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村講師_金剛經_第16片_台南同義宮_103/3/29 - 勤快地做『聽話照做』老實修行認理實修明白自己的愿立 - udn部落格
勤快地做『聽話照做』老實修行認理實修明白自己的愿立
作家:始終如一
文章分類
    Top
    劉芳村講師_金剛經_第16片_台南同義宮_103/3/29
    2015/02/14 14:26:14
    瀏覽:96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劉講師_金剛經_16_台南同義_103/3/29

    (感謝各位前賢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我們講到第十三分如法受持。我們上個禮拜就講三十七次道品。那個如法就是講根本的修持方法三十七次道品,在這一分的經文裡面,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這個等於是對要怎麼樣修持已經有一點概略的目標,就知道要怎麼樣來修,所以我們從第一分開始,那個無言之教,釋迦牟尼佛沒有用語言來說明,就是用身體來表明,就是一千兩百五十個人坐著要聽講經說法,釋迦牟尼佛到吃飯的時間,就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所以我們了解到,這個就是無言說法,沒有語言,用身體來講,就是我們整個道在日常生活之中,在日常生活之中整個都是道,所以佛就用身體表現出來,所以我們了解說第一分就是最重要的部分,我們一般都看了經文以後,以為說是敘述我們日常生活之中的狀態,沒有把它看成是最重要的我們修持部分,那一種很平凡、很平常、很平實、很平淡,那一種狀態在日常生活之中都呈現,而且佛就已經用身體在講,無我相,佛祂不住在佛相,佛沒有說我已經成佛了,弟子們出去乞食,回來給師父吃,喔,沒有。祂已經從身體表現無我,沒有我。然後,一千兩百五十個人坐著要聽講經說法,祂一句話也沒說,所以沒有法相。那我們了解到,修道最重要就是去掉我相、去掉法相,就是兩個,我們只要能夠把我相、法相去掉,那就可以到達修道最高的程度。

       那我們在凡塵的修持方法,第一個就是要去掉我相,我們這個「我」都很牢固啊,我相非常的堅強,那因為這個我相,我們才造了很多的業,然後在凡塵受苦,可以說都是自作自受,我們自己找來的啦。所以在真正的我們修持法門裡面,最重要就是自我去掉我相,身體不是我,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用的,不是我,所以這個一定要先確立,我們先確立身體形相不是我,我們才會重視佛性本體的我,那我們在指揮我們的身體,指揮身體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我們都日用、我們日用都用這個佛性在指揮身體,可是我們都不知道,都以為是身體當主角,不知道身體是配合佛性的指揮,佛性怎麼樣指揮,我們身體就怎麼樣的動作。所以重點都是在佛性,那我們已經能夠重視到佛性了,已經對我們的身體有透徹的了解,身體它不是我,它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用,有一天我們都要還給天地啦,沒有一個人說可以賴皮不還,不可能,一定都要還,早晚而已啦。有的早早了,還不到一甲子就還了;那有的你拖了很久也不滿百啦,沒有辦法到一百歲,也都要還給天地。那我們就是要了解到,身體還給天地了,沒錯!我們佛性啊,各位前賢,要還給誰?佛性沒有還的地方所在喔。我們就是要了解到,我們佛性祂是獨立存在。

       那我們在生活之中,假如說能夠體會,已經祂都呈現在我們生活之中,在指揮生活,我們的所有視聽言動全部都是佛性在指揮啦。我們是日用,日常都在用了,可是我們不知道,因為不知道,我們迷失了;因為迷失了,我們才要求道,求回本來,把我們本來的佛性又找回來,真正的讓祂又能夠常存於天地之間,那我們在生活之中,已經把祂找回來,能夠常存在天地之間,那這樣的話我們就沒有六道輪迴,就不會在凡塵受苦,所以這個是非常重要。

       那佛在開始講經說法的時候,祂就用無言說法,沒有語言用身體來講,說我們吃飯的時候就要吃飯,那個告訴我們事來則應,該當如何我們就如何。可是我們現在凡塵的生活,我們都會壓抑啦。本來吃飯的時間到了,我們因為有事情所以說,晚一點、晚一點再吃,現在有事先把事情做完,這樣就是壓抑啦,沒有事來則應,事去則靜。我們都沒有按照真理的那一種呈現。真理怎麼樣的呈現,我們行為就怎麼樣,這樣就符合天地之間的作為。所以,佛本身以身作則,雖然一千兩百五十人坐著要聽講經說法,那佛就講,我們修道最重要就是在實踐,實際的去做,這個非常的重要。所以本身以身作則,雖然制定的戒律,就是要托缽,不能自己煮飯自己吃啦,不可以,所以自己就著衣持缽,然後入舍衛大城去乞食。

       那其實這個我們要瞭解到,我們每一個眾生一到凡塵以後,只要我們這個十八歲滿了以後,自己都要討生活,就是自己要怎麼樣來吃飯,我們自己要有主張啦,就不能依賴。所以佛祂制定,就是乞食,到外面去托缽。然後祂又以身作則,不會選擇富有的家庭或是選擇貧窮的家庭,不會。是挨家挨戶、一家隨著一家這樣乞食,然後乞食又不超過七家,雖然金剛經沒有記載,可是佛講經說法是連貫,這個般若部到我們金剛經是577部,算已經到尾巴了。般若種共有六百。大般若有六百部,然後小般若有140部。那在577就是金剛經。那古時候大德認為我們要研究般若,那個時間投入非常的久。所以特地把金剛經摘錄出來流通。所以我們要瞭解說,它雖然是般若裡面的一小段,可是確實就能夠包含般若全部的精華。那我們一句一字都不能忽略的看過,它都有涵義在。

       所以我們一般對看第一分的感受,就是講敘述日常生活,不知道那個佛已經在傳授最上乘佛法,已經傳了二十幾年,三十歲一直到六十八歲,已經二三十年的時間,那因為沒有了解的人,假如說須菩提不說的話、不講說:希有,如來善護念善付囑。假如說須菩提不講,佛雖然說已經傳了將近三十年,可是傳不出來。後學都講,只要一句話就破壞所有上乘佛法,弟子們我告訴你們努力修道,你們怎麼都不聽話、不努力修。只要這樣講的話,祂的最上乘佛法就消失啦,為什麼?我叫你們修道,我相就很鮮明。就有我,你我他的分別心在。教你們修道,就法,法相也在。你們怎麼都不努力進入修道,非法相也在。這樣的話一句話破壞了,就把無我相、無法相、無非法相,全部都破壞。祂不講連續這樣一直做將近三十年(二十八年),各位就可以想像,我們每天看每天看,各位前賢,假如說我們跟佛一樣生活,生活個三十年,我們看的出來佛是在傳授最上乘佛法嗎?知不知道?後學就想說,一輩子假如說能夠活到六十歲,那六十年都跟佛一樣生活,我們也看不出來佛是在傳授最上乘佛法,我們看不出來。所以那個須菩提當他看出來以後,我們就可以從第二分那種迫不急待,趕快的請問他的領悟對不對,所以那個讚嘆希有,在佛經裡面要看到希有是很難得啊。那個希有就是很難去遇到的啦。須菩提看到佛這樣在傳最上乘佛法,要我們眾生能夠去除我相、能夠去除法相,然後又不落入非法相,這樣就可以成佛成道。

