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巴 黎 , 要分辨誰是巴黎人誰是觀光客,其實非常容易。 光鮮亮麗昂首闊步的是巴黎人,邋里邋遢東張西望的是觀光客。 一邊走路一邊講手機的是巴黎人,一邊走路一邊拍照的是觀光客。 在路上遛狗的當然是巴黎人,在路上查地圖的是觀光客。 巴黎人對待觀光客的態度是冷淡輕慢的,現在連法國政府都看不下去,大聲疾呼:「多給觀光客一些微笑!」 我們在巴黎街頭問路,有一半機率是遇見來自另一個國家的觀光客,另一半機率是遇見不會說英語的法國人。 可是不管巴黎人對觀光客態度如何,全世界的旅客仍毫不介意的蜂擁而至。 我在去法國之前讀過兩本描寫深入巴黎的書: Adam Gopnik的《從巴黎到月球》(Paris to the moon) Stephen Clarke的《巴黎,賽啦!》(A Year in the Merde) 分別是兩位定居巴黎的美國人和英國人寫的,他們不約而同揭露巴黎的真面目。不過,他們仍然無法自拔的深愛著巴黎。 巴黎觀光局為了答謝死忠的外來客而發起「巴黎觀光客日」。這項活動促請巴黎市民要在這一天對觀光客有禮貌,並協助他們。(呵呵,只有一天哦!)
觀光局還印製數十萬份手冊,發給餐館侍者、計程車司機及其他服務業人員,呼籲他們擺脫長久以來給外來客那種傲慢、粗魯的印象。
此外,觀光局還設計一張「承諾表」,希望市民能做到表上所列項目;例如,「我會花時間提供觀光客資訊」、「用我的外語能力協助觀光客」、「向觀光客推薦我欣賞的巴黎事物」等等。 而觀光客也要承諾「我要體驗巴黎的生活方式」、「造訪巴黎期間嘗試法國產品」、「我會尊重這城市並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等等。
我是個「重承諾」的旅客,我體驗巴黎生活的方式是住在沒有電梯的老公寓;每天啃那硬死人的法式麵包,在餐廳露天座位上忍受老菸槍煙燻;每天晚上研究巴黎那十四條錯綜複雜的地鐵線,查看巴黎那些放射狀的街道(而且往往一條街會在下個路口後就忽然換了個街名),我尊重這個城市豐富的文化藝術和保留完整古老建築物的決心。 巴黎的老建築物都是土黃色調,形式也差不多,所以看多了也覺得單調乏味。在我心目中,巴黎並不比維也納、布拉格、巴塞隆納這些城市美麗有趣。 不過巴黎人確實挺好看的,紅男綠女個個賞心悅目。我常在住處三樓窗口欣賞樓下行人,巴黎很少見胖子,男男女女多數都苗條高挑,而且都很會穿衣打扮,也很擅於用色彩,每次看見帥哥美女經過,我都忍不住想吹口哨。 有一次,我在花神咖啡館(Cafe De Flore)遇見一位金髮美女,她閱讀的樣子很吸引我,我看著她,不禁想起海明威在巴黎咖啡館寫作時遇見的美女,我還記得海明威不時抬頭凝視她,寫著:「我曾遇見妳,美人!妳屬於我,巴黎屬於我,我卻屬於這本筆記和這枝鉛筆。」 我不屬於巴黎,我只是來印證巴黎。 余秋雨說,巴黎具有其他城市的一切優點和缺點,而且把它們一起放大,推向極致。令你一次次讚嘆,一次次皺眉,最後還會想起波特萊爾的詩句:「萬惡之都,我愛你!」
海明威說,巴黎是流動的饗宴。一點都不錯,巴黎和近郊的國立博物館及古蹟,加起來有60座,每一座博物館和名勝古蹟前都大排長龍。如果你買一張通行證,可以在期限內不限次數的參觀所有博物館。 而巴黎的餐廳咖啡館更是多到氾濫,每一間餐廳、咖啡館外的露天座位都座無虛席。巴黎人得天獨厚,享受不盡的祖先遺產,得以悠閒懶散傲慢的過日子。我常想,巴黎人排排坐在咖啡館外,看著世界各國觀光客在街道上忙著遊覽,不知他們心中想些什麼?會不會對觀光客的貢獻有所感激? 在巴黎,一句「Bonjour」可以從早說到晚,再加上「Merci」就足以展現外來客的誠意。巴黎人既然懶得學外語,那我們也不必太過於在意自己不會法語。 根據Stephen Clarke的「巴黎生存教學」,有幾項很有意思: ●聳肩是最佳溝通方式 ●太常微笑別人會以為你是智障 ●要點加奶的咖啡必須說「creme」,不要說「cafe au lait」 ●穿最便宜的鞋子,踩完一天的狗屎後可以直接丟掉 ●週末上午切勿接近凱旋門 我很幸運,在巴黎沒踩到狗屎,不過浪漫的塞納河畔卻是尿騷味陣陣飄,地鐵站裡也一樣,遊民沿街翻垃圾袋、天還沒黑就露宿街頭,巴黎並不是所有人的天堂和樂園。 我每次在餐廳吃到既難吃又貴的食物,就忍不住暗罵:「10歐元可以看盡羅浮宮、奧塞、橘園的寶藏,15歐元卻吃到這麼難吃的東西!」內心實在無法平衡啊! 更別提巴黎百年地鐵的老舊和氣味,我從戴高樂機場直接轉乘TGV子彈列車去Reims時,就被車廂和月台不平行,且上下有三級梯階嚇到,我拖著那口沈重無比的行李箱上下車時,心裡浮現的就是「巴黎真的很塞!」那一刻,我是多麼想念台灣的高鐵和台北的捷運啊! ↓巴黎的餐廳多到氾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