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愛又恨又惹禍,酒永遠是人類難解的習題~「文豪酒癮診斷書」讀書筆記 - 虎崗的異想世界 - udn部落格
虎崗的異想世界
作家:阿得老師
文章分類
    Top
    又愛又恨又惹禍,酒永遠是人類難解的習題~「文豪酒癮診斷書」讀書筆記
    2024/06/26 10:19:17
    瀏覽:346
    迴響:0
    推薦:8
    引用0

    藉由這次邀請作者廖泊橋醫師來讀書會講座時,我趕緊先確認一件事:究竟他喝不喝酒?答案顯然出乎我意料之外:他竟和我一樣,一杯啤酒就臉紅,酒精不耐症族群;於是我跟他開玩笑說:寫這樣主題的書,沒有酗酒、爛醉、戒酒經驗,會不會沒有說服力啊?

    真心喜歡這樣「跨界」的結合:酒癮的專家+古典文學愛好者。所以,我為了慎重表示歡迎,特別挑了兩首和「酒癮」有關的歌:「酒後的心聲」、「醉彌勒」,然後用我喜歡的薩克斯風演奏當迎賓禮。這也是我常講的,我喜歡用我覺得能貼近主題且擅長的方式,表達我的真摯情感。

    一開始注意到這本書,完全是被「酒癮」這個詞吸引住,因為我兒時居住的鄉下地方,鄰里間多得是喝酒造成的問題:酗酒、酒精中毒、身體病變、家暴、人際衝突........,可以說從小我就對喝酒有很壞的印象,以至於,我很想了解:到底這種酒癮的內在歷程是什麼?謝謝作者透過幾個古典文豪讓我們由淺入深地充分認識。

    一.喝酒與戒酒的歷史共業

    作者一開始以中國古代青銅器「召卣」為例,發現銅面上有一組秘密數字,以「易經」解析,就是戒酒文,如果再加上文獻上周公的「酒誥」,在在顯示古人早就在勸人適量飲酒,也由此帶入本書的重點:酒精成癮。

    酗酒的危害其來有自:「長期反覆飲酒會損害、甚至破壞大腦特定區域的細胞,藉由改變神經可塑性,造成神經迴路失調,同時,又因為這些失調位在大腦中,於是影響了大腦的[控制能力]與 [判斷能力],這些功能的改變會讓飲酒造成的結果更為複雜。影響控制能力,最具代表性的是「追酒」......;影響判斷能力,最常見的則是[否認]......」(p.28)

    二.蘇東坡→酗酒的科學估計量

    「我飲不盡器,半酣味尤長」

    喝酒和酗酒的差別是什麼?和所處的情境和情緒有何關係?蘇東坡很愛喝酒,也為此釀酒,他在人生第一個低潮,貶謫黃州開始釀蜂蜜酒;第二個低潮,貶謫惠州不如釀個桂花酒、真一酒;第三個低潮貶謫儋州釀個天門冬酒。

    那蘇東坡算不算酗酒?他酒量差喝不多,但很容易盡興而自得其樂,作者以成癮科學計算他的飲酒量,估計他的酒量約為12.8公克酒精,換算成現在的啤酒,就是一罐330毫升的易開罐啤酒;以我們衛福部的飲酒建議,酒精攝取量男性每日上限是20克,女性是10克,其實蘇東坡是完全合格的!

    三.李白→酒好喝的生化反應

    「相看不忍別,更進手中杯」

    作者很精準稱李白是:史上最「仙」的品牌代言人,感覺上李白的酒特別好喝!正如作者所形容的:「哥喝的不是酒,是快樂!」,對於李白這種情感過於敏感、濃烈,常常無法面對離別的性情中人,也就只能喝酒釋懷吧!

