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少見的臺味墨條-興文齋「美哉臺灣」墨
2013/12/07 20:35:33瀏覽3496|回應0|推薦0

少見的臺味墨條-興文齋「美哉臺灣」墨

 

古人說愛屋及鳥,平生喜歡藏硯,自然愛硯及墨。書房中有許多墨條,但絕不敢奢言藏墨。小時印象深刻的是同學的「古梅園墨」,其他都屬胡亂買來的學生墨,名稱至今完全不復記得。大約六十年代,在一個書展的攤位,買了一條唐文彬的「達摩真性頌」,當時只是喜歡墨身那些充滿禪機的文字,磨過之後,覺得是很不錯的墨條,很快的即將用罄,於是趁著春節期間,在鹿港龍山寺前的民俗攤位,又補了一條,很清楚記得價格是一百元。幾年之後,想再買第三條時,忽然發現市面上早已絕跡。後來終於知道,原來製墨師傅唐文彬早已收山,含飴弄孫去了。這時網路上仍有人賣「達摩真性頌」,物以稀為貴,既已絕版,又經網路渲染,價位自然水漲船高,雖不去買它,對於唐文彬其人,倒是了解了更多。

台灣在清朝時代,可能沒有製墨作坊,墨條供應主要來自閩中,至日治時期,才有閩籍師傅來台開業製墨,與來自日本的墨條分庭抗禮。1949年之後,發展更為蓬勃,其中以臺南興文齋名氣最著。大凡製墨業者,其使用的墨模,幾乎都是世代相傳,雅致有餘,而創新不足,甚至名稱也常有雷同,可能與使用者保守風氣有關。一個偶然的機會,買了一條興文齋墨,稱為「美哉臺灣」,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有著意外的驚喜。看慣了老式圖案的墨條,這件圖案,正面「美哉臺灣」的襯底,由上而下,用了四種最舉代表性的台灣農產品,分別是水稻、甘蔗,鳳梨、香蕉,不僅創意十足,且有濃郁的農村味道,令人激賞。墨條背面,有「蓬萊仙島」四字,以及臺灣立體模型圖。

網路上找到台灣區教育用品同業公會所做的「台灣文具史-人物專訪篇」,其中第三十四章為唐文彬的訪問紀錄。得知臺南興文齋的老闆為盛高宇,他的父親早年在福州創設興文齋(有墨條款寫「閩垣興文齋」即此),日據時期來台開設興文齋,台灣光復前後是其全盛時期。據訪問紀錄說,光復後,唐文彬年十五,進入合和堂,後來到興文齋,最後出來自己做。原來唐文彬在光復初期也曾是興文齋製墨師傅的成員。

這款墨沒有製作年代,推測是光復後的作品。訪問紀錄附了昭和1211月興文齋的宣傳小冊書影,其中除配合台灣始政四十週年博覽會推出的新款式外,另開列了該店「歷年來製墨目錄」,去其重複,臚列如次:

台灣博覽會紀念、皆大歡喜、國花墨、戴子圖、龍翔、鳳舞、鳳池染翰、千秋光、漱金、虎溪三笑、蘭煙、芝煙、富貴圖、青麟髓、古俞麋、青雲路、七百斤油法龍、五百斤油、龍門、天然如意、松鶴遐齡、朱子家訓、筆花、放鶴亭、紫英、貢墨、桐圭、金不換

日治時期興文齋所製大小墨條,名稱大概不岀上面這些。而農村圖並不在名單之中,顯然是光復後新製模具。深藏書房多年,不妨趁著園地新開,就讓它透透氣,並分享格友。(癸巳仲冬)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ty411005&aid=9806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