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早期語言發展概述 黃瑞田
刊登於2020年4月22日更生日報副刊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detail/1366435
所謂語言是指傳達聲音、表情、態度、動作、文字、標識、信號,引起他人反應的行為工具。幼兒語言的發展與身體生理的連續發展是同時進行的,它牽涉到幼兒的文化、知識的習得及心理的發展。因此,四十年來,西方心理語言學界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見解。綜合各家研究,兒童語言發展可以分為兒童早期語言發展階段、語音聽辨能力發展(言詞的理解)的階段、兒童真正言語階段。綜合各家說法,分述於後:
(一) 兒童早期語言發展階段
周國光、王葆華合著《兒童句式發展研究和語言習得理論》書中,把
兒童單詞出現以前的階段,稱為「前語言階段」。嬰兒出生之後,已經具備了發育完成的發聲器官,隨著生理成長及外部刺激,從出生到滿12個月,發音能力有很大的變化,因此這一階段又細分為四個階段:生物鬧音(Basic biological noises)階段、咕咕聲(Cooing)階段、咿呀學語(Babling)階段、語音的過渡階段。
第一階段:生物鬧音階段(0─8週)。 啼哭是未經教育的語言,不同的哭聲含有不同的意義,在幼兒會說話之前,有經驗的母親可以從他們的啼哭、表情分辨他們的需要和感覺。一般認為嬰兒這一階段的聲音雖然不具有語言學的特徵,卻為未來的發音氣流機制、節奏提供了生理準備。
第二階段:咕咕聲階段(八至二十週)。嬰兒出生兩個月以後,除了啼哭以外,也會發出咯咯的笑聲,這一階段的後期,嬰兒會發出更多成串相連的咯咯聲、雖然沒有清晰的語調輪廓,卻有類似語言中的音節。
第三階段:咿呀學語階段(二十五至五十週)。這一階段的早期,嬰兒聲帶發音比第二階段更長、更平穩;這一階段中期,嬰兒會發出多種多樣的咿呀聲,聲音的節奏和音節的長度接近成人正常的話語但並沒有和意義結合。這一階段的後期,嬰兒的發音開始具有意義,口形也更為準確,發出的聲音是清晰的,但還不能確定它們的含義。
第四階段:語音的過渡階段。這一階段,又稱為「學話萌芽階段,通常在九個月到一歲左右開始,是真正語言發展的最初階段,最突出的特徵是幼兒發出的聲音不再繁雜多樣,而是侷限於少數幾種,並且表現為有語調、重音、音量的變化。幼兒說出的最初幾個詞是由它們的重音規則而不是語音規則所決定。
(二) 語音聽辨能力發展(言詞的理解)的階段
嬰兒的聽覺能力在子宮裡就已經開始發展,除了母體內的心跳聲、腸
胃蠕動聲之外,透過母親的肚皮,還能感受到母體外各種複雜的聲音,並且開始建立自己的聽覺系統。綜合有關的研究證明,二至四個月的嬰兒開始對不同語調的生氣、安撫或逗樂之類的聲音有所反應;五至十個月的嬰兒能在不同的場合發出不同的聲音作出不同的手勢反應(例如「再見」、「拍手」),同時還能聽懂一些單詞,比如自己的名字、爸爸、媽媽,以及家庭成員的名字,或者作出簡單的回答(如否定意義的「不」)。」 十個月到一歲的嬰兒,已經能大量的學會用聲音表達不同意義的方法,但他們準確的發音能力的發展可能會遲些。
(三) 兒童真正言語階段(一至六歲)
根據英國《衛報》二○一九年九月十二日最新報導,研究人員以監視
器錄影觀察及測量統計,照顧者經常以眼神接觸,或以口語回應嬰兒的發聲,和一歲嬰兒溝通,直到嬰兒兩歲的時候進行統計,平均認得一百三十個字,那些缺少照顧者互動的兩歲嬰兒,只認得一百個字。
在于涌主編的《幼兒語言發展與教育》書中提到,孩子在一歲左右,能說出可以被理解的「詞」時,代表孩子已經進入真正言語的階段,本階段又可分為以下六個小階段:
1. 單詞句階段(一歲至一歲半)
