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甚至可以簡單地翻譯成「詢問,並得到答案 - baogon 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baogon 的部落格
作家:baogon
文章分類
    Top
    它甚至可以簡單地翻譯成「詢問,並得到答案
    2024/05/15 22:37:04
    瀏覽:1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Google 這家公司讓「Google」成為了一種動詞,但到了 AI 時代,Google 一詞可能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搜尋網路資訊了。有了 Gemini,「Google」這個詞語已經又更上一層樓,「搜尋」以及隨之而來的「答案」不僅存在於網路(Web),它還可以存在於手機中的照片、影片、文件、一場會議,甚至是一通電話之中,未來更可能存在於「現實世界」裡。

    今日登場的 Google I/O 中,Google 展示了當強大的 AI 進入到各種場域(例如:單純的網頁搜尋、在 Email 中搜尋、在 Google Photos 中搜尋)等等,AI 甚至可以在分析「即時」資訊之後,為你的問題提供客製化的答案。

    當 AI 進入到搜尋頁面,AI 會組織搜尋結果頁面(AI Overview),例如:你可以詢問:「我想買一件不錯的瑜伽褲」,AI 就會幫你自動找到在 Google Maps 上可能評價超過 4 顆星的瑜伽褲店鋪,並且自動篩選距離近,且正在營業的選項。

    而當 AI 進入到 Google Photos 中,該應用程式將會再更進一步進化,你甚至可以問:「我車子的車牌號碼是什麼?」AI 就能從眾多照片(Google Photos)中,為你找到「你的車牌號碼」,而不是其他車牌的號碼。甚至,你也可以問:我女兒的游泳有進步嗎?該功能也會自動給出她一天天進步的照片紀錄,並呈現給你。

    從前,我們所說的「Google 一下」,你所想像出來的場景可能是:輸入幾個關鍵字(關鍵字與關鍵字中有空格),接著會得到數十頁的結果(當中還會參雜一些廣告或是業配文章),有時必須花上數小時來爬梳這些結果。

    如今「Google」一詞或許已經不能單指「搜尋(Search)>研究(Research)>得到答案(Answer)」這個過程了,它甚至可以簡單地翻譯成「詢問,並得到答案」,因為 AI 拿掉了中間的研究部分。原本可能有些許技術性的「搜尋」動作,也變得可以用最自然的語言直接詢問就好,自數位時代開始以來,人們獲取資訊與答案的門檻,又再度大幅下降了。

    今日 Google 也在現場播出了「一鏡到底未經剪輯」(學習了去年的教訓,今年特別強調了這點)的 demo 影片,影片中,我們看到 Google 所謂的 Project Astra,它所呈現的,就是在 Google 眼中,人們將可以如何使用所謂的「AI Agent」(AI 超級助理),讓 AI 在現實世界中幫你找到答案。

    例如:你可以透過手機的鏡頭(Google Lens),讓 AI 即時了解這個世界,透過鏡頭,在環視了一周辦公室後,這個可以與你即時對話的 AI,甚至可以幫你找到你忘了放在何處的某樣東西。

    當然,它也可以幫忙檢查同事電腦螢幕上的程式碼。

    在今日的 Google I/O 大會上,Google DeepMind CEO Demis Hassabis 和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都在強調,所有的這一切,都還只是 AI 所能帶來的可能性的「開頭」而已。

    那麼回到現在,手機中的 AI 已經可以做到什麼事情了?

    Google 今天也宣布了一個台灣人可能會最愛的 AI 功能:「打詐」,這項 AI 功能可以在手機裝置端分析一通陌生來電,從對方的話語中判斷這通電話是不是詐騙,並且即時提出示警,讓接聽者選擇立即掛斷,並且這些 AI 運算和分析都只在裝置端上,也就是依靠 Gemini AI Nano。

    又例如,當你搜尋某個城市的餐廳時,這個頁面可能就會列出哪些適合約會,哪些適合商務會議等等,Google 正在透過 Gemini AI 來搞清楚使用者的真正意圖,也就是說,未來搜尋會變得更加自然、流暢以及簡便,在使用者需要花上大量時間來研究的情況下,AI 將大幅發揮功效。

