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時隔28年中國對韓貿易連兩月順差
2022/07/16 18:11:53瀏覽80|回應0|推薦0

韓國國際廣播電台(KBS WORLD)報導,5月中國對韓國貿易順差達11億美元,6月也出現12億美元以上的順差。這是1994年以來,中國對韓貿易時隔28年首次出現順差(在韓國角度則是逆差)。

 

Campagnoli: 6 Flute Quartet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o1BFp4_WUU

 

【摘要2022.7.15..旺報】韓國國際廣播電台(KBS WORLD)報導,5月中國對韓國貿易順差達11億美元,6月也出現12億美元以上的順差。這是1994年以來,中國對韓貿易時隔28年首次出現順差(在韓國角度則是逆差)。

據分析,韓國對中國出口雖無明顯增減,但從中國進口則日漸增多。韓國對東協和美國等其他國家的出口持續增加,但對中國卻非如此,這主要是受中國新冠疫情封鎖政策的影響。此前,韓國對中國貿易一直呈現順差,有分析認為,韓國和中國的貿易已開始出現結構上的變化。中國正迅速滲透韓國處於優勢的領域。

中國掃地機器人在韓國的市占率超過3成。KIA新款電動車也在國內車款首次配備中國企業生產的電池;雙龍汽車也決定今後和中國企業聯合開發汽車電池。韓國《東亞日報》分析,韓國對中貿易逆差不是一時的現象,而是結構性問題所致。

過去,中國只停留在從韓國進口中間材料,製造成品後出口到第三國的垂直分工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上。但是最近隨著技術水準的提高,中國正在轉變為可以自行調配零件和生產成品的尖端製造業中心國家。例如,半導體記憶體(semiconductor memory)和手機配件等韓國主要出口產品,在中國國內所占的比重急劇減少,早已亮起了紅燈。

相反地,韓國進口中國產二次電池(又稱充電電池)和石油化學產品、纖維類的規模正在大幅增加。目前韓國製造業的大部分核心材料和通用產品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對中進口依賴度很高,因此供應鏈變得更容易出現危機。

韓國有必要以原材料、零件、裝備等高附加值產業為中心,擴大與中國的技術差距,同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改變集中於部分商品和特定國家的貿易結構。

 

英特爾將再調漲晶片價格 部分產品漲幅恐逾2【摘要2022.7.15..蘋果】日經新聞報導,英特爾已通知客戶,將在今年秋季調漲大多數微處理器和周邊晶片產品的價格,主要原因是不斷上漲的生產和材料成本

3位產業高層稱,英特爾計畫在今年秋季調漲伺服器和PC處理器等旗艦產品,以及包括WiFi和其他連接晶片在內的一系列產品價格。英特爾向客戶表示,由於生產和材料成本飆升,這一次的漲價是必要的。IT之家報導,一位知情人士說,不同類型的晶片漲價幅度可能有所不同,漲幅從個位數到10%20%以上,不過,最終漲幅尚未確定。

 

台積電法說︱3奈米明年上半年貢獻營收 2奈米將領先業界推出【摘要2022.7.15..蘋果】針對最新先進製程發展方面,台積電(2330)總裁魏哲家指3奈米預計下半年量產明年上半年開始貢獻營收,而3奈米將會是業界最先技術,也是台積電另一個大規模且長期需求的節點,2奈米則預計2025年量產,屆時在密度和能源效率上,都將會是業界最先進的技術。

魏哲家針對3奈米製程表示,台積電的N3進度符合預期,將在2022年下半年量產並具備良好良率。在HPC和智慧型手機相關應用的驅動下,2023年將穩定量產,並於2023年上半年開始貢獻營收。N3E將作為台積電3奈米家族的延伸,具有更好的效能、功耗和良率,將為智慧型手機和HPC相關應用,提供完整的支持平台。

他說,台積電觀察到N3E有許多客戶參與,N3E的量產時間計劃約在N3量產後1年進行。台積電3奈米製程技術推出時在PPA(效能、功耗及面積)及電晶體技術上,都將會是業界最先進的技術。因此,台積電有信心3奈米家族,將成為台積電另一個大規模且有長期需求的製程技術。

台積電的N2技術開發按預期計劃進行,預計2024年試產,2025年量產。經過審慎、廣泛的評估和研發,台積電的N2技術將採用奈米片電晶體架構,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效能、最佳的成本,和技術成熟度N2將效能及功耗效率提升一個世代,以滿足日益增加的節能運算需求,在相同功耗下,速度增快10%-15%,或在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25%-30%,邏輯密度與N3E相比則增加了20%

