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搶攻無人機國際市場! 國家隊與日本合作「去中國化」
2022/07/23 14:12:47瀏覽77|回應0|推薦0

交通部3月成立台灣無人機大聯盟(UAS-TAIWAN),吸引超過60個產官學單位加入,第一步先與日本簽署合作備忘錄,結合兩國強項技術,包含日本強項精密機械、自動控制,我國晶片、資安、系統整合,以去中國化的前提下加強台、日合作,搶攻無人機國際市場。

 

Krommer: Clarinet Quartet Op.83 and Quintet Op.9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JhszQwL0yI

 

【摘要2022.7.20..蘋果】無人機產業即將起飛,各國都在找尋各自市場定位,台灣也不落人後,交通部3月成立台灣無人機大聯盟(UAS-TAIWAN),吸引超過60個產官學單位加入,第一步先與日本簽署合作備忘錄,結合兩國強項技術,包含日本強項精密機械、自動控制,我國晶片、資安、系統整合,以去中國化的前提下加強台、日合作,搶攻無人機國際市場。

為加速推動無人機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及產業發展,交通部自2018年起成立「交通科技產業會報無人機科技產業小組」,並在「2021交通科技產業政策白皮書」中,以「建立偏鄉及離島無人機物資運補機制」、「擴大導入無人機輔助橋梁檢測作業」做為2025年無人機創新應用的里程碑。

交通部運研所組長吳東凌表示,無人機應用廣泛,像是橋梁巡檢、救災、防災及軍事等,產業有很大潛力,無人機大聯盟是政府跟產業的交通橋梁,亦可以做為國際合作,已經有60家產官學研業者加入。

台灣無人機大聯盟619日率團帶領台灣無人機業者拜訪日本無人機產業,參加以2025年大阪萬國博覽會為目標的Japan Drone展覽,並與日本無人機產業振興協會 (JUIDA) 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日本無人機市場預計2025年將超過6500億日圓,重點放在巡檢跟物流,台灣與日本地理文化相近,可互相交流。

吳東凌指出,無人機真正有價值的是專業應用型,像是農耕、物流巡檢,不過台灣與日本都會面臨相同「去中國化」困境,無人機若要日本製造,將提高成本,比不過中國的cost down(成本降低),我國與日本之間可以互相信任將是好的合作契機;再來是互補,日本有精密機械、自動控制等強項,台灣也有晶片、資安、系統整合等利基,將可推動台日之間合作。

吳東凌表示,日本、美國、歐洲的橋梁很多,也代表危橋更多,全世界的橋梁都需要巡檢,市場需求大,不過全世界無人機都還未能達到橋梁巡檢技術,台灣是最好的示範區域,因為台灣有25千多座橋梁,又有很多地震、颱風,示範通過後,台灣資安能力強,可讓世界放心,接下來就看各國誰能最快提供服務,就能搶下市場大餅。

運研所副所長黃新薰表示,無人機希望達到代理製造或切入關鍵零組件的供應鏈,交通部是在交通領域的應用部分,還要跟經濟部合作,無人機產業趨勢剛剛起來,找到台灣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全世界都在找,台灣也不能落後,將放眼在國際市場,把國際資訊帶進來、台灣產業帶出去。

 

加速調整糧食產業結構防國際壟斷【摘要2022.7.20..聯合報李武忠】國際大豆、玉米、小麥、食用油等大宗農產品價格,受俄烏衝突、極端氣候、預期心理等影響,呈現大震盪,爆發糧食危機風險,許多地區物價飆漲已經影響到國計民生。

近期歐美為了抑制通貨膨脹,紛紛調整貨幣政策,從寬鬆貨幣政策轉向緊縮貨幣政策,上調利率,美元升值,開發中國家貨幣相對貶值,全球經濟成長將進一步放緩,導致全球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隨之明顯回落。目前供給端方面並未有明顯的大幅改善,大宗商品價格的普遍回落,主要是由於需求端的疲軟和投機資金回撤所導致。

而先前維持平穩的稻米價格卻出現連續六個月攀升,金融力量是否干預全球糧食安全,使得糧價運行脫離基本面?再度引發外界的臆度。稻米是全球廿億人口的主糧,也是世界第三大食物,如何確保稻米價量穩定,也受到全球關注。

印度、泰國、越南、巴基斯坦是世界稻米生產國和出口國,日本、韓國、菲律賓、台灣(綜合糧食自給率僅31.7%),雖然糧食對外依賴程度較高,但水稻自給率均保持較高水準,應對全球糧食危機的能力較強。亞洲國家稻米基本上能夠保持自給,進口量較少。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預測,20212022年度全球稻米產量5.2億公噸,雖然產量比上年度減少0.2%,但期末庫存仍然保持1.92億噸的高位,庫存消費比達到36.4%;

再看看全球第二大稻米生產國和最大的稻米出口國的印度,20212022年度稻米產量為1.28億噸,稻米出口量為1875萬公噸,稻米庫存量約3900萬噸,印度國內稻米消費量為1.035億噸,目前供需穩定,有助國際米價的穩定。種種跡象顯示當前國際市場的產量、庫存量以及相應的匯率等條件,均具備抵擋稻米價格暴漲的條件。