       所以我們以這個角度來說,真的修道不是很困難,困難就在我們自己認知不夠,然後沒有直接契入真理在做。開始沒有我相。那我們從小時候開始我相就很堅強,小時候我們當小嬰孩的時候,玩具被人家搶走了我們一定哭啊,有沒有我相?()雖然小孩子他一樣有我相,我相很強,那個我在玩得你把我搶了,他在哭了。所以我們從一開始了以後,這個我相就很堅強,而且我們的教育,又一直教我們一定要很確定的,我的存在,那這樣的話又跟真理相違背了。我們要瞭解說,天地之間一個一真法界,就是如,如的一個世界,可是我們都進入分別的世界啦,所以愈能夠分別,愈不會吃虧。你假如說不分別的話,就很容易吃虧。所以因為這個樣子,我們就愈來愈強烈的分別,離真理就愈來愈遠。假如說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在天地之間沒有我這個身體的存在,只要我們開始就知道,沒有這個身體的存在,有的就只有如、一真法界、如來、佛,有的就這一些。我們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如來、自己就是佛,我們整個人生都不一樣了。可是我們開始的時候,大人們都沒有告訴我們就是要到達這個狀態,都告訴我們出去的時候不要跟陌生人交談,是不是愈來隔閡就愈大?所以我們生活之中就跟我們修道的真理相違背,那佛在整個生活之中已經都成道了成佛了,那表現出來就是要我們眾生學習。那我們能夠學沒有我相,我相已經可以摒除了;然後沒有法相,然後又不落入非法相,那這樣在日常生活裡面,我空了、法空了、非法也空了,這樣一空到底,

    沒有執著有的機會啦。

       所以我們了解到我們為什麼有煩惱?就是因為『有』,『有』使我們煩惱。假如說我們一空到底,什麼都是空、沒什都沒有,請問還煩不煩惱嗎?我們還會煩惱嗎?(不會)。所以要了解到,我們之所以煩惱就是因為『有』。那『有』在佛經來講就是有因有果、有因果。那我們修就是要到一無所有,全部都沒有了,我們都不固執,有才會固執啦,沒有不會固執。所以瞭解說,我們的想、想念、我們的念頭,都跟真理不相配合、不搭調、跟真理不搭調。所以我們要修道、要進入到最高法門,就是一定要掌握這個原則:什麼都沒有、沒什麼都沒有的話,就可以到最高啦。可是我們現在都已擁有為快樂,沒有的話我們很煩惱,什麼都沒有沒辦法依賴,那『有』,我們就有依賴;那有依賴我們就生活的踏實,可是我們要了解到,一轉眼我們一生就過了,我們人到凡塵來只不過百年而已。那百年一轉眼就過了、沒了啦。所以我們要瞭解說,我們所追求的不是在六道輪迴裡面的那一種輪迴多少次,不是的,是要回到我們的本來,我們在理天的故家鄉,都沒有六道的那個狀態,我們能夠回到本來,不用落入凡塵受苦,這個才是我們所追求啦。所以在第一分的時候,佛就告訴我們,只要我們能夠無我相、無法相、無非法相,都沒有了,這樣我們能夠在生活之中,就已經走入最高的佛的境界。這個境界是我們要自己追求,那最困難達到也是我們自己的障礙,我們自己的認知大概都不肯說什麼都沒有,我們都想擁有啦。可是要知道,我們要擁有的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擁有了佛性本體,那可以現象之中一切都可以放下;那現象我們可以放下了以後,自然我們的心境就可以提高、到很高的程度。所以在第一分無言說法了以後,須菩提已經看出竅妙,所以就趕快請問,如來在善護念、善付囑,那問佛他的領悟對不對,佛就跟他講說如是、如是,就是很高興啦。

       祂本來要傳最上乘的佛法,竟然都傳不出來,現在已經有知音人,已經看出竅妙,所以祂就可以傳了,這個上乘佛法就可以傳,所以就跟他講說,對,你的領悟正確。就本來最高的程度就這樣,沒有我、沒有法、沒有非法,所以我們在第一分的時候,真的喔,把最上乘的佛法就在日常生活裡面整個呈現,所以我們修道就不用好高騖遠。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就盡量去做,做到沒有我相,不為了這個身體的我在打拼,為了佛性的我在努力,這樣就正確啦。已經沒有我相。然後法,我們要瞭解說,所有的法都不固定、都未定啦,假如說法,它是固定化的話,那我們修道沒有用,佛就是佛、眾生就是眾生,不會改變啦,可是不是這樣,我們眾生努力就可以成佛,那假如說我們自甘墮落,那就進入三惡道,完全都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所以古時候的聖賢講,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確實的喔!

       看我們要成佛、還是要進入三惡道,都是自己決定。我們決定要成佛,你就努力渡化自己、努力渡化眾生,你就可以成道、可以成佛。那假如說天地都虧待我,我們都一直要享受身體的我,那就三惡道有份,進入三餓道那是絕對、不用懷疑、絕對會進入三餓道。可是我們在受苦的時候,我們已經不知不覺、不知道,不要說我們進入三惡道才不知不覺,現在我們當眾生的時候,我們已經不知不覺,知覺都已經不見。所以我們就是了解,造了很多一些往下、往地獄的道路,我們已經做了很多這一些,我們都不知不覺、不知道。那我們研究就是要讓我們知道,我們哪一些是要讓我們墮入三惡道、有哪一些是要讓我們成佛成道,所以我們研究就很重要,所以在身體的無言說法以後,這個須菩提就請釋迦牟尼佛願樂欲聞,要來聽一聽怎麼修的內容,所以從第三分以後一直到第八分,那個就的示無住以生信』,告訴我們一切都不要住、無所住,然後我們對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要有信心,所以第三分到第八分就講,告訴我們這個虛靈一團,虛空只有一個,

       我們佛性就是虛靈一團,可是我們在佛性之中,這個本來都沒有名、也沒有相,我們已經把這整個虛空劃分,已經劃分十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已經劃成十分。那各位就要了解到,我們在十方之中,我們又把萬相萬事又建立一個名稱,本來是沒有,虛靈一團沒有名稱的、也沒有形相,那我們劃分十方了以後,已經把它固定化、不能變,東就是東,南極就是南極,北極就是北極,已經把它固定了。那固定了以後,裡面、十方裡面有萬相、有萬事,我們又把萬相萬事訂一個名稱,然後我們又非常執著這個名稱,就是不能改變。所以我們就愈來愈固執。本來都是沒有,沒有名、也沒有相,沒有名相,那沒有名相才是我們原來的狀態。可是現在我們要講說沒有名相,我們都會迷惑啦。怎麼會沒有名相,都有名有相啊,所以我們就愈來愈固執,那愈來愈固執這個狀態之下,那佛就跟我們講,一切都是變化無常、都不真的啦、都是變化。可是從第九分一直到第十六分,它是推闡無住以開解,能夠推闡、闡開、闡釋、闡揚,讓我們一切都無所住,然後能夠開悟了解,那開悟了解就非常重要,我們能夠開悟了解才能夠真正的走入修道軌道。所以我們就了解說,我們的佛性之中沒有名、沒有相,可是現在已經有假名、假相,相都有、名也有,可是各位,它都是假的很快變化,所以我們把它加上一個假,假名假相,凡塵的所有一切都是假名假相,因為它不固定,固定的實相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在第十三分的時候,須菩提已經了解到,我們一切都無所住,縱然已經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在第九分的時候都已經都有,可是也一樣只要一有所住,那個果位都消失了、都沒有,那一樣都沒有名、也沒有相。

