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韓國貿易逆差原因及對台灣產業政策的啟示
2022/10/13 18:30:18瀏覽73|回應0|推薦0

今年以來,韓國持續對中國大陸呈現貿易逆差,韓元也持續大幅貶值。過去在景氣好的時候,韓國企業擴張的企圖心強,加上有品牌、韓流的助陣,經濟表現特別好。反之,當經濟衰退時,韓國面臨的壓力也大。韓國今年以來為何對中國大陸持續出現貿易逆差呢?

 

中華民國生日快樂 國慶晚會率先暖場L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QwLrNCWd4

 

【摘要2022-10-11工商時報】今年以來,韓國持續對中國大陸呈現貿易逆差,韓元也持續大幅貶值。過去在景氣好的時候,韓國企業擴張的企圖心強,加上有品牌、韓流的助陣,經濟表現特別好。反之,當經濟衰退時,韓國面臨的壓力也大。韓國今年以來為何對中國大陸持續出現貿易逆差呢?

首先,韓國雖然和台灣接近,都有相當高比率的中間零組件、原材料出口到大陸,但韓國仍有不少終端的消費品牌,尤其在汽車、家電、手機、面板等領域上。過去一、二十年來,韓國的品牌在中國大陸無往不利,也創造了不少貿易順差。

但最近幾年來,中國大陸產品已非吳下阿蒙,產業競爭力開始跟上來,如家電有海爾、美的;手機有中興、華為、OPPO;汽車有東風、比亞迪等。以手機為例,三星在中國的市占率,由過去超過20%的市占率,降低到只剩下0.6%,當然對韓國的貿易順差有所衝擊。

其次,韓國半導體開始比較大的比率在中國大陸在地化生產,如設立DRAMNAND FLASH廠,在地化也會影響韓國對中國出口的比重。再者,韓國IC主力產品以DRAMNAND FLASH為主,但這些記憶體多數是用在消費性電子、手機、電腦面板之上。

而隨著疫情的逐步結束,各國開始解封,對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需求也開始下滑,影響韓國記憶體對中國出口的比重,這也是韓國對中國貿易呈現逆差的關鍵。

對台灣而言,台灣對大陸的貿易結構跟韓國相當接近,主要以中間原材料、零組件為主要的貿易模式。而隨著疫情逐步結束,遠距工作、學習、娛樂、醫療的需求也會逐步下滑,當然也會影響及於電腦、筆電、面板、雲端、資安產品的需求,進口衝擊到中游的零組件、模組,以及上游成熟製程的IC產品,這些影響和韓國的衝擊大同小異。

慶幸的是,台灣半導體除了封裝測試以外,基本上以「在台灣生產」為主產業鏈完整,對大陸的出口仍可以保持一定的熱度。

同時,在電子領域上如人工智慧、AIoT、高效能運算、量子電腦上深耕已久,而且需求仍相當殷切,因此,擁有先進製程70%的台灣IC產業,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競爭力

雖然台灣在IC產業的產品比較多樣化,不像韓國集中在DRAMNAND FLASH衝擊比較大,但不可諱言的,隨著疫情趨緩的解封,半導體的景氣循環開始下滑,除了少數高階製程之外,產業難免受到衝擊,尤其是台灣近年來製造業出口IC占了50%以上,一旦整個產業景氣衰退,對台灣的出口、投資的衝擊將是不言可喻。政府必須提早因應。

就短期而言,半導體景氣的下滑勢將衝擊台灣的出口以及廠商未來後續的投資。因此,政府公營事業的投資必須加速進行填補半導體投資、出口可能下滑的缺口。同時,隨著疫情的解封,政府應有一些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來鼓勵民間消費,透過內需的升溫緩解經濟下滑的速度。

在中長期上,台灣產業集中在電子資訊業、IC產業的M型化情況必須要有大幅度的改善,才能降低景氣大幅波動的風險。而欲降低太過依賴半導體的風險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其一,加強半導體的縱深,延伸至上游的原材料和下游的設備發展。同時,加強對第三代、第四代半導體的投資,因為第三、第四代半導體有利於汽車電子、風力發電等低耗能、高功率的領域擴展。如此可以降低台灣IC產業集中於傳統邏輯產品代工的風險。當然,這些分散風險的投資,政府必須肩負一定比例的投資,例如透過大基金的設置,降低廠商早期研發的外部性風險,台灣將更有勝算。

