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客家專題之一 年俗篇 客家人過年 熱鬧隆重
2010/03/16 19:28:26瀏覽4031|回應0|推薦1

客家專題之一 年俗篇
客家人過年 熱鬧隆重
從收冬戲到元宵節 龍 蘊藏慎終追遠及對子弟期許 彰顯刻苦、打拚精神
 
 
【記者黃瑞典、范榮達、胡蓬生、祁容玉/專題報導】
前言:客家人是最重視慎終追遠、教育的族群,在一年之春,推出「年俗」、「祭祖」、「掃墓」與「開中門」四篇專題,與讀者分享客家禮俗之美。

「有食、無食,嬲到天穿。」客家人過年從慶豐收的收冬戲,到元宵節的龍,熱鬧之餘,蘊藏著緬懷祖先渡台的艱辛,男兒立志出鄉關的壯志,慎終追遠及對子弟的期許,處處彰顯客家人刻苦、耐勞、勤儉、打拚的精神。

家族年俗各不同

苗栗縣誌總編纂陳運棟說,客家人過年,每個家族都有不同的年俗,有些提早過年,有些到初二、初三才過年,但多數還是初一過年。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逃難,從北方往南逃的結果,跋涉途中怎麼過年?當然要先安頓好才能過年,因此出現差異。

一般漢人祭祖傳統是在冬至,客家人因逃難,大部分人都改在除夕上午或下午,至於吃團圓飯,有的吃素,有的吃稀飯,各家族傳承都不一樣。 醃漬蔬菜解急難

過年前後是蘿蔔、芥菜採收季節,許多客家人都會曬蘿蔔乾、蘿蔔錢、鹹菜乾、覆菜,苗栗縣政府秘書長周世明說,「客家人並非天生喜歡吃醃漬食品」,是因在南遷過程中,有了這一餐,還不知下一餐在那裡?所以把豐收的作物醃漬。

另外,客家人節儉,未免裡作吃不完的蔬菜浪費,乃給予醃漬,避免浪費;在作物青黃不接時,也可應急。

周世明說,收冬戲一般都選在年尾慶豐收時,但卓蘭、三義鯉魚潭及公館福基等客家庄,卻在正月酬神大拜拜,是因年尾仍在外打天下的人還未歸;而正月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雞鴨魚肉,因此把收冬戲延後,等男主人回家參與,客家人刻苦也展現在這些地方。

文史學者黃鼎松說,客家人千里迢迢到外地謀生,過年回鄉享受天倫之樂,元宵節離開前,難免要舉辦一些活動熱鬧熱鬧。

舞龍提醒不忘本

周世明說,出鄉關打天下前,龍活動成了嘉年華式的狂歡,客家人那麼喜歡舞龍?是因客家人源自中原,中原的圖騰是龍,藉舞龍提醒客家人不忘本。

舞龍拜年前,一定要到大廟點晴賦予神性,具有神屬性的陣頭,藉由舞龍者挨家挨戶「金龍參拜」,達到趨吉避邪的效果;家戶也要放鞭炮,歡迎神明蒞臨家裡,並送紅包感謝帶神明來家的舞龍者。

傳統農業社會大家沒錢,鞭炮沒放那麼多,生活改善後鞭炮愈放愈多, 龍後的炮屑炸得滿街都是,家戶會把它掃起來,收在一個籠子裡,除了重視環保,炮屑也代表今年準備賺的鈔票,具有客家人目標管理的特別意義。

化龍返天表決心

元宵結束後,化龍返天,因龍經點晴後成了神屬性陣頭,沒有火化升天,就得設案三餐供奉,也因龍遲早要化龍升天,所以即使花再多錢,做得再漂亮,都不怕被破壞,才演變成龍的習俗,怎麼炸都不在意。

周世明認為,化龍返天更重要的現代化意義,無論花多少錢打造,無論多可惜,仍是把最喜歡的龍燒掉,是代表客家人的決心,年已過,大家應收心,各行各業回歸本位,要認真打拚,不要玩物喪志。長輩們就會勸勉子弟,男兒立志出鄉關,功名不成絕不還。

元宵節期間有特別的布馬陣,代表衣錦榮歸,鼓勵客家子弟,「大丈夫該如是也」,認真讀書獲取功名,光耀門楣。

鬥牛陣提醒春耕

以前常見的踩高蹺,期許子弟做人要高人一等;也有鬥牛陣等陣頭,提醒務農者要開始春耕了。這些陣頭除了文化傳承,更充滿長輩的期許。

周世明說,客家人過年除了熱鬧,還有很多傳統意涵,更處處彰顯客家人刻苦、耐勞、勤儉、打拚的精神,先人留下來的傳統習俗是有很意義的,不僅是熱鬧好玩,更要了解象徵意義。

天穿日放假一天

苗栗客家人以往元宵節過後就掃墓,方便出外謀生與春耕,因為「清明前,好蒔田」,清明時期正農忙,恐沒有時間掃墓;但是客家人不論再苦,女媧煉石補天的「天穿日」還是會放假一天,但是,過了天穿日以後,都得收心為工作打拚了。

【2010-03-15/聯合報/B1版/竹苗.運動】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aolinews&aid=385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