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村講師解說大乘金剛經論第12片部份內容解說好心論
103年3/1台南同義宮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也謝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我們講大乘金剛經論第42章好心論,各位前賢好不好心啊?文殊菩薩問釋迦牟尼佛說:云何是好心?什麼樣是好心,佛言:好心兩字,無人行得。說沒有人可以做到啦!所以我們要了解說真正的好心很困難做,那我們一般大概會接近說這兩個字,說是勸人家素食,吃素的時候他們都會回答,唉喲!心好就好了,這個可能是得到最多的回答,就是說心好就好了,可是我們真的不知道什麼樣才可以稱為好心,所以真正我們一般的認知也都有程度上的差別,很初步的好心,只要善心都稱為好心啦,可是你真正能夠做到最高的好心,就是你要使所有的眾生都成佛,這樣才叫做好心。
那眾生假如說還再受苦,那眾生假如說都落在三惡道,你沒有辦法去改變,那你稱不上好心啦,所以各位就可以了解,那個好心做起來實際上有很多困難,不過我們就朝著好心這個方向努力,努力去做,我們本身先做起,本身能夠做到好心,就是能夠明心見性,你才知道心要怎麼好,到底是要怎麼好?有時候我們講出來的話雖然不好聽,可是要人家好,那個都可以稱為好心,可是有時後說出來的話很好聽,可是那個結果,他所呈現的這個眾生並不是走入行善,所以那個都不能稱為好心,所以這邊釋迦牟尼佛就講好心兩個字,無人可得,沒有人可以做得出來,可以做得到;若是好心,這邊就講假如是好心,這個已經降低程次啦,把那個好心降低了,說只要你利益他人,我們大概生活之中那個利益他人放在後面,利益自己放在前面,那假如說我們以利益他人為出發點的心,就可以稱得上好心。
那我們一般可以說先照顧好自己,自己先紮穩,能夠站得穩以後再來做好心的事,那自己假如說都非常坎坷,這一餐吃完下一餐不知道在哪裡?可以好得起來嗎?有實質上的困難對不對!可是我們就要了解我們這個遭遇可以說都是無常變化,有好有壞啦他不會一定的,那我們把持那一種好心倒是可以永遠;只要我們明心見性,我們可以時時刻刻把好心去做,也就是利益他人,要所有人都能夠真正的走入修道的道路,都努力在修道,平常生活之就是去掉脾氣毛病,然後又去掉貪嗔癡這個三毒能夠去掉,我們假如說能夠實際這樣的來行持,那已經就時時刻刻保持好心,都是好的心;那我們的遭遇那個都是無常變化啦!
你遇到好也不用高興的太過頭,你遇到不好也不用悲傷,那個都隨時變化的,所以我們要有『定』自己本身要有那個定,從佛性本體產生那個定力,不容易易被凡塵的現象破壞,那我們在凡塵所學的定容易破壞,學了很久一下子就破壞了,被一個景象就可以破壞,可是我們佛性產生的定那個外境沒有辦法破壞,所以這個才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可以自己掌握。
所以我們生活之中我們真的要把三寶融入生活,不是把祂高處在看得到摸不到的地方,我們一般都會把他變成兩邊,三寶是三寶,我的生活是生活,沒有把祂融成一體啦,那我們要把我們得到的三寶,在生活之中實現,日常生活就是在用三寶,時時刻刻我們都是用三寶,佛性本體就是第一寶,然後般若妙智慧五字真言就是第二寶,然後我們的行為就是第三寶,三寶就在日常生活之中整個都呈現,沒有把祂分開啦,知道是知道,做是做,生活是生活都分開,那分開就是惡,就是生滅,我們上個禮拜講『一』
我們把他融成一,你知得一萬事畢,你知道一的時候萬事萬物都畢業了,就不會迷失了,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就實際運用那個三寶,整個都用三寶,那這樣的話一口氣不來就不會怕,不然我們在日常生活沒有用三寶,等到一口氣不來因為沒有用三寶,三寶不熟悉所以佛性本體不呈現,那一口氣不來業力推著我們去現象,我們行善了把我們推到『天道』我們做惡了把我們推到『三惡道』我們就在那邊現象,這個享福的享福,受苦的受苦,哇!做不了自己啦,自己都沒有主張的餘地,那我們生活之中已經都可以主張自己的佛性本體自由自在,都在生活之中呈現這是最理想的狀態;所以我們修道這樣就走進正確的修道軌道已經進入了;可是啊我們都是認知沒有到這個狀態,所以實踐就實踐不了,那就變成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就變兩回事啦!