魏哲家強調,台積電2奈米製程技術推出時,在密度和能源效率上都將會是業界最先進的技術,將進一步擴展台積電的技術領先地位。

台積電(2330)今法說會公布第2大賺2370.3億元,相當於每天淨賺26.3億元,每股純益9.14,台積電今揭秘超會賺的6大因素,雖3季營運也將優於預期,但也示警即使在有利的台幣匯率下,部分毛利率將被通膨、較高的原物料和電價抵銷。

台積電今說明第2季超強的獲利能力包括6大因素:先進製程的開發和產能提升、定價、成本優化、產能利用率、技術組合和匯率

展望獲利能力,台積電強調,將面臨通膨造成的原物料、公共設施、機台費用上升、先進製程複雜度提升、在成熟製程上的投資,以及海外生產據點擴展的挑戰。儘管面臨生產成本的挑戰,若排除無法控制的匯率影響,而考慮其他5個因素,台積電仍然認為長期毛利率達53%以上是可實現的。

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預期,若以台幣匯率29.7元假設下,第3季營收約198~206億美元(約5880.6~6118.2億元台幣),毛利率57.5~59.5%,營業利益率47~49%。法人推算台積電第3季營收若以台幣計將季增10.09~14.54%,以美元計則季增9~13.43%,均優於市場原先預期的季增8%以下。

另外,針對外資法人關切的半導體庫存等問題,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指出,雖然近期消費性電子需求減弱,客戶也在進行庫存調整,不過,包括車用電子、高速運算(HPC)及5G等應用需求成長,對於今年以美元計算的營收將上調至年增34~36%,高於原本預估(24~29%)。

同時,近期半導體庫存調整甚至到明年,台積電憑藉著先進技術次及和客戶緊密合作及信任,今年產能持續吃緊,明年產能利用率也將維持健康水準,有信心在未來幾年的年複合成長將達15~20%目標不變。

在短期需求展望方面,魏哲家進一步說明,儘管觀察到消費終端市場需求轉弱的現象,其他終端市場如資料中心、車用電子相關應用等需求仍保持穩定,台積電得以透過重新分配產能支持這些需求。

儘管庫存調整的現象持續,客戶的需求依然超過台積電的產能供給,因此預期2022年全年將維持產能緊繃現象,若以美元計,台積公司年成長率將落在mid-thirties百分比區間(34~36%)。

對於台積電結構性需求強勁的3個關鍵因素為:技術領先及差異化、高效能運算的強大產品組合,以及和客戶的策略夥伴關係。此三項為台積電於積體電路製造服務產業的優勢。

首先,在技術領先和差異化方面,相較於過去幾年,台積電目前的技術領先地位更加穩固。2023年,台積電將致力於提供最先進的製程技術,並使所有產品創新者得以採用。

隨著 N5N4PN4X 技術的成功量產,以及即將推出的N3技術,將擴大客戶產品組合和潛在市場。因此,儘管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持續到2023年,台積電的技術領先地位將持續提升,同時支持台積電的業績成長。

第二,在產業大趨勢之下,對於運算的結構性需求大幅提升的現象,將持續推動對於效能和節能運算的更大需求,這些皆須採用先進製程技術。透過台積電全面的 IP(智財)生態系統和優化的製程技術,台積電能夠因應、掌握產業的結構性需求,並建立高效能運算的強大產品組合,預計HPC將成為驅動台積電長期成長的主要引擎,並在未來幾年對於業績的增值成長(incremental growth)做出最大貢獻。

第三,台積電透過和客戶多年的合作和投資,發展、建立和客戶的長期策略夥伴關係,使客戶於終端市場取得成功。台積電繼續與客戶在技術發展、產能規劃和定價方面密切合作,以支持他們的長期需求和成長。

根據以上三個差異化因素,2023年,台積電預計產能利用率將維持在健康水準,在對於台積電差異化和領先的先進製程、特殊製程技術的強勁需求之下,台積電業績波動幅度將較為穩定且更具彈性。

在長期需求展望方面,魏哲家認為,儘管總體經濟的逆風帶來的短期不確定性可能持續存在,對於半導體長期需求結構性提升的現象仍然穩固。在製程技術進步和產品功能提升的情況下,台積電持續看到許多終端產品半導體含量提升的現象。例如資料中心裡的CPUGPU和人工智慧加速器(AI accelerators)的數量提升,5G智慧型手機其中的半導體含量比4G智慧型手機更高。汽車中的半導體含量亦持續增加。

因此,雖然許多電子產品的單位產品數量成長,可能會持平或低至low-single digit(低個位數)百分比區間,然而未來幾年,半導體含量則將成長至mid-to-high-single digit(中到高個位數)百分比區間,支持半導體長期的結構性需求,以及增加對於台積電的晶圓需求。

