吹著,東邊濃了,西邊稀了,推推擠擠,一會兒黑壓壓擁成了一團,一會兒又化為一蓬綠氣,散了開來。林子里的風,嗚嗚吼著,像捌犬的怒聲。較遠的還有海面上的風,因為遠,就有點凄然,像哀哀的狗哭。傳慶雙手筒在袖子里,縮著頭,急急地順著石級走上來。走過了末了一盞路燈,以后的路是漆黑的,但是他走熟了,認得出水門汀道的淡白的邊緣。并且他喜歡黑。在黑暗中他可以暫時遺失了自己,腳底下的沙石嘁擦嘁擦響了。是誰?是聶傳慶么?“中國的青年都像了他,中國就要亡了”的那個人?就是他?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太黑了,瞧不清。  他父親罵他為“豬,狗”,再罵得厲害些也不打緊,因為他根本看不起他父親。可是言子夜輕輕的一句話就使他痛心疾首,死也不能忘記。他只顧往前走,也不知走了多少時辰,摸著黑,許是又繞回來了。一轉彎,有一盞路燈。一群年青人說著笑著,迎面走了過來,跳舞會該是散了罷?傳慶掉過頭來就朝著相反的方向走。他聽見言丹朱的嗓子在后面叫:“傳慶!傳慶!”更加走得快。丹朱追了他幾步,站住了腳,又回過身來,向她的舞伴們笑道:“再會罷!我要趕上去跟我們那位愛鬧蹩扭的姑娘說兩句話。”眾人道:“可是你總得有人送你回家!”丹朱道:“不要緊,我叫傳慶送我回去,也是一樣的!”眾人還有些躊躇,丹朱笑道:“行!行!真的不要緊!”說著,提起了她的衣服,就向傳慶追來。  傳慶見她真來了,只得放慢了腳步。丹朱跑得喘吁吁的,問道:“傳慶,你怎么不來跳舞?”傳慶道:“我不會跳。”丹朱又道:“你在這兒做什么?”傳慶道:“不做什么。”  丹朱道:“你送我回家,成么?”傳慶不答,但是他們漸漸向山巔走去,她的家就在山巔。  路還是黑的,只看見她的銀白的鞋尖在地上一亮一亮。丹朱再開口的時候,傳慶覺得她說話從來沒有這么的艱澀遲緩。她說:“你知道嗎?今天下課后我找了你半天,你已經回去了。  你家的住址我知道,可是你一向不愿意我們到你那兒來……!“傳慶依舊是不贊一詞。丹朱又道:”今天的事,你得原諒我父親。他……他做事向來是太認真了,而華南大學的情形使一個認真教書的人不能不灰心——香港一般學生的中文這么糟,可又還看不起中文,不肯虛心研究,你叫他怎么不發急?只有你一個人,國文的根基比誰都強,你又使他失望,你……  你想……你替他想想……“傳慶只是默然。  丹朱道:“他跟你發脾氣的原因,你現在明白了罷?……傳慶,你若是原諒了他,你就得向他解釋一下,為什么你近來這樣的失常。你知道我爸爸是個熱心人。我相信他一定肯盡他的能力來幫助你。你告訴我,讓我來轉告他?行不行?”  告訴丹朱?告訴言子夜?他還記得馮碧落么?記也許記得,可是他是見多識廣的男子,一生的戀愛并不止這一次,而碧落只愛過他一個人……從前的女人,一點點小事便放在心上輾轉,輾轉,輾轉思想著,在黃昏的窗前,在雨夜,在慘淡的黎明。呵,從前的人,……  傳慶只覺得胸頭充塞了吐不出來的冤郁。丹朱又逼緊了一步,問道:“傳慶,是你家里的事么?”傳慶淡淡地笑道:“你也太好管閑事了!”丹朱并沒有生氣,反而跟著他笑了。  她絕對想不到傳慶當真在那里憎嫌她,因為誰都喜歡她。風刮下來的松枝子打到她頭上來,她“喲!”了一聲,向傳慶身后一躲,趁勢挽住了傳慶的臂膀,柔聲道:“到底為什么?”  傳慶撒開了她的手道:“為什么!為什么!我倒要問問你:為什么你老是纏著我?女孩子家,也不顧個臉面!也不替你父親想想!”丹朱聽了這話,不由得倒退了一步。他在前面走,她在后面跟著,可是兩人距離著兩三尺遠。她幽幽地嘆了口氣道:“對不起,我又忘了,男女有別!我老是以為我年紀還小呢!我家里的人都拿我當孩子看待。”傳慶又跳了起來道:“三句話離不了你的家!誰不知道你有個模范家庭!就可惜你不是一個模范女兒!”  丹朱道:“聽你的口氣,仿佛你就是見不得我似的!仿佛我的快樂,使你不快樂——可是,傳慶,我知道你不是那樣的人。你到底——”傳慶道:“到底為什么?