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嚴重到與民作對,並不誇張,事實上也是如此,而且數年前有醫生受賄開出巴氏量表,因而被起訴所在多有,當然也有病患家屬假裝騙取醫師的巴氏量表,也所在多有。巴斯量表的存在,讓認真的醫生存著極大的風險,讓不肖的醫生,有了上下其手機會。
如果不用巴氏量表,改由長照系統或是以市場機制,代替管制或由個人家庭自行決定要不要聘請外勞,如此外籍看護將有長驅直入的破口,必然引起台灣外來移工,不務正業,引起已經氾濫成災的後遺症,更形嚴重,例如被色情分子利用進入台灣後,淪落在色情場所工作的通道。
既使非從事色情業,許多非外籍護理的移工,借助這個管道進入台灣,而從事其他行業,至造成本國失業人口增加,影響社會安定,恐是更得不償失。
巴氏量表畢竟是一個防止氾濫僱用移工的最後一道卡,如果一下就撤銷,會不會因噎廢食,未見其利先蒙其害?目前巴斯量表行之有年,的確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而衛福部已經表明不會調整政策,恐也是抱殘守缺,例如巴氏量表能否放寬,如高齡老人可依年齡自行決定是否聘僱外籍看護,無需巴氏量表來限制,畢竟老人因跌倒致死率在台灣非常高,根據衛福部民國110年死因統計指出,65歲以上事故傷害致死原因,跌倒位居第二,如果有一個外籍看護扶著出入,照顧起居,將會減少許多不幸意外事件發生,如果類似這樣的放寬,有巴氏量表又何妨?
因申請巴氏量表不過關,醫生被打,打出了一堆巴氏量表問題,巴氏量表存或廢,請衛福部仍以便民、客觀、實際需求來重新審視。如果廢,有什麼替代方法能防止沒有巴氏量表管制,造成其他的副作用;如果存,要如何的改進,更能貼近人性、病人家屬的需求?否則被打的醫生,不會是最後一位,我們不希望看到有後續的醫生再被打。
(本文刊登112.5.15聯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