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到處都是,全世界人口總數大概有一億之多,應該是中國各大民系分佈最廣的族群之一。在台灣約有500萬客家人,若包括所謂的「河洛客、閩客混血」,在台灣擁有客家血統的居民應該在800萬以上。
四川客家民系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是四川客家博物館的記載:
魏晉之前,客家先民主要居住在中原腹心區域。此後中原地區受到戰亂侵擾,一些大家士族離開祖輩居住的地方,一路南遷,先後定居在安徽、江蘇、湖南、江西等地。唐末五代紛爭,他們又繼續向南。宋統一後,逐漸定居在閩、粵、贛交界的崇山峻嶺中,漢族八大民系中的客家民系至此形成。
明末清初,巴蜀大地遭受長達四十年的戰火,人煙稀少,土地荒蕪,清遂頒召墾令。入川移民不僅可入籍,而且可應科舉,所墾田畝為己業。
康熙四十年以後,居於閩、粵、贛的客家人,從水旱兩路開始遷往四川。部份從祖地北上,經湖廣兩省入長江,乘船溯江而上,達三峽,先抵重慶,再入成都,因而成渝一線多有客家人的聚居地。另一部份經廣西入貴州,由旱路進入四川。大規模入川一直持續到乾隆末年。無論水路、旱路,對於跋涉者來說,既是壯舉,又是艱辛的漫漫長途。
四川客家博物館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