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愈辛苦就愈有生產力,
也不是愈努力工作,就會完成更多的事。
・《紐約時報》暢銷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最新力作
・個人、上班族、主管、團隊提升生活品質與工作效率必看的一本書!
・改變你的思考方式,比改變你的思考內容,更能影響你的事業與人生!
所謂的有生產力,就是善用體力、腦力與時間,用最少的付出,得到最有意義的報酬,讓自己不用很痛苦、很掙扎、壓力很大,就能做完事情,而且不必犧牲自己所愛的人事物。
‧一個年輕女生不念博士班了,開始玩撲克,接著又靠想像各種情境預測對手的失誤,成為全球最厲害的高手。
‧一群Google數據專家展開四年調查,挖掘最佳團隊的祕密,最後發現三個臭皮匠能勝過諸葛亮的原因,恰巧與長壽綜藝節目《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歷久不衰的原因不謀而合。
‧海軍陸戰隊將軍看到每年進來的新兵大多是渾渾噩噩的年輕人,便設法重新打造訓練營,強迫他們練習幫自己做決定,讓人生原本沒有方向的新兵懂得掌握自己的人生。
‧迪士尼《冰雪奇緣》(Frozen)原本要開天窗了,直到團隊用對方法讓大家動起來,最後帶來票房破影史紀錄的創意發想。
以上這些人有什麼共同點?
這些人都深知生產力來自明智的抉擇——不管是做日常決定、設定目標、領導人培養創新文化、人與數據互動的方式……一切的一切,讓有些人是生產力大師,有些人則只是瞎忙。
本書介紹動機、團隊、專注、目標、管理他人、決策、創新、吸收資訊等八個關鍵概念,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有的公司生產力驚人,彷佛擁有三頭六臂。書中有腦神經科學、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的最新發現,也有企業執行長、教育改革者、四星上將、FBI探員、機師、百老匯作曲家的親身經驗。生產力最強大的個人、公司與組織跟別人不一樣,一天可以抵一百天的人,他們看世界的方式、他們的選擇,都跟一般人很不同。
普立茲得獎記者查爾斯.杜希格在《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中,解釋人們為什麼平日有種種習慣。在這本新書,他同樣懷抱著無窮無盡的好奇心,走訪各行各業,深入探討生產力的科學,用精彩的故事解釋我們如何能用更好的方法做事。想要成功,其實不必那麼累,壓力不用那麼大,不必犧牲親愛的家人與朋友。不管做什麼事,其實都有更聰明、更快、更好的方法。
強力推薦
如同前著《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杜希格這次再度靠著各行各業的精彩故事,深入報導科學的最新發現,以更有人味的方式讓我們思考生產力是怎麼一回事。光是每天趕著做完待辦清單上的事,並無法讓人有生產力,我們必須把人生看成一連串的選擇,自己選擇要怎麼看世界。──蘇珊.坎恩(Susan Cain),《安靜,就是力量》(Quiet)作者
為什麼有些人、某些組織硬是比別人更有生產力?杜希格幫大家去蕪存菁有趣的相關研究,用精彩的故事說出我們可以學習運用的主要原則。如果你想聰明工作、不想整天累死自己,一定要讀一讀這本書。──大衛.艾倫(David Allen),《搞定》(Getting Things Done)作者
作者杜希格有問對問題的天賦,而且有辦法讓大家跟他一樣好奇心十足。我們永遠在問:如何才能更有生產力,最好能做完雙倍的事,甚至是十倍,但不要讓自己過勞死?究竟怎麼樣才能做事更有效率,又不用犧牲私人生活?杜希格再次用簡潔文字寫下自己找到的複雜答案。──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從A到A+》(Good to Great)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
《紐約時報》記者、普立茲報導獎得主,二○○六年加入《紐約時報》,曾主筆或協助進行系列報導,包括檢視企業如何試圖占高齡美國人便宜的《黃金商機》(Golden Opportunities,2007)、研究金融危機前因後果的《罪惡的代價》(The Reckoning,2008),並以《毒水》(Toxic Waters,2009)探討美國水質污染惡化問題與執法者的回應。
