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向下攤平?還是擴大損失?該如何買股票
2009/03/25 16:06:01瀏覽3469|回應1|推薦1

這一篇寫得不錯和大家分享

向下攤平?還是擴大損失?該如何買股票

越跌買越多,越買也賠越多?
你是否曾經買進一家股票,剛買時小漲一段,但嗣後就一路下跌。專家或股市老手告訴你可以向下繼續買進,好攤平你的買股成本。
可是偏偏當你把手頭資金都買光了,股票竟然仍不止跌,直到你受不了,帳面損失也擴大到你所能忍受的臨界點。

這時你又想起所謂的專家的另一句金玉良言 — 「停損」,趕緊毅然決然地賣出。賣出後股價果然續跌,你正慶幸自己的明智抉擇,甚至暗笑不懂斷臂求生的其他人時,股價又悄悄復甦,扶搖直上。讓你從難以置信、摸不著頭緒到誓言不想再看到那家公司的名字為止。

同樣一支股票,從20元漲到30元的過程中,看起來似乎應該穩賺不賠,但現實就是有人能夠賠得一屁股。

看來似乎似是而非的論述,實乃似非而是。

假設A君預設15%的停損點,在20漲到30的過程,短期的多頭走勢不可能一路上沒有拉回。則很有可能一次拉回跌了18%就讓他停損離場,偏偏長期走勢未變,股價修正過後繼續向上挺升。過了A的猶豫觀望期,股價已經又漲了一段,A才決定再次入場,只是沒想到這次又是漲沒多久馬上又大幅拉回16%,A只好再次執行停損。

來回幾次,傻呆呆一路死抱的人獲利50%,聰明執行停損策略的搞不好賠掉一半不只。

為什麼會這樣?


一.該注意的是思惟而非行為;該看的是用值而非價格

價值投資者是否執行停損?當然會!價值投資者會不會下向攤平以降低成本?當然也會!

停損沒有錯、攤平沒有錯,問題在於「正確地執行停損和攤平的行為」其背後思惟跟股價並沒有關係。但坊間或部份投資學教科書上,談論的停損、攤平行為,卻是以股價為基準,這不但大錯特錯,往往還害人不淺。

如果我們不了解真正形成行為的思惟,則光是複製行為是不可能讓你擁有和保持同樣的成績。

思惟上我們得先弄清楚:如果一個投資者無法認清股價的意義,則他永遠難以長期在股市獲利。

那麼股價的意義是什麼?

股價的意義就是「沒有意義」!

巴菲特不斷叮嚀:「你付出的是價格,買到的是價值。」

但我認為說最好的是經濟學家張五常,他在講述價格理論時引用他老師的話強調:「重點不在於價格是什麼,而是價格決定了什麼!」

唯有清楚了解一個物品的邊際用值與潛藏的交易費用,我們才能推測現在的邊際價格是否合理。
因為我們本身就是在市場裡的交易者,並非客觀觀察的經濟學家。所以拿邊際價格推測邊際用值的那一套在這並不適用!如果我們就身在市場裡,最清楚邊際用值應該為何的人就是我們自己!

我們毋需透過觀察邊際價格,來反推自己的效用。一如我們不需要看到別人在吃飯,才知道自己餓。

證券市場是個交易費用相當高的地方,例如「資訊單邊獨占」所引發的公司派與市場大戶聯手坑殺散戶,就是一筆高昂的交易費用。偏偏一般大眾不在乎也懶得去計算背後的交易費用,結果就是被當凱子一樣地乖乖買單,讓這些不肖騙子享受暴利。

股票既為公司的「部份所有權」,則它的用值就應該牽繫在公司本質之上。偏偏股票市場的高交易費用,使其邊際價格往往跟邊際真實用值並不相等,反與邊際灌水用值相等。

所以一個聰明的投資者在乎的,是真實用值,而非灌水後充滿幻想和貪婪慾望的假邊際用值。自然更不會笨到得用邊際價格來回推自己的用值。

換句話說,那些很會看K線圖、股價指數走勢的專家們,其實不過是訓練有素的狗!還是得看別人吃東西才推測自己可能也肚子餓的「浩呆狗」。

二.真實價值與買進策略
股市是全世界最有趣的市場,這市場裡面不但資訊不對稱情形嚴重(例如公司派vs.外部股東),買賣雙方還會試圖透過價格來傳遞不正確的訊息,或更誇張,買賣雙方都不清楚自己為何買賣,一昧地相信「價格會傳遞一切訊息」的理念而進行買賣。

但卻很少人想過這個市場裡價格傳遞的訊息並未有過濾機制,真的、假的、對的、錯的訊息同時都會反應在價格之上。

因此我們的買進策略無論如何都不能以價格為基礎,否則我們只是想要試圖去賭「錯錯得對」的機率。

要怎麼買股票,其實跟怎麼買東西的道理是一致的:

