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影《全面啟動》的「植入觀念」與「造夢團隊」作為啟動「洗腦工程」之「思想教育」與「情感教育」
2024/12/08 14:50:50瀏覽273|回應0|推薦3

   中研院文哲所 [異托邦幻境與後歷史症候]研討會 

電影《全面啟動》的「植入觀念」與「造夢團隊」作為啟動「洗腦工程」之「思想教育」與「情感教育」

                                 

                           摘要

 

英國導演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全面啟動》(Inception, 2010) 包含兩大主題:「植入觀念」與「造夢」,更好說,通過「造夢」來「植入觀念」。吾人發現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提出「夢工作」(dream work)模型,德勒茲的《差異與重複》提出「思想意象」(image of thought)與「思維生成」(thought-genesis)模型,可高明深刻解讀Inception!在大腦中植入觀念,啟動思想之發端形成,這不正是所有教育都在進行的工作與目標宗旨,所謂「思想教育」,大陸叫「思想工作」?這也不正是俗稱的「洗腦」,台灣叫「認知作戰」或「洗滌人心」?Inception的高明深刻之處:「植入觀念」作為「洗腦」過程絕不像電腦灌軟體程式那麼簡單,而是涉及情感、欲望、記憶、想像,個人生命史之具體情境場景之極度複雜過程。所以需「通過潛意識夢境植入觀念」,這意味著:所有的「思想教育」都是一種「不由自主」與「情不自禁」的「情感教育」!根據佛洛伊德,夢有兩大功能:1 藉由dream work的偽裝替換手法逃過檢查機制,偷渡表達作夢者被社會禁忌壓抑的不能說的秘密願望欲望。2抵抗外界現實干擾,盡量維持延續作夢者的睡眠!Inception的造夢團隊執行一種反向的dream work,克服作夢者的「抗拒」作用,在其潛意識中植入未曾有過之觀念想法。根據德勒茲,思想不是中立平和過程,總是被某種力量攫取激發,總是發生在某個猝不及防的暴烈遭遇中,文化是作用於思想的暴力事件,迫使思想逼臨其界限,去思考那不可思議者?所有思想與情感教育都是一種猝不及防的「震撼教育」。正如造夢團隊設計三層夢中夢都變成暴力攻防戰場,象徵著攻克突破作夢者「心防」之思想暴力事件!造夢團隊就像電影團隊,可視為好萊塢「夢工廠」之自我影射寓言,更可視為人類文明之廢墟寓言:整個人類文明創制就如一龐大dream work,既要表達內在深層的潛意識欲望衝動,又要抵抗外界現實的壓力,而如夢境般極其脆弱易崩,正如男主角與妻子沉迷於造夢六十年構築的海邊崖岸沙堡隨時在崩塌斷裂!電影最後結局以回歸家庭人倫親情為最終現實與真實,則指向超越德勒茲的儒家立場:所有「思想意象」都是「道德意象」,所有的思想教育與情感教育都是道德教育與政治教育!

 

關鍵詞:植入觀念Inception,佛洛伊德,德勒茲,夢機制dream work,思想教育,洗腦

 

    

       導論:二十一世紀兩部最偉大的電影

在吾人心目中,英國導演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全面啟動》(Inception, 2010)與墨西哥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的《火線交錯》(Babel, 2006) 當列為二十一世紀兩部最偉大的電影!

 說「最偉大」 並非浮誇,而是就電影迷人之三大要素「劇本/明星/導演」:故事劇情之精采深刻動人,演員明星之演技形象魅力,導演之場景調度與整體風格創意。《火線》與《啟動》在「劇本\明星\導演」皆達至二十一世紀電影之經典極致!

但經典之成為經典,還有第四要素:某種獨一無二的時代氛圍,只有斯時斯人斯境才拍得出那種「永遠不再」的氛圍神韻!例如,喬治魯卡斯的《美國風情畫》,或許在「劇本\明星\導演」三方面都不算頂尖,但卻抓住了美國六0年代流行文化的時代氛圍,也成為電影史上「永遠不再」的經典之作!

《火線》與《啟動》兩片的導演皆調用動員了好萊塢電影工業的龐大資金、先進技術與國際級明星,以精準漂亮的場景調度功力掌握劇本強度與明星特質以及「永遠不再」的時代氛圍,將影像敘事的魅力發揮展現到極致,成就了二十一世紀兩部最偉大的電影經典,後人再難超越,包括兩個導演本身!

《火線》與《啟動》展現「永遠不再」的時代氛圍還包含二十一世紀獨有的兩個特徵:劇情場景跨國界的全球化情境。2二十一世紀,電影已步入歷史終結,其影像敘事的創意與影響力皆已式微沒落。

在今日,是電視劇或影集繼承延續了影像敘事的創意與影響力,發揚光大,青出於藍。今日電視劇製作透過「集資」、「融資」的資金規模可動用最佳導演團隊、明星陣容與技術特效、已超越傳統的電影工業模式,又可包含容納更長劇本篇幅及更複雜情節,所以整體藝術水平要超越電影並無困難,如劉慈欣《三體》改編的陸劇《三體》即超越《流浪地球》改編電影。

就此而言,《火線》與《啟動》的影像敘事布局與場景調度手法已成今日電視劇的模仿取法範本。兩片皆以好萊塢的通俗娛樂片類型以及格利菲斯(Griffih)平行蒙太奇手法來包裝發人深省的哲學課題與人文情懷,並調集動用好萊塢電影工業的龐大資金、技術與明星,完成「寓教於樂」,雅俗共賞的至高藝術典範!

《火線交錯》的平行蒙太奇手法表現為類似名導阿特曼的多線平行敘事模式,多組人物角色場景看似風馬牛不相干,透過某個偶然莫名的線索似有若無地串連起來,構成多線平行的「同時性敘事」:一個日本人到摩洛哥旅行打獵,離開時將獵槍送給當地響導,之後兩個牧羊童玩獵槍誤傷美國觀光客,誤傳喧染成國際恐怖主義事件,同時對摩洛哥、美國、日本、墨西哥四個家庭造成意外衝擊,開展全球化情境複雜脈絡在認知上「不可共容性」(imcompossibility)之「羅生門」事件以及多元文化價值「不可共量性」(imcommensubility)之「巴貝塔」衝突!

