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慈善事業4.0版 (伸手的永遠伸手,布施的仍在勸募)
2017/01/19 13:33:24瀏覽314|回應0|推薦0


做慈善是每個台灣人每天都會接觸到的事。巷口老阿嬤收垃圾分類回收,青年志工假日到海邊、公園收漂流垃圾。母親在世時,對慈濟的志工贊譽有加,時常想成為慈濟人;內人打算退休後到台灣鄉下免費教英文;921大地震時,慈濟志工煮三餐給救難隊及我們這些協助的人吃,末了,救難人員表示2餐沒吃肉,腳軟,救不了人,慈濟志工以機車到台中市區買肯德雞炸雞送上山來,讓我感動得激盪迴腸。

當南非慈濟人配合史瓦濟蘭紡織廠女工,將農委會數以噸計的白米一包一包送到窮鄉家戶。每年大概至少三次,其中有的為配合義診,來義診的當地人往往可看診後拿米回家,史瓦濟蘭鄉間已將此列為「當然補助」。

這是慈善1.0版,只給食物,只給「魚」。現在幾乎所有捐獻:現金(硬幣)、白米、舊衣(鞋)、舊玩具、二手家俱等、捐出之後,交由慈善團體來分發。在邦交國可以看到慈濟、台中天主教區、彰化高中、靜宜大學、師大,都在國內辛苦勸募再千里迢迢運來非洲發放。

可惜,伸手的永遠伸手,布施的仍在勸募(送給非洲用來蓋水庫、蓋教室、送二手電腦並附教學)。

國合會經過多年努力,常常要駐外人員教邦交國要會釣魚,時時掛在會上,布施演化為慈善 2.0版。

2.0版許多如提供獎學金、各類技能班、短期專業班,最常見的是台灣獎學金,希望這些非洲學子回去之後成為邦交國之知識份子,可以振衰起弊,可以產生釣魚效果。經過多年觀察及一一追蹤,剛回國的學子都有將台灣經貿勤奮引入當地的壯志豪情,兩個月找不到事或復職於舊業上,即有氣無力;經過一年仍尚有「志氣」或台灣味者,已無。

對這些邦交國學生而言,若來自貧下階層的,所學返國由於「關係」不夠好找不到工作,所學無用;日前聖多美與我斷交時,不少論者認為這些獎學金淪為該國權貴子弟之享受品,在學無助邦交;學成回國後不能發揮友我作用,納稅人的錢都打了水漂。

有識者,認為非洲黑人習性有兩大值得注意之處:不知惜福、不知感恩,如果用中國傳統文化教誨,惜福感恩慈悲濟世,給一個完全與台灣教育一樣的環境或可成就為人或佛。這樣的代表人物如慧禮法師,自1992年行腳非洲,認為眾生平等,成立阿彌陀佛關懷中心(ACC),全天候言教、身教,書本用中國佛書、習中國字、運動用少林功夫,習作採早上 4點起床,晚上8點就寢;三餐素食(要非洲人斷肉食,難,也要達成),呼佛號、行僧律。1994年排除萬難成立非洲佛學院,展開慈善事業3.0版。

慈善 3.0版:在2004年馬拉威創辦第一所ACC,這也是非洲第一所佛教孤兒院,並陸續於賴索托、史瓦濟蘭、莫三比克、納米比亞成立院所;在每一座ACC除了建設兒童村,還創辦圓通中小學,為院童提供完善的學校教育。 ACC服務項目包括助養孤兒、興學建校、糧食救濟、職能培訓,目前已在非洲國家拯救了逾6000名徘徊生死邊緣的幼小生命,為孤兒們打造一座座溫暖家園。

1994年到現在22年過去了,如果教育 10年可以成材,現在至少有近千名黑人孤兒受益慧禮法師之宏願,可以將所學回饋、貢獻非洲社會,但仍見慧禮法師每年至華人社會表演化緣,顯然慈善 3.0版仍釣不到魚。

青年大使來到非洲慷慨解囊,將多餘的行頭、甚至外交部製作的國旗衣、手邊的現金(有美金、南非幣、歐元、新台幣)、帶來途中的零食、速食麵全都捐給阿彌陀佛關懷中心孤童。青年大使的善心仍在慈善1.0版,我請這些國內的菁英才俊想想,要幫非洲嗎?要真正救非洲的下一代嗎?能不能想想慈善 4.0版?
( 在地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ging&aid=89197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