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26 06:10:08瀏覽46|回應0|推薦0 | |
摘要:中醫外治方法是歷史上治療風濕病最早的有效方法。現代科技的發展,促進了外治方法的發展。臨證時應依患者不同的病情、體質、地域、經濟狀況、生活習慣等合理選用。 中醫外治方法是歷史上治療風濕病最早的有效方法。現代科技的發展,促進了外治方法的發展。臨證時應依患者不同的病情、體質、地域、經濟狀況、生活習慣等合理選用。
一、敷貼療法
敷貼療法又稱“外敷”療法,是將經過制作的藥物直接敷貼在人體體表特定部位以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敷貼所用物品是按不同的方法將藥物制成的固體、半固體,依其性質和制法分為藥膏及膏藥。藥膏是以適宜的基質如植物油、蜂蜜、醋、蛋清等加入所需藥末,調成糊狀敷用。
如將桐油加入生石膏粉中,調成糊狀,外敷治療關節紅腫熱痛。膏藥即傳統的黑膏藥,通過作料、煉油、下丹三步成膏,如傳統的狗皮膏等。古今有很多治療風濕病的敷貼療法,如《外科正宗》以回陽玉龍膏治皮痹、《外科大成》以二術膏治筋骨疼痛、《普濟方》以全蝎乳香散治諸風濕、醫學從眾錄》以九汁膏治鶴膝風、《痹證治驗》以痹證膏治風寒濕痹、《中國膏藥學》以羌白膏治療風濕熱痹等。
二、外搽療法
外搽,一般與涂搽、搽擦同義,是將藥物制成液體或半流質藥劑,直接涂搽患處或同時配合摩擦手法,以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法。《素問·血氣形志篇》日:“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外搽藥物有祛風濕、鎮痛、消腫等作用,使用時若再加以搓擦,不但起到了按摩作用,又可增加藥物的通透性,為治療風濕病的常用外治方法。水劑、油劑、酒劑是常用制劑。古今有很多治療風濕病的外搽療法,如《萬病回春》以立患丹治濕氣兩腿作痛、《婁多峰論治風濕病》以消腫定痛搽劑治療關節腫痛、《痹證通論》以紅靈酒治皮痹等。
三、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利用藥物煎湯,趁熱在患處進行熏蒸、淋洗的治療方法(一般先用藥液蒸汽熏,待藥液溫時再淋洗甚至浸泡)。它是借助藥力和熱力,通過皮膚作用于肌體,促使腠理疏通、脈絡調和、氣血流暢,從而達到治療風濕病的目的。清代民間療法大師趙學敏在《串雅外編》中專立了熏法門,詳細介紹了熏蒸洗滌等療法。熏洗療法主要以砂鍋、盆等為容器,用于手、足部位的病痛。若肘、膝部位的病痛,則以瘦高的木桶為宜。古今有很多治療風濕病的熏洗療法,如《太平圣惠方》以附子湯方治五指筋攣急、《雞峰普濟方》以五枝湯治筋骨痛、《圣濟總錄》以三節湯治歷節風手足不遂疼痛,《婁多峰論治》痹病精華以二草二皮湯治療關節腫痛屈伸不利等。
四、蒸汽療法
蒸汽療法又叫熏蒸療法、汽浴療法,是利用藥物煮沸后產生的蒸汽來熏蒸肌體,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療法。蒸汽療法能夠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驅除病邪,是內癥外治、由內透表、通經活絡、無微不至、無孔不入、發汗而不傷營衛的好方法。蒸汽療法又分全身蒸汽療法和局部蒸汽療法。傳統的蒸汽療法設施簡陋,如《太平圣惠方》以蒸藥方治療腳腰疼痛、《圣濟總錄》以蒴薯湯治療皮痹、《普濟方》以熏蒸方治療腳痹的方法等。現代蒸汽療法已普遍使用電源加熱、自動控溫的蒸療機。使用蒸汽療法應控制好溫度和時間,以免出汗過多。
五、沛浴療法
沐浴療法是在水中或藥液中浴身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沐浴療法有礦泉水浴、熱水浴、不感溫水浴、藥水浴等,據情選用。兒童、老人及病情較重的風濕病患者,沐浴時要有人護理。
六、熱熨療法