所以各位前賢只要進入二,有二就是對待,有二就是生滅,所以一定要一,我們只要啟發佛性讓佛性當家,一他就是一個絕對,沒有相對,那沒有相對就沒有生滅,沒有生滅我們已經進入我們的佛性本體,在生活之中就可以做到,所以我們一定要把真理呈現,整個都呈現在生活之中,生活之中可以做到我們佛性本體當家,那脾氣毛病就很容易去掉,因為脾氣毛病我們佛性本體沒有,我們所有的脾氣毛病都是因為六道輪迴跟久了,它自然呈現,這一些佛性本體沒有,可是我們六道輪迴太久了,養成習慣性我們就有脾氣毛病,就是有情緒啦,那我們修道最怕有情緒,一講到情緒以後都不講理,那理就消失了,都是有喜歡不喜歡,所以我們社會流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個帶壞了大家的念頭只要我喜歡,當然啊!只要你願意進入三惡道有什麼不可以,這個好嗎?不好啦!所以不要說我喜歡,應該只要我喜歡成仙做佛成道這個可以,可是只要我喜歡落入情緒了,那個不講理了,已經在兩邊,那在兩邊之中他又不行善那一定落入三惡道,那我們要知道喔,我們做人都不怎麼快活了,那三惡道更苦,那苦得不得了,你只要看看那個惡鬼道肚子這大喉嚨那麼小,吃都沒辦法吃進去,喔就是很苦,去接受那種很苦的狀態,那個三惡道最好就是畜牲道,現在很多寵物都被人寵愛,你當寵物不能修道不能成道成佛,我們都不願意,人家再怎麼寵愛都是沒辦法主宰,你要怎樣都沒辦法自己作主張,所以後學就講我們修道不要養寵物,你養寵物了你還要陪牠成道成佛,那前賢就問啊,那我們養孩子呢?我說養孩子不同,孩子有思想要不要成道修道,要不要成佛他自己做決定,可是養寵物你要陪牠,因為牠沒辦法主宰啊!都在你的控制之下,所以牠再來出生你要陪祂再來,能夠有人的身體才能夠修道,當畜牲道轉生成人的時候,我們要知道那個含藏識裡面沒有修道的意識,畜牲道含藏識都是吃,吃飽了等著被人殺,所以你要他修道做好事他會嗎?他會照顧好自己的肚子,吃重要,所以畜牲道第一次到凡塵,有人的身體的時候,你要渡他求道那真的困難,所以要一直薰習,你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喔,就是這樣啦!所以他能夠改變的也不大,那我們經過30年就一世,他經過一世知道說做人了,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比較可以接受,那也只有這樣,那經過第二個30年第二世了,第二世的時候他已經接近生命尾端,所以你要他修道行善那個還差得很遠,我們從這個理瞭解說,我們能夠求道了,我們能夠接近上乘佛法,我們是經過多久的修持,我們累積了多久的善根才有辦法得道,才有辦法聽性理心法。
我們可以了解一下你看我們台灣2300萬,你看喔研究性理心法的有多少?就是少之又少啦,所以啊我們一般社會人士你要他聽這個課,他聽不進去啦,大部份都會在凡塵有形有相裡面追求,然後追求物質上的享受,他認為那個最實際,不知道說我們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都還不知道勒,我們求道修道很多啊,都算百萬,可是你看百萬之中有幾個知道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不知道,那不知道要怎麼成道成佛?你要知道,要能夠從佛性本體然後修持,因為成佛成道就是佛性本體,你本體不知道怎麼成?這個是最基本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我們為什麼沒有成佛?就是因為我們六道輪迴太久了,迷失了,迷失了以後我造了很多的業,我們受到業報,業的果報,那可見我們好的也做壞的也做,不好不壞有人道,假如說我們都是好的,那已經是仙佛菩薩啦,假如我們都不好那在三惡道之中,都還沒有人的身體,所以我們都是好的不多壞也不多,剛好又可以到人道來,很幸運啊,我們有人的身體很幸運,可以修道可以成道可以回到本位,回到我們佛的本位,每一個都是佛,縱然他是三惡道,他的本源也是佛,可是他要經過很久的時間,三惡道的苦受夠了才出來凡塵當人,當人了以後還要累積很多的善,你才能夠有善知識引導,引導你修道,引導你成道成佛,所以啊釋迦牟尼佛講:『眾生畢竟成佛』後學看到是高興得不得了,畢竟的,一定的可以成佛,可是他後面加了一句話「經過三個阿僧衹劫」喔!