在侷限條件之下,消費者需求曲線裡物品的邊際價格將與消費者的邊際用值一致。

反過來,假如市場價格遠低於真實邊際用值,看似邊際用值與價格一致的外觀,實則可使理性投資者的消費者盈餘大幅倍增。而股票市場的消費者盈餘,可以化為該投資者資產租值的一部份。

一個投資者在市場上會看到兩條需求曲線:一條是反應的是真實的用值,一條則是反應高交易費用下的用值。(請注意,我已經先聲明這是投資者角度,客觀來看市場的需求曲線還是只有一條)

而我們所買入的資產租值是否消散,也就端視在我們是否願意去抗拒不必要的交易費用。

因此,股市上各家公司股票的牌價,反應的是加計高額交易費用的邊際用值。我們連甩都不用甩它,更甭提還要花時間去研究它。
我們只要專注真實用值為何,就能讓我們自己的資產租值最大化。
如此看來,買股票跟上水果攤買蘋果橘子根本就沒兩樣。

上水果攤買蘋果,假如蘋果的質與量每一顆都一模一樣,則需求曲線就是經濟學家畫的那一條;但真實世界每一顆蘋果卻是「有質量」和「委託量」的合併物。因此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最常發生的情形就是預期的用值與實際上的會發生誤差,以為買回來的顆顆精品,沒想到一咬敗絮其中,用值瞬間降為零;聽信小販片面之言與看似新鮮的外觀,是高昂的交易費用。

所以換句話說供需定律不變,需求曲線也不變,差異在真實世界裡,市場價格其實包含了蘋果可能超值或不值、小販誠信亦或欺騙的交易費用在裡面。但善於買水果的老手就是有辦法挑出較多的優質蘋果,使得他的整體效用大於總成本。創造最大的消費者盈餘。

但退一步再看,要成為挑水果老手,難道不需要付出相當的成本和精神?這又是另一層交易成本的問題。不過總的來看,如果我們是長期買方,則會挑水果的人所付出的訓練成本還是遠小於該技能帶來的效益。練得火眼金睛總是值得。

買股票道理自是相同。

只要我們能看出真實價值為何,那麼依據需求曲線,自然是越跌買越多,只要邊際價格在我們的真實邊際用值之下。
反之,如果邊際價格在邊際用值之上,那一張都不值得買!

難怪巴菲特要說:「一張不能連續持有超過15年的股票,我連一分鐘都不想持有。」

若股價高於邊際用值,越跌買越多的策略根本就不叫「攤平」,而叫「擴大損失」!

唯有當價格低於真實邊際用值時,越跌越買才是正確的攤平策略。因為越攤平,你的消費者剩餘就越大,你才是真正在降低成本提高獲利。

只是要練出準確判斷真實價值的眼光,可是得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和訓練;一如我們想成為買水果高手。
可是一般人多半不是懶得下這層工夫,就是根本把焦點放錯,專注在市場價格之上。但我一再強調,如果你是買方,則應該你最清楚某家公司的股票對你的用值為何,根本就無須在意市場價格。

三.風險在哪?
聰明的讀者很快就會想到:「那看錯真實價值怎麼辦?會不會看錯?」
會,因為未來無可預期。我們永遠不知道股票所代表的那家公司會遭遇到什麼危難。例如911天外飛來兩架飛機,撞進公司在雙子星大樓的總部,就是完全不可預測,但卻會對公司真實價值發生影響的事件。
公司真實價值發生變動,對我們的用值自然也會有所影響。

不過更糟糕的就是打從一開始我們就誤判了公司的真實價值,花了高價買進垃圾。這種風險遠比911更常發生,對我們的資產危害往往也越高。

因此Graham才會提出「安全邊際」的觀念,一方面應付未知的未來,另一方面緩衝我們的錯誤。不過若誤判情形嚴重,還是要不計代價地及時脫手,才不會擴大錯誤效應。

所以要降低風險,停損策略是必要,但只有在對標的物的真實價值判斷錯誤,付出遠高於邊際用值的價格時才得停損認賠。

如此看來,只因為股價跌超過某個比例就停損,根本就是未經思考且毫無根據的愚蠢行為。

如果價格低於邊際用值,依需求定律我們應該儘可能再多買點;若股價高於邊際用值,那你進貨成本再低都是枉然。

當你發現買到的是壞掉的臭雞蛋,會因為你的進貨成本低而有任何好處嗎?這時候能做也該做的,就是丟掉臭雞蛋並好好想想:為什麼判斷出錯?錯在哪?下次不可再犯。

另外一提,現代投資理論對風險的定義似是而非,幾乎沒有可取之處,投資人大可以不看不理不管。

四.結論
你買的股票漲了,不代表你買對了;反之,跌了也不代表你買錯了。

買對買錯,看的是你買到什麼,而不是你撿到便宜。這個簡單的道理,每個在賣場大折價時買了一堆無用之物的人應該都能體會。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elsonsh6&aid=2781164
 引用者清單(1)  
2011/09/02 11:02 【hank0922 的部落格】 好文章

 回應文章

KK
2013/12/23 18:03

挺有道理的

哎! 股海賺少賠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