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作--「由繁轉簡」的能力 - 酸酸甜甜的梅子林 - udn部落格
酸酸甜甜的梅子林
作家:梅洛琳
文章分類
    Top
    關於寫作--「由繁轉簡」的能力
    2024/10/13 12:58:46
    瀏覽:353
    迴響:0
    推薦:20
    引用0

    在講如何寫一本書之前,先來談談AI這回事,因為AI的興起,許多人開始把「寫作」這回事交給AI,站在一個創作者的角度,我認真去思考這回事,並去練習使用它,例如ChatGPT,請它寫出一篇三百字的小說,它做到了!我再請它寫出一篇五百字的小說,它也做到了!我再請它給我教學大綱,它也做到了!

    有了AI,那我們這一些以文字創作為主的人,難道都要閃一邊去?之後把寫文章這回事,通通交給AI就好了?

    我使用AI寫文章的機會其實不多,因為我現在的工作仍然有一部份是創意產出,比如說故事;還有一部份的工作,是必須要親身體驗,然後去內化,再將它寫出來。

    前幾週接到一個案子,那是一份跟美容有關的文字工作。因為我從事斜槓的工作有好幾項,美容是其中一樣,近期也在受訓成為美容老師,這是題外話,我主力的工作還是寫作。

    周遭的朋友都知道我開始接觸美容,也對皮膚頗有研究,於是就有位編輯來找我,說希望我能夠寫出一篇跟美容相關的文章。那時候我覺得我火候還未到,不知道能不能勝任?但她說就利用現在資料寫出新聞稿即可,既然有資料,我就硬著頭皮答應下來了。

    當我拿到資料時,我立刻明白為什麼朋友需要有人將那份資料轉化為「一篇文章」,因為它給我的是簡報,是PPT檔,上面寫著奈米、胜肽等字眼,非常生硬,而且每張簡報只有專有名詞、產品成份、技術,拿著那份簡報上台跟客戶報告產品介紹絕對沒問題。而我必須將這些內容消化,再從中寫出美容的「觀念」給讀者,而不是把那些專有名詞列出來就交差。(那篇文章我還寫了兩版,第一版像是給學者看的,第二版才是普羅大眾看的。)

    這讓我想起先前接了跟細胞相關的書籍,為了撰寫成「書」,在看完生硬的細胞、粒腺體,還有疾病相關等資料,但這些龐大的數十萬字的資料,要濃縮成八到十萬字的內容,而且呈現出來的文字,必須親近讀者。也就是我必須將生硬的資料,轉化為輕鬆的內容,而且還得貼近讀者的世界再去傳遞。

    也就是在寫專業書籍時,必須要內化、消化,同時要具有「由繁轉簡」的能力。

    以現在AI的程度,可以將那些龐大而生硬的資料,具有邏輯,有條有理的排列出來,如果它再早幾年前出現,我就可以請它將龐大的資料濃縮再濃縮,但最後,必須內化,再進行轉化,「由繁轉簡」,再利用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是追求寫作的真諦。(純屬個人見解。)不然以職場勵志的書籍來看,同樣都在討論勵志,但兩本書、三本書所呈現出來的「形式」可能會不太一樣。

    比如你很喜歡周杰倫,還有另外一個人也很喜歡周杰倫,那麼,兩人同時將這份喜歡利用文字寫下來,就會得到不同的文章。

    所以目前為止,AI能不能完全取代寫作這一回事,可能還有一點空間,那也不用去想它會不會威脅到人類寫作這一回事,就像剛講的,「寫書」是在廣大、龐大、巨大的資料當中,透過咀嚼、吸收這些內容,最後落筆時,所呈現的菁華、重點,那AI在「整理資料」這件事上,絕對有很大的幫助。

    這是我在使用GPT時的心得,聽說現在已經到4.0版,以莫妮卡(程式)總結來看,它能夠「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跟人「對話」,刺激人的靈感。

    不過「文章」不是對話,它是將問答呈現出一個面向,還是有點出入的。

    或許有人會覺得,因為我就是在寫作,所以會為「寫作」這回事說話,不過「寫作」最根本還是在「思考」,因為有想法才得以寫下來,所以與其說我站在寫作的立場,不如說我更傾向「思考」這件事。如果說「寫作」是過程,「文章」是結果,那「思考」這件事才是起頭。

    回應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語言
    下一則: 如何寫一本書?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