       所以我們要瞭解到,雖然沒有名、沒有相,可是我們修持的那個境界確是非常的真實,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那你知道的再回過頭來看,知道的就是知道。像我們四年前,我們還沒有研究性理心法,有很多我們都聽不懂,很多我們都不知道,可是我們差不多聽四年左右了,現在很多都可以聽得懂,所以假如現在我們講,真人不講理,處處隨著你,睡時伴汝眠,醒時隨汝起,你不認識祂,祂確認是你,有朝看透祂,諸佛皆歡喜。各位前賢我們聽得懂嗎?()。所以我們了解,真人不講理,祂並不是霸道,而是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兩邊啦,那真人不落入兩邊,祂是一個絕對體,所以真人不講理。處處就隨著你,我們了解這個真人,處處,一天24個小時沒有一秒鐘離開,所以就處處隨著你。睡時伴汝眠,你睡覺的時候祂陪伴你睡覺。醒時隨汝起,你醒過來跟著你起來。你不認識祂,你不認識真心佛性。祂確認是你,真心佛性認識你。有朝看透祂,諸佛皆歡喜,假如說有一天你已經看透、你已經知道了。那諸佛皆歡喜,又多一個佛出來啦。所以之前後學都很喜歡要各位能夠背這些偈語,因為它(偈語)就是有真理在。像說:妄想原來本是真,除時又起一重層,言思動靜承誰力,仔細看來無別人。對不對?

       所以我們瞭解說,我們的妄想也是我們的真心所生發,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所以要了解它也是我們的本來、也是我們的佛性。那我們講的:真心不落思維,妄心本無處所,三際求心心不有,心不有處妄緣空,妄緣空處即菩提,無相光中常自在。這個後學以前都時常在講,是希望大家都能夠熟記、能夠時常回味。說我們的真心不落入思維,思維就是我們的心意識,那已經是妄心不是真心,那我們的妄心沒有地方所在,它隨塵生滅,塵有則有、塵滅則滅,所以妄心本來就沒有處所、沒有地方所在。然後三際,過去現在未來,求心心不有,求過去心、求未來心、求現在心都沒有,過去已經滅了,未來還沒到,現在不住,所以三際求心心不有。那心不有處妄緣空,我們在攀緣都是朝著有來攀啦,那既然過去也沒有、未來也沒有、現在也沒有,你要攀的緣已經沒地方攀了,所以空。那妄緣空處即菩提,那個攀緣、攀不到緣的地方,就是我們的、那個覺性所在,所以妄緣空處即菩提。那無相光中常自在,沒有形相的光中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佛性祂都發揮光明,可是我們了解祂是無相之光,時時刻刻我們都自由自在。像那個張拙悟道偈,各位都還記得嗎?

    光明寂照徧河沙,凡聖含靈共一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欲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罣礙,生死涅盤等空華。

       那個涅盤是為了生死而建立的,所以涅盤跟生死平等,都是空中的花。各位前賢背的都比後學還要熟悉啦。所以我們瞭解說,這個都是幫助我們了解真理,因為那個張拙悟道偈大概是在西元一千兩百年左右,那個張拙就拜石霜禪師,給他講這個道,他就把整個裡面的涵義用偈語講出來,說我們凡聖含靈共一家,大家都是一樣的、都是佛啦,所以當下全部都是。因為欲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這個就告訴我們,當下全部都是真心佛性。雖然我們都還沒有領悟體會到那個程度,不過我們只要用心,都會到達很高程度的狀態。

       所以須菩提已經了解到整個修持方法、整個修持的內容。所以就問釋迦牟尼佛,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要怎麼樣來把這個修持的法門,用一個名稱來說,然後我要怎麼樣來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所以釋迦牟尼佛跟須菩提講,說這個修持的法門、修持的方法,它的名稱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所以我們了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金剛般若波羅蜜。那金剛是佛性本體;般若是佛性發揮的妙智慧;波羅蜜是到達清靜的彼岸。所以能夠到達清淨的境地,叫波羅蜜。所以我們瞭解說,金剛,我們每一個的真心佛性都是金中之剛,金剛。般若從佛性發揮的妙智慧都稱為般若。然後到達波羅蜜,清淨的彼岸。所以我們瞭解說,我們這一本修持的法門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就是要我們發揮我們自己的佛性本體,然後我們有般若妙智慧,佛性本體的般若妙智慧,然後清除凡塵所有的煩惱,到達清淨的彼岸。所以佛就明確地跟須菩提講,這個修持法門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

    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喔,我們這個一般社會大眾就會被這個文字,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我們從字面看,以為說,我們要奉持這個名字。可是佛的意思不是這樣啦,那假如說是這樣這麼初淺的話,那佛也不用特地在講,我們都會。可是祂的意思,說以名會體,你因為那個名稱,那你體會到那個內容。以是名字,因為這個名字,那你體會到祂金剛般若波羅蜜,你已經進入那個實際的狀態,各位前賢這樣懂嗎?不能說以是名字,我們一直在持誦這個名字喔。所以喔,因為名字這樣說啦,文字這樣寫,很多人就在誦金剛般若波羅蜜、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一直在奉持這個名字啦,他已經念了好幾萬遍,合不合佛的意思?完全不合喔。所以我們要解了到,以名會體,因為名稱體會那個體性、那個金剛般若波羅蜜,因為這個名字,然後你體會它的意思,金剛的意思是佛性本體,般若的意思是我們佛性發揮的妙智慧。所以我們了解,只要我們用佛性本體發揮的妙智慧,絕對可以到清淨的彼岸,這樣的名字,汝當奉持。這樣了解意思嗎?完全不是文字的意思喔。是已經進入它的內容。說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各位就把它寫下,因名會體,因為名稱你體會到它的體性,金剛般若波羅蜜的體性是什麼,金剛是佛性本體,般若是佛性妙智慧,波羅蜜是我們用佛性本體發揮的般若妙智慧,到達清淨的境地,那個清淨的彼岸。所以,以是名字,汝當奉持。這樣了解了嗎?因為跟文字不同啦,它的意思跟文字不同,假如說我們用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我們會變成一直在誦金剛般若波羅蜜、金剛般若波羅蜜。這樣誦個幾萬遍,然後就問六祖,說我已經誦了幾萬遍都還不知道裡面的意思,就六祖就會講,你縱然誦了再怎麼多也沒有,因為你沒有這個轉經,我們是被經轉,經裡面那個意思,你被經一直轉你在誦經,這樣已經喔你沒有主宰,你沒有主人啦,那假如說你能夠了解裡面的含意,你轉全部經的意思轉到你的身上來,這樣就叫轉經啦,不被經轉,這樣各位了解意思嗎?(了解)。所以我們一定要轉經,不要被經轉。那轉經,以是名字,汝當奉持,就是我們要奉持金剛般若,我們佛性本體所發揮的妙智慧到達清淨的境地,就是那個意思。這樣會了嗎?因為文字跟實際不一樣啦,所以才要詳細解說,不然假如說奉持名字的話,我們晚上下課一回去喔開始一直念,金剛般若波羅蜜、金剛般若波羅蜜,念到下個禮拜了幾萬次了?那幾萬次對我們來講幫助不大。