熱熨療法是用中草藥或其他傳熱的物體,加熱后用布包好,放在人體一定的部位上,作來回往返或旋轉的移動而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早在原始社會人類就掌握了用火燒石塊熨治關節和肌膚疼痛的方法。熨法通過使特定部位皮膚受熱或借助熱力逼藥氣進入體內,起到舒筋活絡、行血消瘀、散寒祛邪、緩解疼痛等作用。以用材不同,熱熨療法又分磚熨、鹽熨、藥熨等。熱熨療法主要用于偏寒型的風濕病。如《外臺秘要》以延年腰痛熨法治風濕腰痛、《絳囊撮要》以熨衣方治骨內風寒濕氣、《衛生寶鑒》以拈痛散治肢體疼痛等。
七、熱敷療法
熱敷療法是將一發熱的物體置于身體的患病部位,或身體的某一特定位置上(如穴位)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具有祛除寒濕、消腫止痛、舒展筋骨、消除疲勞等作用。熱敷療法有:藥物熱敷療法、水熱敷療法、醋熱敷療法、姜熱敷療法、蔥熱敷療法、鹽熱敷療法、沙熱敷療法、磚熱敷療法、蒸餅熱敷療法及鐵末熱敷療法等。歷史上,藥物熱敷的方藥很豐富,如《外臺秘要》治風濕藥方、《種杏仙方》治腰痛方及治筋骨攣縮腳膝筋急痛方、《泉州本節》治腳手關節酸痛方等。使用本方應注意避免燙傷皮膚。
八、熱蠟療法
熱蠟療法是用液態或半固態的黃蠟、石蠟或地蠟,涂布或熱敷局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簡稱“蠟療”,屬于溫熱療法的一種。蠟在加熱熔化后,涂敷在局部,冷卻過程中對局部形成均勻的壓力,有利于水腫的消散。由于溫熱的作用,又能促進新陳代謝。因此對各種慢性炎癥如關節炎、滑囊炎及腱鞘炎等有良好的療效。蠟含有油質,對皮膚及結締組織有潤滑、軟化及恢復彈性的作用,因此對關節強直、疤痕攣縮、術后黏連和關節活動功能障礙等,有改善運動器官功能的作用。
九、藥棒療法
藥棒療法是用特制的木棒蘸上配好的藥液,在人體適當的穴位上進行叩擊,使拘急之經脈柔潤,閉阻之經脈通暢,從而起到治療作用的一種療法。據清·吳謙《醫宗金鑒·正骨心法-外治法篇》載:“振梃,即木棒也,長尺半,圓如錢大,或面杖亦可。蓋受傷之處,氣血凝結,疼痛腫硬,用此梃微微振擊其上下四旁,使氣血流通,得以四散,則疼痛漸減,腫硬漸消也”,可謂有關藥棒療法的最早記述。民間有“打棒子”、“敲膀子”等稱謂。今人依治療部位不同,使用不同形狀之木棒,并蘸藥液用不同手法叩擊,發展了“藥棒療法”。主要以川烏、草烏、田三七、乳香、沒藥等驅寒、活血、止痛藥物配成藥液。依體質虛實及局部情況采用點叩、平叩、橫叩、混合叩等不同的叩擊方法。微微振擊,切忌重叩。
十、中藥離子導入
中藥離子導入是根據離子透入原理,運用中藥藥液,借助藥物離子導人儀的直流電場作用,將藥物離子經皮膚導人肢體,并在局部保持較高濃度和較長時間,使藥效得以充分發揮,以達到鎮痛、消腫作用。依據不同的證型,選用清熱消腫止痛方、驅寒消腫止痛方、活血化瘀方等。
十一、牽引療法
牽引,亦稱拔伸。元·危亦林《世醫得效方》中有用懸吊牽引法治療骨科疾病的記載。現在牽引療法不僅是下肢不穩定性骨折的不可缺少的治療方法,也是頸椎病、腰椎間盤脫出癥等風濕病的重要治療手段。風濕病出現的關節攣縮,若關節間隙無明顯狹窄,在局部配合熱療、按摩的同時,施以牽引療法,有利于改善關節功能。常用的牽引方式有器械牽引、皮膚牽引等。
十二、吸引療法
歷史上,吸引療法是用口或器具吸引患者一定部位,以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吳尚先《理瀹駢文》有用口咂吸前后心、手足心、臍下等處,至紅赤為度,以治療初生兒大小便不通的記載。
“拔罐”療法實際上也屬于吸引療法的一種。現在,吸引療法較前有了很大的進展,吸痰器、吸奶器、注射器穿刺抽取體內積液等都可以理解為是吸引療法的進一步發展。在嚴格無菌操作下,使用注射器抽出關節腔積液,以祛除病理性物質,是現代較常使用的風濕病治療方法。
快速連結:骨科點點讚 R74ED41585DDFG 冷飲喝太多胃痛怎么辦 一個穴位搞定睪丸素能提高性功能嗎寶寶原始反射多久消失美國治療師分享的15個膝關節實用康復鍛煉方法(膝蓋受傷) |
|
( 創作|電玩動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