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寺垂櫻裊裊 嵐山渡月橋風景如畫 金閣寺光燦奪目 - 雁飛處 - udn部落格
雁飛處
作家:Bianca
文章分類
    Top
    天龍寺垂櫻裊裊 嵐山渡月橋風景如畫 金閣寺光燦奪目
    2024/05/04 00:00:00
    瀏覽:389
    迴響:0
    推薦:68
    引用0

    2014/04/01

    昨晚在藥妝店買來添加人蔘成分的綜合感冒藥頗具療效,服藥後鼻水止住、頭也不痛了,更可取的是它沒有嗜睡的副作用,因此今天得以神清氣爽地展開行程。京都之旅的第三天,活動地點轉往池林遍佈的洛西地區。

    嵯峨野和嵐山位於京都西部,8世紀前後因爲王室貴族在這片土地上遊船賞楓取樂,田園和竹林的景區逐漸擴大。至今竹林叢中散佈的寺院和古蹟、17世紀風貌猶存的渡月橋…依然屹立著,是京都著名的觀光勝地。


    在京都車站搭乘JR嵯峨野線來到「嵯峨嵐山站」,步出車站在前方的小廣場稍作停留,言談間有位歐吉桑趨前問我們何處來,聽到「來自台灣」時便熱切攀談起來,他臉上現出的激動、熱絡表情讓我們也為之動容。由於3年前日本遭遇311大地震時台灣人溫暖伸出援手,此行一路上有多次經驗,明顯感受到日人對我們的親切友善及感激之情。

    「天龍寺」的參訪,Julia規劃側門進大門出。出了嵯峨嵐山站後彎進旁邊通向天龍寺北門的小路,不是觀光景點的尋常小路,感覺更富於民生況味。曾試圖租借腳踏車,但在試騎時搖搖晃晃險象環生的阿枝被租車店老闆勸退,於是大家認分地乖乖走路。

    中途經過清幽翠色浸染於空的「竹林小徑」,正是我們走這條偏道的目的所在。

    小徑兩側是整齊排列高聳入天的竹林,行走在這片全然充盈視野的壯觀竹林之中,只聞清風徐來竹葉沙沙作響的聲音,遠離塵囂的幽靜彷彿是通向秘境之路,除了清新療癒的視覺享受,也讓人不自覺想融入它的寧謐仙風。在這繽紛而擾嚷的賞櫻季節,這條綠意森森的竹林小徑是一段難得的美好路途。


    沿著幽靜的竹林小路蜿蜒而行,出現一座古樸的黑木鳥居,這便是著名的「野宮神社」。野宮神社規模不大,但歷史悠久,最早的記錄出現在「源氏物語」中。遠在平安時代,被選為伊勢神宮斎宮的皇女須先在此淨身一年。現在的野宮神社是供奉學問之神、成就戀愛、保佑安産祭神的神社,尤其成就戀愛及締結良緣更是遠近聞名。今日來訪果見許多虔誠祈福、祈求良緣之人,而我們只是好奇的旁觀者。


    花木扶疏的小徑,隔著圍籬的另一側即是天龍寺的庭園—百花苑。

    天龍寺垂櫻裊裊

    建於1339年的天龍寺坐落在京都著名的「嵯峨嵐山」,是當時的大將軍足利尊氏為了幫後醍醐天皇祈冥福,下令國師夢窗疏石建造而成的臨濟宗禪刹。擁有宏大寺院、壯麗伽藍而引以為豪的天龍寺,當時多達150座的寺院,位居京都五山之首。然而600多年來因歷經八次火災、戰火以及土地政策的執行,遺留之原建築除了曹源池庭園外,其餘都已不復存在,目前所見諸堂都是明治以後重建,規模僅剩過去的十分之一。天龍寺除了是「古都京都的文化財」,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除了本身具有的歷史價值,同時也是春天賞櫻、秋天賞楓名所,四時美景俱是可觀。