       不過我們能夠了解到含意,金剛佛性本體,般若我們佛性發揮的妙智慧,波羅蜜到達清淨的境地、清淨的彼岸。我們已經可以從佛性發揮妙智慧,到達清淨的境界,這樣就真的是以是名字,汝當奉持。了解了嗎?(了解)。特別啦,因為這個名字跟實際差太遠了。

    所以者何,為什麼要因名會體呢?

    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這個我們要了解到,這個如來說的話以性為對象,那佛說的話它就全部包含。因為佛它有相、有性,所以性相全部都包含,才用佛說。佛說般若波羅蜜,佛說,就是我們佛性的妙智慧、那個般若,那到達清淨的彼岸,佛說波羅蜜。然後,即非般若波羅蜜,即非就是已經把相除掉了,即非就是沒有相,即非般若波羅蜜,這樣了解意思嗎?所以因為怕我們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我們在名字方面住相了,所以底下就趕緊說,佛說般若波羅蜜,佛在講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就是把形相已經去除掉了,這樣了解嗎?(了解)。所以,佛說跟如來說,如來說是稱性而說,那因為佛說的話,佛祂有形相、然後也有佛性,所以相跟性一起都存在。所以,這邊佛說般若波羅蜜,有形相、有佛性。然後即非,就把那個相去掉,留存佛性,所以剩下的佛性般若波羅蜜,這樣了解意思嗎?所以各位前賢,這個不是在玩文字遊戲啦,不然我們看文字喔,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好像都是只有在講文字而已,其實它涵義都很深,要我們徹底了解啦。假如說來如說的話,它已經稱性而說,就已經沒有形相;那佛說的話,有形相、又有佛性,這樣聽懂嗎?()

       所以這邊已經詳細的把那個:以是名字、汝當奉持,名字就是有形有相,下面的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就是把相除掉了,剩下就是沒有相,那沒有相就是因名會體,因為名稱你體會到它的那個實際的佛性本體,就是這樣。所以祂本來就講得很詳細啦,只是我們平常的話,假如說著重文字,那意思都出不來、意思就沒辦法了解。那我們把整個慢慢的,一個一個文字、一句一句的意思我們都把它講解了以後,就會了解,喔,原來佛要我們受持的是我們佛性本體,金剛,然後發揮的妙智慧,般若,然後到達沒有煩惱的境地,波羅蜜。所以都很清楚交代,沒有含混的地方啦,都很清楚地跟我們講,都講得很詳細。佛說般若波羅蜜,就已經有形相、有佛性;然後即非,即非就是把相除掉了,沒有相剩下佛性,所以我們的性,般若波羅蜜就正確。

       然後底下,因為又從文字的這方面來講,是名,是名,這個是名就是形相啦,那形相叫般若波羅蜜,就是我們在凡塵運用的形相,它名稱叫做般若波羅蜜。所以我們看金剛經就很不容易了解的話就是在這邊,我們掌握一個原則,即非的話就講性,是名的話就講相。我們看到即非,就已經把相除掉;看到是名,它已經沒有性是講相。我們這樣來看喔,就容易掌握原則,整個意思就不會偏了。所以即非般若波羅蜜,就是講佛性啦。是名般若波羅蜜是我們在凡塵在用,借著這個名,因名然後會體,體會那個體,這樣了解嗎?所以是名般若波羅蜜,就是你還是要借著我們的身體形相來了解到它的深層涵義。

       像我們第五分有講說,可以、我們可以、就從我們的肉身來看到如來,有沒有?第五分啦,因為各位手上的金剛課本跟後學拿的又不一樣。這個第五分如理實見,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可以身相見如來嗎?有沒有?()。各位前賢什麼意思?可以身相看到我們的佛性本體嗎?可不可以?(不可以)。所以各位前賢這個地方我們爭論就是會最大,為什麼?因為以文字的表面來講,所以須菩提回答,不也世尊。不能以身體的形相,來看到如來。可是底下各位前賢就可以看,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對不對?文字是這樣,那我們分析它的意思,我們著著身體已經著相,見不到如來,所以不可以身相見如來、不可以身相見如來。可是啊,我們現在不能比一個虛空(劉講師用手指)你看到如來,沒有,看到虛空。可是它可以身相得見如來,是不是兩個意思,所以各位前賢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看懂,看懂了以後金剛經就不困難了,不然它兩個意思啦。你要從身相來看如來、

       你住在身體的形相看不到如來,有沒有一樣?(不一樣)。所以我們要知道佛的意思,說你以經住在身體的形相,你要見到如來不可能,已經是住相。那你現在要見到如來,你只要不住相,那不住相了以後,我們不住相從佛性發揮,各位就可以了解,我們從佛性發揮眼睛看、耳朵聽、嘴巴講、身體有動作是誰?(佛性)。就是佛性,所以可以身相得見如來,這樣了解沒?是不是講說一句話裡面有兩個意思,我們見相已經住相,見不到如來。那你見相已經不住相,破相,你就看到如來。這樣懂了嗎?()

       所以各位前賢假如說它文字是很嚴謹,它不可以身相見如來,就不要那個』。那為什麼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要加一個『』。所以它就是兩個意思啦,你看到相了,這個老、這個年輕、這個男、這個女、這個美、這個醜,你已經住相了,見不到如來。那你看到相,你都不管它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是漂亮醜陋都不管,只要它會走路、它手會有動作,那個是誰啊?(佛性)。就是佛性,所以不管在怎麼樣的年幼,就是那個嬰兒剛學會走路,他怎麼會走路?誰讓他會走路?(佛性)。佛性,所以只要你不住相,你就見到佛性。有沒有活潑?就是這樣。

