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22 22:28:32瀏覽34460|回應1|推薦6 | |
談正體字之美------及如何推廣正體字
梁秀菊于洛杉磯 從小,我就喜歡文人雅士,騷人墨客的舞文弄墨,更嚮往於古詩佳句的意境和優美。然而那些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能夠耳熟能曉的朗朗上口,這都要歸功於;平時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和扮演古典文學橋樑的正體字。如今,經年累月遊居海外,對隨時隨地,唾手可得的文字,猶如故鄉明月,他鄉故知,總是相看兩不厭。正體字貼切實用,與生活呼吸合而為一,起居作息,信手拈來,盈盈融入生活,猶如空氣中的氧,四肢之手足,不可或缺。 在加州時,曾與友人聚會,論談文字的應用性。其中多數朋友常因生意,以中文書信往來於兩岸三地間。大家赫然發現,現今使用”正體字”行文,在大陸己象徵上流社會的崇高地位。”正體字”蔚然成為最典雅高級之文化代表。其實,這也是近年大陸有識之士之隱憂! 早期大陸使用簡體字,是希望提高識字力,讓文化普及快速,因此採用簡化文字之權宜措施。如今簡體字破壞漢字系統結構,缺乏章法,對應雜亂,受人詬病,且漸行漸遠。倒因為果,釐清迷思之道,應回歸正統文化之主體。 所以,如何推廣正體字,攸關文化定位和傳承,是值得思考的議題。本文分”宏觀”與”微觀”兩部分來探討。 (一)宏觀的主張:主體架構,”理”的思惟,涵括自我的文字認知、文化定位、追本溯源、釐清迷思及民族自覺。 (1)文字認知:思惟遠見的澄清,需正本清源、正確的體認。中華文化自有文字以來,每一個字都有它豐富深遠的意義與價值。正體字是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骨幹和重心,博大精深,為文字之冠。正體字以”六書”為基礎,結構勻稱,形體優美,橫、捺、點、豎的邏輯章法,充滿規則秩序,流露端莊秀麗、氣勢儼然之高貴氣質,是正統文化之見證和歷史證據。 (2)文化定位:正體字乃中華文化的經典,文字的形體意涵,千錘百鍊,不但累積先人的智慧結晶,更表現於科學、藝術、宗教、道德、風俗習慣、佛經典籍中。透過字裡行間的神韻流轉,字字珠璣,把詩書六藝、古聖先賢的經典哲理傳承後代,是古今共識之寶。”正體字”通過悠悠歲月的層層考驗,是歷史積澱的神魂,不但氣震山河、迴腸盪氣,且充滿大氣大魄,其史筆文章之美,更是舉世無雙。故說;正體字是進入中國古典世界的敲門磚,是古書典籍之精髓。 (3)釐清迷思:忽視正體字是一種嚴重的文化斲傷,簡化的文字,猶如少了五官眉眼,徒具外形,卻是殘缺不全,欠缺圓滿的。簡體字的通行,僅是權宜之計。本質上,卻是藐視及背棄中華傳統文化史,並斷絕文字之演繹及傳承。對以”象形”為基礎,可依類賦形、望文生義的正體字,是嚴酷的摧殘,和文化精神的閹割。 (4)民族自覺:喚醒文化毀滅的危機意識。文人學土都應有”同舟一命、物傷其類”的感懷。以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精神,落實文化傳承,並發揚光大和創新。 (5)倡導保護:聯合國教科文教基金會,尚且保護世界各國之古蹟文明。例如;泰國的蘇可泰。而中共亦在海外推廣”孔子學院”,此舉更凸顯”正體字”在正統歷史文化的重要地位。臺灣雖偏居一島,但負有捍衛正體字,保護古文明的使命。故應聯合全世界自由地區有志之士及亞洲使用漢文的國家如: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各國,取得共識,努力宣導正體字與文化之當代意義,共同倡導,維護文化權益和尊嚴。 (二)微觀的執行:實際操作,”事”的範疇,如何落實文字通俗化、大眾化。 (1)培養風氣:文字是”活”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習慣用語。加強宣導正體字,運用在日常生活上;開卷有益,培養讀書風氣,鼓勵青少年的閱讀興趣,多親炙古書典籍,希望人人多讀書,建立社會風氣,創造知識人文的書香社會。 (2)官方的推動:促進學術交流和競賽。正體字結合了藝術與美學之美,舉辨良性的學術比賽,落實詩詞歌賦、吟讀朗誦、書法比賽等藝文活動。多出現正體字的表現者和創作者。觀摩欣賞有素養、品味、學識、內涵的藝文活動,就是最佳的鼓勵。 (3)促進民間結盟:文學與藝術是相輔相成的。閱讀與茶會結伴在一起,結合詩歌俚語,民謠歌唱、書法字畫。促進親近城鄉,老少咸宜之雅俗共賞。如此以文會友,彼此分享和交換使用心得和經驗,並鼓勵推廣正體字之通俗化、生活化、地方化之尋根之旅。讓正體字進入生活情境,與民眾習性融合,成為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結合時尚潮流:重新包裝、概念設計。使正體字流動活潑,融入設計,拓展現代化之範疇。例如:”服裝語言”中,納入”甲骨文”之設計。其餘如:裝置藝術、服裝元素、裝飾語言、茶道器皿、書道花道、食衣住行----等皆然。將溫柔婉約的古文字”活”化,加以革新創新,與現代之流行風潮和嗜好結合起來,讓正體字能獨領風騷,並帶動國際化之時尚潮流。 (5) 集思廣益:極力宣揚中華文化的優點,爭取海外僑民的支持與認同,推展”漢語拼音”為主流的華語教學。同心協力、廣泛實施以”正體字”書寫書信和 文章。並利用科技研發的文字輸入系統,輔助解決學習的困難障礙。例如:中文手寫輸入系統”小蒙恬”,能提供隨心所欲的書寫畫畫,讓中文輸入溝通,更具樂趣。 總之,知識分子應有追求真理文化的精神,這正是中國歷來社會的骨幹和風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歷來讀書人,在中華文化薰陶下,應有的志節和抱負。宣導正體字的文化定位,取得文化共識,這是”捨我其誰”的行事。政府與民間應通力合作,千萬不可偏頗混淆,並且顛倒是非的認同簡體字,若積非成是,眾口鑠金,導至劣幣驅逐良幣。如此浩瀚如海的古書典籍,佛經卷帙將付之闕如,那是捨本逐末的作法,天下人將同聲悲鳴,文化也將終此沈淪。” 作者:梁秀菊----Hsiu Chu Liang PS:備註:五四運動-----簡化漢字 (1) 西元1935年,民國24年,(中國國民黨)教育部公布第一次簡化字體。共324個簡體字。 (2) 西元1956年,大陸文改會公布515個簡化字和54個偏旁。 (3) 1977二簡遭強烈反對。 (4) 手寫和語音輸入等電腦技術的成熟,漢字未來的繁簡之爭,都會逐漸淡化。識繁寫簡,繁簡由之。2006/10/07洛杉磯西來大學上課-----語言學、語音學補記心得。 *(本文榮獲僑委會全球海外徵文比賽優等獎 ) |
|
( 知識學習|語言 ) |