其二,在加強半導體科技對其他領域的擴散,才能全面提升台灣整體產業的競爭力,例如半導體科技應用於農業的無人機施肥;應用於醫療的精準醫療、達文西手臂;以及應用於傳統產業的智慧製造,都可以有效地提升上述產業的競爭力,減少台灣產業M型化的困境。

因此,政府未來的租稅優惠、經濟部科技專案計畫,應該鼓勵半導體、電子資訊科技和傳統產業、服務業的鏈結,才能有效紓解台灣產業M型化的瓶頸,並避免類似韓國貿易順差下滑的困境。

 

半導體產業應前瞻部署【摘要2022-10-11經濟日報】受到疫情與戰爭影響,全球經濟兩、三年來詭譎多變,疫情之初正逢5G時代來臨,全球晶片需求大增使半導體市場呈現一片榮景,各界樂觀預期將可維持多年盛況;然而不到兩年,半導體產業的榮景,隨著需求轉弱、供給面臨過剩隱憂,晶片製造商恐將面臨大規模破滅的風險。

今年下半年半導體需求開始明顯下降,主要是晶片終端需求的PC、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全球出貨量銳減,除了疫情趨緩、需求減少外,主要源自中國大陸因經濟走緩導致的需求疲弱。而市場需求下滑首當其衝的還是中國本土的半導體產業,因其中低階製程晶片是國際客戶主要砍單的對象

其次則是以中國大陸作為主要市場、半導體輸出明顯衰退的南韓。對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來說,需求走緩還不是最大威脅。

美中貿易戰以來,美國對中國持續而力道愈來愈強的「卡脖子」政策已使得半導體產業深陷泥淖。就近期而言,包含美國以《晶片與科學法案》的對中投資限制附加條款阻擋半導體業者赴中投資、籌組Chip 4四方晶片聯盟以威嚇中國晶片產業供應鏈、擬定更具殺傷力的新四大出口管制等,招招都是對中國半導體產業致命的鎖喉功。

儘管多年來中國大陸習以各種謀略攫取外國技術,事實上,中國政府似乎早認知會有今日美中科技脫鉤的情勢發展,因此必須及早改弦更張,才能擺脫仰賴外國技術。

不同於「中國製造2025」的「彎道超車」,「中國標準2035」被定位為「換道超車」。有了中國標準,不但可省去支付給技術先進國的巨額智慧財產權費用,更可藉高標準促進高品質發展,最終則希望成為國際標準的主導者。儘管有美好期待,但情勢發展總難如預期。

標準制定取決於國家實力、市場規模及科學技術。中國政府最重要的謀劃,是透過龐大的市場吸力,迫使跨國企業依循其規則和標準,進而改變全球市場,做大中國標準的影響力。只是當前中國大陸不但1.科學技術落差仍大,2.經濟也正明顯走緩,3.國家實力受到卡脖子政策影響而難以提升,因此想像中的美好路徑荊棘滿布。

美國意欲掌握全球半導體發展,在當前全球民主與威權聯盟兩極對抗氛圍下,台灣參與美國主導的Chip 4已成定局。對於總期望左右逢源的產業界而言,在Chip 4協議下,恐怕還不能選邊站,只能靠邊站。所幸一來台廠過去幾年在美國政策威逼與台灣政府誘因政策下,已漸減少與中國市場的連結,二來在中國經濟下行、需求大幅減緩下,靠邊站的衝擊得以降低,這些都比目前仍甚依賴中國大陸市場、對於加入Chip 4充滿懸念的南韓好得多。

「中國標準2035」原本規劃以數位經濟為槓桿,在5G網路與應用、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興產業領域重訂標準,而這些領域也正是台灣產業政策「由硬轉軟」的重點發展項目,未來勢必在國際市場形成激烈競爭。如今「中國標準」充滿險阻,正是台灣可運用技術優勢來發展數位經濟智慧應用的契機。

因此,對於正要加入的Chip 4聯盟,台灣不能只是在美國「供應鏈安全」的指導原則下負責先進製程晶片的生產,更應該善用優勢,力爭主導全球數位經濟的產品與應用標準,謀取全球市場利益,才能真正打造更堅實的半導體「矽盾」。

 

美國科技不再養虎為患【摘要2022-10-11自由】美國上週五(七日)宣布限制向中國出售半導體技術的全面新措施,除非得到特別許可證,美國企業將不得向中國供應先進的計算機晶片、晶片製造設備和其他產品