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和產能規劃,始終奠基於市場長期的結構性需求,而非短期因素。台積電正在與客戶密切合作,規劃我們的長期產能,並投資先進製程技術及特殊製程技術以支持客戶成長

台積電公布第2季財報和第3季展望。其中,2季合併營收約5341.4 億元,是單季新高紀錄,稅後純益約2370.3億元,相當於每天淨賺26.3億元,每股純益9.14元(折合美國存託憑證每單位為1.55美元),創單季新高。累計上半年每股純益為16.96元。

2021年同期相較,2022年第2季營收增加43.5%,稅後純益及每股純益則均增加76.4%。與前一季相較,2022年第2季營收增加8.8%,稅後純益則增加16.9%

另外,5奈米製程出貨佔台積電2022年第2季晶圓銷售金額的21%7奈米製程出貨佔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30%。總體而言,先進製程(包含7 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的營收達到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51%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先前預告,明年三星Galaxy S23系列將全面採用台積電4奈米的高通處理器,而最新爆料指出,台積電將是高通在20232024年的5G旗艦晶片獨家供應商,這對彼此都是一個超級雙贏局面。

以先進製程角度來看,高通此舉代表台積電先進製程優勢,將顯著領先三星至少至2025。假設郭明錤預告的資訊為真,等於高通將捨棄多年在旗艦款平台上,採用台積電、三星等兩大晶片並重供應的策略。

不僅限於Galaxy S23系列,而最新的調查顯示,高通在20232024年的5G旗艦晶片也將由台積電獨家供應,這對台積電、高通都是超級雙贏的局面。 由於高通一直是三星最重要先進製程客戶,高通此舉代表台積電先進製程優勢將顯著領先三星至少至2025年。

 

中企紫光破產大復活 台灣須防紫光展銳及長江存儲【摘要2022.7.15..自由】鴻海透過旗下轉投資的工業富聯(FII)入股曾經揚言要買下台積電的中企紫光。路透披露,經濟部投資審查委員會已經就此案呈報經長王美花,並在週三(13日)與鴻海取得聯繫,告知經濟部必須審查此投資案。目前已打入蘋果供應鏈的紫光子公司長江存儲,及市占率超越華為海思的IC設計紫光展銳,非常值得政府相關部門關注。

《路透社》報導,台灣對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雄心越來越謹慎,擔心北京正在加強其經濟間諜活動,因此提出了新的法律規範,防止中國竊取晶片技術,同時禁止企業在中國建立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以確保先進技術轉移不會轉移到海外。

因此,鴻海透過旗下工業富聯投資98億人民幣入股紫光17.85%,因紫光過去曾欲插旗台灣多家封測廠遭投審會否決,又涉及半導體關鍵技術,引發矚目。經濟部投審會官員告訴路透,週三(13日)已經與鴻海聯繫,告知經濟部必須審查此投資案。官員強調,投審會也已向經長王美花呈報此事,並強調如果鴻海違反規定,可能會被罰款 2500 萬。

此投資案之所以值得關注,在於紫光集團旗下有一家知名IC設計廠-紫光展銳,該公司並不在美國制裁名單之列,也沒受到母公司紫光破產衝擊,不僅搶了華為海思一大群高管,去年第四季還擠進全球智慧型手機應用處理器(AP)市場收入份額的前5名,超過三星及華為海思,業績扶搖直上。

紫光旗下還有一家知名企業長江存儲,其在全世界 NAND Flash 市占率僅 6%~8%目前已打入蘋果 NAND Flash 供應鏈。

根據資料,長江存儲其產能約每月 8 萬片,積極擴產設立第二晶圓廠,預計產能每月再增加 10 萬片。如長江存儲到 2025 年總產能達每月 30 萬片,使產能相當於全球 20%,而且,市場普遍認為,長江存儲 NAND Flash 不落後,128 層堆疊產品良率約有 70%

 

全球經濟大車拚半導體定輸贏?【摘要2022.7.15..自由】「每一種矽半導體產品的生產都是從一粒粒的沙子開始。」英國最大半導體製造商紐波特晶圓廠Newport Wafer FabNWF)項目經理柯蒂斯(Mary Curtis)表示。半導體,或通常被稱為微晶片、晶片或晶圓片,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現在晶片的生產已經不足以滿足行業需求,導致許多產品供不應求,近幾年又加上疫情停工、供應鏈中斷等影響,科技巨頭的老闆們像英特爾和IBM的執行長都表示,晶片短缺可能會持續至少2年。