他近期特別追蹤研究蘋果公司。杜希格得過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全國新聞(National Journalism)、喬治.波爾卡(George Polk)、傑洛德.羅布(Gerald Loeb)等單位頒發的新聞獎項,二○一三年更榮獲普立茲報導獎。
他上過《美國生活》(This American Life)、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吉姆.萊勒新聞時間》(The News Hour with Jim Lehrer)與《前線》(Frontline)等節目。
杜希格為耶魯大學歷史系學士、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成為記者前在私募股權業工作,並在舊金山當過一天驚險的腳踏車快遞員。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是他的成名作,長踞《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出版人週刊》等多家媒體的暢銷書排行榜。杜希格會在幾分鐘內沾染上壞習慣,尤其是油炸食品。他和擔任海洋生物學家的妻子以及兩個兒子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兒子的習慣包括清晨五點醒來、晚餐時間亂扔食物,以及露出迷人的笑容。
譯者簡介
許恬寧
台大外文系學士、愛丁堡大學文化研究所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蘋果橘子創意百科》、《蘋果橘子思考術》、《女力時代》、《是你讓工作不一樣》、《海盜共和國》、《老虎、蛇和牧羊人的背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合譯)、《無敵》(合譯)、《征服者》、《蘋果內幕》等書,以及《BBC知識》與《孤獨星球》雜誌文章。
目錄
前言
1 動機
新訓營大改造、養老院起義,以及人的控制力來源
2 團隊
Google的心理安全感與《週六夜現場》
3 專注
認知隧道、法航四四七號班機,以及心智模型的力量
4 目標
聰明目標、登月目標,以及贖罪日戰爭
5 管理他人
用「精實」與「敏捷」思考偵破綁架案,
以及放手讓人們去做的信任文化
6 決策
靠貝氏心理學預測未來,成為撲克大贏家
7 創新
創意仲介與絕境帶來的創意拯救迪士尼《冰雪奇緣》
8 吸
資訊
辛辛那提的公立學校化資訊為知識
附錄:生產力法寶總複習
謝辭
資料來源附註
註釋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
內容連載
6決策
靠貝氏心理學預測未來,成為撲克大贏家
一
電視機前,無數觀眾盯著安妮,荷官也看著安妮,等著她做決定。二○○四年的撲克冠軍錦標賽(Tournament of Champions)正在進行淘汰賽,最後的贏家可以帶走兩百萬美元,其他人一毛都拿不到①。九名全球最厲害的撲克玩家齊聚一堂,不耐煩地等著全場唯一的女性安妮•杜克(Annie Duke)開口說話。
桌上堆著四十五萬美元籌碼②,荷官尚未發下任何公共牌,而安妮手上有一對十。她今天牌運不錯,因此這一局下了大注,現在必須決定是否全押,其他人都蓋牌了,只剩綽號「化石人」的格雷戈•瑞梅爾(Greg Raymer, the FossilMan)和她一決高下。瑞梅爾是身材圓滾滾的康乃狄克州人,出現在公眾場合時,總有獨特造型,口袋裡裝著樹皮化石,太陽眼鏡上是反光的蜥蜴全息圖。
安妮不曉得化石人手上有什麼牌,從剛才的局勢判斷,安妮還以為自己這一局要贏了③,然而化石人籌碼全下,打亂了安妮的計劃。化石人是在唬牌嗎?剛才一直在引誘她下大注,現在要通殺?還是說化石人其實牌沒那麼好,只不過在嚇嚇她,認為她一定不敢賭那麼大?
所有人盯著安妮,安妮不曉得下一步該怎麼走。
她可以蓋牌,但蓋牌的話,就得和剛才下注的數萬美元說再見,那些錢可是她先前辛辛苦苦玩了整整九小時才累積出來。
還是說也跟著化石人下注,籌碼全下?可是全押的話,要是這一局輸了,就永遠出局。但是話又說回來,要是贏了,就能在錦標賽中領先,孩子的學費、家裡的房貸,統統有著落。晚上再也不必擔心令人想到就胃痛的難堪離婚,以及前途未卜的人生。
安妮又看了一眼桌上堆得像小山的籌碼,覺得喉嚨很不舒服。安妮有恐慌症,有時嚴重到把自己鎖在公寓足不出戶。二十年前,她在哥倫比亞大學念二年級的時候,曾經焦慮到自己走進醫院要求住院,整整兩週後才出院。
Copyright © since 1995 book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