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照片是十年前的紀錄
六月底去古月胡門面變了,木窗復古裝潢,室內冷氣開放,煮麵的廚師是中年人,可能是阿公的孩子。切小菜的是一位婦女,她還負責結帳,可能是老闆娘?
粉腸還有,豆皮以前是他們的特色小吃。點粄條米粉,粄條小碗的量很多,肉絲也多,油蔥有些黑,放很多。湯頭鮮甜,吃時一直回想以前是這樣煮嗎?
有位眼睛大大的約二十初頭的高而不算瘦的小姐自裡面出來,不知就是十年前站在阿公旁邊一起煮麵的那個孫女?
牆上貼有新埔地圖,是繪的。聽說為了改善新埔觀光,麵店改裝是鄉公所出的費用,怪不得新埔有些粄條店被整容。
新埔粄條店很多,老牌、日勝、福原、消防隊對面的都有口碑,粄條統一由一家粄條工廠銷售,吃哪家都一樣。
要好吃那就要選湯頭,要三層肉熬的湯?還是大骨、鴨肉、腸子豬肉熬的?就在自己了。
吃完,忍不住問店員以前的阿公呢?他們說已去世四、五年,真是無限懷念,阿公當年一人當關,再多食客都能沏出很多碗的客家麵食。
後由中正路往成功街再轉上樟路可以去水石文創園區,這是盧文鈞先生創的有機書店,由新埔人劉京蓉小姐負責店務,書都是二手書,不賣只換,二樓有兒童書房還有民宿,要在新埔推動文化風氣。
以後新埔不再只是秋天吃柿餅平日吃粄條,還有藝文風氣可感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