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家一起來防疫~拒絕H1N1、腸病毒、登革熱
2009/08/28 16:29:17瀏覽362|回應0|推薦0

夏末秋初是許多傳染疾病的好發期,包含了目前來勢洶洶的H1N1新流感,以及登革熱、腸病毒等。健康的身體是所有財富的根本,因此做好衛生保健的工作,便是防疫作戰的關鍵。

H1N1新流感的高傳染性及這幾天傳出的死亡病例,讓所有民眾憂心不已;而彰化市雖然尚無登革熱的本土病例發生,但為了防範於未然,絕不可輕忽環境衛生;腸病毒雖然大多症狀輕微,但若在兒童身上併發重症,卻有高達兩成的致死率。

    作為一個母親,麗卿和各位鄉親一樣,對這樣的情況非常擔心,因此特地為大家蒐集相關衛生保健的資訊,希望能為大家解開心中對這些疾病的疑惑,更希望大家都能遠離疾病,人人都能平安健康又快樂!

 

                           

國民黨彰化市長候選人溫吳麗卿 關心您

  地址:彰化市南瑤里仁愛路119號 電話:04-7270888 傳真:04-7250337

H1N1相關Q&A

 

Q

H1N1新型流感傳染方式?

 

 

新型流感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相同,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一般成人在症狀出現前1天到發病後7天均有傳染性,兒童病例的傳染期通常較成人病例為長。

 

Q

如何預防H1N1新型流感?

 

 

1.          遠離感染來源:避免前往H1N1新型流感發生地區。

2.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3.          注意個人保健:規律運動、均衡飲食。

 

Q

洗手五步驟?

 

 

1.      濕:開水龍頭把手淋濕並抹上肥皂或洗手乳。

2.      搓:肥皂起泡後,將手心、手背、指縫搓揉20秒。

3.      沖:用清水將雙手沖洗乾淨,絕不殘留。

4.      捧:捧水沖洗水龍頭後,關閉水龍頭。

5.      擦:用乾淨毛巾或紙巾把手擦乾。

 

Q

感染H1N1新型流感會出現哪些徵狀?

 

 

新型流感症狀與季節性流感類似,如:發燒、咳嗽、喉嚨痛、腹瀉等症狀。大部分感染者,症狀多為輕微,一週內便會痊癒,即使不需特殊特殊治療亦可康復。

 

Q

H1N1新型流感有沒有治療藥物

 

 

目前克流感(Tamiflu)及瑞樂沙(Relenza)均可用於治療。

 

腸病毒相關QA

Q

腸病毒的症狀?

 

多是無症狀感染,或發燒等一般感冒症狀,但若出現併發重症的可能症狀,應立即就醫。

可能症狀:嗜睡、意識不清、嘔吐、發燒、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律不整等。

Q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

 

主要的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糞口傳染及接觸傳染。

Q

腸病毒的流行季節?

 

臺灣地區全年都有感染個案,一般以四月到九月為流行期,病例較多。

Q

如何預防腸病毒?

 

1.      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3.      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4.      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5.      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6.      避免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

7.      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8.      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9.      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登革熱相關QA

 

Q

登革熱的感染方式為何?

 

 

主要藉由病媒蚊叮咬人時,將病毒傳入體內,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經由空氣或接觸傳染。

 

Q

登革熱有哪些症狀?

 

 

有些人感染到登革病毒並不會生病,稱為不顯性或無症狀感染,有些人僅有發燒等輕微症狀,有些人則出現較嚴重的典型症狀,包括發燒、紅疹、眼窩或骨頭酸痛等。

 

Q

台灣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有哪些種類?

 

 

台灣的病媒主要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兩種,特徵是身體黑色,腳上有白斑。

 

Q

如何防治登革熱?

 

 

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可預防,亦無特效藥,所以最有效的方法為清除積水容器,杜絕病媒蚊孳生。

 

Q

登革熱病媒蚊幼蟲孳生在哪裡?

 

 

登革熱病媒蚊幼蟲,均孳生於人工容器及自然容器的積水內;

人工容器:室內花瓶、花盆底盤、地下室積水、室外水桶、陶甕、水泥槽等。

自然容器:包括樹洞、竹筒、葉軸等。

 

 

國民黨彰化市長候選人溫吳麗卿 關心您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ther0505&aid=3266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