《全面啟動》的平行蒙太奇手法則借用《不可能任務》之「虎膽妙算」式[1]娛樂動作片類型:一群各懷特異功能人士組成一特種任務小組(「造夢團隊」),執行一難度極高,聞所未聞之秘密任務(透過營造夢境在一個集團繼承人心中植入一個觀念)。此藉由「造夢設局」來「植入觀念」之「不可能任務」包裝了兩個最深刻的哲學問題:「植入觀念」是思想問題,「造夢團隊」則涉及潛意識之欲望情感記憶之表達問題!

吾人援用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之dream work模型來解釋造夢團隊,以及德勒茲的《差異與重複》的「思想生成」模型來解釋「植入觀念」問題!

吾人發現,《火線》與《啟動》最後皆訴諸家庭人倫親情作為電影「寓教於樂」的主題與教育意義。《火線》以家庭人倫親情為跨越多元文化衝突之「巴貝塔」的普世價值;《啟動》的男主角通過最後一次造夢之不可能任務,最終所要回歸的現實與真實(reality),就是回家照顧陪伴他的兩個孩子及父母。

 

植入觀念,思想教育,洗腦

   《全面啟動》劇情概述:主角柯柏掌握造夢技術,組成一支造夢團隊接秘密任務,透過潛入某人心中造夢設局,竊取其觀念想法。一次針對日本大亨齋藤的造夢設局失敗,柯柏被原雇主集團追殺。齋藤卻反過來要求柯柏接受一新任務:透過造夢在某人心中植入一個新觀念!齋藤的對頭大集團老闆費雪病危將亡,齋藤要求在老費雪死後,在少東繼承人小費雪的心中植入觀念:「解散父親留給我的集團王國」!原來柯柏已曾做過「植入觀念」,在其妻心中植入「這世界不是真實的」之觀念,結果導致妻子跳樓自殺,並誣告柯柏是兇手。柯柏因此背負殺妻罪名被通緝,流亡天涯,無法照顧兩個稚齡兒女。妻子自殺以及與稚齡兒女分離,成為柯柏心中永遠自責罪咎悔憾不已的兩個創傷記憶場景。齋藤以解除柯柏罪名為條件,要求柯柏執行任務!對柯柏而言,任務變成雙重性,一方面要對費雪「造夢設局,植入觀念」以解散其父親的企業王國,同時也要面對處理自己與妻子的創傷記憶,因為妻子的影像如幽魂鬼魅不時出沒在柯柏團隊的造夢場景,纏祟干擾破壞其任務執行!柯柏將此次任務視為通過最後一次造夢來回歸現實,回到家中與兒女父母團聚。

首先,在一個人心中「植入一個觀念」(inception)究竟意味著什麼?吾人發現,這不正是所有教育都在做的工作,教育的最終目標與宗旨不就是在學生的心目中大腦中灌輸某些觀念想法(idea),影響決定其思想認知與行動?所有的教育最終都是一種「思想教育」,大陸稱為「思想工作」!如果所有的「思想教育」就是在某人大腦中灌輸植入某個觀念,這不就是俗稱的「洗腦」?台灣近年來稱為「認知作戰」或「洗滌人心」!

既然教育的宗旨就是思想教育,思想教育都是「灌輸植入觀念」之洗腦過程、那麼,「思想教育」與「洗腦」有何差別?如果「思想教育」偏向正面意義,「洗腦」偏向負面意義,那麼,那麼,答案很明顯:「思想教育」之為正面意義就在於「植入一個正確觀念」,「洗腦」之為負面意義就在於「植入一個錯誤觀念或負面觀念」!必須說明的是,此處要植入的觀念當然不是一般的經驗知識或技術知識,而是某種整體性觀點想法之更高階觀念,如大陸流行講的「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柯柏對妻子瑪樂(Mal)植入「這世界不是真實的」之觀念,正代表人類從古至今普遍流行的宗教世界觀,一種「追求彼岸他生,否定今生今世生」之價值觀,所以「死亡是唯一出路」!

柯伯:什麼事物最有彈性最能適應環境?細菌、病毒、變形蟲?一個觀念,最有能適應與高度傳染性。一個觀念一旦抓住你,就根深蒂固,不可能抹除!在一個人心中植入某個觀念,將成長為改變他周遭每件事物的一個觀念!

齋藤:世界需要費雪先生改變他的觀念!

一切都開始於一個觀念在人心中的發端形成。編導諾蘭選擇Inception這個罕用的字作為片名與主題毋乃別具深意:Inception本指一件事物之開端肇始,諾蘭卻賦予獨特的延伸意義:一個觀念在人心中之發端形成,足以改變所有事物,所以,在人心中植入一個觀念,如種子播種發芽生長,反過來成為事物之開端肇始!

然則,一個觀念在人心中到底是如何開始的?如何Inception?電影給了一個答案「不知從何開始的」:我們都不知道夢從何開始,當我們做夢,我們總已在夢中!同理,我們也不知道一個觀念在何時進入我們心中,當我們發現時,這個觀念已不知不覺根深蒂固,主導決定著我們的認知與行動。吾人聯想到契訶夫的小說〈黑衣僧〉,主角是一個文科大學生,不知在何時何處聽到或讀到黑衣僧的傳說:

一千年前,一位身著黑衣的僧人在敘利亞或阿拉伯的沙漠中行走。就在幾里外,漁夫看到另一個黑衣僧,一個海市蜃樓,在湖面上移動。然後他出現在非洲、西班牙、印度,甚至在遙遠的北方。最後,他離開了地球的大氣層,現在在宇宙中遊蕩,在火星上或南十字星​​的其他星星上都可以看到他。

黑衣僧的意象就這樣潛藏在主角心中潛移默化,有一天黑衣僧就顯現在主角面前,與主角對話!