    竹林小徑可以通向天龍寺的北門,門裡果然是另一個世界,眼前豁然開朗的是繁花似錦的「百花苑」。百花苑是1983年開設北門同時打造完善的庭園,沿著自然傾斜的坡度設置步道,種植各種花卉樹木。園中奇花異草簇擁著高大的櫻花,春天時節的此時百花齊放花團錦簇,佛門淨地也可以如此繽紛多彩賞心悅目,而這其實才是我們拜訪天龍寺的主要原因。

    天龍寺內種植的染井吉野櫻、枝垂櫻共有200株左右,是嵐山的賞櫻名剎。多寶殿前方的枝垂櫻灼然綻放,漫天灑下的粉色垂櫻如花瀑、如簾幕,裊娜旖旎如詩如畫,初次見識如此動人的枝垂櫻,舉著相機跪蹲花下癡然膜拜。


    「曹源池」反映了700多年前夢窗國師設計建造的庭園景觀,是日本最早指定的歷史遺跡特別名勝。庭園既是以曹源池為中心的「池泉回游式庭園」,也是隔著大堰川遠借嵐山近借庭園西面龜山的借景式庭園。曹源池因夢窗國師清淤時發現池中有塊“曹源一滴”的石碑,因而得名。


    雖說是為了賞櫻而來,但既來到名山寶地自也不宜空手而回,因此買了包含庭園(曹源池、百花苑)及諸堂參拜(大方丈室、書院、多寶殿)的門票,諸堂參拜的出入口是「庫院」。

    「庫院」為七堂伽藍之一,建於明治32年(1899),具備廚房兼寺務所的職能。庫院與方丈室相連,在人字形的屋簷下,牆面呈現出巨大的三角形狀,白牆縱橫分割有致,曲線房梁盡呈裝飾性,形成了象徵天龍寺的景觀。

    庫院玄關的「達摩圖」,象徵著達摩宗禪,也是天龍寺的面孔。


    「方丈室」大方丈室(本堂)小方丈室(書院)組成。大方丈室建於明治32年(1899年),小方丈室為大正13年(1924年)的建築。大方丈室是天龍寺規模最大的建築,正面和背面有很寬闊的套廊,再往下還有一層護廊。

    大方丈室的內部

    從大方丈室所見的庭園,才是天龍寺的精髓所在。坐在寬闊的迴廊可以欣賞美麗的山水庭園,靜享清風徐來的怡然舒心,至於遊客熙攘中的禪意體會,則需要有點慧根。

    從小方丈室眺望庭園

    一條有著屋頂的走廊連接小方丈室與「多寶殿」,走在「鋪著榻榻米的風雨走廊」中欣賞著兩邊的寺院及苔蘚庭園風景,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體驗。


    「多寶殿」建造於1934年,祠堂供奉著後醍醐天皇的尊像,前面是拜堂,之間有過堂相連。在拜堂正面有臺階的朝拜臺,與回廊相連。坐在迴廊可以欣賞前方美麗的枝垂櫻,當然,畫面中絕對少不了如織遊人。

    在日本,「染井吉野櫻」是花朵最艷麗、栽植最普遍的櫻花。中門旁邊的染井吉野櫻正值滿開盛況,近看白裡透紅的花瓣嬌美動人,遠觀一樹雪白迎著藍天,開得恣意奔放,開得義無反顧。

    櫻花的生命絢麗而短暫,在日本有「櫻花七日」之諺,認為櫻花在開放時如同燃燒著生命的火焰,凋落時不汙不染,生與死都是轟轟烈烈、美麗決絕。

    天龍寺的大門

    中午在嵐山大街上的餐廳用餐,簡樸的餐點佐以一窗華美的櫻花盛景。

    嵐山渡月橋風景如畫

    嵐山山麓大堰川(屬桂川水系,通常上遊與下游稱大堰川,中遊稱保津川)蜿蜒流淌,橫跨大堰川的渡月橋連接兩岸,歷史上稱這一帶為嵯峨野,嵐山的旅遊景點多集中在這一地區。

    「渡月橋」全長155公尺,橫跨於緩慢流經嵯峨嵐山的桂川之上,優美橋身展現出日式傳統美感。命名典故源自於鎌倉時代,在一次滿月的遊船宴會中,龜山天皇認為月亮看起來似乎在過橋,因此名之為「渡月橋」。

