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重新上映的電影"末代皇帝",那蕩氣迴腸且耳熟能詳的著名片頭曲,就是由這位有著病態面容,曲風獨特的Talking Heads主唱David Byrne所作,也讓他與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中國音樂家蘇聰共同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奬。
在歷經過了無止無盡的更換器材,攀比數據,褻玩炫物,聽燒不聽樂....等沒完沒了,自負又空洞的音響歷程,然而音響畢竟只是用來釋放音樂的工具,差異就如樂器的良莠與演奏者的投入影響最終的真正目的:
"聲音與聆聽者之間是否達到有效的訊息溝通與情感連結"
Tears For Fears驚懼之淚合唱團(英國)
嚴格說來當時僅就讀小學的筆者並不屬於Tears For Fears的時代,因那個年代一般家庭中只會有一台電視機,但下課後的黃金時段都會被喜愛西洋流行音樂的哥哥姐姐們霸佔著(我只想看米老鼠與唐老鴨,無敵鐵金剛....),就這樣身不由己地透過由台灣流行樂界著名主持人余光的"閃亮節奏"一起度過了自己的音樂啟蒙時代
這兩位老人家當年因一張Songs From The Big Chair(大椅子之歌)專輯一炮而紅,成為了當時全世界青少年瘋狂追捧的青春偶像,一首 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也成了大家都孰悉但又聽不懂歌詞的流行聖歌,即使像筆者還只是個與女生同桌還要畫界線的小屁孩來說都能夠哼上幾句(另一句是say you. say me)
關於Tears For Fears的相關資料google很多,非本文主題,在此就不贅述
成名曲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每個人都想統治世界)
不過筆者還是比較喜歡當年余光節目中將這首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翻譯為"世人皆有江山夢",將SHOUT翻譯為"吶喊";是不是更顯原意且優雅了許多
早年即使是一切講唯物論證的科學家,除了自身的科學研究專業外,各個都飽含著豐富的國學素養,翻譯出了如甲醇Methanol,乙酮Ethyl ketone,丙烯acrylonitrile...;生物學家翻譯出外域種生物如天竺鼠 Guinea pig,樹懶Sloth,企鵝penguin...等達意甚至超越原名的漂亮中文名稱
而如今就連wifi一詞都難以中文化的當下,應該意識到的不是英文能力提升或下降的問題,而是我們這一代以及下一代的母語與優勢--"中文能力"變差了!可參考:語言癌蔓延 語文能力下降
這類因網路普及所造成的文語(非口語)表達能力下降應該是全世界都面臨到的問題,只是再加上政治因素後,讓原本僅次於英語使用人口的中文語系裏最具優勢的台灣,問題上變得更加嚴峻複雜,也大幅喪失了優勢
何許人合唱團The Who(英國)
1964年成軍的THE WHO雖然比起Tears For Fears出道時間早了20多年,但相同點都是典型的"戰後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樂團,一首can you see the real me?(你可了解真正的我?)代表著屬於他們那個世代對於長輩,社會價值控制下的掙扎與吶喊;當然也有屬同世代如Joan Baez(瓊·拜亞)等以反戰(二戰)較具公益性訴求的歌手
這類關於世代間因價值產生的隔閡與衝突一直以來有著相當多的爭議與討論,如瑞典氣候女孩,以及在最近一個引發華爾街如大地震般的Gamestop股票軋空事件再次將"世代剝削"問題浮上檯面,可參考:散戶起義!Gamestop事件的啟示:年輕世代將永遠改變股市規則?
無論這事件是否為年輕世代對於遭嬰兒潮世代壓榨的報復,或只是少數股市炒手利用民粹來獲取利益的炒作事件,都是屬於年輕世代對於掌握並控制著全球絕大多數政治,經濟資源及舞台的嬰兒潮世代所做出的掙扎與吶喊
以下兩篇文章分別由嬰兒潮世代與千禧世代所言
嬰兒潮世代是享盡特權的人類──我們台灣千禧世代看到的景氣,又是何等光景?