在中共二十大即將開鑼之際,拜登政府此舉顯示,美中兩國的競爭與對峙,已然進入科技脫鉤的具體階段,中國的經濟、武器發展和軍事應用將受明顯衝擊。

美國強力舉措是以川普政府打擊中國電信大咖華為的規定為基礎,禁止跨國企業把使用美國技術、機器或軟體的產品賣到中國。最終可能讓主要學術機構和阿里巴巴、騰訊等網路公司無法獲得所需零組件打造先進數據中心和超級電腦,進而阻撓中國開發強大數位計算技術能力,這是許多領域創新的基礎,包括生物科學、人工智慧和飛彈工程等。

經濟上,美國不希望中國晶片廠利用來自美國或盟國的技術製造晶片,也不願中國企業成為全球供應商

政治上,美國關切並出手抑制中國利用先進網路系統,監控政治異議人士和少數族群

軍事上,美國質疑中國故意模糊界限,把人工智慧、大數據、超級電腦技術、航太技術和量子計算軍民混合應用,推動軍事現代化,尤其超音速武器、核爆等發展。兩個月前,中國恐嚇台灣的軍事演習,烏俄戰爭中與俄國結盟的舉動,都提升了美國加強技術監管的必要性。

美國商務部工業暨安全事務次長艾斯特維茲(Alan Estevez)就此直接點明,「我們竭力保護國家安全,防範有軍事應用的敏感技術,被中國軍方、情報與安全單位取得」。

拜登政府此舉被視為1990年代以來,美國向中國輸出技術最大的政策逆轉,凸顯華府積極減緩北京在技術與軍事領域的擴張。事實上,美國商務部七日已劍及履及,把中國最大記憶體代工廠長江存儲、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等31家企業及研究機構列入「未經核實」(unverified)貿易清單,指其直接威脅美國晶片業,規定美國廠商須經查核許可才能對其出貨。

不僅商務部有所行動,國防部日前也把無人機製造大咖大疆創新、深圳華大基因等廠商列入黑名單,連同早先已入列的華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都凸顯美國決心以高科技及核心技術脫鉤,抑制中國軍民混用的手法。

美國嚴重關切的,不只是最精密、尖端技術的半導體,也關注製造中階晶片的中國廠商,因為中低階晶片仍是武器等軍事用途的關鍵部分。美國對科技技術輸出及移轉中國的政策轉向,加上九月間《晶片與科技法》已祭出先進技術企業禁赴中國設廠十年的規定,勢必衝擊中國晶片相關產業和應用。

各方估計,這將使中國晶片製造倒退數年,或如《金融時報》所說,「打回石器時代」。以「自主創芯」自任的中國,對美國新限制自不以為然,指其「違反國際經貿規則」、「科技霸權」。現實是,中國在人工智慧等若干領域雖不再明顯落後美國,但這些技術主要仍依賴跨國廠商設計製造的先進晶片。

科技產業界也關注,美國的禁令和制裁能有多大衝擊?同樣是《金融時報》的報導,遭美國制裁兩年後,華為業績驟降,失去網路設備及智慧型手機霸主地位,創辦人任正非證實,公司生存已受威脅。此外,拜登政府據報導可能加碼,封裝測試將列入下一波半導體產業管制目標。

從川普到拜登,對中國科技輸出和移轉的重大轉向,突出美國不再坐視科技的養虎為患。中國多年來以其經濟規模擴大所帶來的市場商機,誘使跨國企業交換技術移轉,就廠商個別短期來看或屬合算,長期和整體而言卻得不償失,釀成安全和產業後患,危及產業自身和國家利益

習近平的野心和專斷,讓世人見識共產中國所帶來的威脅禍害,國際民主社會對其不再姑息,反映於民意及政府作為。我國在這方面沒有姑息養奸的奢侈。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近日指出,投資中國的台商已有25.7%把部份產線或採購移出中國,其中63.1%轉往東南亞,台商與中國關係正以十年前無法預測的方式減弱和重塑。

台商過去三十年大膽西進,也許讓部分業者獲利,但台灣把絕大數量投資雞蛋放在敵對中國這一籃,助長中國經濟、軍事崛起,以致國家安全如今飽受脅迫,是養虎為患的具體例子。美國已採取科技脫鉤的果斷行動,身為中國首要併吞目標的台灣,自應見賢思齊,加緊應有作為。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728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