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游移式展覽:晴耕雨讀
2007/10/22 08:59:45瀏覽747|回應1|推薦18

好展覽,就是要與您分享。

愛看展覽的I Muse,繼「憶域」和「只展出一幅畫的展覽」後,又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展覽,明日博物館的游移式展覽:晴耕雨讀---行為地景藝術展。

◎ 展出期間 : 2007.8.16 ~ 2007.12.15
◎ 地點 : 台北敬業二路 ( 大直愛買正後方 )
◎ 開幕 : 2007.10. 12 _6:30 pm
◎ 工作室開放時間: 2007. 10.20 / 11.10 / 12.1 _10:00 am ~ 7:00 pm
◎ 閉幕晚會: 2007.12.15 (視稻田成長狀況暫定 )


↑藝術家 林銓居 來自http://www.nhcue.edu.tw/~dface/Chuan_chu/image/p2.JPG

    台北大直美麗華商圈內,一塊千坪大的土地上,現正涵養了一片青綠的稻苗。在寸土寸金的大台北地區,這塊田地的存在,與附近的百貨商場、周圍正在興建的建築工地與捷運,形成強烈的對比。更令人想像不到的,這竟是來自一位青年藝術家林銓居親手栽植的成果。

    今年七月開始執行的「晴耕雨讀─行為地景藝術展」,是林銓居和策展人胡朝聖經過一年策劃,利用忠泰建設機構提供的閒置土地,執行出在城市裡難得一見的行為地景藝術;而這也是「MoT 明日博物館」游移式展覽的第三站。 

    林銓居近來進行一系列與「家族記憶」相關的藝術創作,媒材涵蓋了水墨、書法、油畫,到動畫、雕塑、裝置以及行為等等跨界的形式。作品中,稻穀也是大量出現的元素之一。

    看林銓居戴著斗笠、穿著雨靴,在稻田裡來回巡視的模樣,與遠方的摩天輪背景,構成一幅「不知今夕是何夕」的奇特畫面。閒暇之餘或氣候不佳時,林銓居則回到田中央的臨時工作室讀書、寫文章或作畫。

    「晴耕雨讀的模式,是我主觀認為最理想的生活狀態」。林銓居是農人之子,「我老家在萬里山區,歷代都是種田,到我這一輩是第十四代。我到廿八歲之前,都還幫忙家裡種稻」,林銓居說。之後,林銓居結婚生子,攜家帶眷到美國兩年。二○○二年,林銓居帶著年僅四歲的兒子回到台灣,發現兒子對台灣的語言跟文化備感生疏,加上旅居他鄉回國之後,才驚覺自己對於這塊曾與之相連的母土情感是如此深厚,於是,他便興起了「為兒子種一畝田」的構想,「起碼,我兒子知道他父親跟爺爺是如何種植稻田」。

    如今這個計畫總算有機會完整實踐,林銓居以藝術的概念執行,不僅面對親子之間生命傳承的使命,他更希望透過這畝田,喚醒城市住民回頭省思人與環境之間的關連,「附近的人散步到這裡,會覺得這畝田很美,這是很直觀的感染力,不需要理論言說,就能感受到的,我認為這也是當代藝術裡非常缺乏的區塊」。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2007/10/22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useling&aid=1316069

 回應文章

Treya(瓊蓉)
明日!!
2008/03/16 01:16

我去年雙十節要去參觀明日

查詢官網得到地址後

到了捷運站(說是在忠孝新生附近)但卻找不到....

問路人都沒聽過> <

由於那天出門玩了一整天

腳走路到痠疼= =b

今年我閱讀君子雜誌

才知道

她是包益名規劃的博物館

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