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瑪利教堂,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雪梨 。 - ( 映兆)YingZhao的亮紫麗學 - udn部落格
( 映兆)YingZhao的亮紫麗學
作家:YingZhao
文章分類
    Top
    在聖瑪利教堂,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雪梨 。
    2024/10/29 00:01:18
    瀏覽:940
    迴響:0
    推薦:91
    引用0
    在聖瑪利教堂,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雪梨 。
    澳洲第一座羅馬天主教派教堂的大主教,在舊的聖瑪莉大教堂於1865年被大火燒毀後,指派了建築師William Wardell (當年最出名的建築師,擅長哥德復興式建築-雪梨大學的聖約翰學院就是他建造的) 重建聖瑪莉大教堂,只有一個要求:“任何計畫,任何風格,只要我們有能力辦到,將她建得愈美愈雄偉愈好。(Any plan, any style, anything that is beautiful and grand, to the extent of our power)” 看來偉大的建築師是完全辦到了大主教的請託。


    St Mary’s Cathedral聖母主教座堂是澳洲最大教堂,就位在雪梨市中心,哥德式建築、絢麗玫瑰花窗、雙塔建築設計,不僅僅是當地信仰中心,也成為許多觀光客前去朝聖的經典地標,就來看看我的聖母主教座堂分享吧!

    雪梨市政廳、QVB雪梨塔海德公園、聖母主教座堂等幾個雪梨景點都很近,還蠻推薦可以先到雪梨塔自助餐享用午餐,在沿路慢慢散步消耗熱量,甚至要再往北走到雪梨皇家植物園都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要搭乘大眾運輸,最近的火車站是St James Station,出站後穿過海德公園就是教堂了。

    St Mary’s Cathedral聖母主教座堂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20年代,不過第一代的建築在1865年遭遇大火,也因此目前所看到的建築是1865~1928年間分成兩階段逐漸完成,而最前方的雙塔則是在2020年才最終完成。




    建築師打造出哥德式風格,向中世紀歐洲大教堂致敬,玫瑰花窗、飛扶壁、塔樓設計等,都讓我覺得有點巴黎聖母院的既視感。砂岩所建造的蜂蜜色外牆,風化過後則呈現紅棕色澤,和QVB的外觀顏色也有點類似。

    觀光客必知的五件事:

    1. 離教堂最近的火車站是St James站。
    2. 教堂的開放時間是 星期一到五 10am-5pm,星期六 10am-4pm,星期天 12pm-4pm。
    3. 入場免費(門推開就可以進去),鼓勵自由捐獻。
    4. 在教堂內可以拍照,但請大家自己注意禮貌。
    5. 官方網站上有彌撒的時間排程表(天主教觀光客不妨來朝聖,非天主教的盡量避免這時間去湊熱鬧囉)。

    雪梨的市區除了林立的商業大樓,更有許多公園綠地以及具有歷史意義的標誌性建築物可以參觀,聖瑪麗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就是其中一個。

    聖瑪麗教堂是澳洲第一大天主教堂,屬天主教雪梨總教區的主教座堂,最早在1821始建,但是1865因為大火而燒毀,後來的臨時木造教堂在1869年再次被燒毀,改建為哥德式風格的建築,以砂岩為主要的建材,在2000年,教堂正面的雙塔正式落成,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聖瑪麗大教堂全貌。

    緊貼著海德公園(Hyde Park),聖瑪麗教堂和周圍的綠地把吵鬧車水馬龍隔絕在馬路的另一端,讓匆忙的腳步有了放慢節奏的理由。


    看看澳洲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宗教建筑 - 聖瑪利大教堂, 一棟建於中世紀的建築。我本身並不是天主和基督徒, 但就是非常欣賞它的特色和古典美。

    內部裝潢精美,莊嚴肅穆;教堂地下墓穴的馬洛哥神父地板圖案,以創世紀為主題,由彩色的碎石鑲嵌而成,手工精巧,聞名世界。
    教堂的內部很雄偉,第一次進來時覺得很感動,陽光透進來,整個教堂映著金黃色的砂岩石架構,充滿溫暖的色調。

    抵達教堂的時候正好在進行每天下午的禱告,我自己非教徒,所以坐在最後面靜靜地聽著,趁機讓心情稍微沉澱一下。不管是寺廟或教堂,宗教建築總有一種吸引人的特質,裡外的各種裝飾雕花,都能顯示不同的文化和藝術特質。

    聖瑪麗大教堂不僅是澳大利亞的寶貴遺產,也是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周二至周日,聖瑪麗大教堂內部可以免費自由參觀,遊人們一進入教堂,立刻就會被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所感染。虔誠的天主教信徒正在祈禱,立刻坐下,屏住呼吸,被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所感染。(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上午十點至下午4點半)


    聖瑪莉大教堂在歷史意義上,是代表了澳洲天主教意識的起源。現在,聖瑪莉大教堂還是天主教信徒望彌撒的神聖之地,平時有彌撒聚會,有重要節日跟活動時也會在此聚集。這個教堂的派系是Mary Help of Christians,

