       所以我們住相了你看到就是相,見不到如來。你已經見相不住相,你就見到如來。我們整個視聽言動,為什麼能夠動?為什麼能講話?誰?(佛性)。佛性。所以見到佛性了沒有?(),很親切對不對?你看到不要去管他這個美醜、男女、老幼都不要管,他只要會走路、會動、會講話就是佛性,就是見到如來了。這樣了解嗎?(了解)。這樣我們對金剛經就了解一大半,它不是一個單面的啦。不然你想想看,須菩提解空第一,他怎麼到現在還不知道見相就見不到如來,那幼稚園的問題耶,那佛怎麼會去問須菩提幼稚園的問題。所以那個喔,你就要了解,它已經是含了那個你很不容易去了解的意思在裡面。所以後學因為投入金剛經的時間是最久,所以講金剛經我可以說不用課本就可以講,為什麼?因為太久的時間在摸索啦。你像第一分的時候,沒有人像後學那樣講,沒有,都是說那個生活敘述啦,敘述生活之中的小細節,我說那個才是大問題咧,所以那個是看了三十年才看出來,那個很…(台語聽不懂)。那這個也是一樣,因為從須菩提的程度,他解空、解釋空的道理是第一耶,為什麼不可以身相見如來,這個問題來問他,然後須菩提回答,不可以身相見如來,又不是在念幼稚園,那個絕對不是這樣啦。所以投入,我說,他假如說不可以身相見如來,那個得就不要啦,他為什麼要加那個得?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所以你看,就兩個意思啦,一個是你住相了,那我們有沒有住相你自己知道啊?如果我們住相,這個很有我的緣、這個沒有我的緣,就是住相嘛!那你住相了你知道啊。那你知道的時候你當然見不到如來,你就見到相啊。

       那你假如說沒有,相都超越了,不管它相是美還是醜都不管,他會動、會走路、會講話,那麼誰使他能夠走路、講話啊?就是佛性,所以你就見到如來。所以我們之前不是在講,若無所見,即是真如見於如來。已經都你沒有能見、所見,你真的見到如來。那你假如說有所見,你自己有喜歡討厭,那個如來就不見了,所以我們要瞭解到金剛經為什麼不容易懂,它文字不多啦,可是它的意思就是包含、包含在裡面。那你能夠解的開,你就會知道意思這麼好,這麼好的意思都在裡面,你就會很高興、法喜充滿。所以我們從佛在講的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就是在講這個意思啦。你已經住在文字相,那你沒有妙智慧,沒有到達清淨的境地,沒有。那你假如說不住相,相都能夠離開了,那你就真的可以用我們佛性的妙智慧,到達沒有煩惱的境界,就可以到達。

       所以裡面的意思我們一定要透徹了解,不能一知半解,我們很容易對這個文字,住在文字相,文字相很容易住,尤其這一種很深的經典,文字相一住了以後意思都不見了,它整個意思、整個那個涵義很深都不見了,對我們的幫助不大,我們假如說住在很淺的那一種表面、文字表面,對我們的幫助都不大。那假如說我們可以深入那個講得裡面的涵義啊,那對我們修道幫助就很大,那尤其我們這一部金剛經文字不多,可是我們就是了解到,它就是啟發我們金剛本體佛性本體,然後佛性本體有妙智慧,那妙智慧般若好像就一把很利的劍,斬掉我們所有煩惱,那我們之所以在凡塵為什麼很苦?就是煩惱。被煩惱所障礙。那假如說能夠用般若妙智慧,就是用那一種很銳利的劍,把煩惱斬掉,煩惱都消失了,你就到清淨的那個彼岸。所以這個很實際啦,那要不要啟發般若妙智慧,看我們自己啦。因為般若妙智慧不是我們落入後天有形有相來學習,它是佛性本身具備,只要我們把凡塵所學的放下,能夠放下了以後,般若就呈現,這樣了解嗎?般若的呈現,我們佛性本體的妙智慧,就是你把凡塵所學的都放下,你放下了以後,它所出來了不是學的啦,佛性本體具備。

       所以啊,為什麼開始在這邊講課,後學就有準備半個小時給各位提問,有沒有?各位前賢那個要很大的勇氣咧,對不對?因為聽的人很多,我一個人不知道你們問的問題千奇百怪,都有。可是啊,我就只要是修道的我都會回答,那大部分都不是經過我學習的,是用佛性般若妙智慧在回答各位的問題,所以各位就可以了解,當後學在聽問題的時候一定很專注,聽完以後不經過思慮,馬上回答。那有前賢說把問的問題重複一次再來回答,我說我重複問問題喔,我要怎麼回答已經不知道了啦、已經都過了,那個般若不見了。所以各位一提問了以後,後學會努力聽,看你的問題是怎麼樣問,馬上回答。那個不經過頭腦的思慮,沒有心意識啦,完全都是佛性出來,維持這麼久四年多都還一樣啊,我在怕你們,反過來你們再怕我,都沒有人敢問。留個五分鐘結果都沒人問。還開始的時候要求半個小時,記不記得?半個小時,那我還說要課前問還是課後問,你們就說課後問,那就好課後問。真正的到達留下半個小時的時候啊,等不到人問啦,那愈來就愈縮小,20分、15分、10分剩下5分,所以各位要瞭解到,修道問題很多啦,我們的懷疑都是結(打結),我們一定要把這個結打開,所以只要你有懷疑了,你就要知道,懷疑了以後我們就顛倒,顛倒了以後我們就放逸,放逸了以後就無明,無明了以後我們就慳貪忌妒。所以懷疑是一個罪魁禍首、一個頭,不能讓它存在,一定要解開,那解開以後就不會顛倒,不會顛倒以後我們不會放逸,不放逸以後不會無明,不會無明以後不會慳貪忌妒,等於底下全部都消失了。所以有疑一定要問啦。不要怕不好意思,你在怕說我這樣問人家會笑我,其實不用怕啦,只要你問了以後人家會想說,喔,我也有這個問題,我不敢問。所以幫大家解決問題。 

       所以底下這個,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不要等到須菩提回答,各位前賢,釋迦牟尼佛,如來有沒有說法?(沒有),所以我們會很奇怪,那明明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那怎麼會說沒有說法,那確實如來就是沒有,無所說啦,沒有能說沒有所說。假如各位要看涅槃經裡面,就有這方面的問題。菩薩就問以什麼樣的那個角度來說,從成道一直到涅槃,中間沒有說一個字,是依賴什麼來說這個法?佛就回答依賴兩個,一個是自住法,自己住的法,我們自己本身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一個叫做自證法,它已經歷代的十方諸佛所證,祂也已經證了。所以利用自己住的法、以及自己證的法,以這兩個為依賴。所以祂從成道一直進入道涅槃,中間沒有說一個字啦。所以我們聽了會很大懷疑,講四十九年耶,講那麼努力,你假如說要抄佛所講的抄不完,那為什麼會沒有說呢?所以那是從真理的角度來說的。因為假如說,我能說、我所說,就有:能說就是我相、所說就是法相,那有我相、有法相就是生滅,那有生滅祂就不是常住啦,那不是常住就是六道輪迴。那佛就說我進入凡塵、示現在凡塵,不教眾生六道輪迴的法、不教眾生在六道輪迴的法,所教的都是要脫離苦海,脫離苦海的方法。所以祂沒有能說、沒有所說。那假如說我們以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現在在凡塵存在的一個團體,它不是一個頭就出來講,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沒有說的都要留給我說。

