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管碧玲促海洋三法最速排入院會
2023/02/05 18:16:25瀏覽110|回應0|推薦0

新內閣昨天宣誓就職,首位海洋委員會女性主委管碧玲,隨即拜會負責督導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要求海洋三法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後的協調,陸續排入行政院會」。

 

Julia Fischer -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FPKu00cCc

 

【摘要2023-02-01.自由】新內閣昨天宣誓就職,首位海洋委員會女性主委管碧玲,隨即拜會負責督導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要求海洋三法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後的協調,陸續排入行政院會」。

管碧玲指出,交接典禮結束,行政院長陳建仁立刻召開臨時行政院會,指示的事項之一,就是要求政委要善盡協調職責,她高興地強調:「這對我而言太好了!」

管碧玲表示,「海洋三法無法出行政院,我一分一秒都不浪費,照完相,立刻趨往督導政委張景森辦公室。我要求海洋三法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後的協調,陸續排入行政院會」。

去年六月多個環保團體舉行記者會,質疑海洋基本法在2019年十一月廿日公布施行,規定政府兩年內應制定1.海洋保育法、2.海域管理法和3.海洋產業發展條例草案(俗稱海洋三法),但早已過法定期限,要求儘速審議定案。

由於海洋三法主責在海委會,海委會提出的版本不夠完整,更有待跨部會協調,遲遲無法完成審議,當時的立委管碧玲及賴瑞隆,也推出各自的版本。外界推測,前海委會主委李仲威去年八月突然請辭與「海洋三法」卡關有關,但行政院當時聲稱,李仲威請辭的理由是家庭因素。

 

人類自由指數 台灣亞洲稱冠、全球榜海放中國【摘要2023-02-01.自由】美國智庫「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與加拿大智庫「菲莎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近日公佈2022人類自由指數(HFI。台灣在全球165國中,以8.44(滿分10分)排名第14、亞洲第1,海放全球排名152的中國得分僅5.22

加圖研究所網站指出,HFI是依據83個人與經濟自由指標,在法治、安全、行動、宗教、言論與資訊、司法系統與產權、國際貿易自由12大類領域的表現進行評比。

HFI是迄今全球最全面的自由指數,涵蓋全球98.1%人口。雖然是2022年最新報告,但數據源自2020年的HFI涵蓋全球165個司法管轄區,因為該年是有充分數據可用的最近1年。該指數排名始於2000年。

該報告說,在010分的分數中,2020人類自由平均分數從2019年的7.03降至6.81,多數領域的自由下滑,其中法治,行動、言論、集會與結社、國際貿易等自由度的下滑十分明顯,全球有94.3%人口生活在自由度下滑的司法管轄區,亦即148個司法管轄區的自由度下滑,僅16個上升。

報告說,2020年的自由度下滑衝擊全球每一個地區,包括窮國與富國、民主與非民主政體,並創20年來最低點,而疫情的大流行無疑對整體人類自由造成災難性影響,未來幾年的關鍵問題是,隨著疫情趨緩,各國政府是否將完全撤銷疫情對自由的有關限制。

報告說,數據顯示全球自由分佈不均,僅13.4%人口生活在HFI分數最高25%的司法管轄區,39.9%生活在最低25%的地區,超過75%人口生活在該指數排名後半段地區。

排名前10名的國家依序是瑞士、紐西蘭、愛沙尼亞、丹麥、愛爾蘭、瑞典、冰島、芬蘭、荷蘭與盧森堡

另外,加拿大排名13台灣14、日本16、德國18、英國20、美國23南韓30、智利32、法國42、阿根廷74、南非77、巴西80、烏克蘭89、墨西哥98、印度112、俄羅斯119、奈及利亞124、土耳其130中國152、沙烏地阿拉伯159、伊朗162、委內瑞拉163、敘利亞165

 

堅定站在民主體制的同一邊【摘要2023-02-01.自由】在與蔡英文總統的通話中,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稱台灣是可信賴的夥伴,捷克堅定站在民主體制的同一邊,支持台灣維持具有活力的民主制度,不受威權主義脅迫,他將加強與台灣發展各面向的合作關係,並希望未來能與蔡總統會面。

近年來,包括捷克及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與台灣的關係益趨緊密,國會議員訪問團絡繹於途,尤其是烏俄戰爭這一年來。歐台關係升溫,歐中關係降溫,形成明顯的對比。帕維爾當是相信,台灣也會堅定站在民主體制的同一邊。