    最初的渡月橋興建於836年,目前的橋身是在1934年重建落成。儘管看起來像座木造橋,其實橋墩與橫樑均是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僅有欄杆部分採用檜木。

    在渡月橋上遠眺北岸景緻,這一帶的林蔭道都是紅松、楓樹及櫻花,景緻古雅優美。

    嵐山公園的中之島地區與渡月橋南端相鄰,位於桂川的中洲。春天時節櫻花遍開,由橋上所見的櫻花水岸景色旖旎動人,公園中賞花遊客熙熙攘攘,流連在花香處處的美麗春光中。

    而此時的阿桑們正為悠閒愜意的自助旅行而洋洋自得!

    渡月橋的西北方是嵐山公園的龜山地區。春天花開時節,一簇簇粉粉柔柔的櫻花有如吹雪一般,錯落有致地暈染著遠處的松綠山林。寬闊的大堰川流水湯湯,屋形船撐一支長篙在水中緩緩滑行,那畫面美得如詩如畫——一幅古意盎然的山水畫!


    在春日暖陽下行行復行行,看見大街上的霜淇淋忍不住買來解渴兼解饞,牛奶與抹茶融合出香濃的甜蜜滋味,令人回味無窮!

    600根色彩鮮艷、裝飾有京友禪圖案的圓柱,分別設置在嵐電嵐山站的廣場、月台及鐵軌旁,這個裝置藝術名為「友禪的光林」,也被稱作「和服森林」。日本知名室內設計師森田恭通,將大正時代營業至今的老店龜田富染工場製作的京友禪,包覆在壓克力圓柱中,總計有32種紋飾,排列成一片色彩繽紛的森林。在車站空間裡營造「籠罩在柔和、色彩鮮明的美麗光芒中的風景」,是一種對於進出車站的人們的真心款待。

    當我們來到嵐山站,目睹這片繽紛美麗的柱林,驚艷之餘確實有種被真心款待的感覺,匆匆過客將永遠不會忘記這個獨特的車站!


    嵐山站是我們前往金閣寺的轉運點。「嵐電」「京福電車」的暱稱,自1910年通車以來已運行超過100年,是通行於京都市中心、嵐山及北野一帶的路面電車,途經京都發展的歷史重鎮以及數個世界文化遺產。嵐電有兩條路線,一條是行駛於四条大宮與嵐山間的「嵐山本線」,另一條是北野白梅町與帷子ノ辻間的「北野線」。

    我們先搭乘嵐山本線到「帷子ノ社」站,再轉乘北野線到「北野白梅町」站。北野線沿路櫻花夾道,站在充滿歷史感的電車上觀賞沿途風景,感覺非常新鮮有趣。

    走出「北野白梅町」站,當地民眾正在進行民意投票,也不管我們是當地人或是遊客,打照面就把投票貼紙塞給我們。駐足細看,原來是針對日本近日調高消費稅的意見調查,看著有趣於是也加入投票行列,支持多數的一方——投下反對票。然後搭乘公車前往金閣寺。

    金閣寺光燦奪目

    14世紀主政的將軍足利義滿,於1397年取得金閣寺現址後建造了度假山莊「北山殿」,以金閣為中心的庭園、建築被視為是現世的極樂淨土。足利義滿去世之後,遵照他的遺願將此地改建為禪宗佛教寺院,並以其法號命名為「鹿苑寺」

    金閣的每一層建築風格皆各有特色。第一層是平安時代貴族豪宅的「寢殿造」風格;第二層是鎌倉時代高階武士住宅的「武家造」風格;第三層則是傳統中式禪宗建築。每一層金字塔形茅草屋頂皆以木瓦層層覆蓋,最高兩層則是以金箔裝飾,正是「金閣寺」名稱的由來。金閣原始建築於1950年付之一炬,目前所見是1955年重建。金閣建築壯麗,以獨特的風格融合了宮廷貴族、武士、佛教文化及流行設計,於1994年成為指定世界遺產遺址。