這個三個阿僧衹劫各位前賢多久你知道嗎?因為我們從佛學那個覺來算,他說我們人的平均壽命十歲,為什麼只有十歲,因為人心很壞,地生長的萬物可以養生可以害生所以十歲就死掉了,因為壞到極點就想行善,那行善以後也不是很快就增加壽命很多,每經過一百年然後增加一歲,一直增加,增加到我們人壽命的頂點,八萬四千歲;那我們人到八萬四千歲的時候已經太好了,生活很富裕很享受,又做壞了,然後每一百年減一歲,一百年又減一歲,一直減到原來的十歲,這樣一增一減叫做一小劫。
各位前賢就可以了解到,他的時間已經很長,還可以算得出來,一劫是一個個位數,個、十、百、千、萬,到千萬叫做「那由他」,一個那由他已經是無量無數的劫累積成千萬的劫,一個那由他然後又一直個、十、百、千、萬,千萬的那由他一個『蘋婆』,蘋果的蘋婆婆的婆,一個蘋婆,一樣個十百千萬,到千萬的蘋婆加一個迦他加減乘除的加再加一個走馬邊,你我他的他,一個迦他然後個十百千萬的迦他就是一個阿僧衹劫,然後要三個阿僧衹劫眾生畢竟成佛,啊~真的會昏倒,為什麼太久了啦,我們現在百年都活得很無奈,很苦要撐著,你看一百年我們都活得這麼無奈,你要經過三個阿僧衹劫,那要經過都少千千萬萬的無奈,所以我們要了解早一點成道早一點成佛,那個苦都不要去接受,苦從哪裡來?從我們造業來的,我們了解不造業沒有苦可以受,解脫了,所以不是跪在佛前唉呦仙佛啊把我解脫啦,我很苦啊,沒有用要自己解脫,你業都不造我要受苦沒有苦給你受,真理就是這樣,那我們都不知不覺,沒有造業啊,我們造業都不知道為什麼?眾生顛倒,為什麼顛倒我們把假相都當成真,我們把佛性本體沒有形相,因為沒有形象不管祂,所以我們都顛倒就是造業,造了業就要受苦,受苦又迷惑,迷惑又造業沒完沒了我們都不知道,所以要知道凡塵我們有行善,我有佈施,各位前賢要了解行善佈施是基本,那個是我們做人的根本,人就是要這樣,不是說你在行善佈施你就高人一等,沒有啦,那個只是做人的資格,你當人就是要這樣,要有善然後要有佈施,然後我們佈施的時候更要了解不能有得果報的心,就變成福報,我們做了多少善是得了多少的福報,變成一定,那假如說我們所行的善,所行的好事,所行的佈施,我們都把它拋入虛空,不記在腦海就變成我們佛性之中,我們要累積很多的德本,我們才有辦法坐上供桌上受人朝拜,所以受人朝拜一定要有德,你有德本了你才可以受人朝拜,因為可以解決眾生的苦難,不然啊說沒有德本,你又被眾生供養到供桌上了,眾生一來啊一求了以後,你一聽了唉呦你所求的我跟你一樣,我也要求勒那我怎麼給你啊,這個什麼都沒有你不久別人請下來,供桌上坐不住啦,所以要了解到供桌上坐得住就是要以德,自古以來都是以德服人,用德來降伏別人,自己又能夠行持能做,所以我們就在生活之中培養,要有廣大的心胸,要有涵量,這個不是說一說而已要實地的去做,你要在日常生活都能夠容納一些橫逆,一些橫逆你能夠容納度量就能夠擴展,你就可以很寬廣都實際的能夠做到,當你度量很寬廣時候,你就會了解說我們眾生真的叫什麼雞腸鳥肚(台語)這個國語怎麼講?還是台灣話比較好講,也比較了解是很狹隘的心胸,我們都是這樣可是我們不承認,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實際上我們知道的太少,就連我們所做所為都不知道,它跟真理到底差了多遠?我們也不知道那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很少迴光返照,我們很少去探討我們的行為到底哪裡不合理,沒有探討哪裡會知道,所以有錯都是別人的錯,我都沒有錯,我們知道活菩薩都說我的錯,因為我沒有教所以都是我的錯,可是我們眾生的觀念就不同,我都沒有錯,錯的都是別人,所以要打破這個觀念很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之中都能夠迴光返照。