       我們研究真理了解到這樣,然後再聽到他那樣講,各位前賢我們做何感想?之前後學都一直講,我們台灣一個佛學博士跟達賴喇嘛在美國紐約對談,然後我們台灣那個佛學博士一直發表高論,達賴喇嘛就舉手啦(他們都是講英文),然後就舉手,然後我們台灣那個佛學博士就請他(達賴喇嘛)說,說我可以問問題嗎?然後這個台灣的佛學博士:等到我講完了你再問。然後他又在講他的理論,達賴喇嘛又第二次舉手,他(佛學博士)又請他(達賴喇嘛)講,達賴喇嘛說問題是你講完了我都不知道要問什麼。那因為以前他們對談的時候,我們的電視還沒有那麼普遍啦,大部分在看電視轉播的都是在電器行外面,電器行外面就很多人圍著在看,那個時候他(圍著看電視者)就說達賴喇嘛怎麼那麼沒有記性?一下下的時間怎麼都忘記了,他不知道那個就是功夫啦。第一次他(達賴喇嘛)舉手,說我講完了你再問,各位就可以想像喔,我講完了,有能說的我相。那講完了,所說的法相,是不是能所,就很明顯了對不對?然後他(達賴喇嘛)第二次舉手,問題是你講完了我都不知道要問什麼。那個不是說記性好不好啦。剛才要問剛才已經過去了,我再問的話就過去心啦,所以你看看喔,你看那個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過去心已經過去了我不拉回來,那未來心還沒到、現在心不住,沒有三心啦,那達賴喇嘛也沒有再講話,那節目就這樣,那個主持的看不懂。各國都有各國回去自己翻譯啦,那個有五十幾個國家同時轉播。

       那我們瞭解說,各位就從很微細的地方,我講完了你再問,就是有能說的我相、有所說的法相,已經很微細的能所啦;然後再第二次的時候,你講完了我都不知道要問什麼,沒有三心啦。所以那個修持方法我們就是要了解到,你沒有能所,已經沒有對待、沒有生滅;然後沒有三心,你修的程度已經是很高啦。所以後學那個時候一看,啊,很多前賢講說,你不講我們也看不懂,真的不講的話也不知道啊。所以我們就是要知道說,真正的你一進入到真理以後,它就是一個絕對體、沒有相對啦,那我們凡塵都是相對,那我們在相對裡面生活。

       那我們在相對裡面生活的時候我們就是要瞭解到說,凡塵所有的一切給我們的遭遇,我們事來則應,有一個剛好的角度,就像那個第一分釋迦牟尼佛已經跟一千兩百五十個圍著要講經說法,竟然到食時,吃飯的時候,那吃飯的時候祂就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吃飯的時候就是吃飯,所以我們就是要瞭解到事來則應,有一個剛好的角度,然後你應了以後就把它拋開,就不要在留在身上,我們心裡面都沒有,這樣就是等於天地在做的事啦。那天地做的事沒有業、它不會造業啦。不像我們人有喜歡討厭,喜歡就擁有、討厭就排斥,那你喜歡討厭的行為就是造業。那你進入到天地之間就沒有,我們就學、學天地之間事來則應,事去則靜。你看喔,清晨的時候太陽出來了、到傍晚太陽下去了,它都是很規律,它不會有喜歡討厭。我今天喜歡這個黑夜不要來,全部都白天;我今天不喜歡我要變冬天、不要夏天,天地可不可以這樣?恩,不能啦,不能這樣。縱然有一些現象發生,那個是我們人心的問題,我們人心有變化,所以天地也一樣有變化。所以報紙不是登,熱得很熱、還有下冰刨,有沒有?還有下雪、還有颳風,就同一天,在同一個台灣的地方,就有這麼不一樣的現象產生,那個是我們人的心啦,人心變化。我們現在要知道,天地的變化跟我們心的變化是一樣,非常快的。而且沒有一個規律可以去遵循,變化很快、很大。

       所以我們瞭解說,佛問須菩提說:如來有所說法不。如來有沒有講經說法,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如來沒有說啦,沒有能說沒有所說、如來無所說。所以我們看到那個須菩提問,他已經聽出這個這個修持法門,應該怎麼樣來取一個名稱,佛怕他走入住相,所以問如來有沒有說法。然後須菩提他領悟了,領悟了這個修持方法不能落入有為啦,就是不能說如來有所說法讓我修,那這樣的話那個就很低的一個法、修持方法,一種勸善的修持方法,不是要你修正成佛的方法。所以要知道說如來無所說,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沒有能說沒有所說、沒有有所作為。

       很有意思喔,各位前賢,你看我們的佛性可以指揮我們的身體視聽言動,竟然祂無所作為,可是啊我們在凡塵都很著重在有所作為,有所作為才容易成功,對不對?那無所作為就不容易成功了。可是我們要瞭解到,那個有所作為,就違反天地的自然,就有生滅。那我們在修道的過程之中就是不要追求生滅,我們追求生滅到最後是變成空花(空中的花),空中本來沒有花,那是因為我們眼睛有問題(台語聽不懂)才看到,須菩提也了解到佛的意思,所以就稱呼世尊,如來無所說,如來沒有能說、沒有所說,各位前賢,如來有沒有說?()。我們要瞭解到,這個是稱性而說的,性分裡面沒有能說也沒有所說,可是我們落入現象,在現象之中我們就有,有能修、有所修,我們有能修的我相、有所修的法相,就可以成道、就可以成佛。這個是我們大家認定、共識啦,大家都知道,一定要這樣才可以成就。可是就是要知道,那個是我們有形有相以後,所能夠努力的,那能夠努力的一定也要到達那個無所作為的佛性本體,我們佛性本體是無所作為,你能夠回到無所作為,才能歸回到本位。那假如說我們有所作為,那都是在半途而已啦、在半路還沒到究竟。那真正到達究竟都是無所作為,無所作為就可以到究竟了。

       那底下佛就在問須菩提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啊?所以只要看到於意云何那等於就是在考試的意思啦,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所以我們要瞭解到,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我們這個凡塵一個小世界啦。那麼一千個這個小世界叫做一小千世界;然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一個中千世界;然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一個大千世界。那有小千、中千、大千三個千,三千世界。很寬廣對不對?所以我們所住的地方都是很狹隘,那我們整個空間就是很寬廣,那怕我們又住在那個三千大千世界形相、是實在有的形相。

