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退燒符淺談
2009/11/09 19:35:55瀏覽1147|回應0|推薦4

退燒符淺談

H1N1流感漫延燃燒,病毒結合了一般感冒與禽流感等諸多的病菌,A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是A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也是人類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

所謂「H1N1」是病毒名稱的縮寫,

H」指的是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

N」指的是神經氨酸Neuraminidase,兩種都是病毒上的抗原名稱。其意思是:具有「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第型、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第型」的病毒,因此,根據其結構類推,則也有「H2N2」、「H5N1」等等的流感病毒。血球凝集素共有1~15型,神經氨酸共有1~9型。當然這兒不是談h1n1,是談談在醫學未發達時,中國道家對感冒發燒的用符的方式。

上圖之符(全圖po出來就感冒了..故略之),不難看出圖中宗教對人的影響,道符中印的祭煉也代表法之延生(於此略),從用神的角度,觀音或萬法祖師、茅山法主…等的角度,一為深入於民的信仰,二為以最大之用神的本領,用有形之物造以無形之力來化霜雪或甘露降其高燒不退的現像,其中當可配合草藥等俱有醫療效果之科類並用符中,其中每一道符都有其秘字與膽用,傳說中的秘字都為遠古時上蒼悲憫人間之疾苦,而下凡為凡眾所傳的祕字,這種秘字通常用於道佛之符法與科儀中,有些是不用書寫出來的,目地在於用神之力量,如人之精、氣、神於道家密字,也用其他的特殊字來代表,這些密字在國字的字典中是沒有被創造的,至於出於何年何代,則無以考究,這都是道之藏密,不對外透露與普及,乃因非道學之士無有道丹之養及學識,仙聖深怕其法普眾而有差別,用者之無有道心或行之無效之說返害其民,故才承傳道之知識只於身授口授親授。於其之用神或用符或用法及術,須有一定的內涵,非照章弄符畫咒施法可成。也如同釋佛不暢神通,為求大同,也因佛子根氣之優劣不一,及入道之時間的成就有所不同,深怕學佛之眾有差別之想(),故而為求佛法一定之眾傳,故不暢有神通之學,而釋尊可有其神通,當然是有的。神通來自於修行己身與神緣,無有神緣之說而行藏,難登大雅堂上,道之神通亦如此,而符之通法亦同。

當然書畫一道退燒符或其他病痛符,並非有病痛無須請教醫生,察檢病症,符之用法對於病症或痛楚是可以緩其病症之展延,若要斷其根,,還是以科學之醫療為上方好,雖身體運五行可斷其症因,但要依符來製癒屬於肉體器官的炎發,是有其困難之說,但要預防與仰制倒是可以運行,預防是以人之精氣神來導引與疏化身體的感官與氣說,令其外五行與內五行相生或剋之,愉悅而避其凶厄之說…等,道之術或法本身運用於之環境,如體內的環境或外在的環境,甚於無形之界的因詢,是相通的哲理。若依符力來運行,運以先天及己內丹之修為或現有之神識與力量,要斷其陰霾所造的厄運之靈學說,是利而有餘的,雖法符的功果集幾千年的力量來利生度死,一旦心法初心之利己說而不行之道德之因,都將遭於厄運。所謂一報還之一報,此乃為神運代之手的法則。

至於用退燒符來退化高燒,若以身體病症之說,只能緩其病因之展延,無法斷根,如同身體器官發炎等說,因肉體非屬外陰之力而致損傷腐蝕時,或因身之病菌或身之老舊破損時,符之效能難以斷盡止根,暫緩發熱方可用之,其符效如同外用之冰枕或溫水拭擦身體使之散熱之功,唯符是可以以內之五行器官之水火運行止其熱或寒症,若以病症已發生正於行進中,其只能抗制既將發熱的時間,但要依符咒等力來止燒治病,是有些困難的,若靈陰等煞之因引起之燒,則另論之。五雲曰論:病要之其因,方能用其法,此為百年經驗說。

次談上星期一例:年約73歲的老人家,身體有些不適,便自行外求之一閭山法師來詢因,此師謂收個驚便為好,收制後老人家也覺得不錯,至少在精神層面上稍有安慰之說,但隔日便身不適由其兒送往醫院,便入院一星期,隨後便在院治療其病因,此例乃聽其老人家之兒談起,謂怎麼忘了問五雲…等爾語,也因為他老爸並不知五雲之道,聽其兒說他老爸年輕時由五雲家人用符法來催化返回人世…,不論法符有多高多深,一切總在人的厚薄福份,當然好的法師與道師都是有之,唯深怕以利褂之的道者與師,這些都是修術修法不修心(內丹)的下場與結果。當然你的福份未到,也碰不上真正好又優質的道師。

生命的價值,非單一或眾人可以決定生或死,只有自己才可以主導其生死大權,若它人來造化自己的生死關,則有因果關係的累世及現世牽連,是有些福報的大小利益之說,不論符之效用於何人、事、物,都可助人也可害人,用者與被用者都有相對的關係,對於半懂又非懂之眾,今天你所造的世因,於下次的來世或明天都可能牽連在一起,不可不甚之。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oyi&aid=348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