吾人更聯想到《易傳》云「知幾其神乎?幾者動之微! 諾蘭的Inception就是「幾者動之微」之「幾」。《周易.繫辭下》: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牟宗三指出:《易經》的基本觀念就是「幾」這個觀念,《易經》是占卜之辭,占卜最重要的就是看「幾」:「一件事發動就是生起,一發動就一定有一個後果。幾就是要動還未動的時候。」「任何一件事在人世間,在宇宙間生起,開始一發動,將來的結果就統統包括在內[2]

「幾」當然就是「機」,何謂「機」?事物之起始,開端,發動。「幾者動之微」何謂「動之微」?「動」就是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形成。周敦頤《通書》云:「動而未形,有無之間者,幾也。」、「幾微故幽(聖第四)

Inception就是幾者,動之微」,一個「將起未起,未發已發」「動而未形,有無之間」之弔詭開端。古希臘原子論哲學家劉西浦斯提出clinamen概念,意指「原子的直線運動偶然發生最小角度之偏離傾斜」,而與其他原子遭遇碰撞,引發產生世界之漩渦!clinamen預示了當代混沌理論的「蝴蝶效應」說!

德勒茲將此「動之微」之clinamen詮釋為「思想之無限微分」,即「思想之原子」以比最低限瞬間更快之速度發生偏離傾斜運動。而「思想之原子」就是「觀念」,「觀念」之發端Inception就是「動之微」之偏離傾斜clinamen就是俗話說的「動心起念」,介乎潛存與現實之邊界,將起未起,未發已發,動而未形,有無之間者幾微故幽!

     幾者,機也!吾人可對「機」做一種「現象學還原」:「機」是時機,契機,機緣,亦是意念,動機,心機。所謂「動心起念」,「動之微」就是「動心起念」之微妙發端。因此,「機」不是「物」之機,而是「人心」之機,「知機」就是「知人心之機」,掌握人心之微妙動向。而人心總是在時間之形式中,在時代之中,群體之中,現實之中。「時代人心」一詞可涵蓋一切。「知機」就是掌握「時代人心」之動向,簡單講,就是「了解人心」!「了解人心」就是「知幾其神乎」!

   所以,Inception就是思想意識層面之「蝴蝶效應」,從一個觀念造成動心起念之最小偏離傾斜clinamen全面啟動人心巨變的世界潮流,正如在費雪心中植入一個新觀念,改變其思想,就是改變世界潮流!    

周敦曰:「幾微固幽。」Inception正是掌握人心幽微之「知幾其神乎!幾者動之微」的偉大思想工作與洗腦工程!

   植入觀念的「思想工作」作為佛洛伊德的「夢工作」

但為何「植入觀念」必須通過「造夢」?

如果思想教育就是在人心中植入灌輸某套觀念的洗腦過程,那麼,此洗腦過程絕不是在一台電腦灌入某套軟體程式那麼簡單,因為人腦不是電腦!如果在人的大腦意識中灌輸植入觀念可以像電腦灌程式,灌好後即可啟動執行,那一切教育過程與學校機構皆可省略取消!

在人之大腦意識中灌輸植入觀念不是電腦灌程式,因為人腦不是電腦,更因為觀念(idea)作為一種「思維樣式」(mode of thought),根據斯賓諾莎,不只是認知,同時涵蓋情感、欲望、意願、想像、記憶….。這也正是《全面啟動》的高明深刻處:觀念的發端萌芽形成不只是認知問題,而總是關涉情感、欲望、記憶、想像,個人生命史之情境處境,具體情景場景之極度複雜過程。

但為何要通過「造夢」來「植入觀念」?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提出夢理論之dream work模型,提供了充分解答。

《夢的解析》的兩句名言,佛洛伊德夢理論的兩個基本命題:

夢是願望的達成(wish fulfillment)

夢是通往無意識的王道。(Dreams are the royal road to the unconscious.)

夢是願望的達成看似平平無奇,符合常識常講之夢想。關鍵在第二句夢是通往無意識的王道,正是「無意識」領域的發現賦予願望”(wish)非比尋常的意義,願望不再是自我意識層面的欲望意願期望,而是觸犯社會規範禁忌的欲望而被壓抑到無意識的深層底層,作夢者本人都意識不到、不敢直面、拒絕承認的不能說,不可告人的秘密欲望願望、情感、記憶、觀念。

更非比尋常的是,願望被納入泛性欲本能之「原欲」模型(Libido):一切欲望以性欲為基型原型,構成潛意識無意識之「原欲」。「原欲」是一種力量能量累積儲存之「力必多」庫,被社會禁忌壓抑,變成潛意識無意識之深層底層。但根據「能量守恆」原理,這些原欲能量雖被壓抑,但並不會消失!意識自我只是冰山一角,潛意識之欲望思想情感記憶才是冰山下面更龐大深潛的暗流洶湧,要尋求機會宣洩表達。被壓抑的潛意識欲望產生於童年時期的某個創傷事件記憶,成為原始創傷場景!佛洛伊德提出整個精神分析理論最基本的動力學經濟模型「被壓抑者的回返」:

被壓抑者=被社會禁忌壓抑的不能說的潛意識秘密欲望=童年創傷記憶=夢之願望。

回返=不能說的秘密欲望尋求機會宣洩表達=夢之表達

不能說的潛意識秘密欲望要如何宣洩表達呢?佛洛伊德提出dream work,夢工作、夢機制:夢的工作就是將潛意識欲望的隱意內容(latent content),就是「夢思想」(dream-thought,改裝轉換為夢的顯意內容(manifest content)。夢工作就是一種偽裝扭曲技巧,來偷渡傳達社會禁止的不可告人的夢思想,其情況就如攜帶違禁品予以偽裝掩飾以通過夜間海關檢查,因為夜間的檢查機制較為寬鬆。無意識的欲望願望要透過夢來偷渡表達亦是針對睡眠時自我意識的檢查機制較寬鬆,夢工作的運作執行可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夢工作的偽裝扭曲包括凝結壓縮(condensation),轉移替換(displacement),象徵(symbolism)等技巧手法。可以說,夢工作是無意識心靈的語言,以一種偽裝扭曲的象徵手法來表達溝通,將夢思想「密碼化」(ciphering),如李商隱的〈錦瑟〉〈無題〉詩謎或《紅樓夢》,精神分析的「解夢」則是將扭曲改裝的夢內容「解碼化」(deciphering),解讀還原出隱藏的夢思想。「解夢」是反向操作的「夢工作」!

 俗話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工作的具體表現手法就是將童年創傷記憶場景和近日的生活經驗素材拼湊融合,透過凝結壓縮,轉移替換,象徵手法,編造出荒誕離奇夢境,作夢者自己都匪夷所思,完全無解!

