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4/18 19:22:17瀏覽498|回應0|推薦3 | |
我們今天就先談談自覺的意涵。廣義的自覺包含了觀心、反省、懺悔、正思維【八正道】……,凡是在心靈的淨化上投下的功夫,都謂之自覺,亦即凡是能讓生命覺醒的方法,都可稱之為自覺,也就是:自覺裏面,沒有任何「二元對立」,如果出現了人或事物的他、它,那就是賊。 狹義的自覺即是「觀而無觀,無觀而觀」的自覺聖智,是無為法,亦即是「不二法門」,亦即涵融了有為法及無為法。也是禪宗所謂的「實際理地,本地風光」「無修而修」。其實修行人下手之初,先不要去管有為法與無為法,只要一心一意地去修自覺即可,因為經上說,「捨方便無究竟」。若還在那邊計較有為與無為,不肯用功自覺,到頭來一定是兩頭空。 只要用功自覺,就涵融了有為與無為,「有為即是無為的因,無為即是有為的果」,功夫到了純熟處,水到渠成,自然契入無為。自覺的力道、深度、細度和廣度都夠了。將自覺的功夫發揮到極致,就會慢慢地掌握到心靈的主動權,完成「克念成聖」之功,不再被煩惱搞得七葷八素,只有挨打的份。 妄念也不再像以往的萬馬奔騰,如波浪般一波接著一波,永無休止。待他日成熟時,就慢慢變成眾生的依靠,給予眾生心靈的救拔。因為一般人的心靈習慣於往外跑,不斷地往外攀緣,向外馳求,妄念紛起,煩惱很多。若不下此猛烈的功夫,怎能截斷心靈的慣性?又怎能如《金剛經》所說的「降伏其心」? 若沒有這樣的方便,打好修行的基礎,累積修行的功德,想進入佛門,以至於最後契入佛法的無為法,簡直不可能,而且也很容易誤把懈怠與懶散當成「無為」。不過這樣的用功法,相信很多人會受不了,因為這樣的功夫,是要有相當毅力人,才能當下承擔。 「修行修心是真修,莫學愚人向外求。鐘聲豈滅輪迴苦,磬韻難消生死憂。與汝個別修行路,須知萬法在心頭。」不論是生活上、修道上,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因此要時時關照這個「心」,刻刻守著「心」,隨時「善護念」,日子久了,自然有力量轉境。 自覺不是一個名詞,相反地是一個動詞,也就是說要馬上去行動。若不實踐,再好的口號都會落空。能不能自覺?關鍵在於心力之有無。沒有心力,想自覺,很困難,縱使修了,功夫也不長久。一般人大都缺乏心力,尤其煩惱重重、貪欲深重的人,更是欲振乏力。只有自覺修行上路的人,才會有較強的心力。但是不自覺,想享有安祥和諧的生活,簡直緣木求魚。所以想要做一個出色的修行人,務必努力自覺。如果你目前沒有心力,可以由勉強到自然,逆流而上,不斷地自我訓練。 想要修行就必須要有「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的決心才行。曾國藩先生說「精神愈用愈出」,同理,心力也是愈用愈出,皇天不負苦心人,有一天你就會得力,那樣你才能掌握到修行的主動權,才不會讓邪思、邪見、妄想攪得無所適從,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六祖壇經》也說「報諸學道人,努力須用意」,「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如果我們的心力和一般人沒有兩樣,懶懶散散,性常浮游,隨世浮沉,那麼你將很難享有安祥。 現代人的生活實在非常忙碌,很多人都會認為很難找出時間修行。其實只要自覺,就可以隨時隨地修行;只要我們有心修行,都可善加利用休息和等待的時間修自覺,譬如等車時、坐車時、上洗手間時、洗衣服、煮飯、睡之前後……都可以全力修自覺。 只要一自覺,就種下了功德,就添加了菩提的資糧和心靈的財富。所以自覺的方便性和適用性,可想而知,切不可等閒視之。如果自覺已經產生了成效,你會發現你將安享自覺的樂趣。你會覺得時間不夠用,進而珍惜每一刻的生命;日子過得很充實,不會覺得無所事事、浮生虛度、虛擲光陰、浪費青春、醉生夢死。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