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19 16:30:00瀏覽75|回應0|推薦2 | |
在消費時代談論文學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姿態,人們也可以說是迂腐,但我認為這是一種不愿被物質所裹脅的一種"夢"。 在我的心目中,文學應該具備的力量是關乎人們生存的場景,這不是經驗,也不是在現實的表面劃過,而是一個作家關懷存在、抵達生活內部的能力。 其實文學在最高的意義上說是一個夢、一個理想的敘事,它是精神和靈魂的敘事,人在現實中有種種的喜樂悲愁困苦無奈,人們在生活的泥沼里和精神的泥沼里掙扎,作為一個作家,他也會在過去的歷史重負和陳舊話語里掙扎,一個有出息的作家是不會和現實茍合在現實面前不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他要追問人生意義、人生價值,他要沉潛下去,沿著生活表面的縫隙,這縫隙一直通向民族與個個人的精神深處,這是外部一切飾物揭開,尋找靈魂的文學,我想文學是一種對未來的表達,是對未來存在的可能性的表達。 作為一個作家的價值,不僅在于要表達生存的現實場景物質場景,更重要的是竭力探尋未來和精神求存在的可能性。也許,在我的筆下,那些火熱的詩歌,會被認為即興之作,但我說那是現實在我心靈的回聲與沉淀,那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在現實和我內在心靈的重組。文學是一種生活,是一種思索的生活,也是一種苦樂肩作的生活。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文學,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 有了文學,沒有了李白、蘇軾、莎士比亞、魯迅,我們的世界不再完全是黑暗。 在消費時代談論文學是一種精神,作為一個作家,不單獨的是精神,更重要的是思想;人類因思想而偉大,社會因思想進步而發展。所以解放思想是社會進步的前提,也是文學創作的前提 解放思想,首先我們要有思想。思想是一種認識,一種客觀事物在我們頭腦中認知的反映,并通過語言、文字、動作表達出來,是一種“思”與“想”的結合。我想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廣泛閱讀東西方的文化典籍,包括歷史哲學美學政治經濟,并且觀察社會人生,在表象的基礎上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而所謂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認識,隨著不斷發展的客觀實際變化而變化,敢于實踐、勇于探索,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比如在創作中,對新鮮的表現手法的應用。回憶朦朧詩剛剛興起,那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文革之后,中國的文學處于一種沙漠化的時期,朦朧詩的出現使中國的新詩傳統在滯緩幾十年之后再次與世界接軌,并逐漸同步。 人們在對“朦朧詩”的認識、態度上,歷來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它是“中國新詩的未來主流”,另一種意見認為“朦朧詩永遠不該是詩歌的主流”,有人甚至認為它是詩歌發展中的一股逆流。例如,謝冕先生在《在新的崛起面前》一文中認為,“朦朧詩”是“一大批詩人(其中更多是青年人),開始在更廣泛的道路上探索特別是尋求詩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生活的適當方式。”他說:“他們是新的探索者。這種情況之所以讓人興奮,因為在某些方面它的氣氛與‘五四’當年的氣氛酷似。它帶來了萬象紛呈的新氣象……”,最后,他總結說:“我以為是有利于新詩發展的。”接著他在《斷裂與傾斜:蛻變期的投影》一文中進而認為它是“作為五四新詩運動整體的部分進入新詩創作和新詩研究領域”,“它帶著明顯的修復新詩傳統的性質”。而有的人認為“朦朧詩”是“詩歌創作的一股不正之風,也是我們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文藝發展中的一股逆流。”孫紹振先生認為它是“一種新的美學原則的崛起”。 詩歌應該介入時代、介入社會。特別是在現實面前,詩人應該直面社會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