「被壓抑者的回返」作為無意識原欲的基本動力經濟學模型,構成精神分析的目的;「夢工作」作為無意識語言之「密碼化」模型,則構成精神分析的手段與基本工作模型。從夢境到各種精神症狀,都是無意識欲望作為「被壓者的回返」必需偽裝扭曲的密碼。

在《夢的解析》中,佛洛伊德的天才掌握到的解碼關鍵:無意識欲望就是作夢者自己都意識不到,拒絕承認的對某人的愛恨情仇交織,卻通過夢的偽裝扭曲手法展現為無比迂迴曲折之曖昧歧義!例如,夢見自己走進平日常去的便利超商,遇見認識的店員,卻突然持刀砍對方。作夢者醒來都覺得莫名其妙,自己與那個超商店員根本不熟,更無怨仇!佛洛伊德會告訴作夢者:你真正想砍的人不是那個超商店員,而是你潛意識中恨極的某人,但意識層面卻絕不願承認,他也許是你的父母、姊妹、戀人!那個無辜店員只是夢機制臨時抓來的替死鬼,只因為他與你無意識怨恨的某人有某個偶然相似點!

至此,吾人可以回答:為何要通過「造夢」來「植入觀念」

因為「植入觀念」作為一種「思想工作」,不是自我意識自覺主導的,而是如同「夢工作」之潛意識機制,總是關涉到被壓抑禁忌的欲望、思想、情感、記憶。觀念的發端萌芽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而又不得不宣洩表達的「情不自禁」的情欲過程與「不由自主」的潛意識過程!

所以,植入觀念的「思想工作」必須通過「夢工作」的偽裝扭曲手法來迂迴暗示傳達,才最易完成達標!

人們常誤解佛洛伊德的無意識純屬反理性、非理性的欲望本能衝動,其實不然,無意識也是一種思想思維,佛洛伊德對夢工作的最終論斷:「歸根究柢,夢無非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是夢工作創造此思維形式。」(At bottom, dreams are nothing other than a particular form of thinking. It is the dream-work which creates that form.)

   也正如電影中柯柏所說:潛意識受情感推動,而非理性。必須將它轉換為一個情感性的意念想法(emotional concept)

「植入觀念」作為一種「思想工作」往往必須通過一種曲折傳達迂迴暗示的「夢工作」,所植入的觀念也必須是一種情感性的意念想法!所以,「植入觀念」作為一種「思想教育」必須是一種「不由自主」和「情不自禁」的「情感教育」!

佛洛伊德的「夢工作」提供了《全面啟動》造夢團隊的工作模型,但有極微妙之差異區別。

我們已看到,「解夢」是反向操作的「夢工作」:

夢工作=將夢思想之「隱意」轉換為夢境設計之偽裝扭曲「密碼」

解夢=破解夢境設計之「密碼」,還原出夢思想之「隱意」

《全面啟動》的「造夢」任務作為反反向的「夢工作」,不就是回歸到「夢工作」本身之密碼設計?但其實不是,同樣是透過夢境設計一套偽裝扭曲之密碼來偷渡傳達夢思想,但有一微妙區別,「夢工作」要偷渡傳達的夢思想是作夢者自己無意識的秘密欲望,「造夢」任務要傳達的夢思想卻是他人要灌輸給作夢者的某個外來的新觀念新思想。這如何可能呢?

就如齋藤對柯柏說:「你可以在一個人的心中偷走觀念,就可以在一個人心中植入觀念。」答案仍在於夢是一種潛意識語言偽裝扭曲之表達機制。對作夢者的自我意識而言,潛意識就是一個「他者」,無法意識更不願面對!在這意義下,無論是作夢者自己的潛意識還是他人的潛意識,作為「他者」其實並無差別!造夢團隊透過設計夢境,在作夢者心中偷偷植入某個觀念的種子,卻要偽裝成是觸動誘發作夢者自己的潛意識欲望,形成所謂「禁忌的誘惑」,讓作夢者誤認為就是自己壓抑隱藏的「夢思想」,所謂秘密「夢想」,而使觀念的種子得以潛移默化、自然生長。

但造夢團隊仍面對「夢工作」的兩個難題:

佛洛伊德指出夢有兩大功能,除了表達被壓抑的潛意識欲望,夢的另一功能就是維持睡眠,在外界的刺激干擾下,夢工作會把外界刺激的訊息轉化為夢中的材料,來盡量維持延續作夢者的睡眠時間。例如,一個大學生在課堂睡著,夢見與女友約會看電影,卻忽然聽到校園鐘聲,感到詫異,忽然醒來才知是下課鐘聲!

而所謂外界現實的刺激不只是外在現實環境,身體的生理反應相對於夢境,也構成一種外界現實的刺激與壓力。例如,在夢中突然感到口渴或尿急,作夢者在夢中到處找水喝或找廁所,結果仍無法消除口渴或尿急的感覺,終而醒來!口渴或尿急就是作夢者真實的身體狀態生理反應,對夢境構成外界的刺激與壓力!

夢工作必須抵抗外界現實的刺激與壓力,將外界刺激的信息轉換改編為夢中場景的素材情節,以便盡量維持夢境的進行與作夢者的睡眠,直到無法承受,夢境崩遢。

在《全面啟動》中,此「抵抗外界現實的刺激壓力,盡量維持延續夢境與睡眠」的夢工作難題,更展現為「夢中夣」的設計。電影一開始,柯柏對齋藤的造夢設局就是「夢中夢」設計,外界現實則是日本的新幹線列車。之後,在七四七客機上對費雪進行造夢設局更設計了三層的「夢中夢」。客機是最上層的外界現實,每一層夢境對於下層夢境都構成一個外界現實!造夢團隊要在每一層夢境的設局中達成「植入觀念」的任務,並承受抵抗上一層夢境作為外界現實可能產生的刺激與壓力。

造夢團隊要面對的第二個工作難題是作夢者的「抗拒」(resistance)作用。什麼是抗拒?抗拒是精神分析的治療過程中,病患必有的反應。因為將被壓抑的無意識的欲望情感思想帶回到意識中,必給病患帶來痛苦,病患必產生持續的抗拒!精神分析師的任務就是勸導病患能夠理解接受他被壓抑的無意識欲望,克服病患的抗拒。精神分析的治療就是克服病患的內在抗拒,循循善誘病患接受其無意識欲望的再教育過程。

社會規範禁忌的檢查機制對吾人欲望構成壓抑作用將社會檢查機制

內化,形成一種「自我檢查」機制,此「自我檢查」就是一種「自我壓抑」,而「自我壓抑」表現為對精神分析師的「抗拒」,抗拒精神分析師幫助自己進行自我分析,將自己被社會禁忌壓抑的潛意識欲望得以「被壓者的回返」進入意識。所以抗拒精神分析師就是一種自我抗拒。

總結造夢團隊的兩大工作難題:1 抵抗外界現實的刺激壓力。2克服作夢者的內在抗拒!