    從成癮科學來看,李白獨獨愛喝酒,是有科學上生化反應的基礎:酒精的學名叫乙醇,是很小的分子,進入身體後不需要經過消化,直接穿透腸胃道黏膜進入血液讓身體吸收;進入大腦後,會促使多巴胺分泌,產生興奮,抑制衝動控制和判斷能力。如此歷程,便讓李白感性、詩性大爆發,寫出一首首好作品流傳千古。

    四.杜甫→藉酒消愁愁更愁

    「此身飲罷無歸處,獨立蒼茫自詠詩」

    杜甫之所以喝酒,常常是因為各種人生壓力,作者盤點他的壓力包括:1.求職不順,人情壓力;2.經濟問題,飢寒交迫,甚至幼子餓死;3.安史之亂的外部紛擾,產生憂國憂民和無助感;4.身體病痛:頭痛、糖尿、肺病。最後杜甫於58歲過世。

    從成癮科學分析藉酒紓壓的真相:一開始喝酒的確可以放鬆,舒緩壓力和憂鬱;但一喝多卻破會壞大腦功能,讓壓力因應和情緒管理能力降低,最後,反而無能處理和解決任何問題,造成更嚴重的挫敗感。所以,喝酒只會麻痺一下,卻帶來更多憂愁和壓力,不可能解決任何問題。

    五.柳永→酗酒後的身心壓迫

    「殘夢斷,酒醒孤館,夜長無味」

    被作者形容為「北宋超偶」等級的柳永,在長期喝酒的影響下,有著許多說不出口的負面影響,作者列出有:性功能(年輕助性有用,老了反而更糟糕)、情緒(短暫可以麻痺,酒醒後更低落)、睡眠(容易半夜酒醒)、傷身(年輕時是歌壇偶像憔悴,長期喝酒導致身體崩壞)。

    從成癮科學分析,也難怪柳永只能「為酒憔悴」因為長期喝酒衝擊身體與心理,不可不慎!對生理有全面的危害,包括:肝臟、胰臟、消化道、心血管、泌尿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心理上危害則是:血清素的濃度下降、干擾睡眠(容易淺眠)。

    六.李清照→女性喝酒問題也不遑多讓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還好有李清照美麗的詞作,訴說的是女性特有的喝酒問題,尤其是少女的她就喝酒,一般被認為危害大腦發育甚劇,「沉醉不知歸路」大概也是這樣來的;結婚後當官丈夫經常出差帶來的相思,然後丈夫43死,家亡與國破,只有帶來更多的「深醉」。

    從成癮科學來看,小小清照就開喝,凸顯古時候沒有管制青少年飲酒的概念,負面影響有:1.大腦發育未完全影響更大:記憶力、判斷力、注意力、控制力;2.容易暴飲;3.容易有危險或暴力行為。

    另外,女性飲酒凸顯的問題是:1.生理上來說女性酒精代謝比男性慢;2.女性也比男性更容易成癮;3.酒精耐受性平均比男性差,因此更容易酒精中毒或影響器官;4.更容易有情緒問題;5.懷孕的喝酒問題會更嚴重。

    七.賀知章→酗酒到「面貌全非」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李白的追憶)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的追憶)

    對於賀知章最有名的詩句:「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作者分析其真正原因,恐怕也是在長期酗酒。賀知章其實是個酒鬼,喝醉酒後的譫妄、搖頭晃腦、神智不清、放蕩不羈、時空混亂、斷片.....,跟街友、流浪漢無異,很難教人正常看待,更不用說要認出他是誰。

    從成癮科學解讀,賀知章奇特行為的背後原因,點出一個大重點:長期飲酒與老年飲酒的問題,容易導致腦部病變,然後:身體症狀增加、精神症狀更多、營養不良、記憶力衰退、平衡感不佳、「去抑制」症狀(失去自制能力)、認知障礙......,豈止是小孩,鄰里間大多不願相認是吧!

    八.李商隱→醉酒的三階段

    「目斷故園人不至,松醪一醉與誰同」

    以李商隱詩句分析,充滿著喝酒人的浪漫和失落情懷:初期飲酒很容易有期待感、愉快感,賞花、訪友皆暢飲;中期飲酒是渴望感,預期的愉快感就逐漸降低;到了長期飲酒,是一種不得不喝的著迷狀態,只求避免自己不開心。所以,作者剖析其名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枉然」,其實是對喝酒的渴望和失望。

    從成癮科學來看,李商隱以「此情」對酒,只會「成追憶」,酒後腦部神經其實歷經三階段變化:1.酒醉期:暴飲與中毒階段,因為多巴胺刺激的愉悅感會慢慢降低,於是越喝越多;2.酒退期:戒斷與負面情緒,活動力下降伴隨的是負面情緒越來越多;3.無酒期:沉迷與渴求期,想盡辦法取得酒,甚至是不得不喝。