還不是因為我妒忌你——妒忌你美,你聰明,你有人緣!”丹朱道:“你就不肯同我說一句正經話!傳慶,你知道我是你的朋友,我要你快樂——”傳慶道:“你要分點快樂給我,是不是?你飽了,你把桌上的面包屑掃下來喂狗吃,是不是?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我寧死也不要!”山路轉了一個彎,豁然開朗,露出整個的天與海。路旁有一片懸空的平坦的山崖,圍著一圈半圓形的鐵欄桿。傳慶在前面走著,一回頭,不見丹朱在后面,再一看,她卻倚在欄桿上。崖腳下的松濤,奔騰澎湃,更有一種耐冷的樹,葉子一面兒綠一面兒白,大風吹著,滿山的葉子掀騰翻覆,只看見點點銀光四濺。云開處,冬天的微黃的月亮出來了,白蒼蒼的天與海在丹朱身后張開了云母石屏風。她披著翡翠綠天鵝絨的斗篷,上面連著風兜,風兜的里子是白色天鵝絨。在嚴冬她也喜歡穿白的,因為白色和她黝暗的皮膚是鮮明的對照。傳慶從來沒看見過她這么盛裝過。風兜半褪在她腦后,露出高高堆在頂上的鬈發。背著光,她的臉看不分明,只覺得她的一雙眼,灼灼地注視著他。  傳慶垂下了眼睛,反剪了手,直挺挺站著。半晌,他重新抬起頭來,簡截地問道:“走不走?”  她那時已經掉過身去,背對著他。風越發猖狂了,把她的斗篷漲得圓鼓鼓地,直飄到她頭上去。她底下穿著一件綠陰陰的白絲絨長袍,乍一看,那斗篷浮在空中仿佛一柄偌大的降落傘,傘底下飄飄蕩蕩墜著她瑩白的身軀——是月宮里派遣來的傘兵么?傳慶徐徐走到她身旁。丹朱在那里戀愛著他么?不能夠罷?然而,她的確是再三地謀與他接近。譬如說今天晚上,深更半夜她陪著他在空山里亂跑。平時她和同學們玩是玩,笑是笑,似乎很有分寸,并不是一味放蕩的人。為什么視他為例外呢?他再將她適才的言行回味了一番。在一個女孩子,那已經是很明顯的表示了罷?  他恨她,可是他是一個無能的人,光是恨,有什么用?如果她愛他的話,他就有支配她的權力,可以對于她施行種種絕密的精神上的虐待。那是他唯一的報復的希望。  他顫聲問道:“丹朱,你有一點兒喜歡我么?……一點兒?”  她真不怕冷,赤裸著的手臂從斗篷里伸出來,擱在欄桿上。他雙手握住了它,傴下頭去,想把臉頰偎在她的手臂上,可是不知道為什么,他在半空中停住了,眼淚紛紛地落下來。他伏在欄桿上,枕著手臂——他自己的。  她有點兒愛他么?他不要報復,只要一點愛——尤其是言家的人的愛。既然言家和他沒有血統關系,那么,就是婚姻關系也行。無論如何,他要和言家有一點聯系。  丹朱把飛舞的斗篷拉了下來,緊緊地箍在身上,笑道:“不止一點兒。我不喜歡你,怎么愿意和你做朋友呢?”傳慶站直了身子,咽了一口氣道:“朋友!我并不要你做我的朋友。”丹朱道:“可是你需要朋友。”傳慶道:“單是朋友不夠。我要父親跟母親。”丹朱愕然望著他。他緊緊抓住了鐵欄桿,仿佛那就是她的手,熱烈地說道:“丹朱,如果你同別人相愛著,對于他,你不過是一個愛人。可是對于我,你不單是一個愛人,你是一個創造者,一個父親,母親,一個新的環境,新的天地。你是過去與未來。你是神。”丹朱沉默了一會,悄然答道:“恐怕我沒有那么大的奢望。我如果愛上了誰,至多我只能做他的愛人與妻子。至于別的,我——我不能那么自不量力。”一陣風把傳慶堵得透不過氣來。他偏過臉去,雙手加緊地握著欄桿,小聲道:“那么,你不愛我。一點也不。”丹朱道:“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傳慶道:“因為你把我當一個女孩子。”丹朱道:“不!不!真的……但是……”她先是有點窘,突然覺得煩了,皺著眉毛,疲乏地咳了一聲道:“你既然不愛聽這個話,何苦逼我說呢?”傳慶背過身去,咬著牙道:“你拿我當一個女孩子。你——你——你簡直不拿我當人!”他對于他的喉嚨失去了控制力,說到末了,簡直叫喊起來。  丹朱吃了一驚,下意識地就三腳兩步離開了下臨深谷的欄桿邊,換了一個較安全的地位。跑過去之后,又覺得自己神經過敏的可笑。