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克力士 25 - 《戈倫》專輯.揭開身世之謎
2023/06/07 17:35:19瀏覽424|回應2|推薦26
因緣際會,人在失意的時候總會有奇遇,當夏玉落魄他鄉,接待他的是一個外國人開設的教會,隸屬靈恩派的「五旬節教派」,浸淫在感性的宗教環境,善用教派的特色,夏玉汲取靈恩,與天父深交,靈恩派的特色有「方言禱告」、唱靈歌,方言禱告又稱多國語言、異語,英文稱為「舌語」(speak in tongue),是一種靈語,可以跨越理性邏輯直接說出心裡的意思,也包括難懂的潛意識。

窘迫的環境令夏玉每天迫切禱告,只是為了三餐與房租而已,選擇回家的路便是一輩子當魯蛇,看起來再也沒有回頭路。在這種條件之下,天父異常地要求夏玉「把主的事擺第一位,主也會把你的事擺第一位。」夏玉把自己的口舌借給天父,按照聖經的教導,會堂裡有說方言的,必有另一位翻方言的來搭配,夏玉就自己說自己翻譯,原來上帝有難言之隱,內容艱澀難懂,說到不堪之處天父哭了,夏玉心想自己的處境都已經斷糧了,為什麼不能像其他教友一般及時得到援助?上帝竟然先說祂的需求,一般情況不都是人向神祈求?這會怎顛倒過來,神向人祈求了!

神像人,也需要被了解。在那一個階段夏玉得到一個寶貴的坎,禱告是一個神人互動,當自己說完之後,也要靜默等待回應,沒有回應也是一種回應,不用懷疑。

天父一再強調「我必與你同在」,這「我必與你同在」的啟示在信徒當中是非常普及的,但是在個人靈修當中得到啟示,那啟示是一團意思下來,自己去領悟,尋求真理的人通常是有節制的,「我必與你同在」套上雙軌的另一層意思便是「如朕親臨」,接著是「人們必攻擊你,但我是你的依靠,我要使你成為銅牆鐵壁。」「我為你開了一扇門,是開了就無人能關上的門。」「我領你走的道路是寬廣的。」「孩子,關於這些,你必須要相信我。」

靠那幾句話,夏玉真的做到無人能及的境地,在世俗能力武功全廢的情況之下,只能這樣子了!

下圖與影集是同一時期在美國發生的事件,同屬於五旬節教派的分支大衛教派。


韋科慘案:末日烈火第一季 2023
美國史上的宗教武力壓制-大衛教派
線上看 https://imaple8.co/play/266927-1-1.html
西方疑案 【大衛教韋科慘案】末日教派大戰FBI


2019/06/15
兩天來的新發現,當「戈倫」沒有甚麼不好,光用一個泥偶就能在人間產生那麼多故事,很划算,可以平衡一下心理的諸多不平之鳴。

所謂的因果輪迴,層次也僅限於塵土而已,這很絕妙,創世紀說上帝用泥造人,基督教的葬禮會說:「塵歸塵,土歸土。」就是這個意思,擺脫因果輪迴的糾纏不只佛教有法可治。

然而弄清楚這些以後,雖然能夠穿梭其中,最後自己變得不是正常人了,所以佛曰:「不可說」放在這裡也是挺恰當的,說多了就是妄想症。

甚麼時候該當泥偶,甚麼時候要恢復人性,這麼調度,人生可就靈活了。

人的尊嚴與人格、自信,都是類神性的尊貴,但是事實上並非我們心裡所感受的那麼強烈,以至於遭受外來的那些不合理、不尊重、不公平、不公義的時候,造成相當大的心理壓力,這時候就要派「戈倫」出來應對,只要想著自己不過是塵土,被輕視被欺壓是理所當然,這麼樣不就過關了?當個泥偶,面對羞辱是無感的,對於防衛心強的人也不致於造成威脅,沒有發出任何慾念,靈界也無從挑剔。從此以後就這麼為各位找到一條宗教修謙卑的捷徑了!