    九.白居易→請鑑定「酒精使用障礙症」

    「醉復醒,醒復吟,吟復飲,飲復醉」

    作者把「將盡酒」的戒酒篇章,放白居易第一順位,原因無他,實在是白居易的「勸酒」法招式百出,足以為戒:1.號召身旁的美好事物,提醒不要辜負良辰美景;2.告訴你喝酒多美好,才一點酒而已,就乾了吧;3.故弄玄虛喝完眼前的酒再告訴你原委。

    從成癮科學分析「酒精使用障礙症」,有一份自填式華人飲酒問卷可為篩檢,其中只要有一題回答「是」,請洽專業人士進一步諮詢:

    1.你曾經不想喝太多,後來卻無法控制而喝酒過量嗎?

    2.家人或朋友會為你好而勸你少喝一點酒嗎?

    3.對喝酒這件事,你會覺得不好或感到愧疚嗎?

    4.你曾經早上一起床尚未進食之前,就要喝一杯才覺得比較舒服穩定嗎?

    十.石曼卿→不喝酒會死是真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

    (很有文采的石曼卿,能相隔兩百多年「最佳解答」對出李賀的上聯)

    作者陳述連在樹梢上也可以開喝的石曼卿,有著千奇百怪的飲酒花招,他號稱有五斗(現今的32公斤)的海量,據說,他是因為皇上勸誡之下,「戒酒而死」,究其原因,還是在於身體有病,加上長期自暴自棄般「豪飲」的後果。

    從成癮科學來看,長期酗酒的人常有酒精中毒的問題,如果是突然的「不喝酒」,反而會產生「戒斷」反應,其症狀包括:手抖、失眠、妄想、幻覺、焦慮等精神問題,嚴重時會因為癲癇、譫妄而危及到生命。所以,戒酒需要專業協助,尤其身體已經有症狀時,更該聽從專業醫師的指示才對。

    十一.陸游→糖尿病患喝酒是雪上加霜

    「相如病渴年來劇,釀酒傾家畏不供」

    陸游是典型的糖尿病患,在古時候糖尿病叫「病渴」、「肺渴」、「消渴疾」,上面的詩句,他藉由同病相憐的司馬相如,來比喻自己喝酒的合理性;但,生活習慣不改,病情不但很難改善,反而會更嚴重。

    從成癮科學觀點,可以給陸游一份糖尿病的「健康飲食須知」,首先,糖尿病飲食要以低GI飲食為原則,陸游愛吃粥、愛喝酒,當然是嚴重違反的;喝酒導致飯前血糖降低、飯後血糖暴增,長期造成胰島素阻抗,增加併發症的風險,譬如:視網膜病變、肥胖、中風、心血管疾病等,最後很容易就危害到生命。

    十二.辛棄疾→酒癮的腦部酬償系統

    「記醉眠陶令,終全至樂;獨醒屈子,未免沉災。」

    愛喝酒,尤其是酗酒者,總有一萬個喝酒的理由,然後一旦要戒酒,卻又掉進自我懷疑的泥沼;於是,需要一個出口時,就像辛棄疾,會對著「酒杯」說話來舒壓、表白!說著說著,還牽拖陶淵明和屈原,這實在是典型的酒鬼!想喝酒的人,理由總是特別多對吧?!

    從成癮科學觀察辛棄疾飲酒的誘因與矛盾,重點在酒癮背後的腦部酬償系統,這個酬賞系統源自「多巴胺」,喝酒前的不斷渴望,到喝酒時的多巴胺滿足,到喝完酒的失落,只好:繼續「追酒」!惡性循環下去。可惜的是,循環越久,多巴胺敏感度會大幅下降,滿足感也越來越低,最後只是在麻醉自己。

    十三.歐陽脩→以茶代酒代言人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歐陽脩的停酒妙計很有趣,也反映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矛盾情懷。酗酒者常有壓抑個性,一開始喝點小酒的確可以舒壓,但長期來說身體出問題卻是很嚴肅的事。「因病止酒」名單除了陸游、辛棄疾,大文豪歐陽脩絕對是最具代表性的,他最成功的示範是:品茶,投入、享受、結交好友,「親烹屢酌不知厭,自謂此樂真無涯」。

