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 轉 ) 宣化上人:“覺林菩薩偈”,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摘自 宣化上人 《華嚴經淺釋》
2015/05/17 13:55:30瀏覽13947|回應0|推薦0

【開示篇】宣化上人:“覺林菩薩偈”,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摘自 宣化上人 《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夜摩天宮偈贊品——覺林菩薩偈淺釋


華嚴第四會《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贊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于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在夜摩天宮寶莊嚴殿中,有十位大菩薩,用偈頌來稱揚贊嘆釋迦牟尼佛的功德。 下面是覺林菩薩贊佛偈頌的淺釋。
        
        【偈云: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在這個時候,這位覺林大菩薩,仰承著釋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普遍觀察十方一切眾生的因緣,用偈頌來說明佛的境界。
        
        【偈云: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人的心好象畫師一樣,想畫畫的時候,在心中先思量一番,在紙上畫些什么?如何來配合青黃赤白黑諸彩色? [分布諸彩色],這是依他起性。依一張白紙和種種彩色,繪出依他起性的畫。[虛妄取異相],這是遍計執性。怎樣畫?畫些什么?其實畫什么都是虛妄不實的。[大種無差別],這是圓成實性,根本沒有什么分別。
        
        這位畫師,想畫山水 ,或畫人物,或畫花卉,或畫飛禽走獸、昆蟲魚蝦等的異相,可是這張白紙沒有什么分別,而是所有的彩色不同,所取的相不同,所以畫出來的畫也不一樣。
        
        這個大種,叫譬如真如,眾生的形形色色,顛顛倒倒,沒有離開常住真心。也就是沒有離開如來藏性,也即是大光明藏。在這里有真空妙有。眾生就是顛倒相,不應做而做,應做而不做;不應取而取,應取而不取;不應說而說,應說而不說。好象天降冰雹,粒粒是明體。愚癡人認為是珍珠,見它玲瓏可愛,乃撿起很多粒,放在箱中,不久冰雹便化成水。這是不應取而取的過失。后來,這個愚癡人遇到真的珍珠,他又想:[這是冰雹,會溶化成水,不可取之。] 這是應取而不取的道理。眾生就是這樣的顛倒,是非不分,黑白不分。起惑、造業、受報、輪轉不已。
        
        【偈云: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在紙的里邊本來是沒有彩色。或者用多一種彩色,或者用少一種彩色,所畫出來的畫,就有彩色了。這就是依真起妄的道理。在真如自性中,本來什么也沒有,是空白的。可是依真生出妄來。本來在真里沒有妄,所謂[真不起妄],所以才說[色中無大種。這個妄不能生真。越畫這個彩色越不同,把本來的白紙蓋住了。好象從真如中生時無明。無明生出煩惱,貪瞋癡都現出來了。畫這畫,雖然說[大種中無,色中無大種,可是這個色也沒有離開這個大種,也就是說離開真也沒有妄。若是離開大種,離開真如自性,一切的一切煩惱無明都沒有了。這是我們真心現出的一種妄想,可是妄想中不會現出真心。妄想也沒有離開真心。這好象煩惱即是菩提,生死即涅槃一樣的道理。茲舉出譬如來說明真如的道理,所以才說[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不是離開真如自性而有煩惱及妄想。妄想是依真起妄。可是妄不現真,因為有了妄,真也不現。
        
        【偈云: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于心,有彩畫可得。】
        
        在心中本來沒有什么彩畫,了不可得。雖然在心中找不出彩畫,可是在彩畫中也找不出心來。心畫還不能離開,如果離開心,就畫不出畫;離開畫,也就沒有畫畫的心。所以不能離開心,另外有個彩畫。畫彩畫是用心來畫的,雖然用心畫的,但是在畫上并沒有心。
        
        【偈云: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畫畫的心,常無所住 ,畫了無量無邊那樣多的畫,想不起來究竟畫了多少畫?在大種中示現一切彩色,每張畫與每張畫,互不相知、互不相識。
        
        【偈云: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好象善于畫畫的畫師,當他在畫畫的時候,只知道一個輪廓,究竟畫什么?也不詳知,不過隨緣應畫而已。由心想畫而畫。一切諸法性,也象畫畫的心一樣。
        
        【偈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人的心,好象工畫師,能畫出一切世間的境界—山河大地、森羅萬象,都能畫出來。色受想行識五蘊,也都從心所生,如同畫畫。先生出五蘊的色法,以后種種法都生出,所以說無法而不造。
        
        【偈云: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所謂[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這首偈頌是說眾生的心是重重無盡,佛才說重重無盡的法。好象心和佛是這樣,好象佛和眾生也是這樣。應該知道佛和自己的生滅心,體性都是無窮無盡的。
        
        【偈云: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假設有人知道心和思想是這樣,能普遍造出一切世間的境界。若能在俗諦中找到真諦,在妄上找到真,返本還原,這個人就能見到佛,而明了佛的真實體性。
        
        【偈云: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所謂[常住真心,性凈明體。]也就是真如,也就是如來藏性。這個心,不在身內,不在身外,也不在中間,所以才說[心不住于身]。身是有形相,心是無形相,遍一切處。也就是[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道理。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也可以說[心中無彩畫]。冰不是水,水不是冰。可是由水能變成冰,由冰能變成水。所以說[真中有妄 ,妄不現真。]在真心中有妄心,在妄心中不會現出真心。所以才說[身亦不住心。]可是身和心互相依持,而能做出種種佛事。這是事理無礙,圓融周遍的法,自在未曾有的境界。
        
        【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假設有人想要明了知道十方三世一切佛,應該觀察法界性,法界就是真如實觀。一切的一切的境界,都是唯心所造出來的。
        

        現在講個公案,在唐朝睿宗文明元年(西元六八四年),有位出家人,名叫王明干,是洛陽人。雖然出家修行,但無戒行,又不修善。有一天,因病尷死,被無常二鬼,引到地獄門前。他遇到一位和尚(地藏王菩薩)教他一首偈頌:[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令他念誦,可以解除地獄之苦。于是他專心念誦,來到閻王殿時,閻王見他頭上放光,乃問他:[你在生前作些什么功德?] 答:[我只念四句偈頌。]閻王又問:[是哪四句?念給我聽聽!] 他念著這四句偈頌的聲音,聽到之處,凡是受苦的人,皆得解脫。閻王因他有此功德,令他還陽,宣說此偈頌。王明干死后三日又復活,憶記此頌,乃向空觀寺僧定法師詢問,此偈出自哪部經?遂在華嚴經此品查出。諸位試想想:單念華嚴經的一首偈頌,就有這樣大的力量;如果能念會此經里全部的偈頌,當然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本帖由 念念佛 最后編輯于 12-2-22 15:32]

為什麼華嚴經覺林菩薩偈要放在地藏經前讀誦
( 不分類不分類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trewdccd&aid=23226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