克服抗拒就是一個教育過程,既是思想教育也是情感教育!

思想情感教育又可區分兩種:軟性的勸導開示,循循善誘。剛性的暴力衝擊之震撼教育。

整個造夢團隊就像一個電影團隊,柯柏是導演,另一成員艾姆斯,綽號「偽裝者」(forger),可變裝化身為夢境需要的角色人物,其任務相當於編劇。艾姆斯與柯柏作為編導,就是dream work的化身,最富想像力,也最能掌握「植入觀念」的人心幽微之機。相對的,艾姆斯視為遜咖的另一角色亞瑟就是擔任製片,幫導演處理一切行政雜務,無需具豐富想像力。

柯柏一直以為在人心中植入觀念需要深入其潛意識深層,艾姆斯則指出,只要植入觀念的最簡單版本,塑造一想像性誘導暗示的情境處境,任其自己生長!此「深入淺出」手法更符合教育宗旨!

柯柏指出,要一個集團繼承人解散父親留給他的企業王國,其意識層面當然會抗拒此觀念想法。必須將此觀念轉換為一個情感性的意念想法(emotional concept) 。而積極正面的情感應勝過負面情感。「反抗父親,故意跟父親唱反調」的負面情感應尋求和解作為宣洩淨化,轉化為「我父親希望我能自己創業,而非跟隨他的腳步」之正面情感。

柯柏與艾姆斯設定了三層夢境所要傳達暗示之觀念

第一層:打開費雪與他父親的不和關係,餵給他觀念:我不想追隨父親腳步。

第二層:我要自己創業。

第三層:我父親要我不要變成他。

透過此三層觀念曲折迂迴誘導之暗示開示,循循善誘,最終達至「我要解散父親留給我的企業王國!」

令人訝異的是:設定此軟性誘導暗示來克服費雪的內在抗拒,三層夢境的故事情節安排不僅曲折離奇,而且竟設計成暴力行動場景。第一層夢境設計綁架費雪,逼問其父留下的某組秘密號碼!而且艾姆斯還偽裝變身為老費雪的創業夥伴布寧,集團的第二把手,也是費雪的義父。假布寧假裝也被綁架,透過他來挑動費雪與父親的不和心結,並暗示其父親有留下一份真正遺囑。沒想到費雪曾受過精神瑜珈訓練,強化其「內在抗拒」之自我防禦力道。綁架行動引發費雪的自我防禦化身為特種武裝部隊圍攻造夢團隊,如同身體免疫系統製造白血球抵抗圍攻外來入侵的細菌病毒。於是,造夢團隊植入觀念作為克服費雪內在抗拒的思想教育,變成每一層夢境都在對抗其內在抗拒所化身的自我防禦部隊之暴力攻防戰,最終為了迫使費雪突破其「心防」之「雷池」,抵達無意識深處與父親情感關係破裂誤解埋怨之原始創傷記憶,第三層夢境便設計成一座雪地醫院卻有特種部隊重兵防守的碉堡,其父親臨終的病床位於醫院碉堡中央,床邊有一保險櫃內藏父親真正遺囑,等待費雪去開啟。

另一方面,柯柏對妻子的植入觀念亦造成暴力事件。在現實生活中,造成妻子跳樓自殺,並脅迫柯柏一起自殺!而在柯柏的造夢任務中,妻子的魅影更會不時化身為敵對陣營的女特工,以暴力手段破壞任務進行!

 

參 德勒茲的「思想暴力」模型:突破作夢者心防雷池之震撼教育

透過造夢來植入觀念的思想教育作為一種曲折誘導迂迴暗示的情感教育,為何最終表現為不可控的暴力場景?

德勒茲的《差異與重複》提出一套「思想意象」(image of thought)「思想生成」(genesis of thought)理論模型(亦見於《尼采與哲學》和《普魯斯特與符號》),給出解答:思想不是一種抽象的邏輯可能性,思考從不是一種能力的天然運用。思考依賴於依賴那些佔據思想的力量。就我們的思考被反動力量控制,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尚未思考。反動力量透過虛構機制勝利形成思想中最低賤的元素,使思想喪失主動,無法思考。真正的思考活動是一種「思想暴力事件」,產生於突如其來、猝不及防的偶然遭遇對思想施加暴力,強迫思想去思考!

思想等同無物,如果沒有某些事物去強迫思想思考,對思想施加暴力!比思想更重要是,存在某個能激發思考者

能強迫思考者,就是符號!符號是遭遇的對象,但正是遭遇的偶然性擔保了激發它去思考者的必然性。思考活動並不衍生於簡單的天生可能性,剛好相反,思考活動是真正的創造。創造是在思想自身內生成的思考活動,此思想生成蘊涵著某些事物對思想施加暴力,將思想拔出它天生的愚鈍麻木,它純屬抽象的可能性。思考總是在詮釋、闡釋、發展、解碼、翻譯一個符號

如果思想有能力去闡釋符號,在一個理念中發展它,這是因為理念已然在符號中,在一個被包裹捲藏的狀態中,在強迫思考者的晦暗狀態中118-9

 

為何必須對思想施以暴力,強迫驅使其思考?為了打破「思想意象」之框架!德勒茲批判西方哲學從柏拉圖至康德的理性主義傳統之古典的獨斷思想意象,它形成「表象思維」之框架,預設思想天生意願追求真理,只要遵循概念清晰的方法,就可避免錯誤,達到常識共識已認可之既定觀念。表象思維以認可承認(recognition)為模型形成一套抽象武斷框架,使思想陷入一種因循既定觀念而「不思考」、「不想思考」之苟且狀態傾向,德勒茲稱此「不思考」狀態傾向是一種「愚蠢」的思想意象。思想不是天生具有追求真理的意願,恰恰相反,思想天生具有「不想思考」、「不能思考」、「放棄思考」之思想惰性,而因循苟且,從眾隨俗,人云亦云!德勒茲的「愚蠢是一種思想意象」其實呼應康德的〈何謂啟蒙?〉定義「啟蒙就是勇於使用自己的思想能力,擺脫受監護的未成年狀態」,但人們因為「怠惰」與「懦弱」,而放棄思考的努力!康德講「怠惰」與「懦弱」,德勒茲更通過尼采名之為「愚蠢」與「低賤」。人們會放棄思考努力,是因為思想被反動力量佔據,致使思想陷入「不想思考」、「不能思考」之反動被動狀態,「愚蠢」與「低賤」最後甚至可激化惡化為「殘酷」!

