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圓、人民幣暴跌 全亞洲壓力大!資本外逃一觸即發
2022/09/28 16:09:47瀏覽44|回應0|推薦0

亞洲2大貨幣日圓和人民幣都暴跌,外媒指可能引爆海外基金大規模撤離亞洲,重演資本外逃的全面危機。美國聯準會(Fed)連續大升息,帶動美元指數一路走強,本月再創20年新高。人民幣從8月中下旬開始急貶,本月雙雙跌破7元大關。

 

Beethoven: 2. Sinfonie ∙ hr-Sinfonieorchester ∙ Andrés Orozco-Estrad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OL_iszvAE

 

【摘要2022.9.27..壹蘋】亞洲2大貨幣日圓和人民幣都暴跌,外媒指可能引爆海外基金大規模撤離亞洲,重演資本外逃的全面危機。美國聯準會(Fed)連續大升息,帶動美元指數一路走強,本月再創20年新高。人民幣從8月中下旬開始急貶,本月雙雙跌破7元大關。

日圓則在上周跌破145日圓大關創24年新低,隨後官方進場干預,帶動日圓急漲,但分析師相信這只能一時止住日圓跌勢。外媒彭博指出,亞洲2個最重要貨幣節節敗退,整個亞洲市場可能重新出現金融危機時的壓力水準。瑞穗銀行主管Vishnu Varathan警告,若貨幣跌幅加深,下一步將是亞洲金融危機。

報導指出,日圓和人民幣暴跌,恐讓整個亞洲一起陷入水深火熱,海外基金可能將資金撤出整個亞洲市場,導致大規模資本外逃,引爆全面危機。還有一種可能是,日圓和人民幣重貶,可能觸發亞洲貨幣競貶陷入惡性循環,造成需求和消費者信心惡化。

星展駐新加坡首席經濟學家Taimur Baig指出,亞洲全是出口國,該區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外匯風險而非利率,1997年或1998年的情況可能重演。

 

中國4大基礎設施長期穩居世界第一【摘要2022.9.27..中時】中共國家發改委26日表示,大陸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優勢凸顯,已取得歷史性成就,在高鐵、高速公路、電網、4G路規模等基礎設施,已長期穩居世界第一。

2021年底,綜合交通網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84.3萬公里,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5481萬公里,分別相當於10年前的1.3倍、1.7倍和3.7倍,水庫總庫容達到9035億立方米,這些重大基礎設施形成了超大規模網絡,高鐵、高速公路、電網、4G網路規模等長期穩居世界第一。

他表示,大陸高速鐵路對百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超過95%,高速公路對20萬以上人口城市覆蓋率超過98%,民用運輸機場覆蓋92%左右的地級市。動車組旅客發送量占比達到73.6%,民航航班正常率較10年前提升了13.2個百分點,快遞日處理接近3億件,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汙水處理率等接近100%

此外,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實現通硬化路、通寬帶、直接通郵,農村公路10年間淨增90多萬公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百分之百通了客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84%左右。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8%2015年消除了無電人口。

鄭劍說,鐵路、公路等客貨運輸量、港口吞吐量、發電量長期穩居世界第一位,西電東送電力流接近3億千瓦。南水北調工程東中線調水突破500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億。

截止2021年底,移動電話用戶數、互聯網上網人數分別達到16.4億和10.3億,相當於10年前的1.7倍和2倍。4G5G用戶普及率達到87%左右。

此外,中國基礎設施工程建築和技術創新水平不斷進步。高速鐵路、大跨度橋樑、特高壓輸電、三代核電、特大型水利工程、新一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實現跨越發展,離岸深水港、大型機場工程等建造技術邁入世界先進或領先行列。

 

感想:

1.        中國對基本人權保障,世界倒數。

2.        中國對新聞自由保障,世界倒數。

3.        中國現在對百姓的健保制度與醫療水準,遠遠比不上台灣25年前。

4.        中國對國際社會守信用的程度,幾乎信用完全破產,世界倒數第一。

 

美晶片法527億美元發展半導體 智庫:距中國投入仍差太遠【摘要2022.9.27..中時】拜登政府近日在白宮與國務院成立了數個落實《晶片與科學法》(簡稱《晶片法》)的機構,標誌著《晶片法》的政策加速推進。但有智庫專家仍表示擔憂,他們認為這項政策在立法上有個好的開始,但全面落實還有許多挑戰有待克服,因為以投入資金與政府補貼的力度來看,相較於台灣或是大陸仍相形見絀。

《美國之音》指出,《晶片法》的目的在於加強美國的製造和技術能力,並為與中國展開長期競爭做準備。除了提供527億美元,通過補貼和稅收減免支持晶片在美國製造的計劃之外,同時提供2000億美元用於支持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研發。美國國會兩黨都將《晶片法》通過稱讚為「一個重大勝利」。

不過一些專家警告說,現在還不是沾沾自喜的時候,《晶片法》的實施只是美國在關鍵領域向「再工業化」邁出的第一步,2800億美元的一攬子計劃可以促進美國研究和半導體製造能力,但僅憑這一項仍不足以在與中國競爭中維持美國的技術領先優勢。

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企業事務項目主任安娜.阿什頓(Anna Ashton) 最近表示,要想在美國真正打造半導體製造業,仍將需要多年的努力和大量的資金投入,專家估計將要花費至少1500億美元,但美國用2年時間才湊齊520億美元,這只能算是發展這個產業的頭期款。

要知道台灣的台積電僅在2021年就投入了約300億美元,幾十年來每年的花費都在數十億美元的規模上。美國半導體廠商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在紐約州斥資150億美元建設晶片工廠,每月生產大約3萬個40奈米級的晶圓,相比之下,台積電的一個工廠就有能力每月生產20萬個晶圓。

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哈夫鮑爾(Gary Hufbauer)警告說,雖然《晶片法》有助於推動美國本土的晶片產業,但與中國的力度相比仍顯得相形見絀。「中國預計從現在到2030年將建造30個新的晶片工廠,美國《晶片法案》出台後預計新建14家工廠,晶片法案不會對中國的計劃產生很大的影響。」

哈夫鮑爾也認為,即使《晶片法》得到全面落實,美國對晶片產業的補貼力度也遠遠不及台灣和韓國,更不及中國。《晶片法》將使美國的補貼率在一定程度上略高於總運營成本的10%,最高也就是15%。然而,在台灣和韓國,補貼率一直在20%30%的水平上。而在中國,補貼率一直在30%40%的水平上。

數據顯示,中國自2018年以來向高科技製造業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包括在2020年宣佈投資1.4兆美元的巨額資金。中國政府也在增加每年對科研經費的投入,現在中國的年度科研經費總額已僅次於美國。

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政治學副教授、《危險地帶:即將來臨的中國衝突》一書的作者之一貝克利(Michael Beckley)認為,拜登政府在限制中國獲得最先進晶片生產技術和晶片方面的戰略是成功的,如果美國與台灣、荷蘭、韓國、日本合作,能夠建立一種小型版本的、在冷戰時期興起的COCOM(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架構,以限制中國獲得最先進的製造技術和晶片本身,這為有針對性的出口和投資管制奠定了良好基礎。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721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