當「戈倫」是很悲慘的,身心遭受「靈控」--來自他人靈力控制,或是受到靈界操縱,身上背負著形形色色的詛咒與法術的控制,札札實實的就是一個「屬靈帶原者」,就像瘟神。廣義來說,全人類都是「戈倫」,受罪律的操控。若想要擺脫「戈倫」這個與自己孿生的科學怪人,無非就是要為他人犧牲到底,才能換回活生生的自己,這不就是宗教的目的?

※ ※ ※ 附 錄 ※ ※ ※

神幻經典 梅林克的《戈倫》 ——聯合文學 第276期 ◎ 南方朔

梅林克的《戈倫》是一部猶太祕法.神怪傳奇.布拉格猶太社區變遷.以及前世今生的幻想並陳.因而是一本閱讀起來有相當難度的經典之作.梅林克所描述的布拉格猶太社區.就像狄更斯描寫倫敦一樣.都充滿了頹敗.墮落與消極的氣氛.

《聖經.詩篇》139~16:「我未成形的體質.祢的眼早已看見了.祢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祢都已寫在祢的冊子上了.」該詩是在讚美造物造人之奇妙.人最先只不過是個「未成形的體質」- unshaped body.靠著上帝的神力.人才得以變成真正的人. 

而「未成形的體質」.在希伯來文裡.則稱為「戈倫」- Golem.他的原意是指人體先成.由無生到有生的過渡.後在中古的猶太煉金哲學家將這個概念擴大.把形體未固定的物質統稱為「元物質」- Hyle.及至12.13世紀.猶太哈希迪派神秘主義大興.它深信可以靠著卡巴拉秘法的靈力及希伯來文字的符咒力量.催動靈界.使物質世界裡出現具有人形的「戈倫」.如果在戈倫的額頭及前排牙齒上貼了寫著「真理」- EMETH 的神符.則那個戈倫就可以讓人使役.如果要讓它停止也很容易.只要把神符上第一個大寫的E塗掉.它就代表了「死亡」- METH 的神符.有關戈倫的神秘傳說.在中歐特盛.不但早期的生殖醫學家相信精子裡躲著一個超小型的「微人」- Homunculus.猶太教布拉格地區也深信16世紀拉比羅烏 - Rabbi Loew 即能駕馭戈倫在猶太會所做工.放假時才移走神符讓它休息.有一次他外出時. 徒弟不擅駕馭戈倫.以致造成極大的破壞.戈倫的種種事故.在文學藝術上啟發了許多傑出創作.例如哥德即寫過《魔法師的徒弟》敘事詩.法國作曲家保羅.杜卡斯 (Paul Dukas) 據此寫成有名的管絃諧謔曲《魔法師的徒弟》.瑪麗.雪萊 (Mary Shelley) 的《科學怪人》之靈感也起源於此.除此之外.歐洲猶太社區也傳說布拉格的教師馬哈拉爾 (Rabbi Maharal) 也懂得用寫了耶和華名子的神咒來駕馭戈倫.向反猶人士進行暗中報復.有關戈倫的神秘主義哲學.18世紀維爾那派的教長札爾曼 (Elijah ben Solomon Zalman, 1720-1797) 討論得最為詳盡. 

有關戈倫的傳說.除了上述的成就外.將它的意義現代化.並啟發出近代中歐表現主義藝術和電影.甚至通俗神怪靈異電影的.當屬近代奧地利作家梅林克 (Gustav Meyrink, 1868-1932) 所寫的經典小說《戈倫》(The Golem).梅林克與卡夫卡為同代人.而且都住在布拉格.而且也都在寫布拉格的古堡.審判.以及當地的猶太社區.只是兩人的寫作路數完全相反.成名較早的梅林克藉著《戈倫》這部神異詭奇的作品.除了寫人與生魂(Doppelganger) 的關係外.其實也是把它做為寓意.來描述奧匈帝國哈布斯堡王朝殞落前布拉格荒涼詭異的時代精神.因而他寫的故事至為複雜怪異.而卡夫卡則以極簡主義方式.由布拉格個人的荒涼處境來探討人類共同的荒涼前景.兩個大家.兩種表現方式.在文學史上可謂各領風騷.海曼 (Ronald Hayman) 在《卡夫卡傳》裡即指出.梅林克比卡夫卡出道較早.卡夫卡成名前梅林克已是布拉格文藝社交圈的名人.包括卡夫卡.以及卡夫卡死後幫他成名的朋友布洛德 (Max Brod) 都聽過梅林克演說.布洛德對梅林克推崇至極.而卡夫卡則不以為然.兩人路數完全不同.由此已可概見. 