為何必須對思想施以種暴力?正是為了打破因循常識共識而「不想思考」之愚蠢惰性力量,激發思考成為一種主動力量!但亦可反過來說,正因為愚蠢惰性之反動力量太過頑強,所以必須對思想施以暴力,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對精神分析而言,相當於「愚蠢」之惰性反動力量,就是病患的「內在抗拒」之自我防禦之「心防」力量太過頑強,如費雪受過精神瑜珈訓練而強化之「心防」就如心靈免疫系統的白血球軍團!所以必須通過夢境設計暴力場景才能突破穿越其「心防」之雷池!

德勒茲的《普魯斯特與符號》之「符號」作為偶然遭遇的對象,卻會對思想產生感性的暴力衝擊效應,當然不是索敘爾符號學之武斷約定的抽象指意符號(signifying sign)之「能指/所指」(signifier/signified),而更類似佛洛伊德將夢境與精神症狀視為無意識能量力量宣洩表達之密碼解讀!德勒茲所說的「理念被包裹捲藏在符號中的晦暗狀態」,正對應佛洛伊德的被壓抑如同見不得光的無意識潛意識之「夢思想」!

相應於符號的密碼解讀,則是心靈官能(faculty)之非凡運作。德勒茲重構了康德的心靈官能理論。Faculty意指心靈之機能能力,今取《孟子·告子篇》:「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 也。」將 Faculty譯為「官能」。康德將人類心靈區分「知」「情」 「意」三大領域。三大批判就是考察「知」「情」 「意」各自具有的卓越形式(forme superieure)。一種官能達於卓越形式就是當它能在它自身發現它所施用之法則。(Deleuze19639)現在的問題是:在「知」、「情」、「意」各自的卓越形式下, 是那一種「官能」在扮演立法者與主席,來主導分派其他「官能」的角色職司? 在知識領域,知性是立法者,由它來決定分派想像力與理性的職司。在欲望之實踐領域,則是理性擔任立法者,提出純粹立法形式之普遍道德法則,使欲望成為「自我立法」之自由意志與道德意志。

然而,到了第三批判探索情感的卓越形式,卻沒有立法者,因為:

假如心靈諸官能可以進入這些由某一官能輪流主導決定的各種協同關係,那麼,它們最原初的集合必須是某種自由而無規則之關係,在哪,每一官能皆能到達它的極限,但卻可以和其他官能達成任何一種可能的和諧狀態。Deleuze199348

所以情感的卓越形式沒有立法者,而是心靈諸官能進入某種先於任何立法決定關係的自然狀態,形成一種「非協同的一致性」(accord discordant),如浪漫主義或現代主義音樂之不協和和音 dissonance),形同無政府狀態的解放。此心靈底層的無政府狀態。又可分為兩類:一,想像力(imagination)與知性(understanding)之間自由和諧遊戲的優美境界(the beautiful);二,想像力與理性(reason)之間無限衝突對立抗拮的崇高美學(the sublime)。崇高又可分兩種,想像力面對不定型、畸形、無形式之龐大混亂混沌,一種是無限大數量之「數學崇高」,一種是無限大力量之「力學崇高」。想像力逼臨自身之界限極限,面對無法想像與不可思議者,產生無限威脅與恐懼、無法承受的痛苦,卻反而逼顯召喚出理性與道德無限至高之精神維度,超越肉體生命之有限維度,

   借用想像力與理性衝突的崇高模式,德勒茲轉換建構出一套「心靈諸官能之超越運用」的「純粹思維動態生成」之「思想暴力」模型!「超越」意味著「逼臨界限極限而逾越超越界限極限」!而欲逼臨逾越心靈之界限極限,必須超出自我意識中心之掌控,進入無意識層面:非自主意願之冒險可在心靈官能的每一層面中發現,自主或非自主並非指不同官能,而是同一官能的不同運用。每種心靈官能一旦進入非自主形式,就被強迫逼臨它自身的界限極限,感性、想像力、記憶力、思想,每種心靈官能遭遇一暴力之衝擊,如力之鍊與火藥線引爆每一官能逼臨自身能力之界限極限,並將此衝擊傳遞給其他官能,每種能力逼臨自身之極限,產生能力之超越性運用,感性去感受那不可感受者,想像力去想像那不可想像者,記憶去記憶那不可記憶者,思想去思考那不可思議者,每種能力產生N次方權能之卓越化全面升級,心靈整體產生一不協和音之協奏和聲,最後統一於「純粹思維」之「崇高理念」。

心靈諸官能唯有進入一種非自主、無意識的超越性運用,才能達至能力卓越化之全面升級。德勒茲此一「思維動態生成」模型正可以解釋「植入觀念」作為思想工作與思想教育,不可免要成為超越自我意識掌控之洗腦工程。思想工作是一種「不由自主」與「情不自禁」的非自主無意識之「夢工作」!或許也可以反證,為何佛洛伊德的「白日夢」理論很普通平庸,陳腔濫調,《夢的解析》則天才閃爍!因為白日夢是吾人自主意識掌控的「夢工作」,夜夢則產於非自主無意識運作之「夢工作」!

崇高美學還蘊涵一種「苦肉計」之反轉機制:從逼臨極限的無限威脅恐懼之極端痛苦中產生更高層次維度之無與倫比的極端快樂,所謂「極樂」!