就像我們上禮拜說我們生活之中只要一個字『覺』就好了,覺,前賢也問啊要怎麼做?後學說你心在想什麼,你身體在做什麼,你都了了分明,容不容易,非常容易,我心想什麼身體做什麼我也知道啊,那你保持一天24個小時連睡我現在睡覺我身也在睡覺,了了分明,容不容易,各位前賢當你24分鐘時候你就知道不容易,為什麼?束縛,你被心在做什麼身在做什麼綁住了,你被他綁住了,你就覺得說這個束縛很大,這個不自由了很厲害,可是各位前賢不要放棄,因為你還沒有養成習慣,當你養成習慣的時候就很容易,你只要保持這個覺,你心在想什麼縱然起心動念也沒關係,你知道你心在想什麼,知道他合不合理,知道身體在做什麼,只要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他習慣了,習慣的時候你就不會感到束縛,你就不會一樣說沒有啊,我一樣自由自在,你能夠覺還能夠自由自在,啊!恭喜解脫了。
凡塵所有束縛都束縛不了你,你已經從自己佛性本體解脫萬象,萬象給你的束縛你都解脫了。
我們就是要了解到只要你肯做,你實行了,一定有功效呈現,所以後學在四年前第一堂課就講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從那個時候到這個時候各位功夫都很深啦,為什麼因為可以真的萬緣放下,就是我們的妄心全部都放下,沒有妄心了整個呈現都是真心佛性,所以要了解到後學沒有要求很高,說你有三五分鐘空閒,你就做三五分鐘的萬緣放下,你有這樣子做先把你的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輪廓呈現,讓你自己知道你的佛性是什麼狀態,知道了以後你再深入研究,從你的佛性本體之中知道我們佛性本體具備五眼六通,具備功能大用可以轉移四天下,可是我們現在連一個釣魚台都轉不過來,所以就要知道說我們的功夫都沒有啦,還差得很遠,可是當我們有那個功夫的時候,我們不去轉釣魚台,也不轉四天下,我們就是要所有娑婆世界的眾生都能夠成道成佛,所以就鼓勵所有眾生多研究,都明心見性然後進入我們的佛性本體,這個是我們可以掌握可以做的,所以就在日常生活把它呈現,只要後學講出來的法門,你肯做一定都有功夫,你做到最後每一個法門,他都回歸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就說『覺』我們身體做什麼?心想什麼?你只要迴光返照你知道你心在想,知道你的身在做,這個就呈現你在迴光返照,在照你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雖然他在起心動念,在念頭,那個是我們佛性的功能用雖然是功能作用,不過你一直在觀照祂,功能作用從哪裡來?從佛性本體裡來,所以等於也在迴光返照我們的佛性本體,那只要你肯做一天24個小時之中你都跟你佛性在一起,已經沒有被外境引誘,沒有被外境引誘拉走,那我們為什麼會造業,為什麼會六道輪迴就是外面環境引誘力量很大,然後我們在凡塵又追求物質生活,所以一拍即合,馬上被他拉走,我們被環境拉走了,那個時候你跟他講要修佛性,那個放在後面啦,啊等到我老的時候啦,等到老的時候再來研究佛性已經沒有力了,所以我們就因循就這樣過一生了,來不及了啦,一口氣快要斷了我沒有修好。
我們可以想像各位前賢我們都會遇到那種狀態,有一天我們都有一口氣不來的時候,我們要在一口氣不來的時候『要知道我的塵緣已了』一不一樣,唉喲!我都還沒有修呢,要把它轉換我都修了,所辦的已經辦了,已經不受惑有,不受惑有就是不再輪迴啦,已經不來了,可以主宰不來了,各位前賢我們現在可以嗎?可以說我這一生過了我就不來了,可以嗎?可以啦!為什麼說不可以我們還很年輕啊,我們可以做的還很多啊,一定要有把握你的佛性,可以指揮你的視聽言動,這樣一口氣不來你就已經回歸本位了,可以主宰我不來了,有沒有信心啊?都不敢承諾,這個就是對我們的佛性認識的還不深。
