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懇請政府(中國政府)肯定我是一個抗日老戰士,並像對待所有在鄉抗日老戰士一樣對待我。」住在中國大陸河南省,90多歲的抗日國軍軍官王清松,希望台灣媒體能幫他討公道。
作家龍應台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用失敗者和勝利者來形容國共雙方,當年失敗的軍隊有些到了台灣,但是有更多數不清的人留在大陸。
王清松正是被留在大陸的國軍官兵之一。1937年「七七事變」時,他原是學校老師,在抗日浪潮感召下,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次年就遇上歷史上「台兒莊大戰」。
當時他是國軍27師158團團長的衛士,用鋼刀對抗日軍的大砲、坦克和飛機,浴血奮戰。國軍在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指揮下,消滅日軍1萬多人,取得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第1次重大勝利,振奮抗日民心。
王清松在戰爭中立功,由何應欽將軍簽發晉升為中尉,但也因為戰爭失去聽力,後來離開部隊返鄉為農。
1949年國府遷台後,作為留在大陸的前國軍軍官,王清松說:「我在夾縫裡生活了幾十年,度日之艱,無以言表。……我窮且益堅,趕馬車、做苦力、扛大包、撿破爛,終於熬過一個又一個寒冬,迎來改革開放的大好局面。」
去年底他獲得山東省棗莊市政府邀請,以參戰老兵的身分參加台兒莊戰史研討會,接受媒體採訪。今年8月中央電視台也去他家訪問,訪問在各電視台播放。他說:「真是做夢都不曾想過」。
興奮未久,因為一紙中國民政部的公告,他再度陷入迷茫。這份抗日老戰士生活補助金的公告,指發放的範圍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華南抗日游擊隊等」。
王清松在給中央社的投書中說:「過去兩岸對峙,國家(中共)對我不管不問並不奇怪。但是兩岸攜手共創雙贏重寫戰史的今天,我仍然受到歧視,就顯得十分荒唐,不可思議。」
日前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指抗戰勝利是因中共領導。總統馬英九駁斥說,中華民國國軍在第一線奮勇抗日,這段歷史絕對不能被遺忘,更不容許竄改,「不容青史盡成灰」。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說,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曾在2005年紀念抗戰60週年的講話中,肯定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貢獻,因此中共要承認國民黨軍隊並不難,只在「一念之間」。
他說,中共不應想把歷史主導權握在手上,應該展現更大的格局,留在大陸的國軍官兵、遺族都是大陸的公民,照顧是應該的,尊重歷史,也會讓兩岸關係得以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