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會唬人嗎? 小心被佛唬.
佛問阿難, 心在那裡? 阿難回答: 心在身內. 佛先設下圈套問阿難: 你身在 如來 講堂中, 不見堂內 如來, 只見堂外? 阿難回答: 當然見 如來. 佛此時收緊圈套, 問阿難: 若心在身內, 為何不見身內的五臟,而只見身外之物? 阿難被佛一下子唬住了, 發了愣, 於是同意 心不在身內…
六祖壇經: “世人自色身是城, 眼耳鼻舌是門. 外有五門, 內有意門. 心是地, 性是王, 王居心地上. .. 性在身心存, 性去身心壞.” 心當然在身內.
從電腦的構造看. RAM 是心, Operating System 是性, Key Board, Mouse 是眼耳鼻舌身, Internet 是意. 即使給電腦裝上Video Camera, 不打開殼子, 能看到內部嗎? 在電腦盛行的今天, 也許阿難不會那麼輕易地, 被佛一下子唬住了.
現代人的醫學知識, 對 Alzheimer Disease 的暸解, "識心" 當在腦內.
佛以 "身在堂內, 可見堂內佛, 若 識心 在身內, 為何不見 肝肺 等內臟"? 唬人.
這就是唬人. 騙三歲小孩子.
人的 ""識心" 與 數碼相機 原理 相似. 與 最原始的 針孔 黑箱 照相機 原理 一致. 請問, 那個照相機 不是 外視? 向外看?
"身在堂內, 可見堂內佛" 是因為 "堂內佛, 相對於身, 是在身外”.
為了方便說, 佛是唬了 阿難. 阿難 也許 知情, 配合佛 演話劇, 唬 讀經 的眾生.
為了方便, 佛是會唬人的. 大家若知情, 也許 配合佛 演話劇, 唬 痴迷 的眾生?
所以說 戲夢人生, 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佛教不走入時代的潮流, 不講現代人的語言, 能教人信嗎? “一切法都是佛法”. 佛活在2,500年前. 當時就談internet, 人們能聯想嗎? 因此之故, 佛經上, 2,500年前“不可說”而沒說的, 就都不是佛法了嗎? 不要動不動, 就說人”外道”. 劃地自限, 把江山送了. 靈魂出竅的消息, 網路上到處都是(www.nderf.org), 一味迥避, 難道佛法經不起考驗. 閉關自守, 難道就是發揚佛教?
金剛經: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子象: "凡所有相, 皆虛或妄".
空穴不來風. 既然有相, 只能說, 不全真, 怎能說, 全假? 佛為方便說 (加強語氣, 效果) 有時是會唬人的. (白牛車故事).
不開悟, 思慮不嚴謹, 小心被佛唬, 唬得 發了愣, ”楞嚴經” 若 翻譯 成 “愣嚴經” 豈不更好?
聰明的, 不說破, 陪著佛演戲, 唬不知情的.
佛會唬人 - 嗎?
徵心楞嚴 - 那,
六識之外 - 呢,
應無所住 - 啊.
當心被佛唬, 七處徵心無,
六識皆不是, 應無所住悟.
佛魔差不多, 似佛抑是魔?
當心被它唬, 唬人就當魔.
佛唬斬佛, (佛來佛斬)
魔唬斬魔, (魔來魔斬)
不唬不斬, (不來不斬)
斬了是魔. (一來就斬)
佛魔差一線, 確實不好辨,
就看怎麼來, 唬人一刀剪. (佛還怕刀斬嗎?)
佛會唬人喔, 不妨多琢摸,
高興陪他玩, 大家來唬佛.
元宵燈謎大家猜. 一猜就中非如來.
佛愛唬人您可知, 陪他玩玩真悠哉.
戲夢人生, 何必認真?
佛唬幽默, 娛己娛人.
佛會唬人嗎? - 聖嚴法師給您的解釋:
佛說的「聖言量」經得起考驗嗎?
佛法的理論根據,以三種標準作為說服人的方便,那就是:(1)現量──用事實證明;(2) 比量──用邏輯推論;(3)聖言量──佛在經中所說。(1)(2)兩點尚不成為問題,第三點在今天已成了引起爭論的焦點。因為近代佛教學者用歷史的方法論,用考古學、語言學、進化論的 角度,來研究佛教的聖典,發現佛陀釋迦世尊的當時,並沒有留下成文的經典,最早的經典傳誦,也不是成文的書籍,是憑以口傳口,代代相傳。
由於流傳的地域越廣,時間越久,經典的內容越多,便見其不同的分歧觀點,這就是形成部派佛教的原因;之後,又漸漸地出現了大乘經典。不論是小乘、大乘的各種經典,均須出於佛教徒中的大修行者所傳,而任何一個派系,都認為他們所傳的才是真正代表佛說,這 便形成了所謂「部執」或「部計」的思想。站在他們任何一個立場,多以為他們的所執、所計,是不可違背的聖言量。可是到了今天的學者,能把現存各派、各系,每一個時代所有的 聖典拿來排比、分析,所得到的結論,就能指出相互的出入、彼此的矛盾、前後的增減;但如果要他們把全部聖典均視為佛說而不相違背,那是辦不到的。而如果對這些聖典,全部予以否定,或採取懷疑的態度,便無法使人獲得無盡的利益,也就產生不了佛法化世的功效。 如何折衷、取捨,便是我們必須要做的工作。
其實,這樣的問題,非於今始。在印度,就已產生了教判思想和判教的辦法,例如《法華》等經,判一切經教為大小二乘;《楞伽經》分頓漸二門;《華巖經》舉日出、日中、日沒的三照;《涅盤經》分作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的五味。到了中國,則有羅什三藏的一音教,羅什的弟子道生則分為善淨、方便、真實、無餘之四種法輪。後來的天臺、華巖、 唯識等各宗,也均各依經教而有教相判釋的施設,其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佛陀說法的對象有不同的程度,人有不同的根性,所以接受不同程度及不同修行方法的佛法;但是,古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們所做的教相判釋工作,漸漸地已不能適應現代人 的需求和觀點。以現代人能夠接受的觀點來看,佛說的「聖言量」應該貼切到佛法的根本教義──三法印和四依為基準。
所謂三法印是指: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從因緣法看,是無我的,是空的; 從因果法看,是無常的,是苦的;無常與苦是世間法,無我寂靜是出世間的解脫法。四依是指: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從三法印的原則看一切經教,就可以過濾而見到什麼是純佛法;用四依來衡量一切的經典,也可極其容易的發現,何者是佛法,是我們可以依據和信賴的佛法。以此標準,即可明辨那一些是佛的根本教義,那 一些是隨順世俗要求而說的方便教義。
摘自 《學佛群疑》
換言之, 為了方便說, 佛是會唬人的. (White Elephant Lie, ) 因此, 即使是 佛說, 法說, 法師說, 聖經說, 主席說, 時時, 處處起疑, 存疑, 才不著相.
金剛經: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這句名句, 可能有問題. 您可知道, 可能的問題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