單詞句包括了單詞及單詞句:單詞例如「爸爸」、「媽媽」、「哥哥」、
「姐姐」;單詞句是指嬰兒用一個詞來表達比該詞更豐富的意義,例如「西瓜」,他可能用疊音詞來說:「瓜瓜。」當兒童說「瓜瓜」時,可能有幾個意思:「我要西瓜」、「這是西瓜」,也可能是「南瓜」、「冬瓜」,語意並不明確。筆者的小孫女秦秦,滿週歲過十天,叫她名字,她會舉手說「有」,問她「誰最乖?」她也會舉手說「我」。
2. 簡單句階段(一歲半至二歲)
簡單句是指句法結構完整的單句,例如「大西瓜」、「小黑狗」、「沒
有了」、「好吃」、「我愛媽媽」、「爸爸上班」、「羊媽媽哭了」、「阿公坐坐」、「阿嬤坐坐」、「媽咪抱抱」、「好寶寶」。這些單句,主要是表示周圍事物的名詞和動詞,所佔的比例很高,大約百分之七十,其次是形容詞:大、小、黑、好、酸酸的、刺刺的;代詞:你、我、爸爸、姐姐、媽媽;副詞:沒有、不要。這個階段的幼兒雖然所能掌握的詞匯只有一百個左右,但他們喜歡看卡通影片,重覆看幾次,就能了解內容。例如我的孫女秦秦在差七天滿一歲九個月時,看巧連智影片,「羊媽媽受傷了」,竟然傷心得抿嘴含淚;秦秦看「七隻小羊」時,小羊被野狼吃進肚子裡,秦秦拍胸脯說「怕怕」。
3. 複句階段(二歲至三歲)
所謂複句,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句組成,大部分的句子有六至十個字左右。句子中的名詞和動詞仍然佔多數,但比單句減少,三歲的詞彙量大幅增加,約有一千個。這階段的幼兒,能聽得懂簡短的故事,能朗誦兒歌。
4. 小班階段(三歲至四歲)
小班幼兒生活範圍擴大了,掌握與人交往的詞匯也增多了,但仍以名
詞和動詞佔多數,對於形容詞的用法還不夠確切,會用大小代替粗細、長短,用上下代替高低,前後代替左右,沒有時、分、秒等概念,昨天、前天常常搞不清楚;這個階段的幼兒,各地方言的影響開始出現,例如閩南腔、客家腔、香港腔、上海腔、湖南腔等等;這階段的幼兒,已能聽得懂較複雜的故事,朗誦較長的兒歌,也能看無文字圖畫書。
5. 中班階段(四歲至五歲)
中班幼兒在成人的刻意教導下,詞匯數量急劇增加,對形容詞能正確
理解與運用,例如「大小」、「粗細」、「高低」、「上下」等詞的意思,已能精準的掌握。如果能夠透過文學作品或遊戲活動,幫助幼兒豐富詞匯,理解詞意,幼兒的詞匯數量會大幅增加。這個階段的幼兒能和成人自由交談,不僅聽得懂複雜的故事,也能複述故事,朗誦複雜的兒歌、看圖說故事、角色扮演。
6. 大班階段(五歲至六歲)
大班兒童已經能夠理解及應用較複雜的句子,例如因果句(因為……所
以……)、祈使句(如果……)、遞進句(不但……而且……)等等,並且能朗誦兒歌、改編兒歌、講述故事、複述故事、續編故事、自編故事、演出戲劇、看圖說故事等等。
對於兒童語言發展的研究,不能不提到皮亞傑(Pieget),他是第一個依照幼兒語言的功能加以分類的人。他將兒童語言分成兩大類:
(一)自我中心語言:幼兒常常不管有沒有旁人聽見,也無意告訴人家什麼事,會喃喃自言自語,這種自言自語的現象,就是自我中心語言。皮亞傑又將自我中心語言分為當做遊戲所發的重複語句、身邊無別人的自語、有別人在場所發的自語。
(二)社會化語言:幼兒有說話的對象,有意影響他人,要和他人交換思想及感情。皮亞傑將社會化語言分為傳達知識、批評、命令、請求、恐嚇、問話、回答。
幼兒語言的發展,起先是「自我中心語言」佔很重要的地位,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遞減;「社會化語言」則隨著年齡增加而遞增,增加的原因是玩伴社交、遊戲活動、以及發問、回答、講述故事、兒歌唱誦、角色扮演等等,幼兒照顧者若能充分理解,必定有助於幼兒的養育與健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