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元宵節四大開運習俗❀
2014/02/13 13:50:51瀏覽881|回應0|推薦2

 

❀元宵節四大開運習俗❀

中國傳統文節日中的很多習俗,都是和人們的願望密不可分的。

元宵節的很多習俗自然也不例外。


一、 健康開運---走百病

“走百病”,又稱”“遛百病”、“散百病”, 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

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是古代元宵節婦女避災求福的一種民俗活動,明清時尤為盛行。

“走百病”在民間是很講究的,必須是在特定時間進行,婦女們聚合在一起,

或走牆邊,或過橋或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這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

“走百病”這種習俗,很有深意。古代婦女困居閨房,是不能隨便出門遊走的,

尤其是未出閣的姑娘和年輕的少婦們,即便是要到親朋家做客,

也都是車載轎抬,“走百病”這種習俗讓婦女獲得了短暫的自由,

使難得有戶外活動的婦女,好好地鍛煉了一下,有益於健康。

想對自己的健康運勢有所提升的朋友,不妨也在元宵節“走百病”。


二、 感情開運----逛燈會,賞月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這兩首耳熟能詳的詩詞,描述的都與情感有關,時間段都是元宵節。

舊時,年輕女孩大都養在深閨不允許隨便出外,只有過節可以結伴出來游玩。

藉著元宵節賞燈的機會,未婚男女可為自己物色對象,或者與相愛的情人相會。

《大明宮詞》中的太平公主與駙馬薛紹就是在元宵節邂逅的。

元宵節賞月,雖然不如中秋溫度溫度適宜,但卻因為明月與花燈相映,別有味道。

與自己喜歡的人攜手觀燈,相依相偎賞月,感情運勢自然提升。

沒有意中人的朋友,也許邂逅一段“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的感情也說不定哦。


三、 家庭幸福開運----吃元宵

元宵的形狀寓意團團圓圓,各種餡料各有講究,是幸福生活的各種味道。

元宵節吃元宵,象徵合家團圓,新的一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四、啟智習俗------猜燈謎

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

花燈上懸有謎語,供人猜射,流傳甚廣。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起彩燈,

並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

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元宵節帶著孩子去猜燈謎,對於孩子的智慧啟迪、學業進步都很有好處。

溫馨小提示:古老的民俗中,不僅包含著人們的美好願望,也蘊含著古人的智慧。

❃鬧元宵 猜燈謎❃

1.美援(猜古代美女)➱--西施

2.扭扭舞(猜現代作家)➱--瓊瑤

3.咩咩咩(猜民初作家)➱--楊喚

4.嫁錯郎(猜春秋人物)➱--夫差

5.降落傘(猜三國人物)➱--張飛

6.孔雀收屏(同上)➱--關羽

7.鑿壁偷光(同上)➱--孔明

8.再三推辭(同上)➱--呂布

9.火山爆發(猜宋朝人物)➱--岳飛

10.何去何從(猜民初作家)➱--胡適

11.衣錦環鄉(猜明朝人物)➱--歸有光

12.反璞歸真(猜布袋戲人物)➱--素懷真

13.返老還童(猜孔子的學生)➱--顏回

14.博君一笑(猜外國音樂家)➱--巴哈

15.門人無恙(猜外國童話作家)➱--安徒生

16.打虎英雄(猜水滸傳人物)➱--武松

17.銀樓賣鷹品(猜紅樓夢人物)➱--賈寶玉

18.月考第一名(猜漢朝人物)➱--班超

19.醫生的孩子(猜現代作家)➱--杏林子

20.給爺爺的信(猜現代革命家)➱--孫文

21.艱苦戰勝病魔(猜宋朝詞人)➱--辛棄疾

22.什麼坡不能爬(猜宋朝人物)➱--蘇東坡

23.電腦最帥按鍵(猜台灣偶像團體)➱--F4

24.窮漢不肯買鋪蓋(猜三國人物)➱--劉備

25.高麗來的伊媚兒(猜漢朝人物)➱--韓信

26.每個人都說夢見他(猜西周人物)➱--周公

27.多背書得到好成績(猜外國音樂家)➱--貝多芬

38.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猜紅樓夢人物) ➱--惜春

29.冬天洗冷水澡(用台語猜歌星)➱--蔡依林(英語:很冷)

30.誰做車不付錢(用台語猜古人物)➱--李叱吒(台語:你下車)

《元宵月正圓》

 閩南歌謠

鬧元宵,月正圓,閩臺同胞心相依,

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

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

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搖籃血脈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

 

( 興趣嗜好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use12172001&aid=11114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