後學就講我們前賢問七寶跟七法財,七寶是身體要用的,七法財是佛性要用的,所以你看七法財的第一個就是聞,就是聽到上乘佛法你聽到了,第二個就是相信你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你聽到了又相信你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佛性要用的財有了,能夠聽到能夠相信我自己本身的佛性本體,然後接著就是戒、定,然後我們藉著恢復本來的時候,有一些不能夠做,就是我們的脾氣毛病,我們的貪嗔癡慢疑不能做,那我們由戒把它戒除掉,沒有了由佛性產生定,有定有慧所以聞、信、戒定慧然後精進,努力使自己的佛性清靜光明,然後捨,把凡塵所有一切都捨佈施不要了,我們要了解到我們一口氣不來什麼都不是我們的啦,你不捨也要捨,強迫一定要你全部捨,然後最後一個慚愧,就是這麼多眾生還沒有求道修道,都還沒有進入軌道離成佛還遙遙無期,我們要感到慚愧,都沒有去教導都沒有去渡化,所以我們有七個七法財來讓我們該努力的方向,聞有了,聽到上乘佛法,信我們相信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相信以後佛性本體沒有脾氣毛病,佛性本體沒有貪嗔癡慢疑,所以我們戒定慧,我們三毒貪嗔癡沒有沒有了以後,我們能夠精進,使自己進入光明進入清靜,這樣就已經恢復了本體,所以凡塵所有的一切都佈施捨掉,最後慚愧就是趕快渡化眾生,你看七法財是不是不一樣,我們凡塵要用是七寶,那個有形有相的錢財,我們追求七寶的心比較強烈,我們追求七法財的心比較薄弱對不對?因為現實是這樣,那我們七法財是理想,理想跟現實都有一段距離。
我們在凡塵就是要有希望,我們有希望能夠成道希望能夠成佛,為了希望活著,假如我們活著都沒有希望那糟糕了,沒有動力修不來,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好心兩個字已經講40分啦,好心都還是呈現不出來。
那我們解說『利益他人不求他報』這個很重要,我們利益眾生不求眾生回報,不求,因為你行了自然因果是一定的,你做了因一定有果,你不要去求,你求的話,你做的行跟果只有平等而以,你行了都少功得到多少果,佈施一百塊得到一百塊的回報,那你假如都不求,你佈施了以後把它拋入虛空,各位要了解到我們的佈施一百塊,拋入虛空,虛空大不大?虛空給我們的果報非常大,這個是從真理的角度來說啦,因為一百塊有侷限他數目不多,可是一拋入虛空很寬廣,所以祂給你的果報一樣就是那麼寬廣,無量無邊,進入你的佛性本體就是養成你的德,深植德本不落入福報,我們要了解我們住相的佈施落入福報,所以佈施是因,得到是果,有因一定有果,你有祈求的那個因跟果一樣一百塊的果,那是一樣的,你不求他回報給你就像虛空無限寬廣的果報給你,你那個接受我只有行一點點怎麼會有那麼大的果報,各位要了解那個都是真理的角度來說的,從真理的角度了解住相你佈施都少得到多少,你不住相的那個德到的果報無量無邊,所以從真理的角度來行持,因為我們所求並不希望凡塵福報,因為我們接受凡塵福報,當我們在凡塵有錢有社會地位,我們修道的心就不強烈,既然有錢有社會地位我這樣就好了啦,這樣就很快樂逍遙對不對?那我們有這個心啊,我們福報都有期限都會用得完啦,一生之中我們會用完,你一生用不完表示你行的功非常多,那接下來也不一定能夠享用很多生多世,縱然你有多世的福報也只有哪麼一點點,一百年一世,那你享受很多生多世的話給你十世,大概都富不過三代啦,經過三代就窮了因為都用完了,所以我們在福報當下就是造業,有錢容易造業有錢容易行功,可是啊我們有錢的時候那個行功的心很少,都要想自己享福啦,都要得到名得到利都是為自己,所以那個修道的心不強,修道心不強,所以後學都說當我們踢到鐵板,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很大的挫折,那個就是上天給我們機會,讓你有回頭有改變的時候,當我們從福報當中改變現象那個時候,就會追求我們人生的根本,……………請繼續聽下去還有課程解說的真理 ^O^
1.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多的因緣聚合,劉講師慈悲詳傳達上乘佛法的殊勝,感恩前賢慈悲錄音佈施,感謝十方諸佛供養
2.以上為課程部份內容,文字根據MP3記錄如有錯字音差部份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