既然供應不足,那就建造晶圓廠或是代工廠?建立晶片廠,或眾所周知的晶片代工廠(foundries)是一項非常昂貴的生意。分析師溫莎(Richard Windsor)表示,用最先進的設備,去開一家的新的晶片代工廠可能要花上50億美元。而半導體工廠的建設成本高達數十億美元。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塞達·梅米克(Seda Memik)表示,花費十分昂貴,而且需要訓練有素的勞動力。

南韓、美國、日本政府先後補帖新建晶圓廠,世界第3大晶圓代工廠格芯(Global Foundries)最近也決定在新加坡建廠,德國電子業同業公會(ZVEI)呼籲歐盟盡快決定對新建晶圓廠的補貼。

歐洲汽車工業最近飽受晶片短缺之苦,凸顯歐洲對亞洲晶圓代工廠的依賴。歐洲汽車零件同業公會(European Association of Automotive Suppliers)表示,67成的車用晶片來自台灣和中國,為保障歐洲的就業機會,歐盟有必要盡快解決晶片危機。

歐盟執委會推動2030年前生產全球20%微晶片的目標。這項規模430億歐元的法案,讓各國政府可為晶片製造計畫提供補貼。搶搭歐盟政策順風車,本月11日,格芯(GlobalFoundries)與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宣布在法國興建半導體工廠的計畫,投資近 40 億歐元,這是歐洲努力提高微晶片獨立性的一環。

不過,這一項龐大的支出成為歐盟一道難題,《彭博社》報導,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曾表示想將430億歐元的經費拉高到480億歐元,但是目前僅有300億歐元從公共資源中支出,其餘120億歐元則來自私營公司,剩餘的缺口仍無法補足。

去年有多位美國半導體企業高層致信美國總統拜登,供應鍊過度仰賴亞洲企業,也因此,各國開始打造自己的半導體供應鏈。美國「晶片法案」(CHIPS Act)承諾提供晶片製造商減稅和其他獎勵措施,以吸引它們在美國投資。鑑於全球晶片缺貨及美中競爭加劇,這份法案被視為對於美國經濟上與國家安全的利益至關重要。

不過因為法案進展膠著,目前還卡在美國參、眾兩院的爭執間,短期內未有結果。6月環球晶(6488)宣布將在美國德州建造新的12吋晶圓廠,董事長徐秀蘭就明白指出,如果晶片法案再不通過,設廠恐有變數。

英特爾(Intel)也表示,該公司在俄亥俄州超大晶圓新廠的建設計畫,將無限期延後動工,延期原因也與晶片法案的不確定性有關。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稱,如果美國國會不能就擱置已久的晶片法案採取行動,英特爾打算將優先考慮在歐洲建廠。

另外台積電(2330)在亞利桑那州建廠速度,與晶片法案通過速度有關,台積電現在已投資、也正在蓋廠,是基於對晶片法案通過的信任。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就曾警告:「若國會還不加快採取行動,美國將會失去矽晶圓廠,這些公司(指環球晶、台積電)將到別國設廠,美國會成為大輸家。」

美國今年初通過《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授權政府撥款近3000億美元用於半導體、汽車關鍵部件等行業的研發和補貼,以及解決日漸嚴重的供應鏈問題,以此提高對中國的競爭力。

因為中國極力發展半導體,美國自2020年開始對中芯國際、海康威視等進行技術管制,雖成功遏制中企成長,但也加速中國晶片製造與供應的情況。

為了阻擋中國半導體發展,美國政府加強壓制中國半導體的製造能力,要求荷蘭政府禁止ASML把「深紫外光微影設備」(DUV)賣給中國,除了荷蘭,也施壓日本要比照辦理。為什麼美國要壓制中國發展半導體?

有一說是,美國在貿易戰沒取得明顯戰果,去年美國對中國商品貿易逆差比2020年增加450億至3553億美元,僅次於20184182億美元的最高紀錄,顯然美國仍然嚴重依賴中國製造的商品。

輸了一場戰役,在半導體上就不能輸,晶片是科研、商業、軍事各領域都需要的關鍵,重要性超過石油,成為新世紀的國家戰略資源。美國若能成功限制中國取得晶片,就能全面延宕中國的整體產業發展,重創其經濟,達成壓制中國崛起的終極目標。

Google前執行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與美國知名國際政治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曾表示,美國半導體太依賴台灣,將置美國國家安全於險境。分析施密特與艾利森話的涵意,是指台積電掌握全球92%的先進製程晶片市場,若台灣的晶片製造產能停擺或是落入中國手中,將對美國科技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578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