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作曲家[葛塔諾.董尼采蒂]──‘多尼采蒂的三位女王’之一──《Maria Stuarda/瑪麗亞.斯圖亞特/血灑英廷》
2024/11/05 15:03:00
-
義大利作曲家[葛塔諾.董尼采蒂]──‘多尼采蒂的三位女王’之一──兩幕悲劇歌劇──《Maria Stuarda/瑪麗亞.斯圖亞特/血灑英廷》
《Maria Stuarda/瑪麗亞.斯圖亞特/血灑英廷》是一部兩幕悲劇歌劇,由義大利作曲家葛塔諾.董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在1835年創作完成,劇本由朱塞佩·巴爾達里(Giuseppe Bardari)創作,改編自安德里亞·馬菲(Andrea Maffei)對佛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800 年戲劇《瑪麗亞·史都華/Maria Stuart》的翻譯。
該歌劇是董尼采蒂創作的多部講述英國歷史上都鐸王朝時期的歌劇之一,包括《安娜·博萊娜/Anna Bolena》(以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命名)、《羅伯托·德弗羅/Roberto Devereux》(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假定情人命名 )和《凱尼爾沃斯城堡/Il castello di Kenilworth》。
歌劇《安娜·博萊娜》、《瑪麗亞·斯圖爾達》和《羅伯托·德弗羅》中的女主角通常被稱為“董尼采蒂三女王”。
這個故事大致取材自蘇格蘭女王瑪麗(瑪麗·斯圖爾特)和她的表弟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生活。
在那不勒斯的最後一次彩排之後,該劇的演出遇到一系列問題——包括必須在完全不同的地點重新編寫劇本,
在不同時期,並以《Buondelmonte》為新標題
1834 年 10 月 18 日,《Buondelmonte》在那不勒斯首次舉行時,不可避免地並不成功;它只演出了六次,之後就再也沒有演出過。
當被迫簡化原版 Elisabetta 的部分音樂時,多尼采蒂在頁邊空白處潦草地寫下“但這很醜!”,並進一步拒絕更改,寫道“這樣做,祝你活一百年!”
我們今天所知的《瑪麗亞·斯圖爾達》於 1835 年 12 月 30 日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首演。
兩位主唱的聲音都很糟糕。多尼采蒂形容這個夜晚「從開始到結束都是痛苦的」。
之後在歐洲各地陸續演出,除了威尼斯和那不勒斯之外,大多數這些地點“都是次要的”,因此這部歌劇“從未登上維也納、巴黎或倫敦的舞台”,義大利的反應是取得國際成功的主要要求。
本劇自1865年後130年被忽視了。
最近,這部歌劇在歐洲和北美的多個地點上演,並開始逐漸將其確立為標準劇目的一部分。
它也沒有維持簡單化的觀點,即歌劇將瑪麗描繪成高貴的受害者,而伊麗莎白描繪成復仇的怪物,[但]在這裡,相互競爭的女王都是深刻的悲劇性、複雜的人物”,
根據Operabase統計,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間,該歌劇已在16個城市上演了18部作品的86場演出。
1979 Opera
2005 Opera
2011 Opera*Joanna Woś
Opera*Patrizia Ciofi
Overture
參考/引用/轉載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