    早期教堂內部拍照是需要購買攝影券的,目前已經不再收費,開放拍照,但是畢竟教堂依然持續使用中,每日每周都還是有禱告進行,為尊重教徒,在禱告時間依然禁止攝影。

    看夠了市區的喧囂,抽出一小時在公園和教堂周邊散步放鬆,當作是市區一日遊的中場休息,絕對是不錯的選擇,建議停留時間30分鐘到1小時。








    1820年,天主教神父正式來到澳大利亞,聖瑪麗大教堂又被稱為澳大利亞天主教堂之母(Mother Church of Australian Catholicism)。這個歐洲中世紀大教堂,外觀雄偉壯麗,「哥德式」建築風格,雕塑栩栩如生。











    雪梨聖瑪麗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是澳大利亞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宗教建築,位於海德公園對面。它始建於1821年。1865年,修建中的大教堂毀於大火,重建工程耗時60多年,於1928年完成。1998年至2000年,加修教堂的尖塔。大教堂長107米,中殿24.3米寬,天花板高22.5米,中心塔高46.3米,前塔和尖塔的高度為74.6米。





    抵達雪梨先帶客人品嚐『炸魚餐』真不錯吃喔!
    吃飽滿足後前往
    『聖瑪麗大教堂』說不出的感受
    雪梨皇家植物園一定要在『麥爵理夫人座椅』拍一張,風景優美遠眺雪梨歌劇院
    晚餐是船上(套餐)欣賞雪梨港週邊美景
    雪梨哥劇院— 在澳洲雪梨。


    今天終於去到雪梨歌劇院裡面,參觀了!

    裡面不可以拍照!很可惜。
    雪梨歌劇院的每一個面拍起來都美!
    女鵝的音樂路、來看看歌劇院就滿足了。
    還有雄偉的聖瑪麗大教堂,超美。
    海德公園— 在澳洲雪梨。
    聖瑪麗大教堂— 在澳洲雪梨。
    雪梨塔— 在澳洲雪梨
    雪梨聖瑪麗大教堂


















    聖瑪麗大教堂位於海德公園對面
    建於1865年,為哥德式建築,是澳洲第二大天主教堂。
    在1950年前,雪梨的建築高度都不可以超過教堂。
    教堂是由沙岩所建成,色調溫暖柔和,給人一種祥和溫馨的感覺,和一般歐洲教堂的冰冷、威嚴截然不同。
    沙岩建築若在台灣可能很快就會風化了?
    參觀雪梨聖瑪麗大教堂具有文化和藝術的標誌性建築物
    魚市場 品嚐澳洲美味海鮮
    體驗雙層火車 來到岩石區及市區觀光
    雪梨城市觀光,今天沒有行程要趕,睡到自然醒去吃早餐,悠閒的搭火車、渡船認識雪梨…








    1、聖瑪麗大教堂
    2、澳洲博物館-很大,有標本動物園,有類似台灣的科展,只限學生不對外開放…再死一次的恐龍
    3、百年兒童樂園,詭異+陰森,進去走一下就出來了
    4、雪梨歌劇院-今天的導覽票沒搶到,在臺灣只預約到明天的
    5、畫廊-有一幅畫要價4萬澳幣(約88萬台幣),讓我們非常匪夷所思,希望有人可以解惑
    5、岩石區逛街-鳥籠街、蘋果店、樂高…
    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出行攻略
    旅行前把行李準備好
    ①證件:護照、簽證、身分證
    2電子產品:轉換器插座、耳機、各種充電器
    3日用品:保養品、防曬乳、化妝品、拖鞋、
    去澳洲之前要知道的9件事
    1.如果你想搭計程車,記得在飛機落地後更改地點,下載Uber,然後附上你的VISA卡。
    2.建議大家買一張交通卡,出遊比搭計程車更划算。
    3.澳洲的巴士到站收費,下車時必須刷卡。
    4.澳洲的公車沒有車站名稱,記得下載地圖看路線。
    5.澳洲的一些道路需要按下人行道上的按鈕才能改變交通燈。
    67澳洲到處都有直接飲用的水龍頭,這些水不可以直接喝,澳洲牛奶比水便宜喔雖然牛奶的味道也不是很好。
    7.澳洲的南北氣候差異很明顯,記得提前確認氣候。
    8.澳洲有三個不同的時區,所以在州與州之間旅行時要注意時差,以免錯過航班。
    必須要做的事情:
    1.參觀雪梨歌劇院
    2. 搭乘港口渡輪悉尼
    3. 晚上在達令港散步
    4. 去商場購物
    5. 去吃雪梨食品
    6. 去塔隆動物園旅行
    7.去藍山健行,到卡魯拉鎮
    8. 潘趣愛灣和:牧場宮崎駿
    9.獵人谷健行步道攀登雪梨港灣大橋
    10.購買新鮮海鮮請到雪梨海鮮市場
    11.去紐敦打卡周杰倫
    12.欣賞市政廳的街頭藝人
    13.搭乘電車到中央商務區
    14.在海德公園體驗聖瑪麗大教堂的威嚴和你的夥伴一起去月亮公園
    15.踏上邦迪海灘的沙灘
    16.在雪梨過中國年
    17.去皇家植物園。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