    金閣寺的池泉迴遊式庭園以鏡湖池為中心,向背面的衣笠山借景,苔蘚庭園鬱鬱蔥蔥,鏡湖池中大小不一的小島星羅棋布,金碧輝煌的金閣倒映水中的畫面是金閣寺最著名的經典美景,也是小時候經常在月曆中見到的景色。

    黃昏的夕陽斜照,使得金碧輝煌的金閣更加光燦奪目,整個山水庭園也鍍上一層金色光彩。金閣倒映鏡湖池的美麗畫面,因為這對身著和服的可愛少女而更加富於韻味。她們和我們甚是有緣,在金閣寺的遊園足跡屢屢重疊,甚至合影留念。

    鏡湖池環繞的金閣矗立在水一方,松林掩映遺世脫俗的美麗畫面之外是簇擁在湖邊的熙攘遊客,人們只能隔著湖水遠觀而不能褻玩,一水之隔維護了金閣寧靜致遠的清高禪境。

    進入金閣寺時距離截止參觀時間只剩半個多小時,以金閣為中心順著參觀路線逐步繞行,180度欣賞金閣在不同角度的面貌。已經超過5點鐘的閉園時間了,走著走著…忽然察覺到在我們身後似乎再無其他遊客了!工作人員笑容可掬等在每一道門邊,不提醒不催促,甚至熱心為我們拍照,然後待我們一跨出門便立即將門關上。

    後知後覺的我們於是趕緊步出最後的出口山門,寺方終於得以閉門謝客。

    安下心來的我們繼續優哉游哉地在山門外的階梯上玩耍拍照,這時又遇見這兩位漂亮美眉,她倆搔首弄姿玩自拍的模樣實在可愛極了,讓我們在一旁看得興味盎然,因此又隔了一陣子才步下階梯走出出口。

    就在我們在出口外的路邊坐下歇腿時,剛剛的工作人員拿著一支長長的竹竿在出口處擋架起來,眼見這一幕的我們先是一陣錯愕…然後恍然大悟…原來這才是最後一道關卡,忍不住狂笑起來,而那位好脾氣的先生也陪著我們大笑!幾個後知後覺的阿桑害他們延遲大半個小時下班,真是不好意思,但架起竹竿這一幕也實在太戲劇化…太好笑了!心中一方面感到歉然,一方面感激金閣寺服務人員令人難忘的親切友善!

    粗飽又爆笑的晚餐

    在金閣寺附近的一家迴轉壽司晚餐,原本對於壽司並不特別偏愛,但吃迴轉壽司還是頭一遭,也算是有趣的新體驗,只不過不消幾盤就被打敗了!倒是店家提供的宇治茶甘醇順口,大家都有意帶幾罐茶粉回家自用或當伴手禮。結帳時以英文告知服務生:「壽司合併帳單;另外加購的宇治茶依照16、4、2、2罐分開列帳」(依稀記得的大約數字),服務生點頭如搗蒜領命而去,可是…回來時卻給我們「16、4、2、2盤壽司的4張帳單」,莫名所以的我們問:「宇治茶呢?」回道:「存貨不足」,會過意來的我們一陣捧腹大笑…雞同鴨講的結果竟然變成老姐一個人吃了16盤壽司,自此成為我們時不時拿來取樂的笑話!距離第一次旅遊日本已經超過20年了,但以英文溝通的障礙似乎並沒有改變多少!

    平野神社夜櫻如雪

    晚餐後漫步到附近的平野神社,古老的神社中種植有數十種、約500株的珍貴櫻花,是京都著名的賞櫻勝地,其「夜櫻」尤其知名。

    只見如雪覆蓋的櫻花樹下燈火通明,觥籌交錯人聲鼎沸,熱鬧而世俗的光景和我想像的風雅花見頗有一段距離!

    看見正宗的章魚丸子忍不住買來品嚐,可能剛吃過晚餐不久,並無多大驚喜。

    踏著夜色搭乘公車回京都車站再步行回飯店,又是豐碩而疲累的一天!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