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16 23:44:12瀏覽25|回應1|推薦0 | |
吉本芭娜娜,一位特別的日本女性作家,本名吉本真秀子,「芭娜娜」即日本外來語「香蕉」(banana)之音譯。為何使用這個筆名?有一說是因為她特別喜歡紅色的香蕉花。文章人物不多,擅長以細膩婉轉的女性筆觸描寫日常生活的小故事,營造鮮活的感性與哀愁的氛圍。 曾幾何時,書架上總少不了吉本芭娜娜的書,從第一本《廚房》到《哀愁的預感》、《Tugumi》(鶇)、《白河夜船》等作品,她的書似乎就帶有這麼一種魅力,讓我甘願掏出荷包一本又一本的買下來,直到現在,從在異鄉的大學到回到故鄉,再從故鄉為了工作來到桃園,搬遷的過程,一箱箱打包的書籍中,她的作品一直不曾離開過我身旁,反而一本本的增加,安穩的排列在書架上,當漫長又失眠的黑夜來時,總會將她的書拿來翻閱幾遍,或許是生為女性的特有細膩,吉本的書是多了那麼一點牽引人心的元素,讓人在懦弱中堅強,在絕望中又看見希望。 曾經有些孩子來問我,什麼書值得推薦他們看呢?吉本芭娜娜始終不會是我推薦的書單中的作者,既然我這麼喜愛這位作家,為何不推薦年輕的孩子閱讀呢?我想是因為她作品的特色總少不了一些特別要素──如「家庭的分裂」:死亡、離異、亂倫、超能力、變性、女同性戀,和「個人的分裂」等,對於心智不成熟的人來說,閱讀她的書不會是享受,反而更容易沈溺在憂傷的氛圍或錯誤的思緒中,這不是我所樂見的,但我相信等這些孩子長大之後,心底對這世界有了更深一層的自我體認時,必然會翻閱到吉本芭娜娜的書,從而接觸她文字,被其中的感染力深深吸引而不可自拔。 記得第一次閱讀吉本芭娜娜的書籍是在就讀大學時,狹小的宿舍裡因放假而顯得空蕩,假日漫長而不知從何打發時間的我,踏進了圖書館借了好幾本書,吉本芭娜娜的《廚房》便是其中一本,當故事一開始描述的那刻,我便明白我深層心裡有點什麼被慢慢瓦解,三個充滿死亡的故事,三則面對親密愛人離開世間的故事,活者的人努力要從死亡悲傷的心情中解脫,尤其當一個人處於對生命絕望之處,某一件看似平凡又頻繁的事物,便將可能成為生活中一種彼此依存的關係,這不就是我們在平凡生命中所呈現的不平凡的波折嗎?當我們看著心愛的家人消失在生命中,除了悲痛,更多的是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所以悲傷沒有辦法無止盡的延續,卻又彷彿被塵封的寶盒,必須小心翼翼的關著,不能輕易開啟,否則那愁苦可能排山倒海的向我們襲來,甚而將我們掩沒。 青澀的那年,看完《廚房》後,內心彷彿空了一塊,記得那時從昏暗的房裡走出來時,房外的陽光溫暖而刺眼,真實的世界卻帶有不真實的美感,腦袋中有一種衝動,促使著我撥了通電話,當等待電話鈴聲響起的片刻,卻有種永久的錯覺,電話線的那端傳來熟悉的應和聲,心底便踏實而感動了起來,那是家人熟悉的語調,也是安撫自己良藥,我想有時幸福很簡單,就是知道在乎與關懷的人都很好的時候,幸福便存在了,這種救贖的力量也是在吉本芭娜娜的書中特有的,不妨隨著心情泡杯熱茶,在有和煦陽光的午後,好好的再進入一次吉本芭娜娜的世界,我知道我一定又有會不同獨特的感受。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