    最後但最重要的,當 AI 進入到 WorkSpace,則可以幫助使用者在來回多次的 email 中,直接詢問 AI 問題來得到答案,不用再搜尋、爬梳每一封 email。

    「智慧回覆」也將再進化,不再只有制式的 yes/no 回覆,而是可以依據這些來來回回的 email 對話列出選項,例如 A 選項是答應對方某件事、B 是拒絕、C 則是其他想法,在使用者選擇好選項後,AI 便能直接寫好一封「完整」的 email,以便使用者一鍵回覆給對方。

    說到這,不知各位讀者有沒有發現,當生成式 AI 工具來到 WorkSpace 這樣的商務場合中,以往被大眾所警惕的 AI 幻覺(hallucination)問題又該怎麼被解決?使用者們得到 AI 給的答案之後,如果害怕幻覺,是否又要一封封地檢查事實是否正確呢?

    Google Workspace 總經理暨副總裁 Aparna Pappu 告訴《INSIDE》,致力於減少幻覺是 Google 過去一整年一直在努力的事項,而減少幻覺的一大方法,就是去指導、訓練 AI 掌握「更窄」的資料集(就像你的 email 收件匣)而不是從「其他任何地方」來生成答案,因此,這需要大量的 fine-tuning 以及訓練工作,以從根本上最大程度解決 AI 的幻覺問題。

    再者,要讓使用者對 AI 所產生的答案「有信心」,就是另一個巧妙的「引用」設計機制(citations)能做到的了。在 Gmail Q&A 功能之中,AI 會在側邊答案欄中附上是從何處(例如哪一封郵件的 PDF)作為答案的依據以及原始來源,使用者甚至能點擊這些引用來源,快速地確認在某些重要數據、事實層面上 ,AI 是否有說錯之處,以便讓使用者對答案感到更有自信。

    那麼,搜尋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它又會如何影響 Google 往後的道路?

    我們或許能從 Google 地圖總監 Jennifer Anderson 以及 Google 搜尋產品管理資深總監 Hema Budaraju 的回答看到一點端倪。

    Jennifer 今天分享了當 AI 進入到 Google Maps 的狀況,她解釋道,如果你搜尋狗狗餐廳,AI 會自動從 Google Maps 3 億名貢獻者提供的評論、照片中尋找答案,再根據使用者的需求來提供答案,顯示出的結果就是由大量可信賴的資訊所組合而成。她也告訴媒體,在這些所有的結果中,「都不包含廣告」

    而這些所有的「新時代搜尋」動作與習慣,會不會動搖到 Google 的廣告本業?(以及依賴流量維生的內容網站)當人們都尋求 AI 提供的簡便答案,廣告的曝光自然就下降了。

    Google 搜尋產品管理資深總監 Hema Budaraju 並沒有正面回答這個答案,但她略微神秘地說道,事實上,從 Google 的實驗計畫中,發現到人們確實很喜歡「AI 答案+廣告」這個做法。

    如果 Google 這局賭對,那麼,搜尋結果被廣告頁面淹沒的難題、內容農場佔據搜尋結果前列的問題都能被 AI 搜尋給解決,而人們不需要廣告的搜尋意圖(例如只是要去餐廳而非購物),或許也能被好好滿足。

    問題是,Google 未來會如何仰賴生成式 AI 重塑它的廣告本業?這個答案不僅會影響 Google 本身,更會掀起網路世界的巨大震盪。

    總結來說,今年的 Google I/O 大會是一場真正的火力展示,它不僅描繪出 Gemini 時代中搜尋的未來模樣,也讓外界注意到 Google 正在它真正的強項上,挖得越來越深,觸角伸得越來越廣。

    當我們的搜尋習慣開始一點點改變,數位廣告市場以及新聞內容網站,可能也將迎來一大波瀾,這將會是歷史性的一刻。

    而 AI 能與現實物理世界互動的「近未來」,看起來應該就快來到我們眼前了。

    核稿編輯:Jocelyn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