定了一定神,向傳慶微笑道:“你要我把你當做一個男子看待,也行。我答應你,我一定試著用另一副眼光來看你。可是你也得放出點男子氣概來,不作興這么動不動就哭了,工愁善病的——”——傳慶嘿嘿地笑了幾聲道:“你真會哄孩子!‘好孩子別哭!多大的人了,不作興哭的!’哈哈哈哈……”他笑道,抽身就走,自顧下山去了。  丹朱站著發了一會愣。她沒有想到傳慶竟會愛上了她。當然,那也在情理之中。他的四周一個親近的人也沒有,惟有她屢屢向他表示好感。她引誘了他(雖然那并不是她的本心),而又不能給予他滿足。近來他顯然是有一件事使他痛苦著。就是為了她么?那么,歸根究底,一切的煩惱還是由她而起?她竭力地想幫助他,反而害了他!她不能讓他這樣瘋瘋顛顛走開了,若是闖下點什么禍,她一輩子也不能夠饒恕她自己。他的自私,他的無禮,他的不近人情處,她都原宥了他,因為他愛她。連這樣一個怪僻的人也愛著她——那滿足了她的虛榮心。丹朱是一個善女人,但是她終究是一個女人。  他已經走得很遠了,然而她畢竟追上了他,一路喊著:“傳慶!你等一等,等一等!”  傳慶只做不聽見。她追到了他的身邊,一時又覺得千頭萬緒,無從說起。她一面喘著氣,一面道:“你告訴我……你告訴我……”傳慶從牙齒縫里迸出幾句話來道:“告訴你,我要你死!有了你,就沒有我。有了我,就沒有你。懂不懂?”他用一只手臂緊緊挾住她的雙肩,另一只手就將她的頭拼命地向下按,似乎要她的頭縮回到腔子里去。她根本不該生到這世上來,他要她回去。他不知道從哪兒來的蠻力。不過他的手腳還是不夠利落。她沒有叫出聲來,可是掙扎著,兩人一同骨碌碌順著石階滾下去。傳慶爬起身來,抬起腿就向地下的人一陣子踢。一面踢,一面嘴里流水似地咒罵著。話說得太快了,連他自己也聽不清。大概似乎是:“你就看準了我是個爛好人!半夜里,單身和我在山上……換了一個人,你就不那么放心罷?你就看準了我不會吻你,打你,殺你,是不是?是不是?聶傳慶——不要緊的!‘不要緊,傳慶可以送我回家去!’……你就看準了我!”  第一腳踢上去,她低低地噯唷了一聲,從此就沒有聲音了。他不能不再狠狠地踢兩腳,怕她還活著。可是,繼續踢下去,他也怕。踢到后來,他的腿一陣陣地發軟發麻。在雙重恐怖的沖突下,他終于丟下了她,往山下跑。身子就像在夢魘中似的,騰云駕霧,腳不點地,只看見月光里一層層的石階,在眼前兔起鶻落。跑了一大段路,他突然停住了。黑山里一個人也沒有——除了他和丹朱。兩個人隔了七八十碼遠,可是他恍惚可以聽見她咻咻的艱難的呼吸聲。在這一剎那間,他與她心靈相通,他知道她沒有死。知道又怎樣?他有這膽量再回去,結果了她?他靜靜站著,不過兩三秒鐘,可是他以為是兩三個鐘點。他又往下跑去。這一次,他一停也不停,一直奔到了山下的汽車道,有車的地方。家里冷極了,白粉墻也凍得發了青。傳慶的房間里沒有火爐,空氣冷得使人呼吸間鼻子發酸。然而窗子并沒有開,長久沒開了,屋子里聞得見灰塵與頭發的油膩的氣味。  傳慶臉朝下躺在床上。他聽見隔壁他父親對他后母說:“這孩子漸漸的心野了。跳舞跳得這么晚才回來。”他后母道:“看樣子,該給他娶房媳婦了。”傳慶的眼淚直淌下來。嘴部掣動了一下,仿佛想笑,可又動彈不得,臉上像凍上了一層冰殼子。身上也像凍上了一層冰殼子。丹朱沒有死(www.lz13.cn)。隔兩天開學了,他還得在學校里見到她。他跑不了。  (一九四三年六月) 張愛玲作品_張愛玲散文集 張愛玲:有女同車 張愛玲:必也正名乎分頁:123


彰化團隊-愛康明市場發展好嗎
彰化團隊-愛康明收益有保證嗎 康利富彰化說明會-康利富是新項目嗎 愛康明有沒有好團隊?平台穩定嗎康樂富台北說明會-康樂富月收益是多少 台南團隊-康利富能加入團隊嗎 康樂富做投資有風險嗎
( 知識學習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iu145&aid=17733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