       底下佛就講,所有的微塵是為多否?等於否定前面的世界啦,沒有、沒有世界啦。所有的話只有微塵,這樣了解意思嗎?世界沒有實在的存在,實在的就只有微塵。可是微塵也是名稱啦、也是沒有。所以我們就知道佛在講經說法,那個很微妙的一個轉折點,祂不直接去否定世界,祂用微塵來否定它。說所有的世界存在只有微塵,那個微塵多不多問須菩提。然後須菩提就回答,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微塵非常的多、當然微塵非常多啦。所以我們瞭解說這個意思是告訴我們,我們所住的世界虛幻不實在,實在的只有微塵啦,微塵不實在,微塵的就是空。所以我們都住相,那金剛經一直在破我們所住的相,形相把我們破掉,讓我們真的能夠進入我們的佛性。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這個用如來說啦,微塵就是我們眼睛所能看到最小的那種東西叫微塵。如來說就是稱性而說,在性分裡面沒有微塵,微塵都沒有,所以如來說非微塵,如來說沒有啦、沒有微塵,可是既然都有形相呈現,是名,就是假名啦、假名微塵。那麼底下又把前面的三千大千世界就講,如來說世界、非世界,一樣如來說稱性而說,那性分裡面沒有世界,所以如來說非世界,可是既然都有形有相了,就有一個假名,是名世界。所以我們了解佛都在一層一層的破除這一些相,我們住的凡塵所有的形相、最初的世界、最小的微塵,佛都說沒有,沒有世界、沒有微塵。各位前賢我們住在哪?我們住在世界,對不對?所以被佛這麼一說,我們卻沒有地方可住,也沒有世界、也沒有微塵,我們都住在空。假如說我們可以返妄歸真,都住在實相,真正的我們佛性本體、那個實相,這樣我們就不用六道輪迴啦,可是我們都住在名、相、虛妄、顛倒、異想,那一些我們的一些知、名之中。我們住的地方都假的,我們都在假的地方住,都住得很習慣,所以要返妄歸真,我們了解到那個波旬就來破壞,我們要修真回到我們的本來,無極理天,那個波旬不希望我們回去無極理天,所以他就會來破壞我們修道,希望我們都在凡塵可以當魔子魔孫。

       各位喜不喜歡當魔子魔孫?(不喜歡)。可是我們要瞭解到,欲界的六欲天最高他化自在天,就是摩醯首羅天,就是魔王在住啦,所以我們凡人很容易著魔,因為六欲天最高的他化自在天,那個摩醯首羅天就屬於他化自在天管轄,那魔王在管,希望我們世界的眾生都能當魔子魔孫,他就部下很多,那如果我們大家都修道,都回去理天,他就變成沒有部下、沒有手下。所以不希望我們修道成道啦,所以我們修道成道是跟魔王最對,所以我們在凡塵很容易著魔,你看現在喔,後學都講那個智慧型手機,本來都是被我們好好應用就可以省去很多事。可是現在的智慧型手機變成主人啦,我們眾生變成它的奴隸,都被智慧型手機利用。所以在外面一看,我們南部還好一點,你去北部的話人手一機,不管你走路也好、坐車也好都是在用智慧型手機,後學不是反對啦,是說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是主人、當家者,不要變成我們的手機是當家,然後我們被利用,那現在就有這個現象,凡塵發揮了一種新的產品我們都被它利用,很容易著魔,容不容易?(容易)。很容易著魔,所以這個我們了解,佛就跟我們講,世界沒有、也沒有實際的世界,只是一個假名、假名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各位前賢可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

       這個我們就可以了解到,三十二相就是我們所見到人的形相最殊勝的啦,那可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所以我們要把它分,如來是性;相,怎麼樣殊勝的相它還是相。這樣了解嘛!所以我們見相不會見性。已經殊勝的形相我們都住在形相,我們會去追求佛性嗎?就不會了。所以這邊就跟我們講,我們知道凡塵所有一切都是假的,大好像世界、小好像微塵也都是假的、都不真,然後現在把最殊勝的佛的三十二相拿出來說,三十二相是我們看到最殊勝人的形相,然後問須菩提可不可以就32相來見如來?所以我們了解到說三十二相很殊勝啦,可是畢竟它比不上我們的佛性,所以須菩提就回答,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雖然這邊它也有得見如來,那一樣的意思。就是殊勝的形相你也不住,不住相的話才可以見如來啦。你住相的話就見不到如來。底下就解說,

    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這個如來說跟佛說就是不一樣啦,如來說稱性而說,那佛說的話祂有相、有性。這邊如來說三十二相,如來說稱性而說。那麼即是非相,如來所說沒有形相,可是啊既然有呈現很殊勝的,所以是名三十二相。所以我們了解開頭就是金剛般若波羅名字,要奉持;接著就講如來沒有說法;然後接著沒有三千大千世界;接著說沒有微塵;接著說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所以我們瞭解說,一層一層都是一直講進入空性,就是沒有形相的佛性。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所以我們要瞭解到,前面都是以七寶布施啦,那麼到這邊就用生命來布施,那不但用一個生命,他還用恆河沙等生命,一粒沙一個身,那就等於生生世世都用生命在布施。那我們要瞭解我們用金錢、用七寶來布施,那個都是外財、身外的東西。那用身命來布施,那等於都是內財,就是我們眾生最重的身體,然後重視生命,我們用生命身體來布施。這個是已經布施的最高點。我們能夠用身體來布施是非常困難。人家要眼睛就挖眼睛給他、要手就剁手給他、要腳就剁腳給他,我想我們都做不到啦。那現在也沒有人要布施我們身體啦。真正的他敢布施我們身體的話,他就有那個功力、有那個能耐使你成道成佛,他才敢要你的身體來布施。可是以往的修道者他就會說,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用,縱然我沒有把它布施,它也會死掉、一樣會腐爛,所以他就布施身體就不會很困難,不過那個是我們看以往的修道人。我們現在喔,這個身體外財、外面的錢財還可以啦,一講到身體了大概都會搖頭,沒有那種心啦,要布施身體的那個心都沒有,那以往就是會了解,他都看得非常得遠,我現在沒有把身體布施了,我一樣會死掉啦、一樣也被蟲吃了、一樣腐爛,所以他看得很遙遠。然後既然這一生這一世,你是來要求我的身體布施,表示我缺你的命,要用命來還你,我本來找不到債主啦,現在你自然來討了我就省的去找,我就還給你,可是我們有這種認識,大概很困難,很不容易做到啦。所以我們瞭解說,金剛經要我們離相,離到這個程度啦,離到身體都可以看輕。而且他用恆河沙的身來布施,不是一生一世啦,他已經是累生累世都可以用身體來布施,那可見那個困難度很高,可是我們了解佛這樣講,就表示說,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這個要講的重點,全部都是在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就在我們金剛本性之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接受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把祂拿出來用,持就是拿出來用,受持。然後乃至四句偈,就是引導眾生能夠身空了,身空、心空、性空、法空。我們那個大乘金剛經論就全部在講這個四句偈。身空了、然後心空、性空了、法空了就是讓他能夠成就。我們自己能夠受持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又能夠引導別人讓他也成就,身空、心空、性空、法空,讓他也成就成佛成道。那這樣的話,這個其福甚多,就勝過我們整個身體布施,身體布施是很不容易很困難,可是只要你能夠受持自己金剛本性,然後把祂應用在日常生活,就是般若妙智慧能夠應用,然後使我們到達清淨的境地沒有煩惱,也使眾生到達這樣,都能脫離苦海,那這樣的功德比我們用身體來佈施,而且用恆河沙的身體來佈施那個福德還要多,就是會得到非常多的福德。所以就了解說,我們受持自己金剛本性的重要,這邊雖然內財、身體的布施很困難,可是它的重點還是在於受持金剛經,所以這個於此經中,就是金剛經之中,我們在金剛經之中能夠受持、能夠為他人說,那個福就勝過於我們身命布施。所以我們瞭解說,這個已經知道修持的那個法,就是已經都知道了,然後修持到的境界大概也知道到什麼程度了,所以就請佛講這個精名,講經的名稱、然後要怎麼樣來受持,然後請佛也說,那只要有請說了,佛一定會詳細講,就告訴我們凡塵的一切都是空的,不管是我們佛性本體祂也沒有形相、空的;不管是我們般若妙智慧祂也沒有形相、空的;我們到達沒有煩惱清淨的彼岸也是空的。如來沒有說法,所以我們要了解,如來一句也沒有說,都要我們成佛成如來,然後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空的,微塵空的,三十二相空的,一切都是空的,我們能夠了解一切都是空,已經不執著形相,所以可以解脫。所以我們了解到最殊勝的程度。

