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本報訊】
由於全球化的影響,台灣就業市場長期低迷不振,實質薪資凍漲甚至倒退,導致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外流。要解決這個問題,我主張要將台灣打造成國際級投資環境,吸引全球具有競爭力的企業來台灣投資,才能讓台灣的人才領國際級薪資,遏止台灣優秀人才淨輸出的趨勢。
在全球化、自由化的環境中,人才本來就是自由流動。優質人才競逐較好的薪資,是理性判斷後的選擇,而政府不能也無法強制要求企業提高薪資,只能藉由加強基礎公共建設及打造優質投資環境,讓較有競爭力的企業願意投資。較有競爭力之企業因其獲利能力較優,方有提供較佳薪資待遇之可能。
另外,我們也不用懼怕人才流失問題,只要有開放的自信及胸襟,讓更多的優秀人才隨著投資帶來的就業機會進到台灣。
以新加坡為例,向來以開放的投資環境著稱,對外來人才亦盡可能開放甚至爭取;例如新加坡大學准許吳寶春就讀EMBA班即為著例。最近台北市舉辦的世界廚王爭霸賽,新加坡方面就派出餐飲業業主組成的代表團來台觀摩,並且希望引進台北優質之餐飲業人才,到新加坡就業。
為何新加坡不懼怕外來的人才與其本國國民競爭就業機會?那是因為整個新加坡政府的政策邏輯都是建立在「開放的投資環境」上,有開放的投資環境,經濟才能增長,才會帶來更多就業機會,薪資所得才能提高。
不僅餐飲業人才,新加坡連幼兒教師也要來台灣挖角,顯見我國的人才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只是過去的心態保守,不敢大幅開放外來投資,導致薪資長期無法提升,十分可惜。再以台北市的政策為例,我要求任何重大公共建設及投資,不僅評估其產值、投資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確定帶來就業機會,才有推動實益。
因此,台北市政府各局處負責之公共建設及投資案,創造的就業機會均要提供給就業服務處,並結合技職院校及勞動局所屬職能發展學院,強化產、學、訓、用合作機制,讓青年學子真正學到技術,擁有市場競爭力,進而爭取較好的薪資。
要讓台灣的人才領國際級的薪資,主政者要先具有開放的胸襟與自信,將台灣打造成國際級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