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大不同●
土豆非花生 窩心好委屈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北京報導】 2010.12.25 沒去過大陸的民眾,可能會把「土豆」兩個字,誤認為「 花生」。偏偏大陸有許多菜色,都有道「土豆絲」。別以為「花生」真能切成絲。在大陸,土豆是指「馬鈴薯」。
「是要吃三文魚、金槍魚,還是章魚?」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用語」的魚,台灣人恐怕得聽得懂幾句。這三種魚分別代表:鮭魚、鮪魚和花枝。
讓台灣人「霧煞煞」的用語不只是菜色,大陸民眾不少用語習慣也可能讓台灣人「崩潰」。在北京,民眾常喜歡用「東西南北」來分辨位置。
北京人遇到問路的人,最典型回答是:「你往東、拐個路口,再往北走,看到一處大院兒就是了」。但令人困擾地 ,台灣人往往連東西南北都搞不清楚,更甭提方位了。
此外,若要去大陸市場買菜,「一斤」豬肉恐怕會比在台灣略輕一些。千萬別怪老闆偷斤減兩。在台灣一斤是六百克,大陸只有五百克。
不只買菜買肉用「斤」,連體重大陸人也用「斤」來計算 。若有女孩子自稱是一百斤,意指她僅有五十公斤。
在接受大陸人的體貼對待後,可別亂用「窩心」兩字。大陸人認為,窩心是「受到委屈或侮辱後不能表白或發洩而心中苦悶」。這種用語尷尬問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就曾 犯過。
一位跑過05年宋楚瑜登陸行的大陸記者說,當時宋楚瑜用了「窩心」兩字,令在場眾多大陸官員一陣錯愕。
上文↑《兩岸大不同/土豆非花生 窩心好委屈》源自【20101225聯合報a3焦點】
●非雲端不可●
兩岸每日一詞 明年推出
【聯合報╱記者陳洛薇/台北報導】 2010.12.25馬英九總統承諾兩岸合編「廿一世紀中華大辭典」的政見即將兌現。
由兩岸語文學家組成的團隊經過九個月討論,初步建置兩岸「雲端詞典」架構,明年初將在華視推出「兩岸每日一詞」,明年底至少完成三萬筆字詞資料。
有一位台灣教授到大陸開會,服務生問他要不要糖?要不要伴侶?教授嚇了一跳,服務生還強調是免費提供,教授抱著姑且一試的心理答應了,結果端上來的「伴侶」其實是台灣人說的奶精。
有感於兩岸詞語歧異甚大,文化總會在馬總統指示下,開始推動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會長劉兆玄認為,應先建置可以隨時查詢的雲端詞典更符合現代所需。
教育部國語會、國立編譯館、資策會等單位組成團隊,由前教育部國語會主委李鍌帶隊,和中國大陸的中國辭書學會,初步完成雲端詞典架構,包含兩岸名詞對照查詢系統 ,並納入筆順、歷代名家字帖、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詞典。
劉兆玄表示,兩岸語文學家組成的編纂團隊已建立共審機制,從字的選擇、詞目的選定開始,逐一進行兩岸詞語的比對,明年初華視也將配合將「每日一字」節目轉型推出「兩岸每日一詞」。
未來,雲端詞庫將擴充為「中華語文知識庫」,網友可上網檢索兩岸對照用語,兩岸並將出版紙本字典,並升級建立手機字典。
上文↑《兩岸每日一詞 明年推出》源自【20101225聯合報a3焦點】
「中華語文知識庫」
兩岸合作 2011年底上線
【聯合報╱記者陳洛薇/台北報導】 2010.12.28兩岸用語大不同,為化解歧異,馬總統授意文化總會與對岸合作建置「中華語文知識庫」,將兩岸常用字正簡並列 ,明年底上線後,可收錄五千多個字頭、三萬多條詞目,2015年出版中華大辭典。
至於兩岸名稱爭議,暫以「台、陸」對應呈現,未來擬將「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列知識庫。
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昨天舉行記者會,公布兩岸合作初步成果,他指出,「中華語文知識庫」將參酌維基百科經驗 ,建立「全民編寫、專家審查」機制,讓民眾意見有機會納入,這塊無限寬廣的知識庫平台,將是兩岸歷史文化的見證者。
「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爭議如何處理?劉兆玄說,如果這是現存狀況,那就反映現實並列呈現,不必迴避。
中華語文知識庫總編輯、台師大國文系前教授張文彬指出 ,兩岸先從常用字做起,行政區域、政府機關、國號等歧異部分暫時不列入。
他舉例,日月潭、九寨溝等名勝會列入,台北、北京等地名暫不列入;端午節、中秋節等兩岸共同的民俗節日列入 ,植樹節暫不列入;其他包括「共匪」、「國慶」也暫不列入。
而兩岸流行用語,包括「夯」、「秒殺」、「掃街」、很「火」,以及兩岸同實異名的詞彙,台灣講「速食麵」,大陸稱「方便麵」;台灣講「伏地挺身」,大陸稱「俯臥撐」;或同名異實,如「窩心(台灣意指溫暖,大陸意指受冤枉委屈無法表白內心鬱悶)」等,都會收錄。
上文↑《兩岸合作「中華語文知識庫」2011年底上線》源自【20101228聯合報a15兩岸】
以下↓是書生我的『自訂文章分類』歡迎點選閱覽…
Thanks for Browsing my Blog... Have a Nice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