德勒茲的思想暴力亦是一種「苦肉計」:逼臨能力界限極限陷於絕對「無能」狀態,再觸底反彈,啟動N次方權能之能力卓越升級2.0 版、N.0版:

我們正等待某種力量能使思考變成某種主動之物。思考,一如行動,總是思維的二次方權能(a second power of thought),不是一種能力的天然運用,而是發生在思維中的非凡是事件。思考是思想的N次方權能(the n-th power of thought)

 

逼臨極限以超越極限的「苦肉計」是一種「極限美學」,具體展現為對身體施加暴力之暴力美學與殘酷美學,逼臨身體的極限,想像力的極限,通過想像中之暴力場景逼顯激發出無限思想權能之純粹思維!

這正是德勒茲從尼采哪裡重新提取的「文化」概念:

根據尼采,文化在本質上是一種訓練與選擇(《教育者叔本華》)。它表達攫取思想之力量之暴力,為了使思想變成某種肯定與主動之物。我只能通文化與方法的對立的方式來理解文化的概念。方法總是預設了思想家的良善意志,相反的,文化是一種思想遭遇的暴力,一種形塑思想的過程,通過一種選擇性力量的作用,一種訓練將思想家的整個無意識帶入運作。希臘人不談方法,只談教育:他們知道思想並不是在良善意志的基礎上來進行思考,而是藉由一種施加於思想的力量以便強播思想去思考

正如學習舞蹈、體操,必經過拉筋劈腿及各種艱難嚴酷鍛鍊,才激發身體體能延展跳躍之潛能極限,做出超越極限的高難度動作!學習與教育是一體兩面,教育就是一種教化與文化!學習與教育都是一種選擇與訓練的文化暴力,對身體與思想施以暴力以形塑身體與思想的殘酷劇場。

「思想教育」不可避免是思想之「震撼教育」,如禪宗之「當頭棒喝」!所以「植入觀念」作為「思想教育」既是一種迂迴暗示誘導、潛移默化的情感教育,同時也必須是一種當頭棒喝的震撼教育,因為要植入新觀念,必須打破既定觀念模式之根深蒂固,絕不可能軟性平和,必施以非常之霹靂手段!

更重要的是,如斯賓諾莎所言,觀念作為思維模式,不只是認知模式,同時也是情感模式與欲望模式,所以,植入一個新觀念不只要打破舊的觀念模式,更必須打破舊的情感模式,才能植入一種新的情感模式。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必觸及被壓抑的情感欲望之原始創傷記憶,也必引起自我意識之強烈抗拒!要讓被壓抑的情感欲望回返進入意識,也必施以暴烈動作製造情感衝擊,如通俗劇之打耳光灑狗血!

植入一種新觀念之思想教育,同時也就是植入一種新情感的情感教育。要打破舊觀念舊情感之根深蒂固保守頑固,必施以一種思想暴力與情感暴力才能破舊立新,打破「心防」之雷池。此一「苦肉計」式之震撼教育,其實古今中西皆有!

孟子的名言:「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告子下》

明代泰州學派的羅近溪亦云:蓋如「神明之自來,天機之自應,若统砲之藥,偶觸星火,而轟然雷震乎乾坤矣。至此則七尺之軀,傾刻而同乎天地。一息之氣,倏忽而塞乎古今。[3]

   不正呼應德勒茲的「力之鍊與火藥線」引爆每一官能逼臨自身能力之界限極限?

結論:人類文明創制的廢墟寓言:脆弱易崩的夢工廠或「寓教於樂」的禮樂人文教育

一切問題都起於,人思想,人有思想。人之思想會認知事物,形成各種觀念。觀念一旦形成,會影響決定人之認知與行動。人是思想的動物,人是觀念的動物。

《全面啟動》之高明深刻處:念的發端萌芽受情感欲望的影響決定,但一個觀念一旦發展形成,根深蒂固,會反過來影響決定實際的情感欲望!一個女子被一名男子追求,一開始一開始對對方印象不好,沒有感覺,抗拒不接受,但男子使出追求手段討好誘惑,設計情境,挑動激起女子的情慾,女子一旦接受認定,形成「他就是我的真愛,我的天命天子」之觀念。男子得手後,露出渣男面目,劈腿出軌,詐財騙色,甚至將女子賣去當妓女,女子仍堅持「他就是我的真愛」的觀念,變成固著「執念」而執迷不悟!人民被政客欺騙,信徒被神棍欺騙,皆循此「傻女被渣男欺騙」之「情感欲望影響觀念之發端形成,觀念形成反過來影響決定請感欲望」同一模式!

來」模式!「情感欲望影響決定觀念之發端形成,觀念形成固定,根生蒂固,成為固著執念,反過來影響決定情感欲望。」

康德說:人們因為怠惰與懦弱,而不敢使用自己的思考能力,陷於自己加諸自身的未啟蒙狀態。除了怠惰與懦弱,吾人可加上第三因素,就是「偏執」!偏執比怠惰與懦弱更可怕,使人們強烈抗拒新觀念新情感,頑固堅持舊觀念舊情感而抱殘守缺,狹隘自閉,變成唐君毅所說的「錮蔽頑梗」,梁漱溟所說的「愚蔽偏執之情,強暴衝動之氣」!

回到最根本問題:植入觀念是一種「思想教育」,也是一種非自主、無意識潛移默化的「洗腦工程」,思想教育與洗腦如何區別?合理的答案只能是:思想教育植入正確觀念,正確健康的三觀!

那麼,什麼才是正確健康的三觀?《全面啟動》提示了兩個關鍵點:

一 必須區別夢境與現實,無法區別即是瘋狂。

二 必須重新肯定這個現實世界是唯一真實世界,重新肯定家庭人倫親情是最終真實價值。

可以想見,後現代主義和當代文青一定會說《全面啟動》「混淆模糊現實與虛構的界限」云云!電影劇情有一「圖騰物」的設計,可打臉此等浮濫膚淺的沒腦論調。圖騰物是造夢者熟悉的某個小物件,用以區別自己現在是置身夢境或現實!電影一開始就出現柯柏的騰騰物,一個銀白小螺絲釘在桌上旋轉,「圖騰物屬於一個擁有激進概念的人。」「圖騰物是保持現實的痕跡的優雅解決,作為區別夢境與現實的標記!」電影結束於柯柏完成造夢任務,回家與兒女團聚,盯著銀白小螺絲釘在桌上旋轉……

這絕不是什麼「混淆現實與虛構之界限」的沒腦文青濫調!吾人之意識能區別夢境與現實,是現實生活的基本條件。反之,無法區分夢境與現實就是「瘋狂」,陷入心靈底層的混沌狀態!