此次俄烏戰爭對國際米價影響相對較低,原因在於俄烏非稻米重要的生產及出口國,加以亞洲國家水稻自給率普遍較高,且水稻金融化程度不高,國際金融資本炒作空間有限。儘管稻米是人類的主食之一,但由於種植利潤相對微薄,從業人數日益減少,產量下滑;

由於民眾飲食習慣的改變,許多原本以稻米為主食的地區及族群,已減少對稻米的消費,導致稻米滯銷,日本、台灣都出現同樣的趨勢。台灣政府並給予補助等誘因來鼓勵稻田休耕或稻田轉作(如硬質玉米、大豆、釀酒高粱、景觀作物等)。稻米短缺導致價格高漲的壓力,顯然較穀物來得低。

在糧食短缺或糧食危機時,誰擁有糧食及糧食銷售的控制權,誰就擁有充分的發言權和決策權,西方四大糧商(控制全球80%的糧食交易量)就是明證。後新冠疫情時代,農業價值鏈的國際競爭正深刻改變著農業國際分工與貿易格局。

面對新的全球化時代,更需要關注糧食的數量、品質和技術等安全,台灣須加快糧食產業結構調整,強化農業科技創新,並完備國內糧食全產業鏈的動態監控和安全預警機制,才能避開國際農業壟斷資本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

 

全球缺電台灣躲得過?【摘要2022.7.20..聯合報/吳芳銘】全球多國電力吃緊中,不是面臨電網故障就是在前往缺電的路上,缺電的潛在危機可能演化成干擾能源市場和添加通貨膨脹與經濟風險柴火的「黑天鵝」。從歐洲各國、美國、南非、澳洲到亞洲眾多國家,都面臨著供電的壓力山大困境。

屋漏偏逢連夜雨,全球熱浪持續發生中,熱浪侵襲歐洲、北非、中東和亞洲各地,屢見超過攝氏四十度的破紀錄高溫;英國甚至因此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而在南半球,六、七月的澳洲,迎來近四十年來最冷的寒冬「極地風暴」。南北半球嚴酷冷熱兩樣情,但極端氣候的冰火兩重天,供暖和冷氣成為生活救贖的期待,都讓用電需求急劇飆升。

但轉化電力的燃料供應卻捉襟見肘,能源供應危機正在惡化中,同時有如「灰犀牛」虎視眈眈衝擊經濟前景。眼下德國祭出限電和限水等措施,影響人民生活外也為經濟發展戴上緊箍咒;美國七成電網老舊,導致電網供電處在斷、停電的風險浪頭。

還有,澳洲目前除燃煤發電中斷不給力之外,作為全球前幾大的天然氣出口國,竟還缺電,至今仍然苦無對策;況且在天然氣費用是美國9.3倍的高成本下,讓製造業苦不堪言,出現企業揚言出走的聲浪。

影響能源供應的關鍵在於俄烏戰爭,在未見停戰的曙光下,俄羅斯供應歐盟四成的天然氣及27%石油的能力,亦導致全球煤炭和天然氣價格創新高,成功引爆當下的全球能源危機。這也說明日前美國總統拜登前往中東國家進行「油好訪問」的原因,希望油國增產以遏制油價,並緩解全球通膨和電力危機。石油和天然氣供應不足,為了發電還會有燃煤衍生的空汙問題。

在俄羅斯北溪天然氣斷供下,德國和奥地利開始降低天然氣發電比例,並切換回燒煤的火力發電模式,義大利也在數月前啟動囤煤措施因應。這將是氣候災難的惡性循環,不僅無法從根本上緩解歐洲能源短缺的問題,對於歐洲新能源發展計劃亦是挫敗,想要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也會是個阻力。

戰爭、疫情、通膨和極端氣候合力來攪局,《彭博》示警今夏全球將迎來停電大危機。台灣能是個例外嗎?置身在3839度夯番薯的高溫燒烤氣溫中,能許下不斷電的小確辛嗎?過去一年餘來歷經三次全國性大停電,顯見台灣在供電備用存量和電網韌性不足的陳年問題上尚無有效解方,凸顯政府在能源改革議題上仍充滿巨大挑戰。

其次,近期國際燃料價格飆漲,為反映成本和減少虧損,才勉強將長期以來偏低的電價緩步調漲,此舉不僅難與國際電價接軌,更難以解決台電的財務黑洞,若不改弦易轍恐將為台電埋引債信評等問題。尤其,台灣能源供給高度依賴進口,在國際能源價格處於高原區、台灣失衡的能源政策和填補台電虧損的財務現實下,要如何走過缺電危機、迎接高電價時代,以及因此而來的通膨和企業生產成本負擔,深度影響民生、企業競爭力和經濟發展,不可不慎。

 

感想:

1.        台灣製造業苦不堪言,出現企業揚言出走的聲浪。要去哪裡?哪一國不缺電?

2.        解決工廠企業缺電的最省時方法,在自家屋頂設置太陽能發電與儲能系統。施工快速,一個月內都可以完工,多餘的電還可以賣回給台電。

3.         目前中南部,艷陽高照,但是各工廠與各透天厝的屋頂都欠缺太陽能,平白浪費了日照綠能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5918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