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鯓,指圍繞著潟湖外的陸島或沙洲。
台灣西南沿海擁有許多沙洲與潟湖地形,所以在當地有許多以「鯤鯓」為名的地名。如 一鯤鯓、二鯤鯓、三鯤鯓、南鯤鯓、青鯤鯓等。
鯤字一般是指鯨魚的意思,鯓則指鯨魚隆起的背部,鯤鯓是比喻沙洲在海上遠觀有如鯨魚隆起的背部。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大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然而鯤這個字,本來是「小魚」的意思*1,但莊子卻用它來當大魚的名字,或許是他的幽默也或許是他的哲理*2。然而以後鯤便常解釋成「大魚」了,更是海裡最大生物--「鯨魚」的代名詞。
潟,音ㄒㄧˋ,是指鹹而薄瘠的土地。
潟湖是指原為海灣而被沙洲所封閉圍成的湖泊。這些湖泊本來是海灣,後來在其出海口處逐漸沉積泥沙而形成沙洲,此沙洲漸漸擴大並將海灣與海洋分隔而成湖泊。潟湖也可以指珊瑚環礁所圍成的水域。
比較有名的潟湖如台江內海*3、高雄港、義大利威尼斯等。
註1:《爾雅 釋魚》:「鯤,魚子。」郭璞注:「凡魚之子,總名鯤。」
註2:蔡璧名《莊子,從心開始》摘錄: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故事開始了。 這個開始,是個滑稽的開端。「鯤」,是小魚之名,一隻很小的魚。如果用現代的語言來講,叫「魩仔魚」。你覺得非常地荒謬,這麼大一隻魚,卻叫做「魩仔魚」。
這有什麼荒謬?就像如果我說前幾天去登山,到了一個很荒涼的地方,看到一隻大怪獸,你們問我那是什麼動物?我說牠的名字叫螞蟻,你們肯定笑翻了。怪獸很大,螞蟻卻這麼小。這是莊子刻意讓人們去想,為什麼這麼大的動物,牠的名字這麼小?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這鯤實在太巨大了,好幾千里,沒有人看過牠的全貌。「化而為鳥,其名為鵬」,有天,牠化為一隻鳥,這鳥的名字叫做「鵬」。什麼叫做鯤化為鵬?這絕對不是你說:「我大一的時候五十公斤,大二的時候六十公斤,大三七十公斤。」這不過是體重的、物理的變化。鯤變為鵬可是體質的、物類的蛻變,是脫胎換骨的徹底變化。希望學莊子一年後再回首,已有脫胎換骨的變化,覺得經過這一年,自己有一些長進,更喜歡現在的自己。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牠的名字叫做鵬。這魚大,化成鳥,鳥也大。「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牠的背有好幾千里那麼長,甚至更長。「怒而飛」,「努」寫成憤怒的「怒」,是努力的意思。大鵬鳥都這麼大了,還要努力飛嗎?不是隨便「咻」翅膀一拍,就飛很遠了?不是這樣的。
註3:
江 一般是指較大的河流,但有時候海岸與其外的沙洲、小島所包圍的潟湖或內海等區域也稱為江。如香港稱香江、廈鼓海峽(廈門與鼓浪嶼之間的海峽)稱鷺江以及台灣南部的台江內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