柯柏的妻子就是無法區分夢境與現實,沉溺夢境,逃避現實,貶低現實,而瀕於瘋狂。造夢團隊的成員有一中東的麻醉藥師,其場子提供麻藥使人作夢十。有十二人每天都來一起做夢六小時。看場子的老人說:他們是來被喚醒,誰說不是呢?夢已成為他們的reality!這其實正是柯柏妻子的世界觀或三觀!

柯柏與妻子因為掌握造夢技術,而沉迷陷溺於築造夢境六十年(夢中時間是現實時間的六十倍)。妻子返回現實世界,反而無法適應,迷惘失落,柯柏為挽回妻子沉溺夢境,在妻子心中植入觀念「這世界不是真實的」,沒想到適得其反,反而使妻子誤認「現實世界是不真實的」,走上「死亡是唯一出路」之絕路。

此處涉及極嚴重問題。「這世界不是真實的」其實是古今中外最普遍流行的宗教世界觀,由之導出「死亡是唯一出路」之人生觀價值觀!柯柏的妻子是法國人,名Mal,法文同時有「惡」與「痛」的意思:「痛」當然指柯柏心中永遠的痛之創傷場景。「惡」指否定這個世界,追求彼岸他生之宗教世界觀!

肯定眼前的這個現實世界才是唯一真實世界,是大多數人的基本常識世界觀。在電影中,重新肯定這個世界卻變成一個極其艱難的信仰問題!

齋藤要脅柯柏接受「植入觀念」的造夢任務:你選擇一次信仰的跳躍或選擇獨自一人老去,內心充滿悔憾

信仰的跳躍(leap of faith)是存在主義先驅齊克果的著名概念!

柯柏與妻子海誓山盟引用一個謎語也是一種「信仰的跳躍」:一班列車要帶你遠離,你知道列車將帶你到何處?但你並不確定,但這不重要,因為我們在一起!

戀人一起臥軌,等待列車來臨作為一種「信仰的跳躍」,還蘊含一「俄羅斯輪盤賭」的典故(因美國電影《獵鹿人》而聞名):六發左輪手槍指裝一顆子彈,對賭兩人輪流拿槍朝自己太陽穴扣動板機。「俄羅斯輪盤賭」的典故又源於一本俄國小說,主角每次去臥軌可能死或不死,因為帝俄時代的火車軌道有兩種規格,一種會輾死人,一種不會!

對宗教而言,信仰的跳躍當然是從這個世界的今生今世躍向彼岸他生另一個世界的「超越性」信仰(transcendence)。但為什麼重新肯定這個世界會變成一種信仰的跳躍?因為這個世界並不快樂美好,往往充滿痛苦罪惡醜陋荒謬。正如德勒茲的《電影》所言:「不是人們在拍電影,而是這世界本身變成一部大爛片!」德勒茲的「內在性」(immanence)就是重新肯定這個世界的一次信仰跳躍,即使這個世界已變成一部不可忍受的大爛片,也絕不尋求彼岸他生的超越救贖!

更準確地說,德勒茲的「內在性」是重建對這個世界的信念(belief),而非信仰(faith)。根據休謨,信仰是百分百的確定性,信耶穌必可得永生上天堂。信念則是「或然性」的大概率計算,現代性的特徵之一就是發現世界只是偶然機遇的總和,不存在百分百的確定性。齊克果的「信仰的跳躍」已然是一種或然率不確定的現代性信念,信或不信也成為賭徒賭一把。傳統宗教信仰的百分百確定性就如補習班之保證班!

柯柏與妻子的海誓山盟會訴諸一起臥軌的信仰跳躍,因為愛情的本質就是沒有任何確定性,「永結同心,一起變老」的盟約隨時可以毀信背約!當妻子選擇相信「這個世界不是真實的,死亡是唯一出路」,並以「說好的一起變老」的愛情盟約來要脅柯柏一起自殺,柯柏的拒絕就成為重新肯定這個世界的艱難信念。可以說,妻子選擇相信「這個世界不是真實的」之「超越性」的信仰跳躍。柯柏選擇相信「這個世界即使變成一部大爛片,也是唯一真實」之「內在性」的信念跳躍!柯伯找到掉入最底層夢境「靈薄獄」(Limbo)的齋藤:

     這世界不是真實的。我要帶你回去現實,我們一起重新變年輕!

 

如何重建對這個世界的信念?透過造夢來植入觀念!

柯柏的造夢團隊就像個電影團隊,柯柏是導演,艾姆斯是編劇,亞瑟是製片,齋藤是投資監製。而好萊塢號稱「夢工廠」。所以《全面啟動》可視為好萊塢夢工廠之自我影射寓言,更可視為人類文明盛衰興滅之廢墟寓言:整個人類文明創制就如一龐大的Dream Work,既要表達內在深層的潛意識欲望情感思想,又要抵抗外界現實的壓力,而如夢境般極其脆弱易崩。電影開頭對齋藤的夢中夢設局,亞瑟說「夢境正在崩塌」,也成為全片的核心潛台詞!正如男主角與妻子沉迷於造夢六十年構築的海邊崖岸沙堡隨時在崩塌斷裂!

如何不讓人類文明創制如造夢一樣脆弱易崩?答案很簡單,建立正確觀念,正確的情感,正確的三觀!夢就是想像力,想像力無論如何創意瑰幻,仍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觀念與情感。

如何重建對這個世界的信念?其實更根本的問題是:什麼是這個世界的信念?什麼是這個世界的正確三觀?

電影最後結局以回歸家庭人倫親情為最終現實與真實,則指向超越德勒茲的儒家立場:所有「思想意象」都是「道德意象」,所有的思想教育與情感教育都是道德教育與政治教育,同時也是一種「寓教於樂」的禮樂人文教育!

 



[1] 《不可能任務》本為0年代的美國電視影集,曾風靡熱播多年,台灣譯為《虎膽妙算》。後為湯姆克魯斯改編為系列電影!

[2] 牟宗三,《周易哲學演講錄》,臺北:聯經,2003頁9

[3] 前揭書,頁四三四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ukwan&aid=181477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