    從成癮科學來看,應鼓勵跟著歐陽脩一樣:以茶代酒;當然每個人可以有自己適用的戒酒心法,本書作者也提供了幾招:

    第一招:思考可能喝酒的情境,提早預防。

    第二招:面對情緒壓力的因應。

    第三招:找出取代飲酒的方式。

    第四招:尋求親友團體的支持。

    十四.梅堯臣→問責夥伴的督促戒酒

    「醉歌人不怪,醉言人不忌,在酒功實多,止酒酒何罪」

    自古以來,戒酒的困境和歷程差不多,都是充滿荊棘和挑戰,梅堯臣的戒酒人生,最幸運就是和歐陽修的好友關係,彼此相互扶持,這也是戒酒能成功很重要的力量。戒酒歷程會先有沉思前期,然後是懵懵懂懂、好壞難分的沉思期、猶豫徘徊的準備期、嘗試戒酒的行動期,最後是踏實地過一天是一天的維持期;好友陪伴和勸誡很能發揮作用。

    從成癮科學分析梅堯臣如何順利戒酒?各階段的表現與方法如下:

    第一階段:沉思前期,單純陪伴、聆聽、支持。

    第二階段:沉思期,陪伴分析飲酒的利弊得失,釐清矛盾、下定決心。

    第三階段:準備期,擬定出具體的戒酒計畫。

    第四階段:行動期,一起面對困難,尤其是辨識高危險情境。

    第五階段:維持期,注意壓力的狀態,謹慎防止復發。

    第六階段:復發,坦然面對和檢討。

    十五.楊萬里→有更有效的戒酒方法嗎?

    「平生只坐懶,何藥療稽康?」

    和多數人一樣,楊萬里的戒酒應該也是和健康逼迫有關,他大概說了好多年,但成果總有限;事實上,從古至今多得是想戒酒卻戒不了的,但論真說,戒酒也真的很難,很多人雖努力卻徒勞無功,像楊萬里還立下約定信誓旦旦,最後也是逃避居多。

    從成癮科學,如何解決楊萬里的戒酒哀怨?不妨先從戒酒藥物著手,現行的藥物很多元,分為解酒藥和戒酒藥,絕不會像書本裡寫的、宋朝時那種「斷酒方一十五首」的民俗療法;除了藥,更還有精神科常用的行為治療可以採用。

    十六.陶淵明→戒酒,每天都是起點

    「幕止不能寢,晨止不能起」

    關於戒酒的文豪們,應該好好膜拜一下前輩的優良示範:陶淵明,看他如何帶大家一起對酒宣戰!關於戒酒的種種,陶淵明絕對是文學界的先驅,一方面是因為他政治失意時,退隱生活的浪漫想像,另一方面則是各式各樣大小病症的困擾,而戒酒,絕對可以讓身體病痛好轉。

    從成癮科學分析,戒酒沒有絕對成功或失敗,既然酒癮是一種慢性疾病,就好像血壓血糖的問題一樣,是長期的功課和挑戰。所以作者建議,可以:邀請親朋好友協助、討論替代方案、評估動機和階段、討論適合的藥物。最後,就算是復飲也不代表失敗,也還是可以繼續努力、不該放棄。

    十七.將禁酒:何時該禁酒?

    作者分析古典文豪的酒駕名單,其詩詞作品倒成為鐵證,列出前五名嫌疑犯供大家警惕:

    1.酒醉被撿的山簡

    2.醉到回不來家的李清照

    3.落馬受傷的杜甫

    4.睡在井底的賀知章

    5.騎馬追星劉禹錫

    從現今法律層面來看,酒精濃度造成的罰則有兩種,一種是交通安全的行政罰,吐氣酒精濃度在0.15mg/L以上即是;另一種是刑事罰,屬於刑法的公共危險罪,吐氣酒精濃度在0.25mg/L以上。處罰都頗重,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多數人的安全。

    註:照片說明~既然連兩天找了作者來講座,就兩本書一起簽名一起合照吧!謝謝廖醫師![喬喬看癮科學]:https://linktr.ee/Addiction_chiao

    #阿得的讀書會

    #文豪酒癮診斷書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