2020,國際深陷新冠疫情,習近平以為天下大亂形勢大好,戰狼外交橫衝直撞。2022初,中俄在北京聯合聲明,鼓舞普廷入侵烏克蘭。隨之,清零政策重創經濟民生引爆民怨,被迫改弦更張又陷入新的混亂,三連任的氣焰為之冷卻。

歐美民主國家,因為延續將近一年的烏俄戰爭而去異求同,聯合嚇阻中國武力犯台,製造另一個危害國際秩序、經濟的戰場。只不過,那些護欄,目前看來還有待強化,才足以一方面打消他的妄圖,包括挺俄侵烏(俄羅斯外交部已宣布習近平將在今春訪問莫斯科),一方面因勢利導他以和平方式解決台海爭議。在此之前,習近平就是風險的代名詞,且比普廷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近,美國空軍機動司令部司令米尼漢表示:美國可能於2025在台灣問題上與中國發生衝突。米尼漢的理由是,台灣2024在總統選舉(一月十三日)將為習近平提供軍事侵略的藉口,而美國將因自己的總統選舉(十一月五日)而分心。確實,尤其是美國大選,如果再出現2020紛擾,或許會成為北京求之不得的空窗期。

而台灣的總統選舉,如果出現親中與保台的民主內戰,中國因素會如何左右選民意向,值得關注。至於,2027,習近平又屆第四任關卡,面對中國經濟下滑趨勢、反華勢力自我實現、內部矛盾有增無已,他要據以繼續攬權的正當化手段,台灣自是近在眼前的題材。刻在台灣訪問的美國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近年便多次警示並至今認定,中國可能2027前對台動武。

北京在香港信用破產,一國兩制在台灣只能改以變體宣傳。環境不利,認知戰遂成為它掌握主動權的武器。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對台認知戰正在機艦擾台聲中全面展開。在台灣社會散播「疑美論」,一石多鳥打擊本土政權、台美關係。促使台灣產生親中政權,或,面臨軍事緊張事態時孤立無援,都是認知戰的作戰目標。

極度逼近攻台邊緣,令台灣人民誤以為同屬一中可換取和平,本土政權、美國奧援則將使台灣淪為戰場,堪稱最廉價的統一大計。一中換和平,保台變戰場,刻意把和平與保台對立起來、非彼即此。而實際上,由於台灣人民拒絕新疆化、西藏化、香港化,加上民主國家難以承受台灣被統的地緣骨牌效應,和平、保台的辯證動態已然形成,國際屏障源源不絕鞏固台灣防線。

中國塗銷台海中線,美國軍售、軍援台灣,日歐防中連線亦步亦趨,北京則藉口「倚美謀獨」、「以台制華」而拉高武嚇。凡此,疑美論者、中國協力者亦悉予配合,千言萬語都在指控本土政權與美國政府,蓄意刺激中國動武令台灣淪為戰場。

於是,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票投國民黨兩岸無戰場。然而,他們從不追究北京軍事冒進行動才是始作俑者,反而極盡倒果為因之能事。凡是妨礙台灣被統的地緣變化,無不被他們朝這個方向負面解讀。有道是,「攻心為上,兵戰為下」。屈服槍口而期待和平,不免成了這種攻心戰的俘虜。切記,維持獨立自主,才有真正的和平可言,被征服的和平只是幻想。新疆,西藏,香港,都是前車之鑒。

中美關係逆轉,民主、專制集團化,或許不致回到冷戰式的不相往來,但分道揚鑣已是進行式。後冷戰、全球化以來的疆界模糊化,近年備受地緣政治動態衝擊,民主、專制兩個集團逐漸拉開,不斷有國家開始選邊站,重新定義本國的價值屬性。

台灣幾個前邦交國,索羅門總理蘇嘉瓦瑞與中國簽訂安全協議,助中在南太平洋取得軍事據點鋪路。布吉納法索軍事政變後,立場倒向俄羅斯,不再允許法國駐軍。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力挺普廷,揚言烏克蘭執意要加入北約的行為,已對俄國造成威脅。僅此數例顯示,許多國家選擇中國,同時必選擇與俄國、伊朗、北韓同一集團

萬一台灣選擇「遠美近中」,也難逃前述國家的選邊站。而且,還與附和台灣屬於中國的國家站在同一邊。台灣人民,不能沒有這種遠慮。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82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