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6/10 18:50:47瀏覽156|回應1|推薦10 | |
夢裡尋它千百回,總是礙於百事煩忙,無法親身前往北港媽祖廟埕前,擁有半世紀歷史之久,老字號的麵線糊攤前解饞,並痛快的解我思鄉苦。 話說台北是一個是非恩怨糾纏的都城,我早早就已如農人拔地的土豆,跟隨著序大人落地生根移民台北三十餘年,育我軀殼成長的台北雖有紅麵線糊充斥在街頭巷尾迤邐,但經由我口腔內的味蕾傳遞其風味口感,只可惜總是差那臨門一腳,進不了我心目中的美食名人堂,並不是我挑嘴難養,而是台北的紅麵線糊總是想用濃郁的佐醬及湯頭,來掩蓋其飲食文化不足的地方,就好似百年前的世界各國列強欺凌中國模樣,利慾薰心的仗勢船堅炮利,即可侵略別人的國家,奪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物產資源,完全視被侵略國如草芥,一副的法西斯作為。 同理可證:台北的紅麵線糊也是如此霸道,省略了高湯的提煉,一昧的摻入柴魚片來壓味,然後又怕湯沒甜頭,於是化學味精成了幫凶來成其味,要不是如此的蠻幹,怎會饕客吃罷後,便口乾舌燥呢?這還不打緊,連好料蚵仔也捨不得放上一兩隻,僅以零星的小腸來點綴其中,最後為了遮其醜,只有以辛辣的辣醬來突顯其特色,一副辣死人不償命的嘴臉,令我好生悶氣又莫可奈何,誰叫我是這個城市的一份子呢? 既然在現實環境裏頭,我有歸鄉不得的苦衷,那就把我心海中最美好又甜蜜的家鄉麵線糊,用懷想的方式給它呈現騰出來。 它的組成誕生如下:首先以豬大骨來熬製高湯,然後藉著入味甘甜的大骨湯,放入久煮不糊的北港手工白麵線,煮至終了高湯飽滿於麵線內時,就初步完成麵線雛形主體工程,不過,最重要的主角肉燥尚未登場,因為此麵線糊未摻味精,必定要以肉燥來當醍醐味,當然我引以為豪的故鄉味肉燥,非浪得虛名,它是採用本地的黑毛豬肉,以油脂分佈較少的三層肉部位,來切成丁塊下鍋炒香,那為何要切成丁塊呢?就是怕用絞肉會破壞肉質的甜美,所以美味就在此刻見真章,如果你以為這樣就可上桌的話,就大錯特錯,接下來才是功夫。 依照老攤半世紀的傳承,打死不退必定要用紅蔥頭切成片狀下鍋爆香,要注意一件事,那切片紅蔥頭切畢後,肯定要放置至室外曝曬一陣子,以免多餘水份會在下油鍋時濺的皮開肉綻,上述的步驟皆完善後就是等著爆香下鍋,把紅蔥頭炒金黃且香味四溢時,再摻入肉丁拌炒,待肉丁中有紅蔥頭氣味;紅蔥頭上有肉香味時,再倒入壺底醬油拌勻炒熟,最後三大主角皆熔合為一,倒入酌量的水並加冰糖調味,閤上鍋蓋等著它成為一鍋極品肉燥即可。君不知當滑舌又不糊的麵線糊混搭著有內斂的肉燥,有如一位國色天香的美女是令人不感覺煩膩,不若台北的紅麵線糊像是趕流行的濃妝艷抹的辣妹,光是用懷想就讓我開始唌水流滿地,遑論坐在攤前品味享用,我想我不能再用偷懶方法懷想交代,這個週休二日,一定要排除萬難返鄉去,吃那夢寐以求的北港麵線糊。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