    大約剩下12分左右提問問題

    :劉講師麻煩解釋一下那個四攝法,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

    :,那個四攝是菩薩修持,那個就是先你喜歡聽的語言,愛語,讓你能夠喜歡聽。利行就是能夠讓你深植善根。然後同事就是降低身分跟你一樣。然後就是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那個就是在攝受。

       我們也是一樣假如說要去渡人求道,發一點心然後佈施愛語、利行、同事然後就渡他,就是要使他進入修道的軌道,不能帶他求道了以後就放著不管,一定要用一點心,希望我們知道的也給他知道,希望他也真正的走入修道的道路,用那個四攝法,那個是菩薩的四攝法還有那個六渡萬行,我們也要行持,能夠這樣做的話,我們自己本身得到利益,然後受我們渡化的人他也能夠得到利益,這樣了解嗎?(了解)謝謝!

       :後學曾看過一個版本它說渡人求道修道辦道,這也是一個四句偈的一種佈施,那不曉得劉講師同意這樣的講法,謝謝!

    :哈哈~重要的是他一定要進入修道的軌道啦!不能說我們渡了人以後就放著不管,因為他求了道等於是白紙一張,都不懂,那個時候我們要教啦!那就要花一點心來教導,那當然在我們現在來講上天大開普渡,我們求道了以後,也希望渡人求道他能夠走上辦道的行列,那這樣的話可以渡化更多的人,然後也真正的走入真的修道的軌道,也希望他脫離苦海成道。所以跟那個四句偈是相通的啦!只是說時代不同,講的內容也不同。

       還有問題要問嗎?所以後學不敢留太多時間,是要在這邊大眼瞪小眼嗎?所以後學就講那個文殊菩薩所講的『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因為我們在凡塵,要跟我們講說山河大地是我們佛性所生發,這個觀念一般我們都很難接受,我們都會想說我是我,山河大地是山河大地,都分得很開,可是我們就是要了解不管是世界,不管是微塵,沒有我們的真心,沒有體,它不呈現,山河大地呈現,微塵呈現,都是我們的真心,我們真心所現,真心能現,萬象萬物是所現,有能現,有所現就有生滅啦!

         所以整個天地都是我們的真心佛性,所以我們要先讓我們性分裡面有這方面的智慧,有這方面的佛因,要瞭解說佛世界無量的寬廣,不只有我們知道的這幾個,祂是無量無邊,非常的寬廣,我們所知道的大概就只有我們知道的太陽系,那我們的佛性是超越,超越太陽系,非常寬廣,你像那個佛經裡面記載:有佛世界裡面全部都是菩薩,沒有眾生啦!所以一定就沒有三惡道,我們到現在為止,哪知道一個世界沒有一個眾生的,喔沒有啊!就知道都不知道,能夠有佛,有辟支佛,有阿羅漢,然後有六道眾生都已經很不錯了,然後很多世界有專門是菩薩,有到達辟支佛以上底下都沒有,,就只有辟支佛。

       辟支佛就是沒有佛教導,他觀察萬物萬象的變化領悟的, 辟支佛然後上去十地菩薩,再上去佛,那那我們要了解到講到那個三惡道,就只有大概我們娑婆世界啦!我們娑婆世界才有三惡道,然後佛世界裡面大部分都沒有三惡道,有我們眾生就已經很不莊嚴了,佛世界裡面眾生沒有為惡,沒有為惡的佛世界算已經很理想,可是我們哪看到?一個也沒有看道,所以要了解我們最多接近看到西方極樂世界,都只有看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東方琉璃世界有聽啦!那也沒有很普遍,因為聽西方世界那個比較普遍,因為那個一死了以後就接引西方。

       所以要了解到在凡塵一聲阿彌陀佛都不念,你過世了就可以把你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喔!那你在凡塵什麼都不用做,等死就好了把你接去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那個事啦!所以你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也要有條件,你要到達全部都是菩薩的世界,你也要有條件,你自己本身就已經到菩薩的程度,你才可以到菩薩的世界去那邊生存,我們現在科學家正在試驗哪一個星球可以住人?是人,可是我們要知道佛世界已經超越人那個狀態,在我們凡塵我們時常可以聽到四禪,第四禪,可以不用呼吸,可以不用吃飯,各位就可以想像喔,我們不用呼吸不用吃飯還可以存在,那你進入佛世界那就更容易了啦!更沒有問題,可是我們在凡塵你要真正的進入第四禪,那個你就是要專心,專心修持由離生喜樂地初禪,離開生死,進入沒有生死,然後第二禪定生喜樂地,已經從定產生喜樂,然後三禪已經離喜妙樂地,離開喜樂進入妙樂,第四禪捨念清靜地,已經到達清靜的地步了,那個已經到達清靜地步了,第四禪了以後我們就了解到,不用呼吸不用吃飯,已經生理都變化了。

       然後再進入四空天就是無色界,然後就是八定了,四禪、四空八個,然後進入滅受想定,就是已經進入那個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迦葉,現在在雲南的雞足山在山的中央,祂就是滅受想定,等待彌勒祖師下生祂要交釋迦牟尼佛修的弟子,把他帶過來交給彌勒祖師教導,祂的任務才完成,才可以涅槃,要多久啊?喔真的是無量久,那祂在雲南雞足山前不久還跑出來給我們台灣的博士看,讓我們博士去印證說:真的有,那個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迦葉就在雞足山裡面,竟然山開了以後,給博士他看了以後還不知道那是誰?等到他進去了山又合起來以後,他才想我看到這個是誰啊?後來才說喔釋迦牟尼佛大弟子迦葉,祂就是滅受想定,就是四禪、四空滅受想定最高,我們凡塵修的最高程度滅受想定。下課!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合,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許多前賢慈悲在幕後默默佈施分享,感謝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1.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2.https://onedrive.live.com/?cid=93f6cb7e149d1059&id=93F6CB7E149D1059%21105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