首先就故事本身而言.19世紀末的布拉格猶太社區有一種傳說.那就是每隔33年就會有戈倫出現.他是個穿著古代長袍.沒有面孔的怪物.他的出現都伴隨著謀殺案.而到了最後.這個戈倫就會消失在一個無門高窗的密室之內.等著下一個33年再度現身. 

而梅林克的《戈倫》就在這樣的脈絡下展開.有一個對過去之事已完全遺忘的柏拉斯(Athanasius Pemath).他在怪異者瓦塞特隆(Aaron Wassertrum)所擁有的公寓大樓裡租屋.從事珠寶古董修復的工作.而他自己其實並不知道他就是戈倫的本尊.那戈倫即是他的生魂.他與戈倫是鏡中兄弟.是互為一體的本尊與分身的配對(Couple). 

而在現實生活上.這個在猶太社區從事珠寶古董修復的人.卻經歷並見證了太多這個猶太社區所發生的事情.例如那個富有而貪婪的舊貨商瓦塞特隆.他是個多行不義之輩.又有兔唇缺陷.對人極其邪惡.他的兒子學醫.成了著名的眼科醫師瓦索瑞(Dr. Wassory).專長為醫治青光眼.這個醫師也是心術不正.專門訛詐病患.用極高的價格替人做無必要的手術.後來有一個查諾塞克(Charousek)是個窮苦的醫學院學生.他揭發了瓦索瑞醫師的詐騙惡行.使得瓦索瑞羞愧自殺.這個查諾塞克便是瓦塞特隆早年始亂終棄並被賣到妓院的婦女之子.另外則是查諾塞克與一位爵士之妻有染.被瓦塞特隆發現.想要趁機勒索.最後是查諾塞克找他談判.表明了自己是他的私生子.變成了他的唯一繼承人.將他的遺產用於行善.除了這個主軸之外.作品裡並將布拉格猶太社區的眾生相一一揭露. 

而柏拉斯在現實社會裡過著懵懂的生活.那是他自己與戈倫配對的關係效應.他因為捲入瓦塞特隆與查諾塞克的糾纏關係.在一個夜晚誤打誤撞進入一個猶太社區複雜的地下坑道裡.最後栽入一個無門的高窗密室.終於見到自己的生魂戈倫.而後他又捲入一宗謀殺案而入獄.未經任何審判即繫獄多年.在案情大白無罪釋放之後.整個猶太社區已幾乎全被拆毀重建.而他最掛念的.就是在靈性上對他幫助最多的猶太智者謝邁亞.希雷爾(Shemaiah Hillel)及他美麗的女兒米雷安.希雷爾(Miriam Hillel).但因物是人非.始終找不到這對父女下落.有一次他目睹失火.奮勇搶救了一對父女.才發現就是他們.後來他被摔下.但他死了嗎?並沒有.經過這麼一摔.他和戈倫的關係終於完全分開了.這一切不過是一場夢境.夢醒時已過了33年. 

戈倫對柏拉斯個人而言.就是與他互為一體的負面生魂.他所代表的是一種讓人矇昧.不知過去與將來的無明力量.讓人墜入愚痴的生存狀態.小說裡的柏拉斯一直像個夢遊者般的活著.對過去毫無記憶.對未來也沒有主張.愚痴矇懂.只有在行為的縫隙間才顯露某種善良的人性殘像.到了最後.他為了救火而從高處摔下.而且是救了自己所愛的人.這種力量終於讓戈倫從他身上摔離開了. 

※ 米契爾(Mike Mitchell) 1995年發行英譯本.2000年再版.










"總是走得太遠,因為那是你將要發現真相的地方" 阿爾伯特·卡繆,巴黎,1955年。

“Always go too far, because that’s where you’ll find the truth” Albert Camus, Paris, 1955.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eojelusa&aid=179329974

 回應文章

dfgvrthy2
海克力
2023/06/07 18:11

感謝分享~

lululemon  casio手錶  on running 跑鞋 mlb 鞋子


fhfthrs3
戈倫
2023/06/07 17:43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