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文化之旅(五) 佳里金唐殿
佳里金唐殿網址: http://jintang.er-webs.com/
參考資料來源:http://www.fast.org.tw/r06/new_page_30.htm
台南縣佳里鎮金唐殿,建廟至今已有三百年歷史,不僅是當地的主要廟宇,亦隸屬國家三級古蹟;名匠何金龍所塑的剪黏維妙維肖,更是此廟的一項絕品。廟內供奉的主神有金元帥、方娘娘和朱、雷、殷府三千歲,例行祭典每年分三次,即配合上元、中元和中秋三個節慶舉行。此外,每三年舉行一次的王船祭典,是金唐殿最大的祭典活動;每逢子、卯、午、酉年的農曆一月舉行。醮期長達五天,第一天起鼓入醮,第二天起連續王駕繞境三天;並舉行普渡和王船添載,最後一天進行送王。
王船祭典期間,除了傳統的戲曲表演外,各式的陣頭和民間遊藝團體表演各種精彩有趣的節目;其中規模最大、最奇特的陣頭莫過於“蜈蚣陣”,計分為 108節,每節各坐一位著舊式官服“扮仙”的小朋友,蜈蚣陣全長達百餘公尺,因而有“百足真人”的稱謂。據說蜈蚣有辟邪的作用,因此,蜈蚣陣所過之處,鄉民們扶老攜幼,恭迎膜拜,並鑽梭於蜈蚣陣下,祈求降福庇佑。有趣的是祭典執事人員透過廣播,籲請生肖屬雞者迴避,因為雞是蜈蚣的天敵,令人莞爾。
最後一天的燒王船儀式,是整個祭典活動的最高潮。王船從廟前出發,由道士引導,在眾神轎、藝陣及各地善男信女的簇擁下緩緩前進。隨行的信徒中,有的手持掃帚沿街清掃,象徵為神轎清掃道路,是還願的表示;有的身穿黑衣,脖子掛著紙枷以鎖扣住,表示贖罪。遊行時,站在王船上的法師不停地作法並撒下冥紙,善男信女爭先搶拾以祈求平安,王船所經之地,家家戶戶都準備香案祭品,燃放鞭炮,恭送王船的經過。
金唐殿的前身可能是蕭瓏社的公廨,在今廟 旁,原祀有「阿立祖」;明鄭時期,漢人入墾後,因初到台灣,無處供奉帶自家鄉「渡海保平安」的保護神「蕭
王爺」和「佛祖媽」,曾暫時寄奉於公廨,內與「阿立祖」同居。後來平埔族人 受漢人影響也裝塑神明「金元帥」和「方娘娘」,同祀於公廨內,形成「番仔佛 」和「唐山佛」合祀的有趣景象。由此或許可提供我們「埔漢交通」與「平埔族
漢化」的一點訊息。
十七世紀末,漢人己在此發展成散村型的「蕭瓏庄」,遂有建廟之議;康熙三 十七年(1698年),被認為是蕭瓏庄漢人開基祖的 林可棟,獻今廟址建廟,仍合祀 漢番神並獻一匾為「宏文求莫」。乾隆年間,庄民因為聽說奉祀朱、池、李三老
爺的「台灣縣保大西里大人廟」(即今台南縣歸仁鄉大人廟)神威顯赫,香火鼎盛,遂前往「分香」迎回奉祀;之後,信者日眾,香火不斷,不僅逐漸取代原有 漢番神明而成為主神,同時廟也改稱「代天府」。不過,雕造的金身是朱府千歲、
雷府千歲和殷府千歲等三姓王爺,而非「大人廟三老爺的朱、池、李三王爺。其 原因可能有三:其一,迎神者誤聽所致;其二,塑造不同稱謂,以避「偷香」之 嫌;其三,受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李、池、吳、朱、范)影響。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林爽文事件席捲南台灣,由於蕭瓏莊民以角頭分陣,替被困於此地官兵解圍,助戰有功,因而受到清廷「賜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