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09 01:33:12瀏覽1167|回應3|推薦35 | |
1984年, 我見中央日報刊登國立藝術學院辦 記得當時藝大剛成立不久, 校舍尚未選定,校址暫時設在臺北市國際青年活動中心
。甄選時 ,楊麗音坐在我前面 ,是個才18歲的小女生,十分秀氣漂亮 , 她說她才從國光藝校畢業 ,而且剛拍完<兒子的大玩偶>。
哇 !好上進喔!她 不錯過任何學習與表演的機會。 當時,參加甄選的老師, 最遠也不過是來自桃園與 基隆, 只有我帶著傻氣來甄選 ,可能因此被汪老師選中吧! 那年我兒子9歲,研習時間是在暑假,而且是晚上,我白天 晚上則把兒子交給住台北的爸 不斷激發我們的創造力,使我深 同學之間認真學習,努力比創意與演技,尤其是正科班的同學更是使出渾身解數、競爭激烈,所以我與他們除了拚戲,沒啥機會交流 只有王月十分和善親切,後來才知 誰知運氣不佳, 而我則被分派負責管理道具與服裝,什麼嘛!很不服氣ㄟ! 想當年,留美歸國的表演藝術家,還有林懷民、賴聲川都在藝大 我兒子高中時還曾與同學上台表演「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呢 我還去當時台北的<游於藝>觀賞北方的說唱藝術,那是由演包公傳的金超群兄弟 創立的劇場。 記得表演項目有:相聲、京韻大鼓、雙簧、數來寶等。 我從上午看到下午,連看兩場,引起金超群的弟弟注意, 休息時間,特來觀眾席問我為何興致如此高 ? 我告訴他我是特從屏東來取經的,並問可否送我相聲的劇本供我參考 ? 當然,他沒答應。 其實,這並沒難倒我,因為我從小便跟著父親聽與看相聲與數來寶的表演,那時,陳逸安、吳兆南、魏龍豪的相聲紅透半邊天,耳濡目染,早就深耕在我心裡。 家父是北方人,在家鄉學過皮影戲,他曾特地帶我們去看皮影戲,後來,我又跟屏東陳處世老師學過皮影戲,所以我也把皮影戲、布袋戲融入在創作性戲劇活動裡。 布袋戲則是我小時候常在廟前看得津津有味,有時還會模仿表演。 成人後,也曾迷上電視裡的史艷文與藏鏡人布袋戲喔!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