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06 21:36:46瀏覽475|回應0|推薦3 | |
雖然只是例行的展覽,但是在策展過程中,我還是花了不少心思在展場的設計上。 兩張大型看板,是我第一次嘗試自己動手設計的。還特地採用了大膽的深紅色,來呼應新春的年節氣氛。 楊大章金陵圖過去鮮少被注意到,其實這張畫中的人物活動,細節繁複而精彩,描寫功力比起大家所熟稔的清明上河圖,絕不稍遜。這次也特別拍攝局部特寫,並且將其中的元素大量運用到牆面總說和折頁的設計裡。 人物和民俗,是本次展出的主打內容,其中更不乏重要級的文物,各位看倌們,不妨利用新春假期,相邀前來細細品賞吧! 以人物形象為主題的繪畫,在中國美術發展中,源起時間更早於花鳥與山水畫。早期人物畫的創作目的,多數是為了宗教或政治服務。迄今從考古發掘的帛畫及墓室、洞窟壁畫當中,猶可得見春秋、戰國至兩漢、魏晉人物畫演變的軌跡。惟紙絹類的繪畫,因性質脆弱,不易保存,以致晉唐時期著名的人物畫家,如顧愷之(約344-405)、吳道子(約685-758)等人,多數已無緣得見真跡。本院收藏早期人物畫的精品,則僅存〈宮樂圖〉可為晚唐代表。 宋代以後,真蹟流傳漸多。各種不同題材與形式的人物畫,諸如:重現古代場景的歷史故事畫,描繪現實生活百態的風俗畫、刻畫唯美形象的仕女畫,以及形塑文學情境的詩畫人物等,均不乏細膩真實與賦彩精微的佳構。甚至奔放寫意的禪畫人物,也在此際展露曙光。張擇端(1085-1142)〈清明上河圖〉、蘇漢臣(11-12世紀間)〈秋庭戲嬰〉、牟益(1178-?)〈搗衣圖〉、梁楷(13世紀)〈潑墨仙人〉等作,堪為箇中翹楚,影響後世人物畫的發展,也至為深遠。 本次展出,係以元、明、清三代之各色人物及民俗繪畫為主軸,品相豐富而優美;包括王振鵬(活動於1280-1329)〈寶津競渡〉、唐寅(1470-1524)〈仿唐人仕女圖〉、仇英(約1494-1552)〈帝王道統萬年圖〉、吳彬(1573-1619)〈歲華紀勝圖〉、冷枚(17-18世紀)〈耕織圖〉、楊大章(18世紀)〈仿宋院本金陵圖〉等,共計十六組件。部分作品並搭配展出局部放大圖版,具體而微地勾勒出畫家筆走楮素之際,駕馭色墨的技巧功力與風格特質。至於未及概括的院藏人氣名作,如唐人〈宮樂圖〉、仇英〈漢宮春曉〉、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等,則可在與本室相鄰的多媒體放映區,觀賞超高畫質之動態影像。透過靜態與動態的展示設計,相信無論對人物畫史、服飾制度、民間信仰,或者城鄉生活等多元領域的探討,均可發揮一定的參考價值。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