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13 12:48:19瀏覽721|回應0|推薦14 | |
【文/路仁教授】 若你常造訪我網站,也許會困惑於理性交織感性的氛圍。有時,你會讀到尖銳時評,我不對人存偏見,但認為文字該診斷亂象脈絡,而非人云亦云。常常,在社會角落見有人受苦,細心往上追尋,才知是某年某政策種的因,怨嘆未即時阻止,特別是在教育這條路。 但我的文字如螳臂,如何擋住滿載大學者的政治之車?教改上「越改越錯」的惡性循環,從李、扁到馬皆反覆發生,若蔡英文當選,將是最惡化,民怨又將沸騰,許多人仍渾然不覺。 這種無奈,也許我景仰的蘇東坡也有過,在目睹宋神宗請大學者王安石推動新政時。蘇東坡寫過不少論述文,抨擊「拗相公」王安石,文字像繩索想縛住亂政,繩索卻放逐他到遠方,最遠貶到海南。可是這些文章,卻在民間流傳,千年後讀來仍鏗鏘有力。 但後人最記得他的,還不是這些理性文字,而是他感性時譜出的情詩。「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許你愛朗誦「蝶戀花」,愛男女間的曖昧情愫。 也許,你也迷戀他弟子秦觀的詩句:「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挂小銀鉤。」可秦觀更落魄,在不對的時代,追隨不對的老師,功名利祿都不順遂,最後縱情於酒歌。 在蘇東坡遭貶、秦觀仕途無望時,半生讀過的文學經典,無法理性地用於朝政,卻在感性空間找到出口,創作成一首首唯美詩歌,豐富後代人的文化生活。 有時,我努力地走入台灣社會,振筆為文痛批時政、為百姓作喉舌;有時我也和敬佩的先賢一樣,覺得累了,放慢筆觸,感性地寫一首詩歌。某個夜晚,細讀古詩「蝶戀花」,視角從蘇東坡的眼眸,轉到牆內青春女孩的心,場景換裝為現代,成一首新詩。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