歐美社群流行的「Ok, boomer」,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OK,boomer影片
相對之下如筆者這輩夾在兩個世代間的X世代最為沉默,是一個"被跳過的世代",除了少數富,政二代以外,X世代無論在世界政治,經濟領域上可說完全沒有聲量與舞台;我想應該與一個由美國前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Z. Brzezinski)於1995年所提出的「奶嘴策略」(tittytainment)就是讓X世代如此乖巧聽話,不懂掙扎與吶喊的原因了,有興趣可點入參考或自行google
曾在大陸旅居多年,觀察到這裏因為在改革開放前與世界處於較封閉鎖國的狀態,故這裡的世代關係有著與我們截然不同的發展;在改革開放後的大躍進1990~2010是正值60,70後可大展身手,採收豐碩經濟果實的時機,所以目前在大陸掌握著經濟主導大權的大多數都是如筆者一樣的X世代
再者大陸除了政治決策高層以外的各級機關也完成了相對於台灣較為"正常"的世代交替,目前已有多位70後的副省長,這讓身為台灣"被跳過的X世代"筆者感慨萬千
在陸期間筆者曾走訪過許多居住於雲南較偏遠山區朋友及同事故鄉,也有幸受邀參加過他們當地所舉辦的傳統婚喪喜慶等活動
透過數次造訪後觀察到位處這些較偏遠地區雖然在生活物質,交通等各方面較為匱乏,但這裡的年輕世代無論是與街坊長輩或自己家長間的垂直互動中,無不充滿著相互的尊重,信任與包容
長輩們對於家中及社區大小事均能夠全權交由(非交辦)這些十多二十歲的年輕人掌舵與執行,自己完全處於被動提供指導的角色;看到長者們懂得放手退居二線的優雅身段,讓後輩們自然而然地由內心激發出使命感與傳承文化的責任肩膀
粗略介紹完了語言,兩岸世代差異的問題後,接下來談音樂部分
THE WHO於筆者出世前就出版的quadrophenia專輯;這張在英國列為歷史百大搖滾專輯之一,也被譽為THE WHO最具代表性的傑出製作;專輯歌曲故事是敘述一位名叫Jimmy,出生於勞工階層家庭的叛逆青年故事,有拍成同名的音樂電影,也算是電影原聲帶吧
這張專輯至今仍有再版發行,筆者擁有的是1996年發行的雙CD版;由於對於西方搖滾音樂較無深入的了解,當年就只是衝著他優異的錄音效果而購入
音樂開始海岸邊驚滔駭浪的拍打聲就展現出這是張氣勢不凡的製作,Jimmy掙扎又狂妄的吶喊出can you see the real me,can you?..突然如火山爆發般的音樂狂瀉而出,如積壓在Jimmy內心已久的憤怒與無以宣洩的熱情...接下來仍毫無收斂的狂傲+嘶吼與真實到不行電吉他,過癮到抽筋的電BASS,瘋狂到讓人快休克的鼓聲...聽覺感官就這樣如遭受機關砲掃射般的轟炸饗宴一路貫穿了整曲
早期的重金屬搖滾音樂與近代搖滾不同的是幾乎沒有電子鍵盤(midi)製造出的人工合成樂器聲響,所有演奏,合聲,打擊或其他如海浪聲等,都是在現場透過麥克風收音錄製出來的真實聲音,且動態較無壓縮;除了考驗錄音師,剪接師,混音師的功力外,對於重播系統是否能夠完整重現同樣也是極具考驗
而透過DSPweed重播下最驚人之處除了將所有種聲音細節細靡遺的完整呈現外,無論是每一種樂器如電光火石地速度感,收放自如的空間感,以及源源不絕的能量感等毫無保留的傾瀉而出,讓人欲罷不能地只想持續加足音量,痛快感受這毫無壓迫與刺耳的連續轟炸快感,十分過癮!
Tears for Fears專輯內容與歌者介紹可參考:維基百科,於此不再贅述,直接進入錄音部分
這張經過Mobile Fidelity Sound Lab於1998重新復刻再版的Songs From The Big Chair 專輯24kCD版,增加了Shout與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等兩首Extended Mix
這類流行音樂為了迎合一般如使用手提音響,隨身聽等重播環境下而必須嚴重壓縮動態,因為主要聽眾為青少年,動態壓縮幾乎在所有流行音樂錄音中都是必要之惡
筆者同時擁有這張24K再版,以及由MERCURY發行的西德首壓版CD,相較之下24K版聲音明顯豐潤了些,音量也大些,但原本嚴重壓縮的動態並沒有改變多少,因為原始母帶已成定局,就像將照片原始RAW檔改為壓縮後的JPG檔一樣,再也無法轉回照片的原型原色
多年前朱哲琴的"阿姊鼓"專輯,發行者為了呈現出超大動態的錄音效果而未進行太多動態壓縮,這張CD(卡帶有進行動態壓縮)使用手提,床頭音響或隨身聽的聽者除了隆隆作響的鼓聲外,幾乎聽不到歌聲與伴奏聲
何謂動態壓縮?可參考:類比錄音最少壓縮...
接下來這張Sowing the Seeds of Love與上一張專輯時隔4年後才發行,除了找來當時英國的流行樂壇一哥Phil Collins擔任鼓手與幕後製作外,單由精心拍攝的專輯封面就可一窺是張大成本的豪華製作,但與Michael Jackson來說仍算是小兒科,音樂內容更加獨特(成名後可以說自己真正想說的話了)每首歌曲更加精雕細琢,但少了Songs From The Big Chair專輯那種一氣呵成的氣勢
畢竟是流行市場走向,錄音方面雖不至於差到哪裡,但感覺更商業化了(過度加料),一般如床頭,手提音響播放比較沒問題,但在許多發燒音響系統反而如照妖鏡般讓缺陷原形畢露(就如非專業歌手的一般人使用發燒音響來唱KTV,歌聲將慘不忍睹)
筆者透過擁有充沛能量感與結實密度感的DSPweed播放這張錄音,雖然無法奇蹟般地擴展先天已過度壓縮的動態;但即使將音量開至如身處PUB環境下的大音量,那如絲般的高貴質感與清晰飽滿的肌理線條,加上波濤洶湧的能量感,就如同大口品嘗著夜市裏剛出爐熱騰騰的爆漿奶油餅;將這張內容敘述著遙不可及的理想烏托邦,成為現實中能夠海納百川的音樂城邦,使音樂不再有忌諱
日本餐桌上的鑽石--香格里拉野生松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